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真我,世上沒有完美的人

世上沒有一個沒有缺點的人。正如世上沒有一片完全純淨的雲彩,沒有一棵毫無蛀洞的樹一樣。

毋庸置疑,人是一個優點與缺點相融、在某一方麵缺點和優點集中體現而成的矛盾體,。例如,凡高的《向日葵》中不僅向世人展現了他高超的繪畫技藝,也暴露了他瘋狂、暴躁、近於歇斯底裏的性格。又如美國著名歌唱家卡絲·黛利的演唱,表現了她天籟般的嗓音,卻又掩飾不了難看的暴牙。

不難想象,當我們在展現自己優點的同時,缺點也是掩飾不了的。晚年耳聾的貝多芬如果在創作時為了掩飾自己是個聾子而不使用金屬棒,那麽美妙絕倫的音樂是得不來的。偉大的拿破侖如果為了掩飾自己近於殘疾的身高而在檢閱軍隊時穿著高跟鞋,那麽他的威嚴何在,軍隊的士氣又何在?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由此不難看出,一個人如果想成功,想要展現優點,展現真我風采,那麽同樣自己的缺點也是隱瞞不了的。

但毫不顧忌地向世人**自己的缺點,無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當然,我所指的缺點是那些先天的,人為努力所不能改變的客觀缺點)。我們應該怎麽做呢?首先,應該消除自身對客觀缺點的不正視和羞恥心。其次,通過自身努力來創造優點,或使自己的優點更加顯著。然後,樹立自信心。最後,就請帶上你的自信心,向世人展現你的優點,並坦然你的缺點。相信如果做到了這幾條,那麽肯定世人的尊重和成功就會離你越來越近。

白天鵝由於一身潔白的羽毛而越顯美麗,它並不因幼年時期是醜小鴨而以之為恥,阿炳盡管雙目失明卻創作出《良宵》、《二泉映月》等名曲,為世人所尊重。同樣,你隻要勇於麵對自身的缺點和不足也會贏得幸運女神的垂青和別人對你的尊重。

當然,讓別人認同和接納自己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阿德勒說:“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缺陷與不足,因為我們都會發現我們所處的地位是我們希望加以改進的。”農村人在城裏人麵前,小城市的人在大城市人麵前,中國人在外國人麵前,窮人在富人麵前,無名者在名人麵前,低學曆的人在高學曆的人麵前,不會說英語的人在會說英語的人麵前,長得醜的人在長得漂亮的人麵前,不太聰明的人在聰明人麵前……要能夠做到從容自信坦然,表現出真自我。時時要有這樣的認識:我雖不完美,但我是獨特的,我就是我,我不是別人。敢於展現自我。這就是對自己的一份信心。

我相信,擁有一份自信坦然的人,是不會把心理能量放在掩飾、防禦、維護脆弱的自尊心上的,他們會更有親和力和創造力,也更容易接納和寬容別人。

羅斯福是美國32任總統,在中年時患上了小兒麻痹,這時的他是一名參議員,在政壇上可以說是炙手可熱,遭此打擊,他幾乎心灰意冷,退隱鄉園。起初,他一點也不能動,必須坐在輪椅上,但由於自尊心的趨始,他討厭整天依賴別人把他從樓上抬上抬下,晚上就一個人偷偷練習。

有一天他“發明”了一種上樓梯的方法並告訴家人還表演給大家看。原來,他先用手臂的力量,把身體撐起來,挪到台階上,然後再把腿拖上去,就這樣一級一級艱難緩慢地爬上樓梯。他的母親看見他這個樣子,就阻止他說:“你這樣在地上拖來拖去的,給別人看見了多難看。”

羅斯福斷然說:“我必須麵對自己的缺陷。”

當我們麵對我們自己擁有的缺點和錯誤時,所需要的不隻是勇氣,而且還需要一種誠實,一種對自己存在著的錯誤與缺陷的誠實。沒有這種誠實,就談不上坦然的生活。

一個人,如果他敢於將自己的缺陷與錯誤說出,並且敢於麵對和改正,那他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如實地讓自我充分地表現出來,而不必加以防禦。他不必裝著處處迎合別人的好惡,不必總是想裝扮自己,他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自然大方、內心輕鬆、瀟灑自如的人。

【編者小語】

我們要記住,倘若缺點不能被克服,幹脆坦然地麵對,不可羞羞答答地掩飾,要讓別人看見真實的你,或許這樣並不完美,但卻是率真得可愛。

坦誠自己的缺點

這是一篇采訪某國總統的報道。當記者問總統國事和家務事的關係是如何處理好時,總統先生的回答出乎了記者的預料:“這個平衡點沒有找到。像許多企業家和藝術家一樣,我幾乎很少做家務事。”看了這篇報道,有些人或許會有所感想。

對於這位總統的坦誠,我們表示欽佩,他表現的是真誠、自然,沒做家務就是沒做,不尋找托辭,也不加以掩鈽,這顯現了自信者、成功者對自身不足的一種坦然的態度。由於他們對自己有自信,不擔心別人是否看得起自己,因而他們能了解自己的缺點並坦誠地承認自己的缺點與不足,而不是心靈脆弱地回避、否定、遮掩。因此說,對待自身優缺點的誠實態度,首先就是要了解自己的缺點。

能夠承認自己的錯誤、坦誠自己的缺點,事實上這並不會損害你的麵子。因為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隻有正視、並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或不足,我們才能朝著完美更近一步。靠近街道的屋裏坐了幾個人,正窮極無聊地批評他人的道德品行。坐在紅色沙發上的這個人眉飛色舞地說:“其實,小方的道德品行還算可以,隻是我實在受不了他的兩項缺點,一個是容易發怒,另一個則是做事老是丟三落四的。其他幾個人聽見他的這番批評,也都發出讚同的聲音,附和說:“沒錯,他是這個樣子!”然而,就在這時,小方正好經過門外,聽見眾人居然聚在一起批評他,忍不住衝了進去,大聲怒吼著:“你說什麽?”隨後,小方抓住沙發上的這個人,用力揮了一拳。旁邊的人見狀,紛紛上前阻止:“你為什麽亂打人?”小方怒氣衝衝地說道:“你說,我什麽時候喜歡發怒了?還有,我又什麽時候做事冒失了?你說啊!這家夥居然在我的背後胡亂批評我,說我做事冒失、喜歡發怒,胡說八道的人當然該打!”就在這時,小方的後麵,忽然傳來了一個嘲笑聲:“喔?你不愛發怒嗎?你做事不冒失嗎?你看,你現在的舉動,不是剛好證實了這一切嗎?”一位哲人曾告誡我們說:“也許你會忽略自己的缺點,但如果人們指出你的缺點,你還是視若無睹的話,那就表明你的判斷力有待加強。”你是看不見自己的疏失,還是不願承認自己有缺點?一個人隻有首先戰勝自己的缺點,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在這個世界上,不論任何人都一定會有缺點,而且這些缺點往往是不自知的。隻有知道自己的缺點在哪裏,你才能盡快改正這些缺點,這樣,既能戰勝自己,而且這樣對手也沒有機會超越你。

