仔細觀察容易發現,人民幣匯率問題正在隨著全球經濟低迷而愈演愈烈。從某種意義上說,人民幣匯率似乎成了全球經濟低迷的替罪羊。這當然是錯誤的,也是應該抵製的。

麵對全球金融危機下各國貨幣紛紛貶值的形勢,我國政府堅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為帶領全球經濟走出衰退起到了重要作用。

可就在全球經濟還沒有緩過氣來的時候,西方各國紛紛把矛頭指向我國、施壓人民幣升值,大有把人民幣匯率作為全球經濟問題替罪羊的勢頭。毫無疑問,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人民幣完全應當對此說“不”[注釋1]。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目前圍繞人民幣匯率的爭論中需要澄清的一個事實是,當今全球並不存在一個完全自由的貨幣市場,各國貨幣供給都是由各國中央銀行控製的。

在美國,美元的供應是由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控製的,而美元又是世界貨幣,所以美元的匯率問題比其他任何貨幣包括人民幣更有影響力,也理所應當擔當更大的責任。

具體到人民幣來說,人民幣還不是一種世界貨幣,不能完全自由兌換,所以它在全球的影響力與美元相比微乎其微。

我國應當牢記當年美國逼迫日元大幅度升值、從而最終讓日本陷入“失去的十年”的教訓,拒絕人民幣升值尤其是大幅度升值,任憑別人去怎麽說。

尤其是在當前全球經濟還沒有走出低迷之際,美國政府試圖通過人民幣匯率問題在國際上圍堵我國,是不得人心的。這時候其他國家也都有一本賬,那就是如果為了迎合美國而得罪全球經濟發展的新火車頭中國,這是一種地地道道的短視眼光[注釋2]。

例如,美國最親密的盟國英國外交大臣米利班德,2010年3月16日在北京與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會見時表示,英國是主張自由貿易的,認為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不該向中國施加壓力。

3月16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發布的一項政策簡報認為,主張人民幣匯率完全自由浮動的論調是錯誤的,因為這種做法無助於解決全球貿易和經濟失衡問題。

3月18日,歐盟駐華大使安博在一個記者會上表示,對中國人民幣匯率施加壓力並非良策。

就連一直和中國貌合神離的印度也公開發表聲明認為,印度不會謀求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向中國施加壓力。

具體到美國內部,大家容易看出,單靠美國國內勢力是缺乏足夠說服力的,而美國的行政係統也難以承擔這樣的“全麵破局”重任。

美國人當然不會不知道,一旦把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那就意味著中美貿易戰已經打響,這對於中國來說當然會深受其害,可是對於美國來說也不會從中得到好處,所造成的損失可能會比得到的更大,至於最終如何全身而退更是困難重重。

再說了,雖然人民幣匯率問題是美國國會中期選舉的重要籌碼,但與美國至高無上的國家利益相比,選舉畢竟還是次要的。當然對於中國來說,國家利益同樣是至高無上的。

所以,當你看清了這一點就會知道,雖然人民幣匯率問題會給中美關係添上陰影,也會在短期內讓雙方各自緊張一陣子,大有劍拔弩張之勢。但烏雲畢竟是會過去的,最終仍然會雨過天晴。

我國政府當然是聰明的。一方麵,目前的物價、進出口數據都表明我國經濟還在惡化中,並且又麵對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機,這時候人民幣匯率大幅度走高並不合適,相反應該通過適當貶值來刺激出口[注釋3]。

另一方麵,以下因素也都不支持人民幣升值:

1.我國人民幣匯率實行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製度

這種製度的前提條件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而現在的問題是,能夠流入我國的國際熱錢差不多已經進來了;而無法流入我國的國際熱錢,在我國當前的外匯製度下也很難說就會因為人民幣升值預期繼續流入。

這種“斷流”,意味著人民幣升值並不一定具備許多人想象中的那種市場基礎。關於這一點,可以從外匯儲備數據變動中看出來:部分國際熱錢正在悄悄撤離我國,這時候還怎麽去談由於國際熱錢進入而導致的人民幣升值呢?

2.經濟低迷引發的資產泡沫破滅,無法支持人民幣繼續升值

換句話說就是,如果是在經濟繁榮的背景下,國際熱錢流入既可以投資也可以投機,從而確保“有利可圖”;可是當經濟低迷時,國際熱錢流入我國就會覺得“無資可投”,這時候如果完全要把“寶”押在人民幣升值上,那風險就實在太大了,國際熱錢本身是會算這筆賬的。

3.人民幣匯率不可能永遠隻升不降

在廣義貨幣(M_2)瘋狂增長、貨幣流動性泛濫成災的背景下,人民幣升值空間必然會縮小、貶值壓力必然會逐漸放大。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是,這時候的人民幣升值是非理性的,會加大以後暴跌的風險。

4.美元的升值相對於其他國家貨幣的普遍貶值,這樣就使得人民幣完全失去了獨立升值的理由

5.美元的升值或貶值完全是由美國自主決定的,所以它根本就無權要求其他國家的貨幣也必須跟隨著美元升值或貶值,或相反

尤其是在美元升值幅度較大的前提下,任何美國施壓人民幣升值的舉措都是蒼白無力的,人民幣為什麽要聽美元的呢?

從上容易看出,人民幣升值的空間並不大,而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卻在加大。為此正確的做法是,人民幣無論升值還是貶值都應當根據我國自己的情況來決定,完全不必成為全球金融風暴的替罪羊。

[注釋1]劉洪、劉麗娜:《華爾街日報稱中國理應抵製逼迫人民幣升值壓力》,2010年3月19日新華網。

[注釋2]丁咚:《中美“匯率戰爭”黑雲壓城》,2010年3月19日鳳凰網。下同。

[注釋3]袁林枝:《2009年人民幣匯率走勢分析》,2009年第6期中國經貿下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