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國從來就沒有均衡的匯率。人民幣匯率並不是誰都能說“高估”或“低估”的,它既取決於我國的戰略策略,也是競爭的結果,至少現在還看不出它究竟有什麽“問題”。

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究竟是高是低,並不是誰都有資格來“估計”的。一方麵,全球各國找不到一種均衡的匯率價格,表明這種貨幣的匯率沒有“高估”也沒有“低估”,恰如其分;另一方麵,人民幣並不是可自由流通貨幣,所以它在國際上實際上是“沒有”價格的,更談不上價格“高估”或“低估”了。

正如“歐元之父”羅伯特·蒙代爾所說:“人民幣問題反映的是全球經濟的利益衝突。不可自由兌換貨幣卻被要求升值,這在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我覺得這樣很蠢。”[注釋1]就好比說,某種文物不能在市場上買賣,你能說它的標價是過高了還是過低了嗎?

對此,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陳平也認為,經濟的發展從來都是不均衡的,匯率問題尤其是這樣,在全球各國,誰都找不到所謂的長期均衡匯率。就連在美國、英國的霸權時期,它們采取的也都是固定匯率製度,有意思的是,在這種背景下金融危機的發生頻率卻遠遠低於後來的浮動匯率製度環境。

那麽,既然說全球各國都沒有均衡的匯率價格,那匯率究竟是什麽價格呢?很簡單,這就是在多方博弈條件下的競爭價格。也就是說,匯率製度的製定必須取決於國家戰略策略,具體地是指,你究竟是想刺激出口還是要保證自給自足?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和日本,也是一開始就存在著持續的貿易順差,最後在美國的逼迫下才被迫升值的,也不是自己主動要求調整匯率的。

綜上所述,我國較好的辦法就是讓人民幣匯率釘住美元。與長期均衡匯率的要求相比,匯率的可持續性才是更重要的。而既然人民幣匯率釘住美元是可持續的,那麽這種局麵就沒有必要去進行改變。

而且,從全球範圍看,我國是唯一的一個能夠成功對抗國際熱錢的國家,有必要繼續依靠這一招來穩定全球金融環境。如果你美國一定要堅持人民幣浮動,那麽這時候我國至少也應該提出交換條件,例如美國立刻停止對我國台灣的軍事武器出售等等[注釋2]。

所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民2009年末在北京出席科技論壇時表示,“人民幣不是全球經濟再平衡中的關鍵因素,各國應更關注於利用宏觀政策解決儲蓄和消費失衡問題”;2010年我國將保持有管理的人民幣浮動匯率體係,人民幣匯率的任何調整都會根據該體係來進行[注釋3]。

那麽,對於美國人一直嚷嚷的人民幣升值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美國對我國的外貿逆差問題呢?對此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盧鋒認為,除非像有的人建議的那樣人民幣一下子升值很多比如20%,否則人民幣升值既不能解決我國的所有問題,也不能解決中美兩國貿易的所有問題。現實情況是,出口貿易占我國經濟增長的40%,如果人民幣突然升值20%,不但我國的出口貿易形勢不答應,而且我國經濟是無論如何不能承受的[注釋4]。

既然這樣,那麽能否通過人民幣緩慢升值來解決貿易盈餘問題呢?這也不行,因為我國的進口中隻有2.3%是消費品。

況且,如果要把這個問題展開來看,在當前世界經濟已經進入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並存、並且後者的比重越來越大的情況下,討論兩個不同國家之間的經濟關係時就不能僅僅局限於實物貿易,同樣應當把貨幣和金融商品部分也包括進來。

具體到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額看,就不能僅僅局限於我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美國對我國的貿易逆差這樣一個狹隘層麵,而要把美元作為一種商品在中美兩國之間的經濟往來中的流動也包括進來。

如果從“實物商品和貨幣金融商品的總和”看,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就不存在任何順逆差問題,永遠是符合國際收支平衡關係的。

這就像一個單位會計賬簿上的科目平衡一樣,無論這個企業是盈是虧,會計科目總是平衡的,否則也就不能說明資產負債表還有什麽存在的價值了。

如果這種情況下真的會出現經濟不平衡,可能性最大的是美國輸出的貨幣商品太多、其結果必然要求美國嚴格控製美元的貶值和泛濫,而不是其他。也正是這種美元的貶值和泛濫,直接導致這次由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機。這樣一來,需要檢點自己行為的不是我國,恰恰是美國自己[注釋5]。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人民幣匯率什麽時候才可能“有問題”呢?它的前提條件應該是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之後。

換句話說,在人民幣目前還不是一種國際貨幣市場上的可自由兌換貨幣,也就是說它還沒有成為與實物商品、技術商品、勞務商品相對應的資本性商品,在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還不能采用人民幣結算的時候,中美兩國之間的所謂“經濟失衡”通通都與人民幣匯率無關。

相反,因為美元是國際貨幣,中美貿易結算都是通過美元來進行的,所以這時候的問題應該是美元的問題。

不僅如此,所有國家的經濟問題和金融問題,也都是由美元這個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和外匯市場交易中的主體外匯匯率所引起的。“冤有頭,債有主”,在這裏就是美國和美元。

[注釋1]《中美人民幣匯率博弈之爭緣何道路如此曲折》,2010年4月21日世界財經報道。下同。

[注釋2]馮仕亮整理:《“人民幣匯率政策討論會”簡報(下)》(2010年第24期,總第889期),2010年4月16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網站。

[注釋3]曾春、胡俊華:《朱民:全球再平衡,人民幣匯率不是關鍵》,2009年12月10日每日經濟新聞。

[注釋4]馮仕亮整理:《“人民幣匯率政策討論會”簡報(下)》(2010年第24期,總第889期),2010年4月16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網站。

[注釋5]孔慶鈞:《什麽時候才有人民幣匯率問題?》,2010年4月12日孔慶鈞de博客(http://hexun.com/kqjzzz)。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