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工商轉型為高科技的過程中,許多問題缺乏調適,許多情況無法掌握,結果造成職業困境及精神空虛等種種病態。
由於都市發展蓬勃,農村青年漸有“為農者賤”的觀念,農村人口大量外流到城市,引起勞力不足、農地廢耕的現象。另一方麵,大學農學院和農專畢業的學生,買不到農田耕種,無法取得自耕農的資格,有誌於農業的人,反而沒有農田。
由於工業的發展,交通的需要,我們的農地愈來愈少,甚至沒有農地,難道我們可以吃機器,吃聲光歌舞嗎?難道我們能吃鋼筋水泥維持生命嗎?農藥的使用也愈來愈多,造成河川及土地汙染,危害到人類的健康,像號稱東亞最大的台中德基水庫,也無法避免上遊的農藥汙染,連中橫公路美麗的環山部落,都成為濫施農藥的死地。造成這些農業病態的原因,就是功利心。工商業的病態也是如此,人們都講求功利,要發財,要成功。等真正有錢了,卻不會用錢;真正有權勢了,卻濫用權勢,於是成為今日社會某些罪惡的源流。工業發展製造了許多暴發戶,又由於大財閥的控製,造成了經濟壟斷,整個台灣社會彌漫著一股享樂歪風,不會用錢,隻知享受;光是交際酬酢、酒食飲宴,一年就吃掉了幾條高速公路。
今日工商業的發展,也帶來許多公害、汙染,以及自然生態的破壞,這也是很嚴重的病態。不過,更糟糕的是精神上的汙染,錢多了不會用錢,反而汙染了自己的心性,汙染了自己的靈魂,汙染了社會風氣和道德;這種人性道德的破壞更可怕。
比方說,商品的仿冒、走私、漏稅、盜用商標、惡性倒閉、倒會卷逃、空頭支票滿天飛等,這個社會某些人常常不顧工商道德,有一種“能欺則欺,能騙則騙”的心理。很多人有了錢,就逢場作戲,金屋藏嬌,不顧妻兒,不重家教,每日酒食爭逐,忽略家庭,因此製造了許多青少年問題,直接遺害下一代。
另外,也有許多職業病的問題,職業病不光是身體機能的障礙(例如靜脈曲張、坐骨神經痛、痛風、肩周炎、視力傷害等),心理上的麻木更嚴重。尤其很多電子工廠、成衣工廠都實施流水作業,完全不用人腦,隻是零件、機械的裝配,整天做著相同的動作,像螺絲釘一樣,沒有思想,沒有感覺,成了簡單的、沒有智識的人,日子久了,精神能不苦悶嗎?
現在的社會,由於注重科技發展,人們也變得越來越機械化了。譬如電視是遙控,不必走動;速食品越來越多,不必烹飪;洗衣脫水,用電腦;領款購物,用銀行卡。這樣發展下去,人越來越懶,都不必下廚房、上班了,按一個鈕,牛奶來了,麵也做好了,資料也傳真了,公文也上網連線了,一切按鈕、按鍵盤即可,人都可以不用走動了。
農工商職業的病態,是由於社會多了金錢、色情與暴力,少了禮義、美德與善知識。對於這些職業的病態,該怎麽治療呢?