出生在鄉下農村的小華,考上大學到了城裏後,她那一口鄉音令她感到很苦惱、很自卑。因為每次說話都常常引得眾人的大笑。每當她在眾人麵前說話時,小華總是萬分地緊張,說話吞吞吐吐,臉紅心跳,甚至說到半截就說不下去。於是她找到心理醫生進行心理谘詢。聽完其訴說後,醫生指出她問題的本質是“自信心不足,臉皮太薄,容易害羞。”誰知小華還不願承認,馬上狡辯:“我自信心挺強的,我不是害羞。”在心理醫生耐心地講了半天道理後,末了她終於承認,她是自信心差,容易害羞的女孩。可她卻又不願承認這一點,老想給人留下個落落大方、開朗自信、談吐不凡的印象,背這個沉重的思想包袱,話反而說得更不利落了。

正處在青春期的大牛,是位自認為相貌不佳,表情有點呆板的男孩。為此他很苦惱,也很怕麵對別人而受到冷落和嘲笑。這種自卑的心理使大牛常常做出許多異常的行為:就像上課時,由於怕容顏“曝光”而對不起老師和同學,但就是這個原因才使他斜著身子看窗外,或幹脆趴在桌子上睡覺,或低著頭做小動作,其實他是很想聽課的;大牛原本體育成績很好,但他還是放棄了各種體育活動,因為他不想招人現眼;他還盡量不講話,以免引起別人對其容顏的注意。如果旁邊有人發笑,大牛總覺得那是在笑自己容貌不佳。就這樣過今天愁明天,他感到自己太累太累,就這樣,大牛被容顏壓得喘不過氣來。

現實生活中,也存在一些這樣的人,他們常常是靠譏笑別人以獲得某種心理滿足,也就是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而自卑者也常常是由於畏懼這種譏笑而拚命地掩飾自己,裝扮自己,這反而使他們的心靈更加脆弱更加自卑。反之,如果自卑者能夠主動地道出自卑,坦誠地正視自己的問題,不怕暴露自己的缺陷與不足,那他便能放下沉重的心理包袱,不認為這是一種羞辱,消除了畏懼,也就能開始正常的生活,並完成由弱至強、由自卑到自信的轉換。

總而言之,自卑會因為樂於坦白而漸漸消失,相反,也會由於極力隱瞞而日趨嚴重。上麵我們提到的小華,自從谘詢完心理醫生回到學校後,在與人交往中,就開始不再刻意地把自己掩飾起來了。每當她再次在公眾場合發言時,她總是先說上一句:“我心情很緊張,我的口音也不標準,可能讓大家見笑了……”如此一說,小華反而心情輕鬆了許多,使她能專注於講話的內容本身,所以話也越講越流暢。又由於她不再怕人笑話而敢於和別人交流,小華的普通話也越說越好。因此,我們每個人必須尊重和正視真正的自己,勇敢地推翻虛妄的自己,不僅自我要承認有關自己的現實,而且也要不憚於向別人承認。隻有這樣,我們才會如釋重負,才會變得歡樂。因為我們沒有了重重心事,也不會擔心別人會窺見我們的某種不足與缺陷而天天不安,在如此輕鬆自如的心態下,我們才能去追求成功,享受幸福。

下麵講的是關於一個聰明的理發師給一位外高權重的宰相修麵的故事。

在古代,有一天當朝宰相請一個理發師修麵。理發師給宰相修到一半時,也許是過分緊張,以致把宰相眉毛不小心給刮掉了。頓時,驚恐萬分,他在心中暗暗叫苦,深知宰相如果怪罪下來,必有殺頭之罪,但行走江湖多年的理發師,深知人之普遍心理:盛讚之下無怒氣消。他情急智生,猛然醒悟!連忙停下剃刀,故意兩眼直愣愣地看著宰相的肚皮,仿佛要把五髒六腑看個透。宰相見他這模樣,有點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於是他充滿困惑地問道:“你不修麵,卻光看我的肚皮,這是為什麽呢?”理發師忙解釋說:“人們常說,宰相肚裏能撐船,我看大人的肚皮並不大,怎能撐船呢?”宰相一聽理發師這麽說,哈哈大笑:“那是說宰相的氣量最大,對一些小事情,都能容忍,從不計較的。”理發師聽到宰相這番話,“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聲淚俱下地說:“小的該死,方才修麵時不小心,將您的眉毛刮掉了!相爺氣量大,請千萬恕罪。”宰相一聽啼笑皆非:眉毛給刮掉了叫我今後怎麽見人呢?禁不住勃然大怒,正要發作,但又冷靜一想:自己剛講過宰相氣量最大,是不能因為這件小事給他治罪的。於是,宰相便豁達溫和地說:“無妨,且去把筆拿來,把眉毛畫上就是了。”理發師在對宰相進行一番盛讚之後,然後說出自己的錯誤,可以說理發師是憑借自己的機智,成功地躲過了一場殺身之禍。

《塔木德》裏有這樣的一句名言:“讚美是消解別人怨氣的良藥。”其實,每個人都有弱點,真正聰明的人是在危機麵前懂得利用別人的弱點來為自己贏得機會的人。

【編者小語】

總而言之,在人際交往中,主動說出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可以使化被動為主動,這種做法是聰明的,因此,你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幫人樹名譽,為己贏聲譽

如果您想使一個人變好,成為您所期望的人,那就為他樹立好名聲,這樣他才將努力不使您失望。”

若爾熱塔·列普蘭在獻給梅特林克的書裏描繪了一個貧窮的“比利時灰姑娘”的驚人轉變過程。

她寫道:“隔壁旅館的女服務員給我送來了飯,人們稱她‘洗碗工瑪麗’,因為她的活動是從洗碗開始的。她長得象個怪物——斜眼,羅圈腿。”

“一次,她端一盤通心粉送到我麵前,我直率地對她講:‘瑪麗,您不知道,您有許多沒被人發現的優點。”

“一向遇事冷靜習慣於控製自己**的瑪麗,躊躇了好幾分鍾,一動沒動。然後她把盤子放到桌子上,歎了口氣,誠懇地說:“太太,我從來不相信我有許多優點。”她一點也不懷疑我的話,也沒向我提任何問題。她隻是悄悄回到廚房,又自言自語地說了幾遍我對她說過的話。她是多麽堅定地相信了我的話呀。從此再沒有人嘲笑她了。相反,從這天起,人們開始尊重她。但是讓人感到變化最大的是瑪麗本身。由於相信自己身上存在罕見的優點,所以她開始注意自己,於是奇跡真的發生了,她變樣了。”

“兩個月過後,當我離開這個地方時,她高興的對我說,她要同上司的侄子結婚了。“我將做太太了”她說,同時她對我表示了感謝。就是我說的很平常的一句話改變了她的生活。”

若爾熱塔·列普蘭為“洗碗工瑪麗”樹立了榮譽,這使她獲得了新生。

有這樣一句老諺語:“誣陷如同死神”。與此相反,您試著講別人的好話,看會產生什麽結果。

幾乎所有的人包括富人、窮人、乞丐、罪犯,人人都重視自己的榮譽,並努力證實他擁有的好品質。

“當您不得不同騙子打交道時,”星星監獄的監獄長劉易斯說,“如果您想從他那裏得到點什麽,那隻有一種方法。這就是象對待尊敬的先生那樣對待他。這樣他就會感到很榮幸,為您給予他的信任而自豪,會努力不辜負您的信任。”

這樣,如果您想影響某人,又不引起別人的屈辱和忌恨的話,應記住這一方法:“為人樹立他能證實的榮譽。”

