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曆史長河中,有一個人物是很需要花點筆墨的。他便是戰國末期,以商人身份登上政治舞台,並在一段時間內叱吒風雲的呂不韋。

其實,若論名氣,呂不韋不及功名顯赫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論治世之能,他亦比不上蕭何、諸葛亮等名相。而且一直以來,呂不韋在人們心目中都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他的是是非非,是很難用幾句話說清楚的。

但是,倘若我們拋開是非論,不把他放在戰國時期的特定曆史背景下去審視,你就會發現,呂不韋對於中國的曆史發展其實是有一定貢獻的。他是中國曆史上商人從政的第一人,清末豪商胡雪岩對此亦是望塵莫及,他對於秦王朝的影響是何其深遠!甚至說他改變了中國曆史,也不過分。他是中國古代最大的投機家,他的權術、公關等手腕雖有些齷齪,但實用性很強,對於誌在成功的人士而言,還是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的。倘若我們稱呂不韋為蓋世英豪,或許會有人反對,但若說他是一個千古奇人,則一點也不為過。

【史事風雲】

呂不韋出身於衛國,對於有意在發家致富後結交權貴以登仕途的他來說,在衛國這種小環境下是沒有發展前途的。因此,當趙國使者提出購買百件圭璧之器時,呂不韋很快就作出決斷接下了這單生意,當時圭璧是用以禮定王公貴戚的爵位,在衛國屬於嚴禁運進和出售的商品,違者全家斬首。在這種風險之下,呂不韋仍然敢接這單生意,固然是因為其利潤極高,更重要的是呂不韋已經決定離開衛國去大國發展。

呂不韋選擇去了韓國的首都陽翟。他之所以如此選擇,是因為陽翟乃是當時最大的玉器交易中心,各國商人都從此進購玉器,呂不韋在這裏做生意,贏利豐厚。但是,呂不韋很快又發現了韓國也並非久留之地。

當時,秦國正處在秦昭襄王執政階段,他任用範睢為相,實行“遠交近攻”的策略。呂不韋預見到,韓國會首先成為秦國鯨吞蠶食的目標,這個諸侯國將像秋風中的殘枝敗葉一樣衰微下去。秦國的地理位置是,北部是魏國,南部是楚國,西部是蜀國,東部是韓國。在這四個諸侯國中,韓國與秦國的土地縱深交錯,相連最緊,成為秦國的心腹之患。所以秦國定會首先大動幹戈,攻勢淩厲地向韓國發動軍事進攻。

呂不韋清楚地看到,韓國政局動**不安,人民流離失所。陽翟城內大部分男丁都被征編到軍隊去打仗,剩下的婦孺殘叟也人心惶惶,不少居民舉家逃匿到別的諸侯國。他不能無可奈何地看著他的珠寶生意日甚一日地蕭條下去。他覺得在韓國,別說是封侯拜將,就是貴為韓王,最終也將成為“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的亡國之君。

看清楚了各國形勢後,呂不韋決定離開陽翟,另覓去處。當時趙國乃是七國中僅次於秦的強國,兵強馬壯,實力雄厚,而且有藺相如、平原君趙勝等賢臣輔佐,加上呂不韋玉店的最大一個分號就在邯鄲,他決定遷移到趙國。

呂不韋赴趙國時,趙國取得閼於之戰勝利不久,國力正強。呂不韋的生意越做越大,他巧妙地結識了質於趙的秦王孫異人,動了去秦國發展的念頭。他決心將異人捧為秦王,從而實現自己的夢想。其間,他又通過平原君成為趙王的座上賓客。他發現趙王處事剛愎自用,卻又偏偏目光短淺。他斷定趙王不足以成大事,正在此時,秦趙又起戰端,更加驗證了其看法,也堅定了其離開趙國的意願。

這時,他發現了質於趙的秦王孫異人,當得知其身份後,呂不韋欣喜若狂,深感他奇貨可居。呂不韋決定將異人捧為秦王,到時就可實現自己數十年來高踞朝堂之上的夢想。於是,呂不韋開始在秦趙之間奔波,為立異人為太子嫡嗣之事四處打通關節。他花費了千金巨資用以打點,終於,秦太子安國君的寵妃華陽夫人願意認異人為子,立嗣之事算是成功了大半,而呂不韋也被任命為異人的太傅。

立嗣的成功,給了呂不韋極大的鼓舞。他似乎看見了勝利的曙光。他覺得他的千金並沒有打水漂,而是得到了應有的回報。

但是,千金買一個“師傅”,是不是貴了點兒?

