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第一次科學技術革命(18世紀中葉~19世紀中葉)

1.第一次科學技術革命發生的時代背景

16~17世紀,以哥白尼的“日心說”為代表,初步形成了與中世紀神學和經驗哲學完全不同的新興科學體係,標誌著近代科學的誕生。後經開普勒、伽利略,特別是以牛頓為代表的一大批科學家的推動,建立了近代自然科學體係。工場手工業的發展積累了一定的生產技術,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生奠定了基礎。

2.第一次科學技術革命的標誌

第一次科學技術革命以18世紀中葉瓦特發明的蒸汽機應用為主要標誌。這次科學技術革命使人類社會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機器大工業代替了工場手工業,人類進入了機器時代。

3.第一次科學技術革命的主要成就

(1)1765年哈格裏夫斯發明“珍妮機”

阿克萊特發明水力紡紗機,克隆普頓發明了“騾機”,卡特萊特發明了水力織布機。

(2)瓦特製成了改良的蒸汽機

在紡織業的推動下,冶金、采礦等工業部門也很快采用以蒸汽機作為動力的機器進行生產。蒸汽機的強大動力為機器大生產奠定了基礎,推動了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加快了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化的步伐,將人類帶進了“蒸汽時代”。

(3)斯蒂芬孫發明火車

蒸汽機的應用,推動了交通運輸工具的發明和改進。1814年,英國人斯蒂芬孫發明了用蒸汽機推動的火車,蒸汽輪船也出現了。

2.1.2 第一次科學技術革命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①大大地提高了生產力,促進了資本主義製度的廣泛建立。

②社會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各國開始了城市化進程。

③世界格局發生變化,歐洲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

④自由資本主義發展起來,進入以商品輸出為主的時代。

對整個世界而言,隨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許多國家走上資本主義道路,西方列強實行對外殖民擴張,19世紀中後期資本主義世界體係初步形成。對東西方的關係而言,東方國家成為西方國家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對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地位而言,英國掌握了世界工業霸權、世界海上霸權、世界殖民霸權而最終成為世界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