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改革和人民幣匯率穩定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麵,人民幣改革需要一個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宏觀環境;另一方麵,也隻有人民幣匯率穩定才能更好地推進人民幣機製改革。

所謂人民幣改革,確切地說是指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的改革。其主要內容和總體目標,就是建立以市場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製度,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從長遠目標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改革是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的內在要求,也是深化我國經濟金融體製改革、健全宏觀調控體係的重要內容[注釋1]。

從短期目標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改革是緩解我國對外貿易不平衡、擴大內需,以及提升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迫切需要。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改革的原則是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

主動性就是要根據我國經濟改革和發展的自身需要,來決定改革的方式、內容和時機,充分考慮這種改革會給我國宏觀經濟穩定、經濟增長和就業造成什麽樣的影響。

可控性,就是既要推進匯率改革,又不能讓匯率變動失去控製,否則會造成金融市場動**和經濟動**。

漸進性,就是要根據金融市場變化,充分考慮各方麵的承受能力,有步驟地加以推進。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改革的內容,主要是改變過去釘住單一美元的做法,根據我國對外經濟發展實際情況需要,選擇若幹種主要貨幣賦予其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然後參考這一籃子貨幣。

之所以說是參考一籃子貨幣而不是釘住一籃子貨幣,主要是因為,在製定人民幣匯率時當然要參考這一籃子貨幣之間的匯率變化情況,但也不完全是根據它們的匯率變化來調整人民幣匯率,除此以外還要把市場供求關係作為重要參考,這就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的來曆。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改革的出發點和目標,都是要建立基本穩定的匯率製度。如果人民幣匯率波動過大,就會對我國金融和經濟穩定造成較大衝擊,不符合我國根本利益。我國在進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改革時,有必要非常重視這一點,決不讓匯率波動太大的情形發生。

例如,人民幣匯率不再釘住美元而是參考一籃子貨幣,這本身就是為了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因為國際上的幾種主要貨幣的匯率相互變動,客觀上會減少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性。

對此,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副司長孫魯軍解釋說,“在有管理的浮動匯率製度下,沒有事先宣布的明確的、承諾的匯率變動軌跡,匯率沿著一個沒有宣布的匯率變動軌跡進行變動,它既不是固定的,也不是完全由市場決定的浮動。貨幣當局為了保持匯率接近其目標軌跡,可以在外匯市場進行幹預。”而這一特點,尤其適合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的要求,能夠確保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和競爭力。相比而言,“它比固定匯率製度和浮動匯率製度更不易受到匯率大幅波動和失衡的影響。”[注釋2]

除此以外,隨著人民幣匯率等經濟杠杆在我國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逐步增強,隨著我國外匯供求關係的進一步理順、國際收支調節機製的逐步建立和健全,我國的國際收支會逐步趨於平衡,從而構成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堅實經濟基礎。

更不用說,我國曆來在推進各項改革措施時都是非常穩重和循序漸進的,這也為人民幣匯率穩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關於這些,從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改革以來的實踐看,已經得到了充分證明。人民幣匯率穩定與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改革之間的相輔相成關係,也已經得到充分反映。不用說,這一局麵以後仍將會繼續保持下去。

[注釋1]張旭東、毛曉梅:《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總體上利大於弊》,2005年7月25日新華網。下同。

[注釋2]王健君:《匯率改革“意外”啟動》,2005年7月29日瞭望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