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亂世,多有大智大慧的人傑脫穎而出,以天下為己任,不惜身受百般磨難,救萬民於水火之中。姬昌便是這樣的一個大人物。
姬昌可以說是曆史上一個委曲求全、徐圖大誌的典型。他生活在一個非常殘暴的統治時期,商紂王荒**無道,多行不義,民怨沸騰。可以說,這對於有誌匡扶天下的人而言,正是一個良好的契機。
姬昌的西周便是在此時崛起的,隻不過,他的迅速崛起引起了統治者商紂王的警惕,於是,二人之間上演了一幕幕猜忌與反猜忌、迫害與反迫害的傳奇故事。最終,姬昌顯然更勝一籌,逃離了商紂王的控製,養兵岐山,就此拉開了大周王朝君臨天下數百年的序幕。
【史事風雲】
商朝末年,帝辛無道,姬昌建西周於岐山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威望漸高,被廣稱為“聖人”,這對於商王帝辛的統治無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脅。
是時,崇侯虎向帝辛進讒,他說:“西伯侯到處行善,為自己樹立威信,諸侯都向往他,這恐怕不利於大王。”帝辛大怒,欲斬西伯侯,後得以幸免。姬昌自感委屈,但他深知與荒**無道的帝辛講道理,無異於對牛彈琴,弄不好還會惹來殺身之禍。這種情況下,他隻能謹言慎行,卻在心理暗暗發誓:不能受柄於帝辛,一定要活著,要留住此身救萬民於水火之中。於是,姬昌自動在羑裏一個小院裏七年未出,直至獲帝辛批準才離開此地,這便是“畫地為牢”的典出之處。
在姬昌囚禁期間,崇侯虎又進讒言。他勸說帝辛斬草除根,免除後患。但西伯侯聲名在外,無端殺戮眾心難服。於是二人定下毒計:命令姬昌修書給長子伯邑考,召他來朝歌。倘若姬昌依命,便殺了伯邑考;若不從,便可降罪於姬昌,並借此討伐周國,永除後患。
姬昌何等聰明!他輕而易舉地便識破了二人的陰謀。此時此刻,姬昌內心痛苦異常。他深知,兒子年少氣盛,不諳世事,此行必然是凶多吉少。但若不寫,不但自己,整個國家都會麵臨前所未有的災難。兩弊相衡取其輕,大義麵前,姬昌還是選擇拿起了筆。
伯邑考尊父命來到朝歌。姬昌叫苦不迭。帝辛為辱伯邑考,令他為自己趕馬車,伯邑考忍辱而駕。
這時,惡毒的祟侯虎又出毒計:“民間都把姬昌稱為聖人,聖人理當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不如我們試試他?”
“怎麽試?”荒**殘暴的帝辛來了興趣。
“殺了伯邑考,剁成肉醬,做成肉羹給他吃!他若真是聖人,就該知道這是自己兒子的肉做成的,必然不肯食用。”
就這樣,年紀輕輕的伯邑考死無全屍。
姬昌看著擺在麵前的禦賜肉羹,肝腸寸斷、內心悲憤不已。自己的愛子、西周的未來繼承人,為了自己、為了周的百姓,死得竟如此慘烈。而作為父親,自己又不能表現出一絲的悲憤。更慘絕人寰的是,他還要將兒子的肉一口口咽下去!他幾欲控製不住自己。
然而,最終理智還是戰勝了仇恨,他端起肉羹,毫無悲傷地大快朵頤,食畢還不忘向來人表達對帝辛的謝意。
帝辛看過姬昌的行為舉止,認為他並不像外界傳說的那樣神乎其神,對自己也沒什麽二心,遂逐漸放鬆了對姬昌的戒備。
不多時,姬昌的下屬南宮適、太顛、散宜生、閎天得到帝辛準許,前來探望姬昌。散宜生深知帝辛荒**好色,便進獻美女給帝辛,又暗中賄賂帝辛身邊的人。帝辛被一名名叫萃氏所迷,下令釋放了姬昌,並賜他一係列討伐不聽命諸侯的特權。
姬昌與下屬為防有變,晝夜兼程趕回周。回國以後,姬昌為了進一步消除帝辛的戒心,便把洛水以西的屬地獻給帝辛,帝辛於是對姬昌更是不加防範。
