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會喜歡一個談話時隻講他自己,而不關心對方的人。人們隻願意和那些與自己有共同話題的人交往。

某文藝編輯曾講過一段故事。他邀一位名作家寫稿,該作家非常難合作,各報社的編輯對他大傷腦筋。因此,這個編輯在見麵前也相當緊張。

一開始果不出所料,怎樣都談不攏。作家一味說:“是嗎""也許是吧”"這我還真不清楚",鬧得這位編輯很是頭痛,隻好談起閑話來。

他把幾天前在一本雜誌上看到的有關該作家作品近況的報道搬出來,說:“您的大作最近要翻譯成英文,在美國出版了?”作家見對方如此關心自己,就很感興趣地聽下去。編輯又說:“您的寫作風格能否用英文表現出來?”作家說:“就是這點令我擔心……”他們就在這種融洽的氣氛中繼續談了下去。本來已不抱希望的編輯,此時又恢複了自信,獲得了作家答應寫稿的允諾。

耶魯大學文學教授威廉萊亞·惠勒普斯,在《人性》這篇論文中這樣敘述:我在六歲那年,有一個星期六去斯托拉多姨媽家度周末。記得傍晚時分,來了一個中年男子。他先和姨媽嘻嘻哈哈談了好一會兒,然後便走近我麵前和我說話。當時我正迷上小船,整天抱著小船愛不釋手地玩。以為他隻是隨便和我聊幾句,沒想到他對我說的全是有關小船的事。等他走了以後,我還念念不忘,對姨媽說:"那位先生真了不起,他懂得許多關於小船的事,很少有人會那麽喜歡小船。”

姨媽笑著告訴我,那位客人是紐約的一位律師,他對小船根本沒有研究。我不解地問:"為什麽他說的話都和小船有關呢?""那是因為他是一位有禮貌的紳士,他想和你做朋友。知道你喜歡小船,所以專門挑你喜歡的話題和你說。”姨媽笑著告訴我其中的道理。

在日常生活中,一到周末,我們常看到許多青年男女佇立街頭,他們中間有不少人是等待與情侶相會的。這時,有兩個擦鞋童,正高聲叫喊著以招徠顧客。

其中一個說:“請坐,我為您擦擦皮鞋吧,又光又亮。”另一個卻說:“約會前,請先擦一下皮鞋吧。”結果,前一個擦鞋童攤前的顧客寥寥無幾,而後一個擦鞋童的喊聲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個個青年男女都紛紛要他擦鞋。這究竟是什麽原因呢?

我們聽到第一個擦鞋童的話,盡管他的話禮貌、熱情,並且附帶著質量上的保證,但這與此刻青年男女們的心理差距甚遠。因為,在黃昏時刻破費錢財去"買"個“又光又亮”,顯然沒有多少必要。人們從這兒聽出的印象是“為擦鞋而擦鞋”

的意思。而第二個擦鞋童的話就與此刻男女青年們的心理非常吻合。"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在這充滿溫情的時刻,誰不願意以清清爽爽、大大方方的形象出現在自己心愛的人麵前?一句“約會前,請先擦一下皮鞋吧!”真是說到了青年男女的心坎上。可見,這位聰明的擦鞋童,正是傳送著"為約會而擦鞋”的溫情愛意。一句"為約會而擦鞋"一下子抓住了顧客的心,因而大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