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貝加爾湖

中國近年的南水北調隻能緩解華北及黃河幹流的缺水狀況,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華北、西北的環境惡劣的問題。從南邊調來的水,由於受徑流量限製,隻能先滿足京、津、唐大城市急需,還不能滿足北方廣大幹旱地區的大用水需求。中國北方環境的主要問題是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均很難到達,從而導致缺水。尤其是塔裏木盆地北西南三麵環繞著高聳達4000~6000米的天山帕米爾高原及青藏高原北緣的昆侖山,這很不利於水汽的進入,但卻有利於引水開發後水資源的保持,較少的引水量經多年積累就會將盆地變為水鄉澤國。可能有一少部水分經大氣向東南流失,也會改變青、甘、陝、寧幹燥的氣候。貝加爾湖,總麵積3.15萬平方公裏,平均水深730米,最大深度為1620米,蓄水量2.3萬立方公裏。南北長600多公裏,東西寬25~80公裏。共有554條河流注入該湖,而湖水隻由一條安加拉河泄出。這相當於地球地表淡水總量的1/5!中國所有淡水湖的總蓄水量加起來也就200多立方公裏,相當於貝加爾湖的1%,中國最大的河流長江年徑流量約1萬億立方米,10億立方米才等於1立方公裏,換算下來也就是1000立方公裏,不到貝加爾湖的1/20,也就是說,一個貝加爾湖相當於20條長江一年時間流到一個湖裏的全部水量!我國的北方嚴重缺水,北方最大的河流黃河年年哭泣,其年徑流量又隻有長江的1/20!黃河之外,我國遼闊的北方(東北除外)便隻有無垠的沙漠、戈壁,以及日益退化的草原,河流湖泊是那麽的短、小、少,有的還是鹹的。中國所有雪山融水加起來僅相當一條黃河,而且難以利用,還不能破壞生態平衡。華北缺水,西北缺水,中國大地缺水!從貝加爾湖至北京隻有2000多公裏,這比從安加爾斯克至大慶2400公裏石油管道近得多。如果再和京杭大運河接通,這該形成一幅多麽壯麗的圖景!確定一個合理的取水標準,建立一係列輸水管道,向南流經廣闊平坦的蒙古高原(地勢上是北高南低,又存在有利條件),有可能的話還可以向西,如此種種,不僅可以就地解決蒙古大沙漠的治理用水問題,使內、外蒙古的草原得到根本性維護,甚至還可以南下華北,徹底解決晉、陝、冀、京、津的缺水問題,有可能的話還可以西下新疆,讓準噶爾、塔裏木徹底變成綠洲。新疆將變成中國的糧倉,中國北方草原、耕地大幅度增加,中國再多養活幾億人不成問題。整個西北水問題一旦解決,就會形成城市,就會有工業,幾百萬平方公裏以前的荒漠的大西北就會變成富裕之地,猶如再造一個中國!中國的綜合國力就會出現大飛越。新疆克拉瑪依一條近500公裏的“小運河”,就是一條“北水南調”的成功案例。把阿爾泰山的雪水引到克拉瑪依,不僅解決了油區用水之急,也使市區周圍披上了綠裝,那裏林木成片,瓜蔬飄香,不禁讓人感歎石油人和兵團人經天緯地的氣概!從貝加爾湖向北部幹旱地區引水,是把沙漠變綠洲的優選藥方。那麽從哪兒引水呢?建輸水管道的線路有兩條:其一,由貝加爾湖東南岸引水經蒙古進入華北;其二,由貝加爾湖東南岸引水經布裏亞特和赤塔州進入我國東北。當然,建此輸水管道,涉及的問題相當複雜,麵臨嚴峻的困難。但應當認定,該項目的啟動與實施,將是未來中俄資源開發合作的一個最有前途、最有價值且具有可操作性的重大合作項目,它對中國資源安全與經濟安全有著重要意義,甚至比建中俄輸油管道更具戰略性意義,需要中俄兩國政府的通力合作。首先,當務之急是中方應對此項目給予重視,進行全麵考察、研究與論證;其次,在此之後,與俄方就此項目合作問題達成共識,共同著手研究論證其可行性與實施方案。

貝加爾湖相當於中國第五大淡水湖滿洲裏呼倫湖水深8米的200多倍。從橫向比,僅有2339平方公裏麵積的呼倫湖比貝加爾湖小約10多倍。因此,兩者儲水量相差2000多倍。由此可見,貝加爾湖儲水量真是大得驚人。過去,為了防止貝加爾湖水滿為患泛濫侵犯下遊地區利益,早在1980年以前,布拉茨克地區投資上馬了一係列提防洪水泛濫的控製大壩,以此遏製住貝加爾湖洶湧澎湃的大水在流經2400公裏進入北冰洋過程中危害四方。盧日科夫曾於2003年年初提出要投資120億~200億美元興建一條2500公裏長的運河,將鄂畢河北水南調至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境內的鹹海,使5萬平方公裏幹涸的海床鹽堿沙灘變成可以飲用灌溉的淡水湖。對此,蒙古一些經濟發展戰略專家表示:我們蒙古人的水白白流淌到貝加爾湖,我們蒙古人也應該有自己一套淡水資源開發計劃。

