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達的“七國集團”的國家生產力水平高,經濟實力強大,在整個世界經濟體係中處於優勢地位,在相當程度上支配著世界經濟的運行和發展。
6.3.1 擁有世界最高的生產力水平和最強大的經濟實力
“七國集團”最早走上工業化道路,近代、現代經濟發展先於其他國家,早期實行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為其經濟發展準備了原始資本,為經濟騰飛準備了條件。其生產力水平在世界上遙遙領先,在相當長時期內,其他國家不可能趕上它們的生產力水平,而且現已存在的差距還有可能越拉越大。
一個國家或一類國家的經濟地位主要是靠實力取得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七國集團”在經濟實力上始終占有顯著的優勢。就國民生產總值來說,目前占世界人口10%的“七國集團”,在世界國民生產總值中占了2/3,而占世界人口85%的發展中國家卻隻占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的1/3;就國際貿易來說,“七國集團”進出口貿易總額占世界貿易總額的近3/4;就國際資本流動來說,“七國集團”在直接投資方麵占絕對優勢,在間接投資方麵幾乎是唯一的貸款人;就黃金和外匯儲備來說,“七國集團”在世界總額中所占比重達3/5左右。
6.3.2 基本決定世界經濟發展的進程
由於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先進的科技水平,“七國集團”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世界經濟的發展速度。這不僅是因為這類國家經濟總量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最大,而且是因為其經濟增長速度還影響著世界經濟中其他類型國家的增長速度。
1960-1970年期間是“七國集團”經濟增長的“黃金時期”,其間發展中國家也有著年均6%的高增長率。1973年經濟危機後,“七國集團”經濟陷入“滯脹”狀態,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率也降低,並且由於出口收入減少,初級產品價格低迷而導致國際收支惡化,陷入嚴重的債務危機之中。20世紀90年初期,由於“七國集團”經濟衰退,甚至連持續增長多年的日本也出現零增長、負增長,以致整個世界經濟發展停滯不前。而1994年是世界經濟轉折的一年,主要標誌是“七國集團”經濟已全麵複蘇。1994年“七國集團”經濟增長速度達到2%,帶動世界經濟增長達到3%。到了2008年,由於美國金融危機,“七國集團”普遍出現的經濟增長趨緩和經濟衰退又導致整個世界經濟的不景氣。
“七國集團”生產力先進,科技水平高,資金雄厚,又有發達的市場經濟體製,所以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對世界經濟的發展有推動作用。許多發展中國家紛紛從“七國集團”引進資金、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及市場經濟體製,獲得了較高速度的發展。
但是,“七國集團”也有阻礙世界經濟發展的一麵。它們竭力保護對其有利的不合理的現行國際經濟秩序,壓低初級產品價格,剝削和掠奪發展中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讓技術時,總是轉讓相對落後、在其本國已不太適用的技術,利用發展中國家廉價勞動力和原材料,讓這些技術設備繼續為其賺取利潤,將發展的資源成本、環境成本外部化,而對高新技術、關鍵技術控製嚴格。
6.3.3 在國際分工體係中處於優勢地位
機器製造業部門大多集中在“七國集團”,而農業、礦業等初級產品部門大多集中在發展中國家。在製造業中,以高科技為特征的“朝陽部門”、“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也大多集中在“七國集團”,而發展中國家則主要從事“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的產業。這種國際分工決定了“七國集團”輸出的主要是科學技術和知識產權、高附加值的產品和勞務,輸入的主要是初級產品,尤其是原料、燃料及低技術低附加值的產品和勞務。例如日本,進口額最大的產品依次是原油、液化石油氣、煤、木材、汽油、鐵礦石、有機化合物、金屬、衣服,出口額最大的產品是小汽車、電器、鋼鐵、半導體元件、電腦及其配件、船舶等。東亞地區以日本為領頭的“雁行模式”就是這種國際分工的典型。
6.3.4 在國際經濟事務中起著支配作用
1.控製和操縱著世界銀行集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經濟組織的活動
在世界銀行集團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僅美國就擁有1/5和1/4的表決權。1995年3月被任命的世界銀行行長,就是由美國總統克林頓提名的美國銀行家。“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各回合的談判,也主要是美國、歐共體和日本三方之間的討價還價,發展中國家在其中的發言權幾乎微乎其微。
2.支配著世界經濟主要因素的變動
例如國際價格、利率、匯率等的變化,很大程度上受“七國集團”的支配和操縱。
總之,“七國集團”在整個世界經濟中處於優勢地位,但是也應看到,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幾十年世界經濟的發展,“七國集團”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有所削弱。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一般快於“七國集團”國家,經濟實力有所上升,在國際經濟事務中的作用也日漸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