做了好事而惠澤於人,製止邪惡而幫助於人。真正的好名譽就來自這兩個方麵。所以名譽總是伴隨著善行。有些人為了名譽才去做能夠獲得名譽的事,這種人往往懷有隱秘的個人目的。“釣名之人,無賢士焉。”既使一時僥幸得到好的聲名,但終不能長久。而自覺地去做善行的人,隻不過是認為在盡自己的一份責任,並沒有什麽值得炫耀的理由,從來不加以宣揚,所以他們的善行要積累得足夠多了以後才會被偶然發現。因此有些人的善行是在他們死後,甚至是死了很久以後才得到的,這樣的人獲得的名譽,是人們對他們出自內心的褒揚,他們的人格是崇高的,他們所獲得的名譽盡管很遲,但這卻是永恒的。

有些人,一生追逐名譽,有時甚至還因得不到名譽而耿耿於懷,直至對善行產生抵觸。而當他們一旦獲得名譽,又會到處去張揚。並以此為資本,謀取個人的私利。正如荀子所說:“貴名不可以比周爭也,不可以誇誕有也,不可以勢重脅也。”這種大凡都是小人的作為,為人所不齒。但是最不重視名譽的人,也會因好的聲名而欣喜。這種欣喜則是因為人們對他長期所做的善行給予的肯定,“樂道人之善,則天下皆去惡為善”,一般不會把它作為進取得階梯。

名譽的價值它既不能用金錢去購買,也不能用金錢做尺度。名譽雖然隻在人們的口頭流傳,但是卻要由人們的良知來判斷。正如《墨子·修身》篇上所講的:“名不徒生,而譽不自長。”要想一個人的好聲名,免歸於沉寂,就必須有不斷的善行予以支持。(這一點榮譽和它也不一樣。榮譽有它的階段性,即使一個人一生中隻擁有過一次,這個榮譽也將終生保留。例如各個層次的勞動模範,直至“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有地位的人固然很注重名譽,但隻有當社會上普遍都對名譽十分看重的時候,美德才可能成為普通人的道德而廣泛流行。所以名譽比起榮譽來,更加難能可貴。

名譽並不是神秘得高不可攀。任何一個麵向社會、服務於社會的人,都有獲得好聲名的機會。名譽的底色就是清清白白地做人。在這個底板上,你所做的每一件善行都將被記錄下來。開始也許並不被人看重,但當善行不斷地被積累,你的聲名必將鵲起於廣大的群眾之中。所以,名譽是從點點滴滴中做出來的。

在我國建國後的名譽排行榜上,當首推雷鋒、焦裕祿和孔繁森。他們的精神,將作為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而代代相傳。

下麵是一則關於名譽的故事。

相傳在祖逖死後,東晉王朝接皇帝的兒子晉明帝即位後,王敦又一次攻打建康失敗,自己病死了。到了晉成帝(明帝的兒子)的時候,曆連發生幾次內亂。晉元帝想抵製王氏勢力,王敦起兵攻進建康,殺了一批反對他的大臣。元陽(今安徽和縣)鎮將蘇峻起兵叛變,攻進了建康。東晉的一些大臣束手無策,後來依靠荊州刺史陶侃出兵,花了兩年時間,才平定了蘇峻的叛亂。

陶侃在王敦得勢的時候,本來是王敦的部下。那時候,陶侃立了戰功,做了荊州刺史。有人妒忌他,在王敦麵前說他壞話。王敦把他調到廣州。那時候,廣州還是偏僻的地區,調到廣州實際上是降了他的職。

來到廣州的陶侃,並沒有灰心喪氣。他每天早晨把一百塊磚頭(文言是“甓”,音pì)從書房裏搬到房外;到了晚上,又把磚頭一疊疊運到屋裏。人們看到他每天這樣做,處於一種好奇,忍不住問他為什麽這樣做。

陶侃嚴肅地說:“我雖然身在南方,但心裏想的是收複中原。如果閑散慣了,將來國家需要我的時候,還怎麽能擔當重任呢。所以,我每天借這個練練筋骨。”

果然在王敦失敗以後,東晉王朝把陶侃提升為征西大將軍兼荊州刺史。荊州的百姓聽到陶侃回來,都高興地互相慶賀。

雖然陶侃官做得大了,可他還是十分小心謹慎。荊州衙門裏大大小小的事情,從來不放鬆,任何事他都要親自認真檢查。他常常對他的部下說:“大禹是個聖人,要愛惜一光陰。像我們這種普通人,論智慧和能力,跟大禹是比不上的,更應該愛惜每一分光陰,怎能貪圖安逸。如果活著對國家沒有貢獻,死了沒有留下什麽好名譽,那就等於自暴自棄。”

他部下有些喜歡吃酒賭博的官吏,往往因此耽誤了公事。陶侃知道後非常生氣。他吩咐人把酒器和賭具都收起來,一古腦兒扔到江裏去;還把那些官吏鞭打了一頓。打這以後,大家都嚇得不敢再賭博喝酒了。

陶侃一次到郊外去視察時,看見一個過路人一麵走,一麵隨手摘了一把沒有成熟的稻穗,拿在手裏玩弄。

陶侃叫住他問:“你拔了這棵稻子,幹什麽用?”那個過路人隻好實說:“沒有什麽,順手拔一點玩玩罷了。

陶侃聽了,勃然大怒說:“你自己不耕種,還無緣無故毀壞人家的莊稼,真是豈有此理!”

說罷,就命令他的兵士把那人捆綁起來,狠狠地鞭打了一頓,才把他放了。

人們聽到刺史這樣保護莊稼,種田就更勤快了。因此荊州這個地方就漸漸富裕起來。

由於荊州這個地方在長江邊上。官府造船,常常留下許多木屑和竹頭。要是在別人手裏,不是打掃掉,就是燒了。但是陶侃卻吩咐人把它收拾起來,收藏在倉庫裏。人們見了,不懂他為什麽要這樣做,也沒敢問。

後來的一次新春過節,荊州的官員都到官府來拜見陶侃。恰好前幾天下了幾場大雪。天氣放晴,由於積雪融化大廳前麵又濕又滑,不好走路。陶侃就吩咐管事的官吏,把倉庫裏的木屑拿出來鋪地,這樣,走路的時候就再不怕摔交了。

又有一次,東晉水軍造一批戰船需要竹釘。陶侃又叫人把收藏起來的竹頭拿出來給兵士去做造船用的竹釘。

直到現在,大家才知道陶侃收集木屑和竹頭的用處,佩服他考慮得周到。

陶侃前前後後帶兵四十一年,由於他執法嚴明,辦事認真,誰都佩服他。據說,在他管轄的地方,社會秩序安定,真正做到了“路不拾遺”的地步。

真正高尚的名譽,不是刻意追求它的人所擁有的。有人企圖靠吹噓獲得名譽,也有人不惜用假像騙取名譽,這些人可能得逞於一時,但其惡名將長久地留存。在那個史無前例的年代,他們的表演曾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相反,隻有那些誠實地為他人、為社會默默奉獻,腳踏實地,而從不宣揚,甚至淡薄名譽、從不向往名譽的人,名譽才常常會自動走近他們,使他們成為萬眾矚目的楷模。

