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總麵積為37萬平方公裏、可耕土地僅占15%、幾乎缺乏現代工業需要的所有資源且經常遭到地震、火山、台**擾的四個主要島嶼上,1.2億日本人創造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業績。總結起來,其成功的原因許許多多,曆史的、製度的、文化的、國際的、政治的、經濟的等等,但有一點似乎強調得不夠,即日本人那種近似病態的職業精神。

十多年有一部日本電影《鐵道員》,講述的是北海道一個小車站鐵道員的故事。北海道鐵路支線的終點站,隨著煤礦業的衰落,乘客逐日減少。唯一的鐵道員忠於職守,一生獻給了車站,即使妻子、女兒生病也沒有陪伴去醫院,結果女兒夭折,妻子先他而去。其敬業精神感動上蒼,不同年齡段的女兒輪流在深夜出現,給予臨終關懷。在支線停止運營的那天清晨,鐵道員死在大雪飛舞的站台上。男主角的扮演者是大名鼎鼎、中國觀眾非常熟悉的高倉健,其冷峻的麵孔、沉默寡言的性格更是增加了影片的感染力。但奇怪的是,日本的公共外交部門竟然沒有將其翻譯成中文在中國上演,倒是無所事事、遊手好閑的寅次郎在中央電視台的屏幕上輪番轟炸了48次,是疏忽?還是有意不將日本為什麽成功的秘密武器告訴中國人?

如果說《鐵道員》帶有文藝作品的誇張成分,但確實有一位皇軍士兵在戰爭結束後為執行命令幾乎單槍匹馬地在異國他鄉的密林裏仍然作戰近30年,這就是1974年才從菲律賓盧邦島密林回到日本的小野田寬郎。

1922年出生在和歌山縣的小野田在學校是個調皮搗蛋分子,中學畢業後為掙得百萬家產進入一家商社,並在中國漢口度過數年時光。1942年入伍,因會說外語且擅長攝影,兩年後進入陸軍間諜學校接受訓練,1944年12月被派往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以西150公裏的盧邦島,受命在美軍登陸後開展遊擊戰,搜集情報,等待日軍的反攻。

美軍登陸盧邦島後,250人的駐島日軍大部分戰死,小部分投降,少尉小野田寬郎率領伍長島田莊一、上等兵小塚金七和一等兵赤津勇一進入密林,繼續抵抗。盡管他們也聽到勸降的呼喊聲,並看到有關戰爭結束的報紙和傳單,但小野田堅持認為那是美國人的騙局,死也不肯走出密林。

經過幾次逃跑後,身體較差的赤津勇一終於擺脫小野田的監視,在1950年6月向當地政府投降。得知消息的日本政府派遣人員前往盧邦島,在海邊利用擴音器大聲呼喊:“快出來投降吧!戰爭已經結束啦”,但沒能取得小野田的信任。

1952年日本《朝日新聞》的一名記者特意來到他們隱身的密林,喊著“戰爭已經結束了,請你們出來吧”,剩下的3個人認為他是美軍間諜,沒有加以理睬。

1954年,島田在與菲律賓的山嶽部隊作戰時斃命。

1959年小野田的哥哥來到密林,不僅利用了大型氣球懸掛醒目的勸說詞,而且大聲唱著中學時代流行的校歌,試圖打動小野田他們,但還是沒有得到信任。既然親兄弟也沒有成功,日本政府派遣團認為剩下的兩個人已經死亡,於是放棄搜索行動。

1972年10月,剩下的兩個軍人與當地居民發生衝突,小塚戰死,小野田逃走。得到目擊者證詞的日本政府再次組織搜索隊,但仍然沒有找到。1973年,小野田86歲的父親不顧年老體弱,親自到密林勸降。盡管小野田聽見了父親有氣無力的叫喊聲,但仍認為是敵人的陰謀,不為所動。

1974年,喜歡探險的鈴木紀夫聞訊趕到這片密林。1948年出生的鈴木從大學時代開始一邊打工一邊周遊世界,1972年5月31日“特拉維夫機場事件”時曾被誤認為“日本赤軍派”成員,但其思想與主張世界革命的“日本赤軍派”成員完全相反。鈴木不僅崇拜肯定大東亞戰爭的林房雄,而且娶其養女為妻,進入盧邦島密林時還帶著林房雄的《大東亞戰爭肯定論》。或許正因如此,鈴木才成功地勸說小野田走出密林。

