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全球化與文明的一般關係,目的是為了加強我國的文明建設。在當今時代,文明建設不可能離開全球化。每個國家的文明都置身於全球文明的格局之中,受其影響和製約,不可能孤立發展。一方麵,由於各個國家的聯係日益緊密,由此引發的問題和麵臨的處境必然是世界性的,其發展的方式也不能是封閉性的;另一方麵,每個國家文明發展自身矛盾的產生和解決,也不完全是“土生土長”的,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國際因素左右的。看似“內因”的東西,實際上有著“外因”的明顯作用。在此意義上,全球化已經成為民族性的一個內在規定。因此,對於民族文明的發展來說,全球化既是時代背景和參照係,又是一個內在要素或內在規定。全球化與民族文明的發展就是如此緊密地聯係在一起的。
今天,我國的文明建設應當注意這樣的雙重視角:一是整體性視角。這就是要樹立“大文明”觀,進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文明建設,並促進彼此間的相互協調、相互促進。二是全球化視角。這就是要用全球的眼光來看待我們的文明建設。在具體的建設過程中,不僅要考慮我們的國情,同時要考慮世情,應當清醒地認識我國的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方位,以明確其發展的方向與出路。需要指出的是,不僅是“大文明”建設即整個社會文明建設需要這樣的視野,而且“小文明”建設即各個領域的文明建設也同樣如此,每種文明建設都必須納入全球化的格局之中,從其互動中尋求發展。
在全球化過程中推進我們的文明建設,重要的是把握好文明建設的方式。在這方麵,有幾點是值得我們認真注意和加強的:
一是要善於總結經驗教訓。雖然文明建設沒有統一的模式,但許多國家在其發展過程中所積累的經驗教訓,還是值得我們認真參考、借鑒的。就全球的總體狀況而言,自“二戰”以來,許多發展中國家相繼獲得了民族獨立解放,開始了現代化進程,大半個世紀過去了,有些國家的現代化取得了明顯的進展,文明的程度大有提高,有些國家的現代化則基本未啟動,還有一些國家的現代化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發展並不順利,曆經挫折。可以說,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不乏成功的經驗,但也有著大量沉痛的教訓,如在經濟上奉行新自由主義,盲目照搬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導致發展失衡,引發貧富懸殊、兩極分化等;在政治上實行所謂的“多黨政治”、普遍“選舉製”等,缺少有效的社會管理和治理,常常引發社會動**、政局不穩,以致影響社會正常發展;在文化上盲目推崇西方文化價值觀,一味向西方的文化標準看齊,對本民族的文化缺少自信與自覺,導致民族文化的扭曲發展,等等。要加強我國的社會文明建設,必須注意這些經驗教訓的總結,善於以史為鑒,以鄰為鑒。在文明建設戰略的製定上,不僅要研究我國目前麵臨的種種發展問題,而且要研究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所經曆的變化,以此來明確我們究竟應當走什麽路。看清別人走過的路,可能更有助於走好我們自己的路。
二是善於吸收文明成果。對於全球化,並不是為了參與而參與,而是為了有效地發展自己。參與之所以有助於發展自己,重要的一點,就在於能夠在參與中吸收人類的文明成果,壯大自身的文明。如全球化推動科學技術的快速流動,科研開發的國際合作大為加強,這就為學習和引進國外先進科學技術、管理經驗,推動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時機,任何謀求富強文明的國家都可以在這種技術進步中受益。像我國通過引進德國、美國等國家的汽車生產技術,大大縮短了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並為發展我國的汽車工業奠定了基礎。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注意學習和引進、消化和吸收先進文明成果,這是跟上世界科技發展潮流,有效應對信息化和知識經濟挑戰的必由之路。因為曆史給予我們的發展時間、空間是有限的:在短短的時間裏,既要完成傳統農業向現代工業的轉型,又要完成工業化向信息化的轉型,兩步並作一步走;在其發展空間上,已不可能像西方發達國家那樣在其發展過程中任意擴張、任意占領市場,所占的空間份額實際上是有限的,必須發揮其“後發優勢”,充分利用全球化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時機,認真吸收先進文明成果,迎頭趕上世界文明發展潮流。唯有如此,才能加快文明建設的速度,縮短文明發展的時間和距離。
