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改革涉及到我國主權問題,理所應當由我國掌握主動權。現在看來雖然過去一段時間有些被動,但在看清形勢後,我國現在已經把這種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本書前麵提到,匯率歸根到底反映的是一個國家的主權問題,既然如此,人民幣匯率就毫無疑問應該掌握在我國政府手中。隻有在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前提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改革才能得以穩妥進行,我國政府也才能得以掌握匯率改革的主動權。

正因如此,當2010年6月16日美國資深議員、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桑德爾·萊文(Sander Levin)就人民幣匯率問題提高分貝,警告我國政府如果在該月下旬舉行的20國集團(G20)峰會上還不改變人民幣匯率政策的話,美國國會就要進入立法程序了。他的原話是,“經過7年時間,美國和國際社會的耐心已經耗盡。”[注釋1]然而這位桑德爾·萊文忽略了一個基本道理,那就是人民幣匯率問題作為一個國家的主權問題是不可以商量的,更是不可能通過威脅就能達到目的的。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認為,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核心並不是匯率是不是要進行調整,而是我國是否能夠掌握調整的主動權。我國應該根據自身經濟運行和發展情況,根據通貨膨脹預期,根據調整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的要求以及國家根本利益,來調整人民幣匯率政策。總之一句話,人民幣匯率應該體現我國的自主性。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謝太峰則認為,即使按照購買力平價(PPP)理論來衡量,目前的人民幣匯率也不僅不存在所謂的低估問題,反而有高估之嫌。

而我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一方麵代表政府對此予以嚴厲反駁,重申我國將繼續逐步推進人民幣匯率機製改革,將會按照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的原則來進行;另一方麵,他又很巧妙地拋出了我國高層對於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新思路,表示“具體什麽時候改、怎麽改,我們將根據世界經濟形勢發展變化和中國經濟運行情況統籌考慮。”

這給外界透露出的信號是,我國政府高層已經認真總結了全球經濟形勢的最新變化,尤其是歐洲債務危機的爆發和蔓延、歐元兌美元匯率的持續下跌對人民幣匯率改革路線圖的影響。

實際上,這也是我國政府10天後即將在加拿大多倫多參加20國集團(G20)峰會前給美國的一個警告:在麵臨歐洲債務危機的時刻,人民幣匯率改革不可能輕舉妄動;尤其是某些美國議員頻頻聲稱要對我國實施貿易製裁,我國政府更不可能“讓歪理橫行”![注釋2]

這次峰會在許多人看來,是西方國家迫使我國進行人民幣匯率改革的非正式期限,所以大家都把這次會議看得很重。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秦剛明確表示,人民幣匯率問題不是造成全球金融危機的原因,也不是造成全球經濟複蘇和平衡、可持續增長的障礙,所以我國不希望在這次峰會上討論人民幣匯率問題[注釋3]。

更何況,人民幣是中國貨幣,所以這不是一個在國際上可以討論的問題;人民幣匯率問題過去從來就沒有出現在20國集團(G20)峰會上過,現在同樣如此[注釋4]。

正如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孫哲所說,美國財政部並不是世界財政部,所以它沒有資格、也不應該對中國問題指手畫腳;這種單方麵的指責,我國政府不可能接受[注釋5]。我國政府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表現出的更多的是自主性態度,即要掌握更多的主動權。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所長李揚認為,自從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機製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始終保持基本穩定的事實表明,我國在人民幣匯率上已經初步掌握了主動權。尤其是在這種體製下,中國人民銀行可以根據情況隨時對人民幣匯率進行調整,從而使得人民幣匯率如何波動、向哪裏波動都可以掌握在可控範圍內[注釋6]。

在目前的國際金融界,通常是以“微觀市場結構理論”來解釋匯率決定問題的。這種理論認為,匯率的高低是外匯交易員、中央銀行官員、國際組織在互相博弈中形成的。這就是說,一種貨幣匯率的最終形成不僅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甚至還是心理問題。既然這樣,在這個過程取得主動權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回到本書前麵所說的人民幣匯率參考的是一籃子貨幣,而具體到這一籃子貨幣中究竟包括哪些貨幣品種以及它們的權重各是多少則是保密的,這樣對外界來說就有一種神秘感。這種神秘感的存在,正好有助於中央銀行因此掌握主動權,並且遏製國際熱錢進入我國炒作。

道理很簡單,如果一旦公開人民幣匯率參考的一籃子貨幣計劃,包括這些貨幣的名稱和權重,那麽雖然說是“參考”,外界也很容易判斷下一步人民幣匯率的變動方向和變動範圍。如果是這樣,全球熱錢就都可以明目張膽地打著如意算盤自由進出我國,而在這其中最倒黴的是企業,因為企業畢竟是用匯的主體。

[注釋1]汗青:《人民幣匯率改革是一個主權問題》,2010年6月17日中國金融網。下同。

[注釋2]秦剛:《人民幣匯率改革高層有新思路》,2010年6月18日南方都市報。

[注釋3]《外交部:中方不希望G20峰會討論人民幣匯率》,2010年6月17日人民網。

[注釋4]杜琴慶:《多部委表明強硬立場:人民幣不該在G20討論》,2010年6月19日東方早報。

[注釋5]張環宇:《強硬回應美方壓力,中國堅守匯率改革主動權》,2010年3月22日搜狐財經。

[注釋6]顧錢江、江國成:《中國在人民幣匯率博弈中化被動為主動》,205年8月24日新華網。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