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時代,和諧不是閉關鎖國的孤立狀態,而是在全麵開放過程中所形成的和諧。因而和諧必然包含國內和國外兩個層麵,即社會的和諧和世界的和諧。在全球化境遇中討論中國社會發展的和諧問題,不能不涉及“和諧世界”與“和諧社會”的關係問題。
實現社會的和諧化與世界的和諧化,這與當代中國社會發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作為發展目標,順應了人類曆史發展方向與全球化發展趨勢。對內構建和諧社會,對外建設和諧世界,這雙重意義的“和諧”作為重要的目標,蘊含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全過程之中。在全球化條件下,國內事務與國際事務、社會發展與全球發展已經不可分割地聯係在一起,對內構建和諧社會與對外構建和諧世界相互依賴。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全麵發展是社會主義的最高目標,在這一目標之下,建設和諧社會和建設和諧世界二者之間沒有主輔之別,而是共同構成了實現社會主義社會發展根本目標所必需的途徑。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具有濃厚“和諧”文化土壤的禮儀之邦,中國的發展將為世界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中國永遠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堅定力量。2005年,中國領導人從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提出了“建設和諧世界”的理念,強調全球化時代各國人民相互依存的關係,堅決摒棄國際關係中的實力政治,倡導通過合作對話的方式化解國際矛盾,努力增強國際秩序的合理性和國際關係的穩定性;全麵闡述了建設和諧世界的科學內涵,即一個和平、穩定的世界,一個民主、公正的世界,一個互利、合作的世界,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8]這就充分表明了中國對待和諧世界的鮮明立場。
在全球化條件下,構建“和諧社會”與建設“和諧世界”是相互促進的。社會的和諧化與世界的和諧化都是全球化發展的客觀趨勢,也是各國發展的必然要求。國家的興旺發達,越來越需要和諧有序的社會環境;世界的繁榮發展,越來越需要和諧共存的國際環境。國內社會和諧是世界和諧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推動力量,世界和諧是國內社會和諧的重要外部條件。當今國際社會已經初步具備了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有利條件: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經濟全球化進程深入發展,科技革命加速推進,全球化和區域化合作方興未艾,國與國之間相互依存日益緊密,國際力量對比朝著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的方向發展,國際形勢總體穩定。
對於“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相互關係,可以從兩方麵來加以具體理解和把握:一方麵,構建“和諧社會”是建設“和諧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內容。走和平發展道路,要求我們用自身的發展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的共同發展。作為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中國的穩定與發展必然會對世界形勢及人類未來的發展走向產生重要影響。中國落後,世界無法達到普遍繁榮;中國充滿矛盾衝突,世界難以實現和諧。因此,中國構建“和諧社會”是人類邁向“和諧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建設“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必將為豐富多樣的人類社會發展模式增添新的內容,推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另一方麵,建設“和諧世界”又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和基本保障。走和平發展道路,首先要求我們必須爭取到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在與世界各國的互利合作中獲取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資金、技術、資源和市場,為發展創造機遇。推動“和諧世界”建設,不僅符合人類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不可能孤立地發展,隻有麵向世界,發展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才能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才能實現國家繁榮發展。不僅如此,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的發展不僅有益於自身,而且有益於世界。因此,在國內積極構建“和諧社會”,對外推動建設“和諧世界”,將中國自身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更加緊密地聯係在一起,這必然使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相協調,使中國的國家利益與世界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從而達到互利共贏。
