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全球化使得影響全球經濟增長的因素越來越多。現從經濟周期、人口結構、全球化趨勢、能源環境約束以及科技進步等方麵,對影響未來一二十年全球經濟增長狀況的主要因素進行初步分析,以便預測世界經濟發展的前景。
1.從經濟增長的長周期來看,全球經濟正處在衰退和調整階段
過去200年裏,全球經濟發展經曆了以蒸汽機、鐵路、電力、汽車以及信息技術革命為階段性標誌的五個長周期。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的以電腦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革命使得世界經濟維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長,全球經濟年均增長速度達到3.5%。但是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終結了全球經濟增長的上升趨勢。從經濟增長的長周期來看,全球經濟可能正處在兩個經濟增長長周期之中的衰退和調整階段。過去的經濟增長史證明,每一次周期性的經濟上升都得益於新技術的推廣和大規模應用,但是當新技術對生產力推動的潛力逐漸耗盡之後,世界經濟將進入衰退和調整階段。因而世界經濟的全麵複蘇並重新進入長期增長的上升通道將依賴於新一輪革命性技術的出現和廣泛應用。人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全球經濟重回繁榮之路必將依賴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推動,而且誰首先掌握新一輪技術革命,誰就將主導全球經濟發展方向。
2.全球人口總量繼續增加,增速不斷放緩;老齡人口比例明顯上升,人口撫養比將上升
根據聯合國預測,全球人口將由2010年的近70億增長至2020年的76.6億和2030年的83.2億。雖然全球人口總量仍將繼續增長,但是人口增長的速度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在不斷下降。未來20年間全球人口增長速度將由過去30年的1.5%左右逐漸下滑到年均1%以下。在增速不斷下降的同時,全球人口的年齡結構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全球老齡人口比重將由2010年的9%左右上升到2030年的14%。同時人口總撫養比也將由2010年的52.4%下降到2015年的近40年來的最低點51.6%,然後一改過去40年來的下降趨勢開始逐步上升,到2030年將上升到53%。從總體來看,未來20年全球人口總量繼續增加,但人口增長的速度將不斷趨緩,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人口總撫養比將出現轉折性變化,轉為逐步上升。
3.國際金融危機加劇了貿易摩擦和競爭,經濟全球化仍然是長期趨勢
全球化一直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但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各國熱衷於通過加強貿易保護來進行經濟自救,貿易摩擦出現頻率不斷升高,同時也使發達國家加強金融監管,金融業的發展速度放慢降低了國際資本流動的動力,發展中國家開放金融市場的態度也變得更加謹慎。從長期來看,新技術的發展將進一步深化全球產業分工,信息技術的普及將改變全球貿易方式,跨國公司的擴張將繼續推動國際貿易的發展,全球治理體係的改革將重塑全球經貿聯係,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將是促進全球經濟增長不可缺少的重要推動力量。
4.新能源技術的發展將改變全球能源和經濟格局,日益嚴峻的氣候變化問題將加速全球經濟增長模式的改變
能源、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要素。長期以來,傳統能源的分布和經濟發展水平的空間分布不一致導致能源供求的不平衡,致使能源問題一直是影響全球經濟和政治穩定的重要因素。然而,能源技術的最新進展向人們展示了新能源技術將可能改變未來全球的能源和經濟格局。近年來美國頁岩氣技術飛速進步,使得美國天然氣產量超過俄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天然氣生產國。可以預計,頁岩氣技術的發展不僅會改變全球天然氣市場格局,而且將影響全球製造業的生產布局。全球氣候變化已成為當今世界最緊迫的問題之一,全球氣候變化不僅會造成全球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而且會直接影響海拔較低的國家的居民生產和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將變得日趨緊迫,成為影響全球經濟增長、特別是影響發展中國家經濟崛起的重要因素,必將對全球技術革命、全球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提出挑戰。
5.科學技術正朝著多極化的方向發展,各國圍繞科技的競爭將日趨激烈
創新與技術進步是全球財富創造最重要的動力源泉。最近10年,新興經濟體的科技研發費用正在迅速上升,1995-2005年間,中國等國家的年均研發經費增長率在15%以上,技術的追趕將繼續成為新興經濟體實現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歐、美國家更加重視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加大力度支持新興產業的發展,為經濟發展尋找新空間,為增加就業創造機會。圍繞科技的競爭將日趨激烈,將對全球經濟增長格局造成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