【編者小語】

總之,當你為人樹立好名聲的時候,你就贏得了他的心,因此,這也不失為社交中的一條妙計。

以退為進,巧獲他人讚同

人們相互關係最重要的一條準則,也是一個聰明而且有經驗的人應遵守的就是:“讓他人樂意讚同你的觀點,讓人高興去做您建議他去做的事。”

要想巧妙地處理人際關係,要掌握“讚同”這一藝術。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事實上,這也是我們這一時代智慧的結晶之一。也許,在你的生活中再也找不出象“讚同”這樣一個簡單技巧了。

隻要人還活著,就千萬不能忘記,隻有愚人才會反對別人,而隻有智者和偉人才會讚同別人,尤其是當我們犯錯誤時,更應知道如何讚同別人,而且還要清楚讚同別人的重要性。

那麽,怎樣運用“讚同”這一藝術呢?學會讓別人讚同和認可自己,在自己的頭腦中一定要形成一種態度,一個思維框架,即一種讚同的態度,也隻有培養一種讚同的性格,才能成為一個自然而然地被別人讚同和認可的人。

威爾遜在決定提議威廉·馬卡杜做他辦公室成員時,遵守的就是這一準則。同時這也是威爾遜給予別人的一種最高榮譽,不過他是這樣做的:讓人更多地感到此任的重要性。請看馬卡杜本人是這樣敘述的:“他(威爾遜)說他正在組閣,如果我接受他的邀請任他的財政部長,他將非常高興。也就是說,威爾遜使人覺得如果我接受他的邀請,這就是對他的莫大幫助。”

有一個這樣的人,他經常拒絕別人邀請他公開講演,可他做得很巧妙,一點也不得罪被拒絕的人。這個人究竟是怎樣做的呢?他不用總是說“我很忙”這種老套的推辭。他首先表示感謝和遺憾:感謝邀請他,遺憾不能如邀赴約。然後推薦能代替他去演講的人。換句話說,他不會讓人有失望的時間,而立刻讓他想另一個可邀請的人。

“您去邀請我的朋友克利夫蘭·羅傑斯,行嗎?”他通常這樣建議,或說:“你們為什麽不去請希科克先生?他在巴黎住過15年,一定知道不少有趣的事”等等。因為人的本性就是這樣。

如果您想影響他人,而且還不引起他人的埋怨和忌恨,應遵循的第九條準則是:“讓人樂意做您希望他幹的事,也就是讓他人讚同你的觀點,而且是非常樂意、就興地接受您的觀點。

施瓦布從工廠走過,正巧看見幾個工人正在吸煙。而且恰好牆上掛著一塊牌子,上麵寫著“禁止吸煙”。也許您認為,施瓦布會指著牌子問工人:“你們識字不識字?”當然,他並沒有這麽做。他走到這些人跟前,還請他們每個人抽煙,並且說:“你們如果去別的地方吸煙,我會非常感激的。”他們清楚地懂得,他發現他們違犯了規定,但是他們聽到施瓦布所說的話,很原意接受,並且很高興,他沒有提及此事。抽煙的人們也為他的大度所感激,再也沒有在此抽煙。

對於施瓦布不能不愛這樣的人,您說對吧?約翰?沃納梅克采用了同樣的方法。在費城他開辦了許多大商店。他每天要去一些商店看看。一天竟他發現一個顧客在櫃台前等著買東西。誰都沒注意到他。售貨員卻站在櫃台的另一頭正在聊天。這時,沃納梅克沒說一句話,迅速站到櫃台後麵,給顧客拿了要買的東西,讓售貨員把東西包好。

為了不得罪人而且改變人們的意見,我產應遵循的第二條準則是:“不直接說他的缺點。”

下麵這個例子說的就是關於讓人尊重自己的方法。鮑伯·胡佛是個有名的試飛駕駛員,時常表演空中特技。有一次他從聖地牙哥表演完後,準備飛回洛杉機,回程時,在三百尺高的地方時,剛好有兩個引擎同時故障。幸虧他反應靈敏,控製得當,飛機才得以降落。盡管無人傷亡,飛機卻已麵目全非。

在緊急降落後,胡佛第一個工作是檢查飛機用油。就像自己想象的一樣,那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螺旋槳飛機,裝的是噴射機用油。

回到機場,胡佛要見那位負責保養的機械工。年輕的機械工早為自己犯下的錯誤痛苦不堪,一見到胡佛,眼淚便沿著著臉流下。他不但毀了一架昂貴的飛機,甚至差點造成三人死亡。

不難想象胡佛當時的憤怒。這位自負、嚴格的飛行員,顯然要為不慎的修護工作大發雷霆,痛責一番。但是,胡佛並沒有責備那個機械工人,隻是伸出手臂,用了令外一種更有效的方法,勸說他。圍住工人的肩膀說道:“為了證明你不會再犯錯,我要你明天幫我的F-51飛機再做修護工作。”

讓我們盡量去了解別人,而不要用責罵的方法吧!讓我們盡量設身處地去想:他們為什麽要這樣做。這比起批評責怪還要有益和有趣得多,而且讓人心生同情、忍耐和仁慈更讓人接受。

【編者小語】

在人際交往中,讓他人樂意讚同你的觀點,是在你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的基礎上的,因此,這一點對你在人際交往方麵是有很大的益處的。

換種思維方式會更好

在立身處世方麵,《厚黑學》最反對隻懂得直來直去的為人處世辦法。直來直去不是厚黑大家的作風。麵對同樣的事情,采取迂回的辦法,或從另一個角度著眼以爭取最有利的結果,是成功人士經常采用的行事方式。這樣的方式往往能獲得出人意料的好處。

一是能夠獲得所需要人才及其支持者的人心。得到人才的關鍵是獲得人心,讓他真心實意為你做事,同時使他的朋友、家人、盟友、同胞對你產生良好的印象,無形中給你帶來了更大的支持和發展機會。在戰場上、在商場上都會有同樣的效果。

楚莊王率部隊攻打鄭國,鄭國的國君卻是袒胸露臂赤手空拳領著子民們在路上歡迎楚莊王,楚莊王看到這樣的場景隻好說:“鄭國國君,一定會禮賢下士,老百姓們會擁護他,會為他拚死效命。”於是便撤軍回去。

二是可以發現新的發展機會。人們習慣於盯著表麵的事物,做事也就喜歡從眾,結果是千軍萬馬同時湧上了一條道,再寬的路也會變得擁擠不堪。在經濟領域,這樣的“一窩蜂”現象不知毀了多少人的前程。“淘金熱”、“VCD熱”、“網絡熱”、“房地產熱”等,此起彼伏,到最後,成功者寥寥,損兵折將,甚至全軍覆沒者也不在少數。但也就是在這個“熱”那個“潮”的同時,有些眼光高遠、思維敏銳的人物,卻從這些“熱”、“潮”的背後被人忽視甚至看不上眼的地方一發而起,成就非凡。讓我們看看兩個在同一地方靠“劍走偏鋒”發財的奇人吧。

19世紀中葉,美國加州出現一股“淘金熱”,這是發財的捷徑,許多人都懷著發財夢紛紛擁向位於西部的加利福尼亞。

當時,一個17歲的小農夫亞默爾也想去碰碰運氣,然而,他卻窮得連船票都買不起,隻好跟著大篷車,一路風餐露宿趕往加州。

到了當地,他發現礦山裏氣候幹燥,水源奇缺,而這些尋找金子的人,最痛苦的事情便是沒水喝。許多人一邊尋找金礦,一邊抱怨:“要是有人給我一壺涼水,我寧願給他一塊金幣!…誰要是讓我痛痛快快地喝一頓,我出兩塊金幣也行。”

這些牢騷,居然給了亞默爾一個靈感,他想:“如果賣水給這些人喝,也許會比找金礦賺錢更容易。”

於是,他毅然放棄挖金礦的夢想,轉而開鑿渠道、引進河水,並且將引來的水過濾,變成清涼解渴的飲用水。

他將這些水全裝進桶裏或水壺裏,去賣給尋找金礦的人們。

一開始,有許多人都嘲笑他:“不挖金子賺大錢,卻要做這些蠅頭小利戢事情,那你又何必背井離鄉跑到加州來呢?”

