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粗,吃得少;吃得苦,吃得虧。

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飽,常跑跑。

多笑笑,莫煩惱;天天忙,永不老。

多福多壽是人生在世普遍的希求,我們每日辛苦奔波,汲汲營營,隻不過是為了求得更多的享福。放眼世間的事業,絕大多數和增強身體、延年益壽有關係,貴如秦始皇還遣令大臣為他求取長生不死之藥,可見求得大富大貴、長命百歲是世人共同的願望。但是福壽往往難以兼得,有人富可敵國,卻英年早逝,無福享受;有人老耄長壽,卻一生窮苦潦倒;必須福德因緣具足,才能福壽增廣,綿延無量。

世間上的福壽,有鴻福、有清福。有的人每日營求種種的財富,享受人間功名富貴的鴻福,但也有人,他們不享受鴻福,隻是希望過著清淨、簡單、樸素的生活。一般人對於如何求得福壽的觀念不一定正確,許多人認為要長壽多福,應該向神明、菩薩、佛祖祈求,將信仰建立在貪求、饜取的層次上。其實福壽並不是有求必得的,若自己不去培植福壽的因緣,福壽是不會憑空降下的。所謂“生天自有生天福,未必求仙便成仙”,自己不努力去自求多福,而把一切的責任完全推到神明佛祖的身上是不合乎因果道理的。

譬如把一塊沉甸甸的石頭放置在水中,石頭自然會沉下去,我們卻違反常理說:“石頭呀,請你浮起來吧。”因為你的祈求不合理、不如法則,縱然你真心誠意,石頭是無法依你所求浮出水麵的。相反的,如果我們所作所行合乎因果法則,享有福壽的美果,上天神明也無法一手遮蔽,抹殺你應享有的果報。福壽的獲得,別人是無法操縱的,即使神明也不能掌握我們的生死禍福,一切都取決於我們自己是否努力去播種福壽的種子。以下分為四點說明佛教對福壽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