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不注重保護民族企業,尤其是我國這樣一個曆史悠久的大國更是如此。人民幣貶值和保護民族企業之間有著相輔相成的關係,顧此失彼是很可怕的。

人民幣匯率和外貿出口的關係緊密相連,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從保護民族企業的角度看,也有必要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甚至有所貶值。

放眼全球各國,許多大國都是通過放任或放縱貨幣貶值來實現崛起的。究其原因在於,大國經濟一般都是主導型經濟占統治地位,外貿出口量大、貨幣地位舉足輕重、重要資源的掌控較好。在這種情況下,貨幣貶值雖然也有弊端,但總體來看利大於弊。

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大國可以通過自身的貨幣貶值“自損一百、殺敵一千”——借此機會重新分配全球財富,但其他經濟地位中下的國家則會以更高的代價彌補這個大國的損失。

例如,2003年到2008年間,美國僅僅通過美元貶值就在石油資源這個項目上從我國淨賺幾千億美元。美國之所以會如此操作,就是因為它掌控著全球的石油、有色金屬等重要資源。與此同時,還使得我國以美元為主的外匯儲備在這幾年間的實際購買力下降了近40%。

要知道,美國是一個最講意識形態的國家,最近30多年來一直不遺餘力地向全球推銷它的意識形態,即貿易自由化、資本流動自由化、全球化以及相應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學派。這既是美國的意識形態,也是美國的戰略利益所在。逼迫人民幣升值,同樣可以看作是這個戰略的一部分。所以,它最願意聽到的是“全球化是一種曆史潮流”等觀點[注釋1]。

而實際上呢,全球化並不是自然而然的產物,而是西方大國操縱的結果。因為這種全球化的真正含義就是各國政府放棄幹預經濟,聽任跨國公司和國際金融巨頭的操縱,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聽任美國政府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挾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B)、世界貿易組織(WTO)、聯合國等機構,以美國的利益為中心來製約全球各國經濟政策。

如果提高到這個高度來認識,美國率領西方國家千方百計地逼迫人民幣升值,就完全是從它們的戰略意圖出發的,完全不懷好意。

因為我國目前的外貿順差主要是依靠廉價產品出口積累形成的,關於這一點,可以從1998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中看出,人民幣匯率變動會造成什麽樣的結果。這次金融危機給東南亞國家造成不小的傷害,但由於各國受傷害的部位不同,恢複能力也就不同。

例如,其中的韓國和我國台灣由於過去受美國的大力扶持,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工業實力,形成了一定的自主開發能力,所以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後很快就恢複了競爭力;相比之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家,基本上都是跨國公司的“生產車間”,是僅僅作為一種出口加工基地身份存在的,它們的所謂競爭力完全建立在廉價勞動力基礎之上,所以必然要等到貨幣貶值以後勞動力重新變得非常廉價了,才會重新恢複這種競爭力。

不用說,我國現在的外貿產品競爭力也有這樣的痕跡。換句話說就是,隻有人民幣保持穩定或者貶值才能確保出口產品競爭力;而如果人民幣升值,效果則會適得其反。

所以,華東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中國企業海外上市和基本麵分析奠基人汪康懋認為,當前形勢下人民幣升值是錯誤的。許多國際熱錢紛紛看好人民幣升值,它們認為人民幣匯率被低估了,所以作為我國股票市場上的A股股票價值也被低估了,實際上一定要放棄這種想法,這也是政府表態人民幣匯率要保持穩定的原因[注釋2]。

某家國有大型機電企業經理心有餘悸地說,看著那些虧損的同行在這兩三年內紛紛把企業賣給外國人,要不是自己有國家政策扶持,也隻能落得這個結果。所以從這一點上看,外貿企業對於眼下進行的人民幣升值壓力測試憂心忡忡。他說:“你們問我能承受幾個點,從企業的角度或者這個行業的角度,大家都不希望升值。”[注釋3]

如果設想一下人民幣貶值呢。目前我國出口退稅部分要占出口成本的8%,也就是說人民幣貶值幅度隻要不超過8%,就可以通過全麵取消出口退稅來加以彌補,換匯成本實際上並不會發生什麽變化。

更何況,這種人民幣貶值是我國自主貶值的,並不是在外來壓力下進行的劇烈貶值,所以在短期內不會對我國構成巨大的外匯需求壓力,既可以向全球表明人民幣不是固定匯率,又能對保護我國民族工業尤其是新興工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當然,你可以說人民幣貶值會抑製進口,但這可以通過相應調低關稅總水平來抵消人民幣貶值的影響、維持進口現狀。與此同時,這還能表明我國的金融市場化程度在提高,任何國家對此都無話可說[注釋4]。

[注釋1]狄蔭清、鄭綱:《關於加入世貿組織問題的戰略思考》,當代經濟研究1999年第5期。下同。

[注釋2]《汪康懋:人民幣不可能升值,可以貶值》,2010年4月12日和訊網。

[注釋3]耿雁冰:《以匯率為名義的談判,大多談的都是其他問題》,2010年3月26日21世紀經濟報道。

[注釋4]嶽健勇、陳漫:《論人民幣貶值的可行性》,2007年12月22日經濟學論文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