(一)要有因果道德的觀念
說到因果,一般人總會想:世間因果也不準確,很多好人遭遇不幸,很多壞人升官發財,哪裏有什麽因果呢?其實,因果甚至比現在的計算機算得還要準確。計算機會出錯,但是因果絕沒有錯誤的時候。有的人做人很好,很樂善好施,但是過去欠了債,不能賴賬,不能因為現在人好就不還錢,好人還是要背負過去的債,所以好人也有災難。有的人很壞,居然還能步步高升,可能是因為他從前種了善業,而現在造惡的報應未到;他銀行裏的存款尚未用完,不會因為他壞就不給他揮霍。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我們想知道過去做了什麽,隻要看現在所受的果,就可推知過去的因。同樣的,想知道未來會有什麽報應,看看現在做的事,就可預知將來得什麽果,因地不同,果報自然不同。
很多人不明了因果,誤會了因果——我念佛、拜佛,怎麽不發財呢?為什麽反而遭到倒閉呢?要知道,發財有發財的因果,念佛有念佛的因果。種豆得豆,怎麽會長出西瓜呢?念佛是求了脫,怎麽可能發財呢?這是錯誤的觀念。所以,信仰有信仰上的因果,健康有健康上的因果,經濟有經濟上的因果,因果是不可以錯亂的。
在佛門裏,有時候用人不講究此人有無能力,而講求有沒有因果觀念。如果他有因果觀念,一定會有道德觀念,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敬畏因緣,慎於始,不隨便亂來,而凡夫和眾生卻不知防微杜漸。譬如暴飲暴食,吃到病痛纏身,才去看醫生;開車猛闖,出了車禍,傷了人命,才悔不當初;為了貪婪而貪汙舞弊,出事被揭發,法院傳單一到,就插翅難逃,後悔莫及了。
我們常常懷有一種僥幸心,以為做了什麽沒有人知道,一念苟且,後患無窮。任何事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因果尤其會知道。詩偈雲:“善似青鬆惡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有朝一日遭霜打,隻見青鬆不見花。”所以有因果觀念的人,隻要不違背因果的原則,自然功不唐捐,這種功德是不會消除的。
(二)要有律己持戒的行為
中國儒家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就是律己的功夫。佛教講五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不妄語、不飲酒。不殺生,是不侵犯眾生生命;不偷盜,是不侵犯任何財富;不邪**,是不侵犯他人的身體與名節;不妄語,是不侵犯大眾人格與信譽;不飲酒,是不借酒麻醉自己,甚至醉後亂性。五戒的原則,是不可先侵犯了自己的意誌,又去侵犯他人。
安和樂利的社會,應該人人互相尊重,互相成全。倘若大家都能持守五戒,每一個人的生命不會受侵犯,金錢不會被劫掠,名節不會受玷辱,信譽不會受汙損,不必懼怕一切意外的侵犯,大家律己持戒,社會病態自然會逐漸減少。持守五戒,正是祛除社會病態的一種療法。
(三)要有勤儉感恩的美德
社會上的許多病態,都是由自私而起,隻知利己,不知利人,結果人人相爭相奪,勾心鬥角,各種畸形的病態都會出現。針對這種貪婪、自私的病症,必須以勤儉、感恩來對治。
不要隻想別人給我多少,要想我能給別人多少。我給予,我奉獻,表示我富有,如果一味接受別人贈予,向別人求取,反而顯得我貧窮。
勤儉感恩的美德由內心發出,可以表現在很多事情上,我愛惜公物,表示我的品德比他富有;我常說幾句好話,我的善良比他多些;我們常常微笑待人,我們的歡喜心比較多;我重視禮節,“向你說請,跟你對不起、謝謝你”,我的慈悲增長,比財富的增加還快;我總想到與你結緣,為你服務,我的願力比你大……所以,今天的工商社會,不一定從金錢上來競賽,不一定用洋房、汽車、珠寶來比富裕,精神上的快樂、心理上的富有,才是真正富有的人生。
(四)要有懺悔向善的精神
佛教不計較過去,無論過去犯了怎麽樣的罪惡,隻要一念回心向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個“悔”字,就是最大的福根。我們的身體髒了,可以用水洗淨;心裏汙濁了,可以用懺悔法水滌清。不斷地懺悔,可以不斷地淨化,佛經上說:“犯已慚愧,發露懺悔,名為勇健得清淨者。”我們要做一個勇健清淨的佛弟子,去除貪瞋癡慢的種種病態。
今天農工商的社會需要因果,需要五戒,需要感恩,需要懺悔,需要用這些來治療我們內心的病苦,健全我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