對於這些嘲笑,亞默爾毫不為之所動,他專心地販賣他的飲用水,沒想到短短的幾天,他便賺了6000美元,這個數目在當時是非常可觀的。

許多人因為找不到金礦而在異鄉忍饑挨餓時,發現商機而且善加運用的亞默爾,卻已經成了一個小富翁。

我們知道,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環境在變,時勢在變,事態在變,生活在變,人類每一個個體也都在變。要適應環境、時勢的更迭,應付事態、生活的變化,就得學會隨機應變之術。

苟子曾說:“舉措應變而不窮。”能夠隨著時勢、事態的變化而從容應變,是一個人立身處世、建功立業不可或缺的本領。尤其是現代社會飛速發展,生活千變萬化,更需要人們學會應變、善於應變、精於應變。

俗話道:識時務者為俊傑。何謂識時務?就是能夠認清客觀形勢或時代潮流,能夠跟著客觀形勢或時代潮流的變化而變化,因時製宜,順勢而動。無論古今中外,隻有識時務的人才能成為時代的俊傑。反之,如果不識時務,不顧客觀條件的變化和限製,逆勢而行,盲目蠻幹,其結果隻能是以雞蛋碰石頭——自取滅亡,或被時代的車輪遠遠甩在後頭,最終一事無成。

凡事都要想到別人還沒有想到的一麵,方法也必須講求創新,因為人是善變的,任何一種產業都必須不斷地改良,以適應市場不斷改變的需求。有人說:“凡事第一個去做的人是天才,第二個去做的人是庸才,第三個去做的人是蠢材。”但是,我們偏偏看到,有的人即使編號為第一千萬個,即使擠破頭也改不了“一窩蜂”的本性。其實,想成功就應該出奇製勝,用自己獨到的眼光去發現別人未做過的事,這才是成功的快捷方式。

古時候,有兩個和尚決定從一座廟走到另一座廟,他們走了一段路之後,遇到了一條河,由於一陣豪雨,河上的橋被衝走了,但河水已退,他們知道可以涉水而過。

這時,一位漂亮的婦人正好走到河邊。她說有急事必須過河,但她怕被河水衝走。

第一個和尚立刻背起婦人,涉水過河,把她安全送到對岸。第二個和尚接著也順利渡河。

兩個和尚默不做聲地走了好幾裏路。

第二個和尚突然對第一個和尚說:“我們和尚是絕對不能近女色的,剛才你為何犯戒背那婦人過河呢?”

第一個和尚淡淡地回答:“我在好幾裏路之前就把她放下來了,可是我看你到現在還背著她呢!”

這個故事告誡我們,要學習第一個和尚勇於任事的行為,而不要像第二個和尚那麽輕易就被一個成規束縛住了。

中國有句古話:“伸縮進退變化,聖人之道也。”所以,大凡一個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必定是一個善於駕馭時勢的人。

別出心裁,就是想出不同一般的好主意。別人做的,自己做;別人沒有做的,自己搶先做;別人不敢做的,自己敢做,敢於爭天下。

《孫子兵法》中雲:“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打破常規,以奇製勝是一種思維的解放,更是一種思維的謀略。成大事者要敢於異想天開,打破常規,以奇製勝。

世界是變化的,任何一種產業都在不斷改良以適應市場不斷改變的需求,成功的人總是用自己獨到的眼光去發現別人未做過的事業,因而,他們往往成功得最快,最直接。

在瞬息萬變的競爭社會裏,與其把時間浪費在開會空談上,不如把握時機,當機立斷,發揮自己的決斷力,這樣搶先一步,贏得先機。

【編者小語】

時代在變,事物和人們的思維也應改變;唯有能夠隨著時代潮流靈活應變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贏家。

機智靈活,變中取勝

隨著情況、形勢的變化,掌握時機,靈活應付,這是隨機應變字麵上篚意思。作為一種能力,一種應付各種場合、情況和變化的能力,人們必須具備。具備這種能力的目的是保護自己免遭羞辱或災難。正因為情況、形勢、場合不斷變化,所以這種能力隨時可能用得著。不過,作為厚黑學的一大法則,我們更偏重於從裝糊塗這個角度來闡釋。其實,隨機應變的關鍵就是巧裝糊塗,裝得恰到好處,不露痕跡,才能應付各種突如其來的事變。

隨機應變要求有反應靈敏的頭腦,要求對外界發生的一切及時地作出適當的反應,事後諸葛亮是無濟於事的。當你麵對突發事件、意想不到的提問、別人布置的陷阱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時,你能夠快速靈敏不露聲色地作出正確的反應,逃避、掩飾或蒙混過去嗎?這就需要大智大勇,略施小計了。對於謀求成功的人來說,麵前有多少意料不到的災難啊!如不能夠隨機應變,如不能夠沉著、冷靜、迅速地處理各種突發的變故,怎麽能夠登上成功之巔呢?

在封建社會裏,做官和做人往往是分離的。做官者多會應變之術,雖滿口仁義道德,其實隻要能保官位,能成好事,也就不管其手段和方式,不問其性質和目的;而做人呢,或奉儒,或信道,總而言之,是要為理想的觀念活著,這就難免在現實麵前碰壁。所以,在古代,往往出現這種怪異而又正常的現象:官格與人格相背離。因此,好人難做好官。

唐玄宗時,李林甫、張九齡同為朝廷重臣。張九齡以直言敢諫著名,漸得朝廷大臣尊重。李林甫因此懷恨在心,尋機置張九齡於死地。

這時,寵妃惠妃與太子有隙,誣陷太子私結黨羽,圖謀不軌,求玄宗將太子廢掉。枕邊風吹多了玄宗內心動搖了,於是提到朝廷上討論。張九齡堅決不同意,並說因一個女人之言就廢立太子,實非聖君之所為。玄宗聽了,不悅而退。李林甫趁機來到後花園,拜見玄宗,說張九齡亦為太子一黨,故有此諫。自此,玄宗對張九齡產生了壞印象。

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玄宗聽從郡州之舉,想加封牛仙客為幽國公。張九齡認為此人不過善使謹慎保身之術,並無大功,不宜封此重爵,便相約了李林甫一同去諍諫。李林甫當麵表示同意,但到了玄宗麵前,張九齡固陳諍辭之後,玄宗和張九齡都看他的反應時,他卻裝作沉思之態,默然無語。玄宗仍堅持封牛仙客,張九齡堅持己意,說牛仙客目不識丁,非科舉出身,不過省儉而已,不宜重封。玄宗不悅,退身回後宮。李林甫又尋機會潛來,告訴玄宗:“張九齡固諫逼上,有不敬之罪,在用人問題上處處與皇上作對,隻不過圖謀樹立太子黨群,為自己留條後路而已。”