蒙古計劃實施的“北水南調”工程是一項富民強國的戰略性計劃。蒙古之所以有這麽大決心,完全是因為南部地區諸省開發的需要。目前,蒙古探明的金、銀、銅、鐵、石油等100多種礦藏儲量絕大部分分布在庫倫(烏蘭巴托)以南的東戈壁、南戈壁和西戈壁等省區。現在,盡管已經將亞洲最大的銅礦等資源賣給了加拿大公司,金礦賣給了美國公司,煤礦賣給了中國公司,但是卻因沒有生產用水和生活用水而無法動工開發。另外,烏蘭巴托至紮門烏德600多公裏之間各城市發展,也因為受製於水而無法發展。其中二連浩特接壤的紮門烏德市因為沒水難以生活,至今不足1萬人在此“堅守陣地”。為了徹底解決南部發展問題,蒙古政府通過各種途徑,吸納各種力量,提供各種優惠政策推動“北水南調”計劃向前發展。正是在這種特殊時期,蒙古自然環境保護部長表示讚同“引貝加爾湖水灌溉蒙古”的北水南調計劃,歡迎中國企業投資這項偉大的“北水南調”計劃。具體操作方案,蒙古方麵非常願意先在蒙古境內的北部邊城蘇赫巴托以西五公裏處打一道100米高攔水大壩,力爭將把色楞格河、圖勒河、鄂爾渾河三股水向北流淌出境的水堵在境內,使之形成一個巨大湖泊,並且利用高位落差逼水倒流形成北水南調新定勢。為了解決當地電緊張問題,還可以利用水位落差安裝水電機組發電供應蘇赫巴托等邊境城市電力能源。通過這樣的設計建設既可以解決蒙古北方城市的缺電問題,又可以解決南方戈壁沙漠化缺水問題。對此項經濟發展戰略計劃,蒙古到處一片讚揚之聲,現任蒙古石油局局長的恩和太旺也支持說:“蒙古現在發現很多石油,但要注入一噸水,才能擠出一噸油。”尤其是從新疆移民到蒙古的巴義爾先生十分激動地說:誰能把這項偉大的北水南調工程做好,誰就是成吉思汗第二。

中國北方二連浩特向蒙古紮門烏德市賣電供水,儲運百貨。為了加強更多領域的合作,還可以積極參與蒙古的北水南調水力發電合作開發。例如,將蘇赫巴托通至紮門烏德的運河向南延伸至北京,與中國的南水北調的長江水相銜接,另外,再將離蒙古最近的包頭段黃河水向北開一條運河與來自蒙古北水南調的運河相接,這樣就可以南北貫通,幾股水加起來會師在蒙古大漠,徹底改變這裏日益嚴重的沙漠化生態環境,使曆史久遠的蒙古沙漠戈壁變成塞上綠洲,為亞洲未來人居環境發展解決一大隱憂,這不但是中蒙願意看到的美好前景,同時也是日本、韓國、朝鮮等國願意看到的結果,這是因為,每年一度的沙塵暴從空中攜帶了許多泥沙黃土進入了上述國家,從而免除越來越多的沙塵暴恐慌心理。可以預言,日本、韓國及中國香港、台灣地區很樂意參與這項偉大工程投資建設計劃。同時,長期致力於改造人類生存環境的聯合國及世界銀行等都會支持這項改變蒙古高原生存環境的偉大計劃。有人說,從貝加爾湖引水,抑或從色楞格河打壩反彈琵琶向南調水至內外蒙古沙漠地帶,這樣的工程難度遠低於中國的青藏鐵路和三峽工程,但是受益的廣度和回報率遠高於上述兩大工程。也有人說:這樣的工程對於俄國人來說根本沒興趣,甚至很反對,理由是蒙古人妨礙了貝加爾湖蓄水。有關資料介紹,貝加爾湖過剩淡水留不住,非泄入北冰洋不可,否則500多條河溪形成的洪水猛獸就會泛濫成災,除非擋住色楞格河水。如果開了蒙古北水南調大運河,不但有利於俄國木材、礦石販運到中國,同時還有利於俄國利用蒙古運河賣出更多的過剩淡水資源給中國。這比賣水給日本、意大利掙的錢要多得多。其實,當今世界已有諸多計劃變成了現實。例如西班牙、以色列、墨西哥和中國新疆等都在北水南調計劃中受益匪淺,就是世界上工程難度最大的美國加州北水南調計劃也取得了成功。雖然,從舊金山至洛杉磯、聖地亞哥要橫穿許多座高山戈壁亂石崗,但是,最終還是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並且創造了諸多世界第一。例如,美國西部北水南調計劃動用了世界上最大的揚程抽水機,它可以一次性泵高1926英尺,創當年世界上總揚程達1154米最高紀錄。另外,襯砌輸水渠道1102公裏,為沿途建造28個大壩、水庫,同時配套建設22個抽水站和發電站,遠距離調運蓄水量近50億立方米,解決了世界上第二大城市洛杉磯2000萬人用水和600萬英畝田地灌溉用水問題。在這種不畏艱難險阻的惡劣環境下創造的美國西部大開發建設奇跡的榜樣影響下,俄國近年來由盧日科夫發起提出的2500公裏北水南調計劃也越炒越熱。相信,在俄、蒙、中三方的大力協作下,在曾經有過三方合作國際列車曆史友誼基礎上,新的蒙古北水南調計劃,以及貝加爾湖水調到中國北京的宏偉規劃也一定能夠在不遠的將來變成現實!

資料來源:大禹網,http://www.dy88.cn/news/201006/07/contents100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