“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是內政與外交的有機統一。“和諧世界”思想的提出,是中國治國理政理念在外交領域的具體體現,是中國國內政策在對外關係中的延伸。在國內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自然地延伸出和諧亞洲、和諧世界的建設,這既有利於中國的發展,也有利於世界的繁榮發展。一個“和”字,貫通天下。“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對內構建“和諧社會”的理論與實踐,為“和諧世界”理念的提出準備了前提條件,也為“和諧世界”的實現提供了實踐經驗。構建和諧社會將對構建和諧世界做出重大貢獻。反過來,和諧世界的構建也為中國構建和諧社會創造了更為有利的環境和條件,為中國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因此,“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構想體現了中國內外政策的高度統一。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越來越需要中國。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既要努力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要通過自身的發展促進世界和平。
既然要構建和諧世界,那麽,應當如何理解“和諧世界”呢?所謂“和諧世界”,簡要說來,就是在世界範圍內各個國家、民族之間所形成的普遍和諧狀態。和諧世界理念的提出,具有鮮明的現實指向性,它是對當代全球化發展的內在矛盾與客觀趨勢的積極回應。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麵臨諸多難題和挑戰,諸如資本主義世界體係內在矛盾與危機在不斷擴大,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差距不斷拉大,西方國家的文化滲透依然活躍、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均麵臨威脅,等等。所有這些,都是推進和諧世界建設的障礙和威脅。和諧世界理念就是要積極回應這些現實問題,引導全球化沿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和諧世界的最終歸宿,就是要實現人類普遍和諧。通過和諧世界的建設,力求為人類整體提供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家園,進而實現人的自由全麵發展。
“和諧世界”包含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麵,內容非常豐富。要推動和諧世界建設,需要各國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共同協商;經濟上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文化上相互借鑒,共同繁榮;安全上相互信任,共同維護。
在政治上,“和諧世界”要求建立一個公平正義的民主法製世界。每個國家、民族都應該和平共處,而不是以武力相威脅。在國際事務中,各國都應該恪守公認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尊重和維護各國自主選擇社會製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應該堅持多邊主義,發展多邊友好關係,促進國際關係民主化。不同的社會製度和發展模式的存在,是目前世界發展的客觀現實。正是這些不同的社會製度和發展模式構成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多樣性。尊重世界各國自主選擇社會製度和發展模式是《聯合國憲章》所規定的原則,符合各個國家的具體情況和世界發展的基本潮流。對於各個國家來說,自己的事情隻有自己最了解,任何幹預自主選擇的行為都是荒唐而非正義的。
在經濟上,“和諧世界”要求各國合作共贏、共同繁榮。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相依相存,和則兩生,分則兩傷。中國的發展不僅有益於中國、造福於中國人民,而且有益於世界發展和世界人民。提倡互利合作,實現全球經濟和諧發展,這是世界各個國家、民族的福音。當今時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經濟全球化深入推進,這為各國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了良好機遇和廣闊空間,應當使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有利於國際社會的共同發展,實現各國利益共享、互利共贏。這就需要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包括努力建立開放、公平、規範的多邊貿易體製,完善國際金融體製,加強全球能源對話與合作;積極推進區域和全球經濟合作,共同解決全球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維護經濟安全;尤其需要解決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問題。發展中國家要立足於自身的發展,加強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應通過自身努力和相互合作增強競爭力,推動社會全麵進步。國際社會和發達國家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加強聯合國在推動國際發展合作中的作用,大力推動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為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開放市場、轉讓技術、增加援助、減免債務。廣大發展中國家應更多地參與到國際機製的製定中,促使國際經濟體製和規則更加公平合理,更好地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在文化上,“和諧世界”要求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主張不同文明求同存異、相互學習。世界上存在著多種民族,不同的民族在各自的曆史發展過程中和社會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文化宗教信仰等,都以各自的方式為人類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文明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使得人類社會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在全球化條件下,每個國家、民族都應尊重文明的多樣性,包容差異,相互借鑒,共同提高。建設和諧世界,就是要倡導開放、包容的精神,促進各種文明和諧進步。應該以平等開放的態度,尊重文明差異,促進文化發展的民主化,構建各種文明兼容並蓄的和諧世界。
