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前後曆經七年時間籌劃。
最初的設想來自於對眾多摻雜虛擬與未經授權行為的傳記的出版,所引發的坊間對於三毛本人的各種不同的猜測與不良後果的不滿。我們設想用自己的行為來製造與創造一種全新的公立傳記:有授權,有家人參與,有尊嚴的寫作方法、有法律的基本方式,有公正的曆史心情等等。
基於此的寫作理想,使我們在寫作中由一己之力的設想變成了一個集體的行為藝術。因為三毛思想疆界的廣闊與她行走的世界的無遠弗界,令我們隻能各負其責,各出己力,然後形成一本基本完整的傳記。而這本書從地理上來區分,是一本由北京與台北方麵的學者與作家、攝影師共同完成的一次跨地域的行為藝術作品。
最初是這樣的:1994年我們邀請時任台北《印刻》雜誌副主編陳文芬女士一起撰寫本書。用“原鄉人”心態、原鄉背景甚至原鄉語言創作本書,成為我們編撰本書的一個重要原則。其後,我又邀請我的朋友,中央社記者馮昭與方旭先生參與,他們承擔了大量的采訪陳家人的任務。三毛的姐姐與弟弟陳傑先生對我們的采訪與寫作給予了大力的支持。
原本要進行的一次簡單的撰稿的行為,最後因內容的增加,而變成了《三毛地圖》部分。兩位陳家人帶我們參觀與拍攝了三毛幾乎所有的舊居。最令我們備受鼓舞的是陳家與皇冠出版社又授權我們使用了諸多私家圖片,使本書更增加了獨家與權威性。最後我們還冒昧使用了根據對三毛大姐陳田心小姐的專訪的錄音整理成的文章作為代序,在此也一並致謝。而在采訪過程中,陳憲仁先生也提供了諸多方便,並允準使用諸多圖片。而使本書增色巨大、最後找到靈魂的是台北著名學者南方朔先生,他欣然為本書作序,使我們大受鼓舞。
這本書也是一次對於三毛圖像的集合。我的朋友肖全曾在三毛最後一次來大陸時,在成都拍攝了三毛的一個圖片故事。他參與到了我們這本書中,相信這也是這個才華超卓的哥兒們的一個用圖像完成的向三毛的致敬禮。
這本書的製作牽涉到了包括詩人樓河、作家沙林在內的諸多朋友,他們的參與使本書得以在1995年,三毛辭世15周年時,出版了那本曾引起各方關注的《三毛私家相冊》。因為試圖通過一本書展現她的豐富的一生,使我們舍棄了許多重要的文字與圖片。而那些珍貴的圖片與文字,一直生長在我們的心裏。在這本書出版後,我就一直試圖找到一種方式,來彌補那些失去的華章。
在那次重要的紀念活動後五年,我們終於找到了新的機會。
在三毛去世20周年之時,我們決定重新撰寫關於三毛的傳記。這次我們決定為她出版兩本獨特的書:一本是《三毛1943—1991》,這將是一本由珍貴的圖片與文字組成的她的一個優雅的傳記。第二本是為那些曾受過三毛影響的讀者所提供的一本《三毛私家地圖》,這是一本地理傳記,由她去過的地方與曾經生活過的時間與故居組成。這本書將會為那些去台灣省的讀者提供一個文化地理的參考地圖。
兩本書的編輯曆時長久。在此感謝本書的特邀編輯時光與王寶生、編輯蘇紅雨,設計師楊林青。他們提供了對這兩本書的不同的視角。
特此以本書向各位參與本書的朋友致謝。
特此以本書向三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