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世界仍將是美國世紀。美國不僅是電腦、互聯網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源地,而且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帶來經濟高速發展的遙遙領先者,它的產業代表了世界高科技經濟發展的最高水平,創造了世界近1/3的國內生產總值,將繼續主導世界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保持世界綜合國力最強的第一經濟大國地位。
歐洲(俄國除外)將成為“世界大國”,以德國為龍頭,以德國、法國為軸心,以英國、法國、德國呈三足鼎立和以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為四大支柱構架的歐洲大廈的核心經濟大國內聚力增強,地盤迅速東擴,力量日益強大,用一個聲音說話,其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一。歐洲進入了一個新的和平與繁榮的時代,將成為所有成員國建立在和平友好、互利互惠、共同發展基礎之上的大家庭。
東亞的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韓國是東亞“四小龍”之首,這三者為龍頭,外加東盟十國的東亞經濟共同體將出現,它將是以中華儒家文化為代表,經濟充滿著生機活力,與西歐、北美並駕齊驅的世界經濟三極之一。
“金磚四國”的經濟地位大體上將繼續顯現,其中印度和巴西的社會結構比較合理,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經濟可以基本保持持續穩定發展;隨著中國大陸堅持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市場經濟地位逐漸確立,人權狀況得到了改善,人民從溫飽走向小康,在國際事務中已逐漸發展成為負責任的建設性國家,獲得了世界的矚目和稱讚,雖然三十多年來經濟高速發展的態勢將有所減緩,但仍會以高於世界經濟平均增長的速度發展下去;俄國獨立二十多年來,經濟的休克療法帶來的陣痛基本結束,計劃經濟的痼疾得到了根治,經濟構架比較合理,近些年來世界市場上能源和原材料價格的高位運行,為其經濟的恢複和發展帶來了巨額的資金,經濟發展形勢良好,存在於中國和俄國的社會深層的變動風險給經濟發展帶來的隱憂也隨之趨於淡化。
經濟全球化將進一步推動各國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區域經濟一體化、集團化趨勢更加明顯,區域合作的空間不斷拓展,合作的層次不斷深化,並進一步推動世界經濟向多極化發展。
世界各大跨國公司幾乎全部為發達的歐、美、日國家所擁有,跨國公司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主角,日益成為世界生產的主要組織者,全球範圍內的生產過剩將進一步加劇。跨國公司聯合與兼並的浪潮更加洶湧澎湃,大型跨國公司和跨國銀行將在世界經濟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將繼續超過經濟的增長速度,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發展中國家則因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而有較大差異。貿易自由化和綠色貿易成為主流,高新技術產品貿易在各國進出口貿易中將占更大的比重。
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繼續發展,地區貨幣體係逐漸形成。資本將在全球各地加速流動,成為各國經濟發展中不可忽視的力量。證券投資將成為國際資本流動的主要方式,國際資本移動的主體仍然是發達國家。投資部門結構發生變化,即從初級產業、資源加工型產業轉向服務業和技術密集型產業。
世界經濟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各國按照比較利益參與國際生產和分工體係,對於各個國家或多或少都是有利的。知識經濟競相發展,科技水準迅速提升,以信息為主導的高新技術將推動世界經濟和人類社會進入知識經濟發展的新階段。發達國家與經濟水平較高的發展中國家,不同程度地將高科技知識作為經濟增長的動力。國際經濟製度的一體化、規範化將得到進一步發展,國際經濟協調機製的作用將大大加強。世界經濟組織在世界經濟事務中的作用日益加強,國家主權日益受到超國家機構的限製。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成為各國政府的共識和自覺行動。那些國民教育領先、科技高度發達的國家繼續自立於先進世界文明民族之林,世界經濟也因此進入新一輪的高速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