在回邯鄲的路上,呂不韋這樣想。

繼而,他又想到:自古君王多變,像三伏天的臉。我雖散盡千金幫他,他做人也比較厚道,但一旦做了王,真要與我共享秦國時,他舍得麽?他會不會不認賬?白紙寫黑字還說變就變呢,何況是口頭達成的協議?你看他那個爺爺,不是與趙國鄭重其事地達成協議,還派了孫子做人質麽?頂個屁用!還不是說翻臉就翻臉,連親孫子都不管不顧,更何況,我是一個八竿子都打不著的什麽師傅呢!他現在做出這個承諾,是因為有求於我,誰知道事成之後會怎麽樣。應該進一步拉攏他。

呂不韋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想,有沒有一種比金錢、比珠寶更為神奇的東西呢?這種神奇之物,可以讓異人入迷,讓異人如著了魔一般。那時候,我呂不韋說一,他異人就說一,我呂不韋說二,他異人就說二。在這種情況下,別說是要分秦國與我共享,就是我想要整個秦國,他也會在所不惜,也會糊裏糊塗地拱手相讓。

這時,他想到了一個關於周幽王的故事,呂不韋想來想去那使得周幽王像著了魔一般入迷的東西是什麽呢?是女人。

呂不韋想通這一點,欣喜萬分。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異人是否好色。經過暗中打探,呂不韋得知異人隔個三五天就要去一次娼閭之地。呂不韋便馬上著手派人尋找絕色美女,但四處搜尋均無什麽發現。呂不韋隻得將計劃暫時擱置,從長計議。

一日,呂不韋宴請異人。席間,呂不韋命人奏樂起舞,頓時,磬鼓絲竹齊奏,五音十二律和鳴,丫隊舞伎飄然而至,在柔軟的羊毯上翩翩起舞。這一曲舞蹈,是表達年輕女子思念情人的憂煩和見到情人的欣喜,情感體現得淋漓盡致,時而像一池春水被風吹皺,泛起愁緒如漣漪,一層又一層追逐而去,纏綿悱惻;時而像一股春潮,從平闊的江麵流出,流向忽然變狹了的彎道口,奔瀉激**,浪花四濺……

異人的情緒受到了感染,心頭的一絲不快煙消雲散,原來,因為長平戰敗,四十萬趙軍被坑殺,趙王大發雷霆,幾乎下令將異人處死。幸得藺相如與平原君勸阻,異人才幸免一死,但訓斥與辱罵卻是少不了的。異人來呂不韋家前剛被趙王叫去辱罵了一通,心頭十分鬱悶,現在才得以開解。

樂聲徐徐消失,舞伎如仙女般飄去,異人竟無察覺。他仍沉浸在無窮回味之中。

忽然,熱烈、豪放的樂曲爆發,趙姬濃妝豔抹,跳起了折腰舞,喚醒異人漸入另一種境界。樂聲像一陣春雷滾動,趙姬的舞姿隨之舒展奔放,舞步生起旋風,長袖飄揚似滿天長虹明滅,裙裾飛轉如鮮花遍野怒放……情到嬌柔處,像開在泉邊的蘭花幽婉純美;舞到狂熱時,如草原烈火氣吞萬裏……異人萌動的青春活力被點燃,開始起了**,這時才注意起狂舞的趙姬竟是這樣的美。麵容燦若桃花,嬌媚妖豔,眼珠晶瑩如墨玉,神采無限,身段似楊柳臨風,儀態萬千。舞蹈隨樂曲達到**,當樂曲戛然而止時,趙姬驟然麵對異人挺腹折腰結束,高高隆起的飽滿雙峰急促地沉浮不停。趙姬這一曲酣暢淋漓地刻畫出少女青春**、火熱情懷的獨舞,感染得異人熱血沸騰、燥熱不安,時間空間都被融化了,隻聽見自己的心在砰砰跳響。

呂不韋見異人愁眉漸開,變得有些癡迷地看著趙姬的舞姿,不禁心中一笑。呂不韋知道自己這一步走對了,讓連日被人羞辱的異人重拾心懷,必然會使異人對自己的好感更為加深。但馬上他就有了一絲擔憂,他發現異人射向趙姬這位自己最寵愛的姬妾的眼光中有一些曖昧,但這種憂慮很快就被酒衝淡了。

趙姬舞罷退下後,異人仍有些神不守舍,雖說異人年少風流,常去娼閭之地廝混,但從未遇上過趙姬這種絕色佳人。於是,他借著酒勁說:“我年方二十,血氣方剛,身陷囹圇,無親無愛。太傅三妻四妾,占盡風流,可否奉獻出一個?”