三是善於自主選擇。人類文明的發展既是一個趨於統一化的過程,又是一個多樣化的過程。正像大自然是千姿百態的一樣,人類文明也是豐富多彩的。正是這樣的多樣性,才給人類文明增添了不同色彩和養分;正是文明間的交流和互動,才使人類文明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因此,文明多樣性的存在,不應是各個國家之間彼此對立、衝突的隔閡和障礙,而應是增進了解、加強合作的橋梁和紐帶。麵對世界文明多樣性的格局,每個國家的文明發展都有一個重新審視、重新選擇的問題。一方麵,各個國家的文明發展不能離開自己的文化背景,不能割斷自己的曆史傳統;另一方麵,其文明發展又不能完全離開世界文明發展的主流,不能背離社會進步的大趨勢。這就客觀上突出了自主選擇,內在地要求自主選擇。因為全球化既然是一個客觀曆史進程,是一個社會發展大潮,那麽,我們就不能逆曆史潮流而動,必須自覺融入這一潮流。但是,融入全球化,並不意味著隨波逐流,而是要審時度勢,自主發展。對於各種文明的湧動和影響,應當學會自主判斷、自主選擇。這就是要在文明建設上,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於我們發展的各種製度、戰略、方式、價值取向等。隻有這樣的自主選擇,才能有自主發展;隻有自主發展,才能保證文明建設健康進行。在這方麵,我們的立場向來是明確的:中國尊重每個國家自己的選擇,不把自己的文化價值和意識形態強加於人,同時也不允許別國把自己的文化價值和意識形態強加於我。尊重文明的多樣性,尊重各國自己的選擇,這是推進文明建設和發展的應有態度。
四是善於在傳承中創新。加強文明建設,重在提高自己的文化競爭力。隻有提高這樣的競爭力,才能使自己的文化屹立於世界文明之林,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真正彰顯自己的文明價值。靠什麽來提高文化競爭力?途徑可以是多方麵的,但最根本的還是要靠文化的創新。在全球化過程中,我們拿什麽來參與世界文化競爭?拿傳統文化嗎?不容否認,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根”,不能離開傳統、割斷曆史,憑空創造出一種新文化來參與競爭。但是,僅僅拿傳統文化來參與競爭是不夠的。昨日的輝煌不等於今天的輝煌。要使自己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必須拿得出真正具有當代競爭力的創新成果。這就要求正確處理好傳承與創新的關係。文化的發展與建設以文化傳承為前提,但文化傳承絕不是把過去的東西原封不動地拿來用於現在,而是需要經過創新改造。傳承就是要有所超越、有所創新,沒有超越和創新,文化發展就隻能在原有的水平上踏步,就不可能在新的起點上得以傳承。因此,推進文化創新,這是加強文化建設、加快文化發展的關鍵所在。要推進文化創新,必須使民族文化適應全球化的發展,體現時代精神。民族文化隻有和時代精神相結合,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拓展其時代內涵,開辟出新的生長點,才能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注入新的活力。要推進文化創新,還必須充分注意當代世界文化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和新變化,在具體的內容和形式上做出新的探索,充分利用先進技術手段,采取先進表現方式,促進先進文化的創造和發展,推動中華文明的繁榮和振興。
[1]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559~560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參見中華孔子學會等編:《經濟全球化與民族文化多元發展》,76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3] [美]斯塔夫阿諾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曆史進程》(上冊),37~38頁,北京,商務印書館,1993。
[4] [美]歐文·拉茲洛編:《多種文化的星球》,171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5]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682~68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68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104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8]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90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927~92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580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 [法]魏明德:《全球化與中國——一位法國學者談當代文化交流》,35頁,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12] 參見豐子義:《全球化與民族文化的發展》,《哲學研究》,11~19頁,2001(3)。
[13] 轉引自[英]韋伯斯特:《發展社會學》,38頁,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