一句話說得玄宗大怒起來:“我還沒到該死的年紀,張九齡就懷此心,怎可重用?”當即令李林甫代擬詔書,將張九齡貶官外放。

李林甫眼珠一轉,怕這事情疑到自己頭上,在朝廷大臣中站不住腳,忙說:“張九齡固諫之後,皇上即把他貶斥外放,顯得皇上沒有氣量,不如冷冷再說。”玄宗聽了有理,便沒讓李林甫寫詔。不過,玄宗對此事卻耿耿於懷,終於瞅個機會罷去了張九齡的宰相之職。

張九齡的固執耿直在李林甫的看風使舵麵前敗下陣來,是因為他不懂得順著玄宗的意思而改變自己的意思甚至說話的方式。雖然是為國為民,這種不講策略、不懂得隨機應變也是應該適時舍棄的。因為越是大事就越需要這種智慧,否則,耽誤的就不是一己之事了。

漢朝飛將軍李廣,曾用裝死術逃脫危險。一次,李廣率部出雁門關抗擊匈奴,不幸身負重傷,被匈奴兵俘虜。匈奴兵見李廣傷重,便找來一張網,讓李廣躺在網裏,由兩匹馬抬著,揚揚得意地準備送到單於那裏領賞。李廣傷勢雖重,頭腦十分清醒。他想,不能就此做了敵人的俘虜,便閉上眼睛裝死,仍不時偷偷地察看周圍的情況。匈奴兵見李廣雙眼緊閉,一聲也不吭以為他因傷勢過重昏了過去,也就放鬆了對李廣的監視。過了好一會兒,目廣見一位匈奴少年騎著一匹好馬走在他的旁邊,便趁那少年不備,突然坐走來,縱身跳上那少年的馬背,隨即奪下少年的弓箭,將其推下馬,然後勒車馬頭,飛奔而去。當隨行的匈奴兵回過神來時,李廣已衝出幾十米。匈奴乒急忙圍追,李廣用奪得的弓箭射殺追兵,一口氣跑出幾十裏,終於甩掉了摧兵,脫離了危險。

老實耿直不但做不成事,反而會自身難保,而學會了“變”,倒能風光立貴。由此可見,學會隨機應變、機靈做人是多麽重要!

徐文遠是名門之後,他幼年跟隨父親被抓到了長安,那時候生活十分匪難,難以自給。他勤奮好學,通讀經書,後來官居隋朝的國子博士,越王楊侗還請他擔任祭酒一職。隋朝末年,洛陽一帶發生了饑荒,徐文遠隻好外_出打柴維持生計,湊巧碰上李密,於是被李密請進了自己的軍隊。李密曾是徐文遠盼學生,他請徐文遠坐在朝南的上座,自己則率領手下兵士向他參拜行禮,請求他為自己效力。徐文遠對李密說:“如果將軍你決心效仿伊尹、霍光,在危險之際輔佐皇室,那我雖然年邁,仍然希望能為你盡心盡力。但如果你要學王莽、董卓,在皇室遭遇危難的時刻,趁機篡位奪權,那我這個年邁體衰之人就不能幫你什麽了。”李密答謝說:“我敬聽您的教誨。”

後來李密戰敗,徐文遠歸屬了王世充。王世充也曾是徐文遠的學生,他見到徐文遠十分高興,賜給他錦衣玉食。徐文遠每次見到王世充,總要十分謙恭地對他行禮。有人問他:“聽說您對李密十分倨傲,但卻對王世充恭敬萬分,這是為什麽呢?”徐文遠回答說:“李密是個謙謙君子,所以像酈生對待劉邦那樣用狂傲的方式對待他,他也能夠接受;王世充卻是個陰險小人,即使是老朋友也可能會被他殺死,所以我必須小心謹慎地與他相處。我查看時機而采取相應的對策,難道不應該如此嗎?”等到王世充也歸順唐朝後,徐文遠又被任命為國子博士,很受唐太宗李世民的重用。

徐文遠之所以能在五代隋唐之際的亂世保全自己,屢被重用,就是因為他針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應對之法,懂得靈活處世。

人活一世,生存環境不斷變遷,各種事情接踵而至,墨守成規、隻認死理是無論如何都行不通的。而隨機應變、機靈通達才是我們立足於世且能越來越好的做人法寶。

【編者小語】

機智靈活,交中取勝。戰場、職場、商場莫不如此。古今成大事者,無不善隨機應變。隻有敏捷多變的人,才能遇險不驚,取得最後的勝利。

隨機應變處世的黃金法則

在社會生活中,隨機應變的主要功用在於:其一,保持主動地位;其二,變被動為主動。而其最終目的是使自己永遠處於主動地位,駕馭事態發展,以實現既定目標。

《鶴林玉露·臨事之智》中雲:“大凡臨事無大小,皆貴乎智。智者何?隨機應變,足以弭患濟事者是也。”從一定意義上說,智者就在於隨機應變,借以弭患濟事。然而,智者不是天生的,因而學習應變之術,掌握應變之道,就顯得尤為重要。

隨機應變一般是指在形勢對己不利時而采取的對策。要做到隨機應變,既需要有一定的知識、能力做後盾,又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一個無知、無才又沒有良好心理素質的人,斷然不能夠做到臨危而不懼,處亂而不驚,更不可能隨機應變,巧作應付,化險為夷。這就需要我們居安思危,提高應變之能力,以防患於未然。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是以我們個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因此,我們必須時時、處處以應變的心態看待社會、人事,要有“如果事情突然發生變化,我們應當怎麽辦”的心理準備,並機動靈活地運用應變之術,以使自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隨機應變的表現有很多種,其中最基本的是在不同情況下作不同的處理。同樣麵對強敵,可以采用遊擊戰以拖垮敵人,可以采用包圍戰以全殲敵人,可以采用聲東擊西以迷惑敵人,可以采用偽裝撤退以反擊敵人,可以采用空城計以嚇退敵人……同樣是空城計,仍然是很靈活的。諸葛亮確實無兵可守,而司馬懿過於奸猾,不會相信一生謹慎的諸葛亮會冒此大險。叔詹唱空城計,是因為他知道對方不會冒險。下麵說一個最早的唱空城計的故事。

楚國第一美人息偽,是楚文王的寵婦。楚文王死後,弟弟公子元想把息偽弄到手,但礙於叔嫂名分,還不敢登堂入室,強行接收,就想出一個軟辦法——感化嫂子,等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就在息偽寢室附近,大築館舍.日夜歌舞,唱些“黃色”歌曲,挑撥嫂子的春心。還買通了息偽的近侍,以隨時知道嫂嫂的反應。

息偽聽到了這種熱鬧聲,就問近侍是那得的舞樂。近侍告訴她是令尹(宰相)為她開的舞會,因為公子元深知她的寂寞,想讓她開心。

息偽似乎明白了是怎麽回事,思索了一會兒,說:“我的丈夫生前沒有出去打過仗,弄得聲望日下,受人悶氣。阿叔身為行政首長,應當想法重振國威嘛!”