“和諧世界”還要求樹立新的全球安全觀,建立和平、穩定的世界。在新的曆史條件下,要實現共同安全,必須對安全有一個新的理解和認識。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環境汙染、毒品走私、跨國犯罪、嚴重傳染性疾病流傳等跨國性問題日益突出,各國必須聯合起來,共同應對全球安全威脅。這就要求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另外,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局部衝突和熱點問題此起彼伏,這也要求有新的安全觀,堅決反對侵犯別國主權的行徑,反對強行幹涉別國內政,反對任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堅持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或衝突,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現在,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反恐要“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消除根源”。在軍事力量方麵,實現有效裁軍和軍備控製,防止核擴散,積極推進國際核裁軍進程,維護全球戰略穩定。[9]
綜上所述,建設和諧世界,就是要在承認世界複雜多樣的前提下,尊重差異、求同存異,互利合作、互相包容、文明對話、共同繁榮。為此,必須改變不合理不公正的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秩序,必須充分尊重世界各國的多元性、多樣性、差異性。各個國家、民族應本著“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和衷共濟”的精神來處理彼此間的關係,以追求最大限度上的世界和平、穩定和安全,追求人類的福祉。
對於中國來說,要參與和諧世界建設,一個重要的方麵,就是首先要實現自身的“和平崛起”。在全球化時代,不平衡的發展結構、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造成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越來越大,嚴重影響著和諧世界的建設。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和平崛起”對於和諧世界建設至關重要,因為它對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的意義太大了,它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和影響太強了。但是,中國的“和平崛起”不等於中國要稱霸,而是要在中國對世界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同時,力求推動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建立,與各國一道共同建構和諧世界。
要充分理解中國的“和平崛起”與“和諧世界”建設的關係,對當代流行的“依附理論”、“世界體係論”、“文明衝突論”以及“中國威脅論”這幾種思潮加以分析考察,可能有助於我們深入思考。
“依附理論”對於理解資本主義主導的全球化對中國崛起的挑戰與負麵效應具有借鑒意義,但卻忽視了全球化對於中國崛起的機遇與積極影響,從而無助於全麵理解建設和諧世界的現實途徑。依附理論主要以拉美、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為研究對象,用“中心—邊陲”的框架來研究發展中國家的“欠發達”問題,認為發展中國家欠發展和低度發展的根源在於不合理的世界資本主義體係,由於西方發達國家長期控製非西方國家、非西方國家始終處於依附地位,因而造成了發展中國家欠發達和欠發展的狀況。按照依附理論的觀點,發展中國家要想發展,隻有切斷與資本主義體係的聯係,擺脫依附的地位。這一理論確實抓住了一些問題的要害,所揭示的關於資本主義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負麵效應,是值得我們重視和借鑒的。然而,依附理論解決問題的方式,即完全斬斷與資本主義的聯係,與資本主義世界體係完全脫鉤,則是不可取的。今天,全球化已經把世界連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任何國家要想發展,都不可能置身其外。既想現代化,又想拒斥全球化,這是一個“悖論”,在現實中無法推行。依附理論僅僅強調外因的作用,使後發國家在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時有意無意地遊離於世界潮流之外,這就非常有可能使其走向閉關鎖國,最終會延誤現代化進程,進一步拉大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中國在其發展過程中,必須正視這一現實,在合理應對全球化風險的同時,應當積極抓住機遇,通過自身努力,不斷和平崛起,推動和諧世界建設。
“世界體係論”對於理解資本主義全球化與中國崛起的密切關聯具有一定參考價值,但卻忽視了中國自身的內在發展邏輯,從而不可能全麵理解建設和諧世界的具體道路。20世紀70年代,世界體係理論是在依附理論的基礎上由美國學者沃勒斯坦係統地提出來的。該理論認為人類曆史地形成的部族、種族、民族、國家,總是在其發展中相互影響的,而不是在孤立中演化和發展的,因而總是會形成一定的“世界性體係”。但在16世紀以前,隻是表現為一些“世界性帝國”,而從16世紀以來,則形成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進而形成了資本主義的“現代世界體係”。該理論提出,現代世界體係的實質就是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世界體係呈現“中心—半邊緣—邊緣”的結構特征,世界體係的演變具有周期性,階級利益需要在世界體係的層次上去理解,世界體係的前景是社會主義。世界體係理論和依附理論一樣,把外部動力和條件上升到理解現代化的關鍵地位,認為西方國家處於“中心”地位,非西方國家處於“邊緣”地位,“中心”和“邊緣”之間的不平等交換關係是建立世界體係的基礎,這種不平等關係既是發展中國家經濟落後的根本原因,又是當代資本積累的重要手段。因此,後發國家要加快發展需要采取“反體係運動”,改變不合理的世界體係。這種理論吸收和運用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世界曆史的理論觀點,並把依附論和現代化理論融合起來,試圖從世界體係、全球化的新視角探討發達與不發達的原因及其關係。雖然世界體係論承認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並認為資本主義世界體係將被社會主義世界體係所取代,但它僅僅強調國際流通體係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而忽視了國家內部生產的基礎性作用,因而沒有對未來社會主義世界體係的物質基礎、現實內容做出科學的分析和說明,因而無法解釋中國在其發展過程中如何根據自身的特點、如何結合本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來具體地選擇發展道路、發展方式,最後也無法正確理解中國和平崛起與和諧世界建設的深層關係。
