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逼迫人民幣升值的理由之一是美國的貿易逆差太大,而這是美國自己造成的,與人民幣匯率是否被低估沒有多大關係。因為我國的外貿出口麵對的是全球,不僅僅是美國。
美國指責人民幣匯率過低的原因之一,是美國對我國的貿易逆差太大。那麽反過來可以說,如果這條理由不成立,人民幣升值預期也就不再那麽充分了。
事實正是如此,美國對我國的貿易逆差是它自己造成的,與人民幣匯率是否過低並沒有太大關係。我國的外貿出口麵對的是全球市場,因而是“公平”的,不僅僅是針對美國一個國家。
眾所周知,美國產品價格的高企並不是不大的匯率差異造成的,而是由美國的出口政策和最低工資標準導致的。按理說,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降薪和裁員是正常的經濟行為,而美國的工資水平不降反升,這本身就是一種不“正常”行為,不可能降低產品成本[注釋1]。
更何況,包括我國在內的亞洲國家的經濟增長、科技實力在不斷提高,必然會減少對發達國家的低端產品需求。這時候美國隻要增加對先進高端技術產品的出口,它們的貿易逆差很快就會得到改善;而現在的問題是,美國為了維係自己的霸權地位和技術實力,一直限製和封鎖這些產品出口,任憑貿易逆差放大也拒不這樣做。既然這樣,這時候的外貿逆差過大也就不能怪別人了,要怪就隻能怪自己。
換一個角度看,美國出口的主要是高端產品和服務,如軍用武器出售輸出;而我國出口的主要是低端產品和服務,如廉價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勞動力。兩者並不在一個層麵上,所以也就無法通過人民幣升值來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就好像兩個人走的不是一條道,就不能用你如果不走這條道就會減少交通壓力來搪塞。
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如果人民幣升值而全球其他主要國家的匯率都按兵不動(事實上目前就是這樣的),那麽就會應驗了“槍打出頭鳥”的中國老話——中國會比其他主要國家早先“退出”。
這雖然會有助於實現美國人所希望的那種“平衡”,但如果這時候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用政策退出和防止通貨膨脹為借口反手加息、讓美元升值,就會輕而易舉地掠走別國財富,導致全球各國資產價格暴跌、泡沫破滅,掀起了新一輪全球金融危機。這時候再加上我國經濟在其中所遭受的損失,必定會導致經濟出現回調,從而帶動全球經濟變得更加嚴峻[注釋2]。
再從具體數字看,2008年美國的貿易逆差達7000億美元,2009年則大幅度減少到了3790億美元。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在這兩年中美元兌世界主要貨幣的匯率都是基本上保持穩定的,這也從一個側麵證明了美國貿易逆差大幅度減少的主要原因不是匯率問題,而是國際上原油價格下降和全球金融危機下美國國內支出減少造成的[注釋3]。
那麽,人民幣匯率究竟和美國對我國的貿易逆差有多大關係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奧利維爾·布蘭查德的測算是,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測算模型,如果人民幣大幅度升值20%,並且其他亞洲新興國家經濟體的貨幣也同時出現這樣大幅度的升值,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隻會增長1%[注釋4]。
如果這1%是確實的,那又有什麽可以值得高興的呢?要知道,國內生產總值(GDP)能夠得到增長對美國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但這卻完全不能幫助美國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更不會解決美國的所有經濟問題。
換句話說,美國從人民幣匯率這個角度去考慮我國究竟存在著什麽問題,方向本身就是錯誤的。所以奧利維爾·布蘭查德認為,人民幣升值確實有可能對美國有利,但作用微乎其微。人民幣升值更不可能是靈丹妙藥。如果想探討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應該從人民幣儲蓄率而不是人民幣匯率開始[注釋5]。
從具體儲蓄數據看,2009年用來衡量美國國內儲蓄的最全麵的指標國民淨儲蓄率創下了曆史新低的-2.5%。國民淨儲蓄率是經過折舊調整之後所有家庭、企業、政府部門的儲蓄總和,這個負數表明就整個美國國家而言是根本沒有儲蓄的,必須從國外引進盈餘儲蓄才能支持其未來發展。不用說,這時候我國就成了美國攻擊的最佳對象。
在過去5年中,在美國經常賬戶逆差中,以商品貿易和服務為形式的跨境多邊貿易逆差要占95%。換句話說,儲蓄嚴重不足的美國也隻有在這種多邊貿易逆差中才能生存下去[注釋6]。
所以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史蒂芬·羅奇認為,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失衡是一個多邊問題,是不能通過雙邊匯率調節得到解決的。
以2008年為例,美國與全球90多個國家存在著貿易赤字,換句話說,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並不是孤立的[注釋7]。而現在美國把對多個國家的多邊問題硬和人民幣匯率的雙邊問題掛起鉤來,不但是牽強附會的,而且是沒有道理的。
那麽,美國為什麽隻要求人民幣升值、而不要求上述國家的貨幣也一起升值呢?美國當然知道其中的原因,那就是如果美國也要求其它國家的貨幣升值,是不啻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即使這些國家的匯率保持現狀,其中也不乏生產成本比中國高得多的國家,更何況它們的匯率上升了,這會意味著美國必定會出現更大的貿易逆差。
[注釋1]蘇培科:《美國的逆差是自己造成的》,2010年2月6日每日經濟新聞。下同。
[注釋2]蘇培科:《美國的逆差是自己造成的》,2010年2月6日每日經濟新聞。
[注釋3]《透視人民幣匯率之爭(一)》,2010年3月24日中國中央電視台今日觀察。
[注釋4]宋潔雲等:《各國專家:人民幣匯率沒有損害發展中國家利益》,2010年2月26日新華網。
[注釋5]宋潔雲等:《各國專家:人民幣匯率沒有損害發展中國家利益》,2010年2月26日新華網。
[注釋6]史蒂芬·羅奇:《指責中國無助於解決美國困境》,2010年4月2日第一財經日報。
[注釋7]黃繼匯:《要求人民幣升值不是正確方式》,2010年3月31日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