公子元知道了嫂子的反應,心裏樂滋滋的,為了投其所好,便決定外出打個勝仗,耀武揚威一番,好爭得嫂嫂的歡心。於是立即調兵遣將,傾國動員,浩浩****殺奔鄰邦鄭國。

鄭國是一個小國,兵力遠不及楚國,忽然碰到一個強盛的鄰國進犯,簡直不知所措。鄭文公慌忙召集一班文武大臣前來商議,尋求應急之策。很自然,出現了分歧:有人主張納款講和,有人主張固守等結盟的齊國前來解圍,有人主張展開決戰。隻有叔詹不開口,他正默默地沉思,被鄭文公問到時,就說:“依老臣愚見,三位的高論之中,我是讚同第二種意見。我估計,敵人不久就會撤去的。據我所知,楚國曆次出兵,從未出動過這麽多軍隊的。這次,公子元的動機,沒有一點政治目的,隻是想討好他的嫂嫂罷了;隻是要求一個小小的勝利,裝裝門麵罷了。”

說話間,情報部門說敵人先行部隊已越過市郊,快要打進城來了。叔詹說:“老夫自有妙計!”

於是,叔詹負起了防城責任。他下令軍隊統統埋伏在城內,大開城門,商店照常營業,百姓往來如常,不許驚慌失措。楚兵先行部隊已經來到。先行官一見這般模樣,先是疑惑,繼而料定對方必有準備,故意設下這條詭計,騙人進城以便包圍殲滅,還是請示主帥吧!便下令本軍就地紮營。

不久,公子元率大軍來到,先行軍訴說了城裏的情況。公子元很吃驚,立即走到一個高地上察看一番,隻見城裏到處埋伏著軍隊,刀劍林立旗幟整齊,心裏納悶兒,猜不透這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跟著後衛統帥也遣人送來情報,說齊國已聯合了宋魯兩國,起重兵來解鄭國的圍了。

公子元大驚,急忙對各將領說,如果齊軍堵截我軍的退路,那麽就前後受敵,結局是可想而知的。

然而諸位將領並不明白這次征伐的本意,主張速戰速決,先拿下鄭京再說。公子元自然不會接納這種意見,他所想到的不是軍事價值,更不想冒失利或失敗的危險,因為萬一失利,怎麽討得嫂嫂的歡心呢?這幾天之內就直搗京城,也算是爭了麵子了,對美人也有交代了,還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於是暗傳號令,人銜枚,馬摘鈴,連夜拔寨回國,又怕鄭軍會趁機追擊,於是把所有的營幕保持不動,遍插旗幟,以疑惑鄭兵。

公子元悄悄溜出鄭國境內之後,才讓軍隊鳴鑼擊鼓,奏起凱歌。這邊叔詹到天明遙看楚營,毫無動靜,飛鳥盤旋,於是知道楚兵已經撤走了。叔詹準確地預見一切,除了沒有想到楚兵也用空營計來迷惑鄭國。

不久,齊國等聯軍果然出現了,見楚軍已盡數撤退,便也收兵回國。

於是大家非常佩服叔詹的機智和勇敢。

叔詹隨機應變,由於準確地揣摸到對方隻想得到一個不失麵子的名聲而並不以軍事勝利為目的,所以不必與他硬拚,隻要嚇唬他一下,他在危險麵前會自動撤離的。所以說,叔詹的應變能力是很強的。

做人處處離不開“應變”二字。世事變化,往往出人意料,怎麽辦?不妨學一學厚黑大師的秘訣:以變為本,以應為用,防不住,躲不掉,變一變,變化越多,越是遊刃有餘。因此,變才是處世的黃金法則。

【編者小語】

變化必須講謀略,沒有謀略的變化,是愚變。就像沒有點睛的龍,不過是一條死龍而已。善謀之士,一定就是善變之士,駕馭各種變化規律,為己所用,就如同禦龍而行,無往不勝。

有變化就會有機會

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步人困境時,不是鑽牛角尖,而是開動腦筋轉換思路,因而往往成為最終的成功者。

生活中我們常常一方麵抱怨人生的路越走越窄,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另一方麵叉因循守舊、不思改變,習慣在老路上繼續走下去。

美國康奈爾大學威克教授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拿一隻敞口玻璃瓶,瓶底朝光亮一方,放進一隻蜜蜂,蜜蜂在瓶中反複朝有光亮的方向飛,它左衝右突,努力了好多次,都沒有飛出瓶子,可它就是不肯改變突圍的方向,仍舊按原來的方向去衝撞著瓶壁。最後,它耗盡了氣力,氣息奄奄了。

然後,教授又放進了一隻蒼蠅,蒼蠅也朝有光亮的方向飛,突圍失敗後,又朝各種不同方向嚐試,最後終於從瓶口飛走了。

這個實驗充分說明了:成功在於肯努力嚐試。世界上沒有不犯錯誤、不經曆失敗的人,重要的是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要趕緊轉過身去尋找另一條出路。有時候在困境麵前,改變一下思路,一切就峰回路轉、柳暗花明了。

西方有一位聰明的書商為了推銷書籍,想出了一個絕妙的招數,他先是給總統送去了一本書,然後就不停地打電話向總統征求意見,忙於公務的總統想早點擺脫他的糾纏,便敷衍說:“這本書不錯!”這位書商頓時心花怒放,大做廣告:“現有總統喜歡的書出售。”於是,這些書被一搶而空。

不久,這個書商又出了一批書,他又送了一本給總統,總統為了避免再次上當,就毫不客氣地說:“這本書糟透了!”不曾想,這次書商更是如獲至寶,又到處做廣告:“現有總統厭惡的書出售!”人們出於好奇爭相購買,這些書很快又被賣光了。

後來,書商又將一本新出版的書送給總統,總統因受前兩次的教訓,幹脆緘口不語,一個字也不肯說,但這也早在書商的意料之中,他不但不急,反而高興得手舞足蹈,因為這次他做的廣告是:“現有總統難以下結論的書出售!”這些書當然又被一搶而空。

很多人過著墨守成規的日子,幾十年都不變。這種人一輩子都不會成功。而真正聰明的厚黑處世者,往往善於變化思維,從而給自己的生活和事業帶來轉機。

王先生開了一家電腦公司,除了賣各種電腦軟硬件、配件外,也幫人家組裝電腦。一開始他的生意並不好,而且還因為不慎輕信朋友,有兩萬多元貨款無法追回,經過交涉,也隻是抵了一批鼠標墊,共有兩萬多個。

一個破鼠標墊,隨便到什麽展覽會上就可以拿幾個,能有多少人買?兩萬多個鼠標墊,怎麽才能賣得出去呢?王先生就像手持雞肋,食之無用,棄之可惜。生意越來越不好做,王先生隻好閑坐著,看看報紙,或者玩玩電腦遊戲。

有一天,王先生的一個朋友來玩,閑聊之餘便坐在王先生的電腦前練習打字。這個朋友剛學會五筆輸入法,一些字根還記不熟,翻書又麻煩,不由得說了句:“要是字根就在鼠標墊旁邊就好找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王先生突發奇想:要是在這批鼠標墊上印上五筆字型的字根表,也許會方便那些記不準字根的人,但如果賣不出去的話,他又要多貼印刷的成本。