“文明衝突論”對於理解全球多元文化的差異、競爭與衝突具有一定警示性和預告性,但卻無視世界各大文明對話共存、共同繁榮的可能性,從而會忽視中華民族複興對建設和諧世界的積極作用。美國學者亨廷頓提出的“文明衝突論”把“冷戰”以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和重構說成是不同文明體之間的衝突和博弈的結果。亨廷頓指出,文化有其獨特的發展規律,不同文化有著不同的價值標準與價值理念,不同文化價值取向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甚至存在衝突的可能。應當看到,“文明衝突論”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文明衝突會影響世界和諧。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既彼此交流、交融,又會相互間發生碰撞以至產生衝突,由此引發世界性的動**。中國在和平崛起的過程中,同樣會遇到文化領域的矛盾衝突,特別是遭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對中國的文化滲透。中華文化在其發展過程中如何既保持自身的民族性,又合理吸收其他文明成果,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不管怎麽看,衝突甚至暴力絕不是解決文化關係問題的方法,更不是最佳方法,文化矛盾隻能通過對話交流的方式來解決。不同的文明各有所長,相互學習和借鑒才是消除隔閡、提升自己的最好方法。如果僅僅從文明衝突論來看待中國崛起問題,必然會隻看到中西文化差異所帶來的矛盾、衝突的一麵,忽視中西文化間共存、融合的一麵,從而忽視中華文化對於建設和諧世界的重要意義。實際上,文明和文化向來是在相互間的交流、交融和交鋒中不斷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完全“土生土長”的文明和文化是很少的,或者是沒有的。中國的和平崛起,並不是要像某些國家那樣,使自己的文化獲得什麽“霸權”,而是要在吸收世界文明成果的基礎上,通過發展,不斷增強自己的文化實力,使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過程,既是與其他不同文化之間進行平等對話、溝通與交流的過程,也是中華文化對於和諧世界建設發揮重大積極作用的過程。
“中國威脅論”與上述思潮不同,完全歪曲中國和平崛起的實際情況,無視中國崛起對建設和諧世界的積極作用。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以致被稱為“中國奇跡”。麵對這樣的成就和奇跡,一些西方學者和政客別有用心地提出了“中國威脅論”。這些人都是用“西方中心論”的慣性思維方法來認識中國,認為中國經濟穩步發展,綜合國力逐步增強,國際影響力日益擴大,最後發展的結果就是會走向世界霸權或世界強權。他們完全是用西方資本主義霸權形成和發展的邏輯來理解中國,認為大國的崛起必然會引發戰爭並通過戰爭來實現世界霸權,因而中國崛起也會走這樣的老路,中國的崛起會給其他國家造成威脅。這種論調完全是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誤讀或攻擊,其錯誤在於仍是拘泥於“西方中心論”的狹隘視野,無視中國社會發展的價值指向、內在邏輯、獨特道路和文明特色,從而割裂了中國崛起與和諧世界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係,否定了中國崛起對建設和諧世界的積極作用。中國崛起與“中國威脅”風馬牛不相及。
對當代流行思潮的考察表明,它們都沒有深刻理解中國“和平崛起”與“和諧世界”構建的有機聯係。事實上,二者在本質上就是統一的。中國“和平崛起”為構建“和諧世界”提供了必要條件,而構建“和諧世界”則為中國“和平崛起”提供了充分保障。
[1]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597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參見[美]塞繆爾·亨廷頓:《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1~8頁、228~230頁,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
[3]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5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435~436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14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 《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648頁,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
[7] 《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650頁,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
[8] 2005年4月,胡錦濤參加雅加達亞非峰會時第一次提出“和諧世界”理念。2005年9月,胡錦濤在出席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時,全麵闡述了“和諧世界”理論。
[9] 參見胡錦濤:《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993~998頁,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胡錦濤:《促進中東和平建設和諧世界》,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4448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