呂不韋深知當時的風俗,在各諸侯國都有一代代相襲的陳年古語:寧穿朋之衣,不占朋之妻!況且又是太傅的配偶。有鑒於此,呂不韋對異人之語並未在意,以為隻是酒後胡言而已,便開玩笑地說:“任君挑選。”

異人張口就說:“就是剛才的舞者趙姬。”

呂不韋呆住了,但稍加沉思,權衡利弊之後他就故作大方地將趙姬送給了異人為妻,並為其舉行了婚禮。

異人對呂不韋感恩戴德,再次重申了登基後與呂不韋共享天下的諾言。後來,異人一登基,呂不韋便被封為秦國丞相,而且由於趙姬的關係,呂不韋不為人知地巧妙控製住了異人這位秦王。

從送物到送人,呂不韋送的禮價值越來越高,但回報更高。送馬給公孫乾隻是換取了一個行事的方便;送玉給觸龍則換取了異人回國的機會;而送趙姬給異人,呂不韋換回了一個國家。能取得這麽高的回報,原因就在於呂不韋投其所好地送禮,從而使受禮之人為呂不韋所驅使、利用。

不善等待,絕對成不了大事。這個道理被重複千萬遍,但有些人總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心急如焚,所以一事無成。呂不韋處心積慮地謀取秦國權位,從秦昭王四十五年在邯鄲操縱公子異人開始,十餘年來把一腔心血、全家財富,悉數投入到這筆投機生意之中,他那“富累千金”的家已不複存在,故鄉濮陽和故國衛國也在風雨飄搖之中。生活對呂不韋說來已沒有任何退路,他隻有奮力前行。然而,在這場特殊的交易中,決定呂不韋能否成功的,不僅在於他自身方麵的籌措,還要等到客觀的時機成熟。而呂不韋全部計劃的關鍵一著,就是異人登上秦國王位,隻有候補秦王的繼承者公子異人成為秦國正式國王,呂不韋的巨額投資才開始產生出效益。在此之前,他隻有等待,耐心地等待。在人生的曆程中,等待也是必不可少的內容,不善於等待的人是難以成功的。

難耐的寂寞等待,終於在公元前251年(秦昭王五十六年)到了盡頭。異人的爺爺秦昭襄王做了五十六年的國王後終於去世了,而異人的父親安國君正式即位為秦孝文王後不過三天也駕崩了。於是三十二歲的子楚也就是異人登基為莊襄王。

莊襄王即位後的第一道命令就是為呂不韋而發的:“以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以藍田(今陝西藍田縣西)十二個縣為食邑(後又改為食河南洛陽十萬戶)。”當這道命令剛一傳達下來時,秦國的文武大臣一定都驚呆了:當朝的百官中尚無一人有此殊榮,即使在秦國的曆史上,集官、爵、食邑最高等級於一身的人,也是少有的。

而呂不韋本人心裏十分清楚:這不過是他十年前在邯鄲的投資所收回的效益而已。那時異人曾答應,若得以回國繼承王位,定與呂不韋共同擁有秦國。當了莊襄王之後的異人,開始對自己的承諾兌現了。

這樣,自莊襄王即位之後,秦國的大政實際就完全控製在丞相、文信侯呂不韋手中,國王隻是丞相意誌的傳聲筒而已。呂不韋從此正式步入政壇,施展了他積累多年的才能。秦國開始了呂不韋擅權的時代。

呂不韋當政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赦罪人,獎賞先王功臣以及對百姓施行一些小恩小惠。這雖然是曆代國王上台後的一套例行程序,沒有任何實際作用。但對呂不韋來說則非同一般。他並非秦國人,任丞相之前又毫無政績,在秦國臣民中的影響有限。當政後首先發布的這些收買人心的政令,澤及“罪人”、“功臣”和“民”。其用心十分明顯,無非是要用一點小小的“德政”使秦國各階層都對新任丞相呂不韋感恩戴德。這一招非呂氏“發明”卻也有相當大的作用。從他執政之後,秦國沒有出現大動亂就可得到證明。

就在此後不久,呂不韋與異人逃離趙國時留在邯鄲的趙姬母子在呂不韋的努力之下被趙王送回了秦國。

當年,當異人酒後向呂不韋索要趙姬之時,呂不韋雖然故作大方地答應了,但心中仍然隱然作痛,而且更不知該如何說服趙姬。當他回到內宅時,趙姬歡天喜地地告訴他自己懷孕了,呂不韋呆住了。

“要給你生個王子,讓你當太上皇呢!”趙姬逗笑說。

這句本是趙姬開心說著取樂的話,無意中觸動了呂不韋那根最敏感的神經。

“我怎麽就不會這麽想呀!”呂不韋眼前豁然開朗,一個最荒唐、最詭譎,又最簡潔、最現實的念頭忽然跳將出來,旋風般在腦子裏飛轉,連呂不韋自己也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呂不韋沉浸在盤算之中,掛在嘴角狡黠的微笑,不停地顫動著。