由此,姬昌便開始了他的宏圖大業。他招賢納士,拜得有治世大才的薑尚為相,治理國家;他開明政治,深得人心,又利用帝辛給的特權,興有名之師,討無道諸侯,至其繼位43年,周已“三分天下有其二”,成了諸侯國中最強的一股勢力,為伐商滅紂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略有遺憾的是,就在一切準備就緒之際,姬昌不幸病死,他的次子姬發秉承父業,興師伐商,一舉攻下商都朝歌,開創了大周數百年的基業。
【人物探究】
欲成人所不能成之事,必先忍人所不能忍。姬昌的“忍”稱得上曠古絕今,古今能忍者,無出其左右者。翻讀曆史,我們不難發現,在姬昌興周的每一步中,幾乎都充斥著一個“忍”字。
1.忍氣吞聲。當時,周在姬昌的治理之下,雖日趨繁榮、強大起來,但若與已統治天下六百年的大商分庭抗禮,條件還不成熟,這一點姬昌心知肚明。畢竟,這時的帝辛在各路諸侯眼中仍是尊貴無比的正統天子;畢竟,這時帝辛與各路諸侯的矛盾仍未達到不可化解的地步。是故,與其背負大逆不道的罵名,被帝辛召集起來的各路諸侯打得國破人亡,還不如先表示屈服,麻痹敵人,靜待時機。這時的姬昌雖然對紂王心有不滿,但考慮到眼前形勢,他一直在忍氣吞聲,一切以紂王為尊。
2.忍辱負重。人常道“小不忍則亂大謀”。但姬昌的“忍”絕非“小忍”。他忍得辛苦、忍得屈辱,忍得肝腸寸斷。七年畫地為牢,口食愛子血肉,或許換做他人早已拔刀相向或是精神崩潰。但姬昌明白,倘若此時不忍,則一切都將前功盡棄,是時,七年枉囚、愛子枉死,自己匡扶天下的抱負亦將隨之煙消雲散。於是,他壓抑著巨大的痛楚與憤怒忍了下來。正所謂“皇天不負苦心人”。帝辛在長期囚禁姬昌的過程中,反被他的“苦肉計”所迷惑,最終因貪戀美姬珠玉而放虎歸山。
3.隱忍待發。脫獄後的姬昌仍表現的順從謙恭,卻在暗中培植勢力。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他的實力足以與商王朝分庭抗禮。而此時此刻,帝辛暴政的弊端亦愈發明顯,民心離散,皆奉西周之號令。如此一來,帝辛成了真正的“寡人”,西周取商而代之隻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忍人所不能忍,趨利避害,這正是周文王姬昌聖明於凡人之處。毫無疑問,正是姬昌畫地為牢,口啖子肉,才使他免於受戮,最終成就了西周大業。這其中的道理對於我們而言,是極為受用的。
當我們麵對實力依舊強大的對手時,切不可腦門充血,魯莽挑戰,而應像姬昌一樣,將自己的鋒芒隱藏起來,示敵以弱,並暗中觀察對手的弱點。然後抓住弱點做文章,瓦解對方的勢力,同時修繕自身,補充實力,有意識地為自己的成功打下基礎。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弱肉強食的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成為笑到最後的人。
【談古論今】
所謂“決勝利器不可示人”。一個人,倘若不懂得韜晦之道,那麽往往會在橫空出世之前,便被競爭者、嫉妒者傷得體無完膚,最後“泯然於眾人”。而唯有善於隱藏者,才有可能“一遇風雨便成龍”,成為世人公認的成功者或大賢。聖人之劍才藏得最深。韜晦之策,不僅是一種明哲保身的方法,亦是成大事者所必須具備的高深謀略。國學曆來講求“柔忍”,而姬昌一生的謀略正是對“柔忍”之道最好的詮釋。以柔克剛,方能製敵於無知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