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民繼續說:“

三,教育理論研究方法有誤。教育理論的研究並不僅僅依賴於閱讀書籍或聽取講座,而應深入探討教育過程的四個環節:展示情境事實、引導學生觀察思維遷移、掌握知識結構以及激勵學生的情感與意誌。然而,現有的新教育理念在這方麵的研究顯得十分不足,使得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難以有效運用這些理論。

四,與教育過程脫節

最令人頭疼的是,許多新教育理念與實際教育過程之間存在嚴重的脫節。教學過程需要展示情境事實,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掌握知識結構,並激勵學生的情感與意誌。然而,現有的新教育理念往往停留在理論層麵,無法在實際教學中發揮作用,這讓教師在應用時感到無從下手。

隻有將新理念與教育過程緊密結合,教師才能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質與初心,從而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在教學中,教師應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思考能力,讓教育理念真正服務於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楊偉民念完長篇大論,劉主任第一個帶頭鼓掌,並連聲說好,連忙問楊偉民有什麽改進辦法。

“其實我也不知道,這是我兒子發給我的,他說在網上看到的,既然有人寫出來,就證明新的教育方法也存在一些問題,不像大家都吹捧的那樣,一切新的就是好的。”楊偉民繼續說:“我個人覺得舊的教育方法也有它的可行之處,不是完全一無是處的。”

劉主任終於聽到了不一樣的聲音有點激動,連忙說:“楊老師,你請說。”

楊偉民在數十雙眼睛的注視下講起了自己的看法:“就比如大家都詬病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也有他的可取之處,眾所周知”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更注重知識體係的完整性,教師會將相關知識點串聯起來,使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而不是零散的知識點,係統性的東西有章可循,更容易記憶。

第二個,”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內容,因此教學節奏緊湊,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

第三,滿堂灌教學要求學生認真聽講,遵守課堂紀律,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

至於”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的不足,大家談得也很多,學生參與度低,忽視學生個體差異,教學方法單一,培養學生應試能力等。

從總體來看,”滿堂灌"式的教學優勢很明顯,而不足雖然不可忽略,但也不是什麽天大的問題。

相反反觀高舉新教育教學方法也存著不少弊端,最顯而易見的就是,硬件硬,軟件軟,老師的思想不在狀態。現在條件越來越好了,有了多媒體教學,有部分老師就忽略了備課,課件怎麽寫就怎麽教,缺乏對課程的深入分析和理解。

還有目前各大學校風靡效仿的集體備課模式,有好處也有壞處,所有老師講得千篇一律,這樣是避免了個體差異的問題,可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思考了嗎?

甚至現在有些老師在做簡單的重複工作,為了教而教,老師忽略了自身專業化的提升,教學能力停滯不前,長此以往,老師變成了教材和教材參考資料的傳聲筒。教學活動變得機械,毫無變化和知識延展性,這樣的教學方式如何培養有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的學生?

還有就是重數量,輕質量。尤其是量化管理進入學校後,評價老師的工作業績,看班上的優秀率,及格率,達標率,看幾個學生能考上重點學校,檢查老師的教學態度,年終寫總結,大多要數一數自己這一年組織了多少次評優課,聽了多少節推廣課。我認為學校應該注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而不是片麵地去強調這些可以量化的指標,你越這樣去衡量和考核,那麽老師為了完成相應的目標,自覺性地會選擇某些數量性的工作而忽視了質量的提升。

然而不管是舊的教學方法,還是新的教育理念,都要老師在琢磨中去執行,其實對於教育來說,教和學是缺一不可的兩方麵,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執行,老師尤其重要,是完全用新的教學方式,還是在新的教學方式下,把有用舊的教學理念也不能拋棄更好,我想明眼人一目了然。

說到這裏不得不提一下,為什麽現在的老師教課沒之前認真了,也沒之前負責了,這是很多家長普遍的觀點,那麽形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在哪裏?”

楊偉民說到這裏會議室頓時鴉雀無聲。

楊偉民繼續說:“以前老師工資拿得少,但地位高,老師被比喻成紅燭,象征著他們燃燒自己,照亮學生。老師被比喻為橋梁,象征著他們連接學生與知識的彼岸,老師被比喻為燈塔,象征著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為學生指引方向。老師被認為是神聖的職業,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那時候能當上老師是一種光榮,每一位老師心裏油然而生的是自豪感。現在呢?老師連管學生的權利都沒有了,學生不聽話罵兩句,都要被家長發布到網上遭到譴責,輕則被人肉,警告,處分,重則開除。

老師甚至成了保姆,要包攬學生的一切,小到吃喝拉撒,大到學生的誌向和理想,學生出一點問題,家長就指責老師,難道家長就沒有一點錯,家長就沒有教育自己孩子的義務和責任。

最可怕是既不讓說,又不讓罵,還要把學生教育好,這太難辦了,老師隻有義務和責任卻沒有任何權利,學生一有問題就把所有責任往老師身上推,老師們不光要麵對問題學生,還要想盡辦法應對難纏的家長,微信回的慢了一步就要被指責老師不負責任。

古人說,尊師重教,現在人人都重教,又有誰遵師了?試問麵對這樣的局麵,有那個老師願意舍身為已,有誰願意為了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切,值嗎?不值,太讓人心寒了。”楊偉民說完長歎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