2月20日,鈴木與小野田相遇河邊,經過長時間的交談,小野田終於答應停止一個人的戰爭,但提出的條件是當年的上司親自頒布解除任務命令。盡管鈴木帶有自拍裝置的照相機,但不得要領。不愧是間諜出身,小野田居然會擺弄最新的攝影器材。鈴木將小野田的照片以及兩人的合影帶出密林,在馬尼拉衝洗、放大後傳到東京,迅速得到日本外務省、厚生省的確認。

小野田的頂頭上司均已死亡,宣布解除任務命令的合適人選落到原第14方麵軍參謀部特別班長、少佐穀口義美頭上。穀口曾是陸軍間諜學校的教官,後來任馬尼拉自然科學研究所所長。該所名義上是培植稻米的替代品,但實際上是間諜的工作站。1944年12月小野田作為研究員到研究所報到,因穿著士官服而受到穀口的訓斥,慌忙去買了香港衫。隨後,穀口傳達了派遣小野田前往盧邦島潛伏的命令。

也許正是這些小野田們的廣泛存在,才有了今天的日本;也許正是這些小野田們的廣泛存在,在目前為適應全球化浪潮而進行結構性改革時步履艱難。好與壞是一個銅板的兩個麵,隻是時間與機遇的問題。

有關部門從防衛廳戰史資料室複製了第14方麵軍司令官山下奉文簽署的投降書,並做成符合格式的命令書,61歲的穀口攜書前往盧邦島。在密林的一小片空地上,麵對身穿戰鬥服、標準隊列姿勢的小野田,頭戴草帽與身著便服的穀口莊嚴地宣讀了“中止任務”的命令書。1974年3月10日清晨,小野田到達盧邦島警察局,鄭重地把依然保養良好的步槍放到地上,“奉上級的命令向你們投降”。

在近30年的戰鬥中,小野田與他的同伴共打死打傷130名菲律賓人,包括士兵、警察和平民。許多當地人主張把小野田關進監獄,繩之以法。但在日本政府的活動下,當時的菲律賓總統馬科斯赦免了他,並允許他返回日本。1974年3月12日,52歲的小野田與鈴木紀夫、穀口義美一起回到日本。5年後,其父去世,享年92歲。

找到小野田後,冒險家鈴木又去實現另外一個夢想——尋找喜馬拉雅山雪人,1986年11月在當地遇難。

回到日本的小野田成為日本精神的英雄,其自傳《絕不投降,我的三十年戰爭》頃刻成為暢銷書。熱情的各界人士捐贈了300多萬日元幫助其生活,小野田卻分兩次捐獻給靖國神社。由於對紙醉金迷的同胞感到失望,半年後帶著新婚燕爾的妻子前往巴西經營農場。熱帶叢林生活的經驗幫助他獲得成功,在1128公頃的土地上飼養了1800頭牛。1992年,70歲的小野田又回到日本,在福島縣山中開設“小野田自然塾”,盡量將野外生存的技能傳授給孩子們。

1996年5月,小野田重遊盧邦島。盡管當地居民寬宏大量,甚至被他打死父親的人也擁抱了他,但小野田仍然堅持“軍人就是服從命令”的信條,不承認殺死平民的責任。即使在日本國內,小野田經常參加右翼退伍軍人的活動,不僅推動政治家參拜靖國神社,而且聲援美化侵略戰爭的曆史教科書。

作為戰爭結束60周年的紀念,富士電視台2005年播放了以其經曆編導的電視劇,片名為《遲遲回國實錄——小野田少尉》,由歌舞伎演員中村獅童擔綱主演。

有人形象地評論道:日本經濟的成功是幾個比較聰明的官僚率領眾多隻會傻幹的國民不斷“過勞死”的結果。也許正是這些小野田們的廣泛存在,才有了今天的日本;也許正是這些小野田們的廣泛存在,在目前為適應全球化浪潮而進行結構性改革時步履艱難。好與壞是一個銅板的兩個麵,隻是時間與機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