想了想,他還是決定試一試。印上了字根表後,他到網吧、打字店、電腦培訓班等處推銷,果然賣了很多。一天,一個中年男子來到王先生的公司,看到了這種鼠標墊,詢問了價格,說如果一個2元的話,他會買兩萬個鼠標墊。原來他也是一家電腦公司的老板,最近他的公司接了一個大單子,給一家全國聯網的尋呼台作係統集成方案,這個單子很大,個人計算機就要配兩萬台。尋呼台方麵要求,所用的個人計算機除了配齊常規的設置外,還特別強調每台個人計算機需要一個鼠標墊和一張五筆字型字根表。為此,這個中年老板走了好幾個地方,就是沒有合適的產品和合適的價位。今天看到王先生這裏的鼠標墊上印著五筆字型字根表,真是喜不自勝。這下他可以兩件事情當做一件事辦,兩樣東西用一樣東西的價錢買回去,省錢又省事,真是打著燈籠也難找。王先生正好還剩差不多兩萬個鼠標墊,這筆生意就成交了。

因為一個小小的添加,死貨就變成了活錢。如果王先生一直不改變自己的思路,那麽,就不會有機會推銷自己的鼠標墊。

美國的艾吉隆公司董事長布希耐一次散步到了郊外,偶然地,他看到幾個小女孩正在玩一隻非常肮髒和異常醜陋的昆蟲,玩得愛不釋手。看著她們開心的樣子,布希耐頓時靈機一動,他想,市麵上銷售的玩具都是優美漂亮的,如果生產一些醜陋的玩具,市場反應會如何呢?想到做到,他馬上叫公司的人研製出一批“醜陋玩具”,迅速投向了市場。

這一仗布希耐大獲全勝,他的“醜陋玩具”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讓同行們眼紅不已。醜陋玩具也就此風靡於世。就像“瘋球”,這種玩具是在一串小球上印滿了許多醜陋可怕的麵孔,還有一雙鼓得像青蛙的帶著血色的眼球,眨起眼來就發出很難聽的聲音。這樣的一些醜八怪玩具的售價甚至比漂亮的玩具還要高,但卻一直很暢銷。

這個故事說明:當一件東西已沒有什麽賣點的時候,用反向思維來做,促使事物發生那麽一點點變化,就會是一個新的突破。

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而我們也可以說,在生活中,不是缺少機會,而是缺少變化。我們就要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有時別人一個不經意的發現,卻是你創造的契機。

【編者小語】

有變化就會有機會。是的,有時我們的確無法改變生活中的一些東西,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思路,有時隻要我們放棄了盲目的執著,選擇了理智的改變,就可以化腐朽為神奇了。

走別人不願走、不敢走的路

在生意場上,如果把獨出心裁的創意變成市場,便會大獲成功。然而如果創意犯了世人的忌諱心理,那可得小心,一旦失敗,麵臨的壓力和冷嘲熱諷是很可怕的。如果沒有厚學功夫做底子,一般人很難有東山再起的能力了。不過,遇到頑固的厚學傳人,情況就不同了,他會一直堅持到底,非搞出名堂不可。老天爺一般也會被感動,並垂青這樣的勇士。

泰國的養鱷大王楊海泉就是這麽一個幸運的人。他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華僑家庭。由於家境困難,隻斷斷續續上過一年小學,從l0歲起就做童工,先後做過照相館傭工、客棧店小二、金鋪夥計,還做過小生意。

15歲那年,楊海泉在別人的幫助下,開了一家小小的雜貨店,主要收購當地的土特產轉賣給商人,但是沒有多久,雜貨店就關門了,這是他生意場上的第一次失利。有雄心想成大業的他總結出一條經營之道,即在激烈的競爭中必須獨辟蹊徑,大膽開創冷門生意,這樣才能獨占鼇頭,立於不敗之地。

別人嫌棄的,不願意幹的,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別人沒有走過的路,走起來才會更加寬廣……

人工飼養鱷魚是一件前無古人的事情,沒有規律可循,沒有老師可拜。事實證明,敢為人先的人就必須有膽量接受各種磨煉。

喂養鱷魚比喂養一個初生嬰兒還要困難。

剛開始的時候,由於缺乏飼養經驗,有些小鱷魚因此喪命。成年鱷魚給人的感覺是十分凶悍的,但是小鱷魚的生命卻很脆弱,對氣候反應很敏感,對小小的驚恐也會發生**而生病,嚴重的還會殘廢或喪命。可是這一切並沒有嚇住楊海泉,他經過日夜認真觀察,這個問題終於得以解決,成功地闖過第一關。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更大的問題在等著楊海泉。主要有兩個方麵:一是小鱷魚喜歡吃魚類或水中的小動物,有時還要吃肉,楊海泉很難拿出這麽多錢去買飼料;二是隨著鱷魚的不斷長大,原來的鱷魚池已經不能容納了,楊海泉缺乏必要的資金擴建。

沉重的經濟負擔使楊海泉喘不過氣來。

眼看就要堅持不下去了,楊海泉隻好含淚操刀宰殺部分基本達到出售規格的鱷魚賣掉去換取資金。就這樣一麵飼養一麵宰殺,經過3年的時間才基本解決了經濟危機問題,慢慢地經濟有了一定盈餘。

為了提高鱷魚的價值,楊海泉購買了自己的屠宰設備,鑽研獨有的宰殺技術。當時,泰國的鱷魚產品都是由捕殺鱷魚的人在捕捉的時候宰殺的,設備很簡單,加工很粗糙,魚皮的質量不高。楊海泉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希望生產出世界一流的產品。

楊海泉的這種舉動是十拿九穩的,所以,很快他就生產出了高質量的鱷魚皮產品。“海泉鱷魚皮”很快就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售價比一般的鱷魚皮產品高出了許多。

憑借著“海泉鱷魚皮”的名牌優勢,楊海泉很快就占領了先機,並很快成立了一家“友商貿易行”,包攬了鱷魚皮的生產出口業務,生意做到國外。楊海泉善於經營,講求信用,名聲越來越大,越來越好,生意當然就更加紅火了,實力也更加雄厚了。

在成功者的字典中是找不到“滿足”這兩個字的,楊海泉也不例外。他認為,養鱷魚這件事是沒有盡頭的,他完全可以把這項事業繼續下去。

他想,如果隻是為了改善自己的經濟條件,現在已經完全夠了,但是如果隻是像現在這樣,那就太可悲了……

他立下了雄心壯誌,不僅要用這種動物來賺錢,還要挽救這種野生動物,不要使之滅絕。考慮過去,思索將來,隻有進行人工繁殖,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在那個年代,世界各地都有不少稱得上獵鱷家的人,但是稱得上養鱷專家的人,除了楊海泉,恐怕沒有第二人了。他的成功經驗引起了世界各地的注意,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有很多人千裏迢迢而來,高高興興而去,楊海泉的名聲大震。

就是他這樣一個窮人的孩子,幾乎沒有上過什麽正規的學堂,現在居然走進了世界最權威的鱷魚專家的行列,創造了一個神奇的“鱷魚王國”,成為了泰國的巨富。

“創新者生,墨守者死。”社會是發展變化的,隻有變化才能生存,也隻有跟上時代的變化才能求得發展。要有變化就需創新。

【編者小語】

成功最重要的秘訣之一就是開拓創新。創新就是不與別人往同一條路上擠,而是另謀逆路而行之,也許會達到殊途同歸的目的,這樣做事自己覺得也輕鬆,別人看了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