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天下走俏之人,必然有他走俏的特質和訣竅,盡管他們有時候不輕易闡述自己的觀點,但是卻心裏對要做的事情透徹明了。大禹就是這麽一位含而不露,步步為營的走俏之人。時至今日每每提起此人,大家也是頻頻稱頌。作為中國第一個王朝的建立者,除了治水之功以外,究竟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謀略,使自己的形象時隔千年英偉永駐呢?
一提到大禹,想必很多人都會聯想起他治水的經曆,為了百姓利益三過家門而不入,乃至最終治水成功感天動地,成為了一位百姓擁戴被指的領導人物。至今很多廟宇還供奉著大禹的令牌,把他供奉為了不起的帝王天神,號稱他可以幫助老百姓抵製災難,使大家能在人間得想深市太平。盡管我們作為一個申明真理的現代人,對老人的這種行為多少覺得有些過於誇張了,但從另一方麵來看,大禹這個人確確實實在曆史上走俏了數千個春秋,這不禁讓我們倍感驚訝,古代聖賢無數,為何唯獨大禹能夠流芳百世,名垂青史?為什麽隻有這個人在建立了種新的王朝管理模式的同在幾千年的時代更替中保持著高風亮節的形象,上至君王宰相下至臣民百姓無不對他頂禮朝拜呢?
的確,大禹確實不是一個一般的人,他作為一個實幹家是成功,但作為一個政治家他同樣也是成功的。如今人們在談及大禹之時,多是交口稱讚他的豐功偉績,卻鮮有人去解讀他作為掌權者的政治謀略。根據書記載,大禹其人略顯木訥,看似並不是什麽聰明人,也並不沒什麽英雄蓋世的豪霸之氣。但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這木訥的外表之下,孕育著的是一顆無比善謀聰慧的心。現在就讓我們重回那大禹所在的遙遠時代,掀開曆史真實而厚重的封蓋,細細品讀這位走俏人物的走俏生涯吧。
【史事風雲】
大禹還是個少年是時候,他身處的時代恰恰就是而後幾千年儒生所追崇的堯舜時代,此時的舜掌管著一個強大的部族,盡管這位首領一度以“德”、“孝”、“恭謙”著稱,但始終政績平平。而當時由於百姓飽受水災之苦,而大禹的父親又恰恰掌管著水利要務,幾番治水沒有效果引起了這位首領的震怒,最終下令將大禹的父親處死,就這樣大禹接替了了父親的位置,成為了當時夏族部落的族長。
大禹歲麵相木訥,卻胸懷大誌,他強忍喪親之痛,壓下殺父之仇,接過父親未完成的重任;他向舜表示臣服與忠心,逐漸取得了舜的信任,取代了共工的職務;他任勞任怨、辛勤卓絕,將九州的水利治理的井井有條,將部落的統治區域由一個城擴展到2500裏之外,在民眾之中樹立了足夠的威望,也在某種程度上架空了晚年的舜。得益於此,禹順理成章地接替舜,成為了禪讓製的最後一位受益者。
禹統治下的中國,日趨繁榮起來,在這樣的部落中做“老大”,可以說是無限榮光的事情。這時的禹已不想將自己辛苦開創的繁榮盛世拱手讓與他人,尤其是看過堯、舜的子嗣因沒有繼承父業而窮困潦倒、境況淒慘以後,禹更加堅定了“為子孫謀福”的想法。
不過,禹深知“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道理,他不想落人口實,他要讓兒子順理成章地接替自己的位置,讓天下人心服口服。
於是,禹精心運作了一番,他先是推薦素有名望、年齡頗高的皋陶接替自己的位子。禹此舉自有他的算盤——皋陶年齡那麽大,或許自己還沒死呢,他便死了,天下人自然說不出什麽。果不其然,皋陶先禹辭世。隨後,禹又推薦與自己同朝為官的老臣伯益接位,另一方麵卻在不動聲色地為自己的兒子培植勢力。
最後,禹突然間讓位給伯益。伯益倉促接位,根本沒有任何過渡時間。在當時,信息傳遞的極為緩慢,伯益沒有準備,是故根本無法建立足夠的威信。威信不足,自然無法讓民眾心悅誠服,聰明的禹無疑又給兒子啟鋪下了一條後路。
結果,如禹所願,伯益因為沒有竟底的資本,而被啟取而代之。啟開創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帝國——大夏王朝,中國曆史正是進入繼承製的階段。
【人物探究】
史上的大禹德高望重救民於水火,有著很好的民族聲望,可以說在曆史上走俏程度非同一般,這與他縱覽全局的視角,忍辱負重的大義,經營人心規劃前景的權謀手腕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1.忍辱負重:
自己的生身父親被首領殺了,自己卻因為勢單力薄無力回天,這種無奈之痛是常人無法忍受的。換了一般人也許始終會把家仇擺在前麵,而不會過分的關心什麽水利,什麽民生。但是大禹卻做到了不計私人恩怨,先救百姓於水火。這種忍辱負重為民造福的仁義之心確實是值得後人所尊崇的。
2.經營人心:
長久以來,大禹在民間的聲望是很高的,這與他善於經營人心絕對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他體察民情,集眾人之力,為百姓安危三國家門而不入,這些舉動都為他今後的政治道路集聚了寶貴的力量,最終他的名字聲名遠揚,高過了殺害親父仇人的舜,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大部族中最高的統治首領。由此看來,大禹的走俏絕對不是空穴來風的,他為自己的走俏打好了相當牢固的民心積澱,乃至這種積澱時至今日依然屹立不倒堅不可摧,可見好名聲,得人心對一個人來說是多麽重要。
3.全局視角:
大禹雖然是聖人但他也是自私的,人站在這樣的高位,誰願意下來呢?大禹是一個相當智慧的戰略家,他的每一個決策都是經過自己深思熟慮之後有意為之的。藏有私心卻有意不讓別人看出破綻,最終左右迂回如己所願,可見其大局視角是常人無法比擬的。當年的大禹表情木訥,誰能料想他是如此的智勇多謀呢?正所謂含而不露,步步為營,無論古人還是今人倘若你真想成就大事,走俏於曆史之上,多多少少都要有那麽點大智若愚的智慧,必定太過招搖的表現自我,是很容易慘死在敵人的亂刀之下的。
【談古論今】
縱觀大禹一生,有殺親之仇,卻能夠以大局為重,甘心臣服,最終不但為父親爭得了名分,也為自己籠絡了人心,奠定了屬於自己的王朝。作為今人,我們在感歎這位風雲人物智慧人生的同時,是不是該認真思考一下自己腳下的路呢?智者,不會計較一時得失,必將以堅忍的意誌,掌握大局,謀定而後動,最終在贏得他人的敬重與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