趙姬審視著身旁突然不語的呂不韋這古怪的表情,莫名其妙容妻妾**、君臣同**一婦的,不一而足,卻又非少見,所以有“中之亂”的說法。“中”是指女人居住的房室,深而密。所以,從性觀念、婚姻觀念上看,趙姬和呂不韋的思想言行十分自然,從趙姬和呂不韋追求的人生終極目標來看,更是事屬必然。

呂不韋和趙姬合謀作出決定,讓趙姬懷著呂不韋的孩子嫁給異人,正是這種自然和必然相結合的結果。

呂不韋和趙姬相對誓咒,此大計秘密,永遠深埋兩人心底,至死不泄露絲毫口風。

原先的設計,本為協助異人“竊鼎”,如今一轉為由自己的後代取之,計中有計,謀中有謀,連環雙套,如此空前的“竊鼎”奇計,就在兩個男女相愛的炕**出籠了。

第二天,呂不韋就為異人與趙姬舉行了婚禮。不久,孩子坐了下來,是一個男孩,呂不韋與異人商議後取名為政。後來,呂不韋與異人逃離邯鄲時,因情況危急,無法帶婦孺出城,隻得將趙姬母子送回其父趙傀子家藏匿起來。後來,趙姬母子終為趙王所偵知下落並軟禁起來。

在秦莊襄王登基後不久,呂不韋終於打探出趙姬母子在趙王手中,經過一番努力,趙王終於答應送趙姬母子回秦國。

趙姬母子一歸秦,莊襄王就冊立趙姬為王後,嬴政為太子,由呂不韋任其太傅。

站到秦國最高權力的金字塔尖上,呂不韋躊躇滿誌,自任丞相之後,一刻也沒有停止籌劃東進的軍事行動,繼續攻城掠地。莊襄王的王位、權力都是呂不韋一手策劃扶持出來的;他本身是個軟弱之人,對呂不韋言聽計從,完全成為了一個傀儡,呂不韋從此在秦國一手遮天。

呂不韋為了得到文武百官的支持,拜相之後第一個拜訪的就是曾支持子作太子而與自己做對的前丞相範睢,對其好言撫慰之後方才離去。由此,呂不韋向世人顯示了自己“宰相肚中能撐船”的寬闊胸襟,並使那些以前支持子俁的官員鬆了口氣,死心塌地地效忠於呂不韋。呂不韋深知自己以外人的身份身居高位,難免會有人背後非議。於是呂不韋廣收門客,使自己賢名遠播於天下,並開始組織門客編寫《呂氏春秋》,淡化了人們心中呂不韋的商人形象。

莊襄王在位三年後因病去世,嬴政即位,因其年僅十三歲尚未成年,朝政由太後趙姬與丞相呂不韋共同商議決定。

嬴政繼位後,呂不韋除了仍任丞相(相國)、文信侯外,又加封了一個特殊稱號——“仲父”。十三歲的孩子當然不會想出這麽個封號,肯定是呂不韋自己出的主意。

呂不韋為什麽煞費苦心地給自己加個“仲父”的稱號呢?

“仲父”這個稱號既不是官、爵名,也不是親屬的稱謂。對它可以作多種理解:從字麵上看“仲父”就是叔父。呂不韋暗示自己是嬴政的親生父親,或表示自己與嬴政之父莊襄王有非同尋常人的關係,在嬴政麵前自稱“仲父”均無不可。但是,除此之外尚有更深的一種示意:“仲父”曾是春秋時代齊國管仲的稱號。公元前685年(周莊王十二年)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管仲是曆史上的名臣,主持齊國改革,發展生產,富國強兵,使得齊國幾年之內就由弱變強,稱霸中原。齊桓公對管仲信任、尊重達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將齊國朝政全部交給他,而自己從不加以幹涉。這時的管仲就稱為“仲父”。呂不韋自稱為“仲父”就是以相齊的管仲自居,他不但要嬴政承認自己是他的父親,而且向臣民暗示他將要像管仲一樣處理朝政,無需取得嬴政的授權。如果說莊襄王在位時,呂不韋操縱秦國政權還需通過國王的話,那麽,到秦王政登上王位時,身為“仲父”的呂不韋就可以直接發號施令來實行自己的主張了。這個時期的秦國,實際是呂不韋個人專政從後台進入前台的時期。商人呂不韋經營的事業,達到輝煌的頂點。

從秦王政即位的公元前246年到他親政的公元前237年,整整十年間,秦國政權完全控製在呂不韋手中,其權勢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這時的呂不韋堪稱是秦國的無冕之王。

【人物探究】

或許有人質疑,呂不韋為什麽不徹底一點,直接當王?為什麽不直接一點,讓社稷徹底姓呂呢?其實,這正是他的精明之處,狡黠之處,詭譎之處。

1.試想,如果讓社稷徹底換姓,呂不韋直接當王,那麽,且不說朝野上下通不過,諸侯列國通不過,就是那忠於朝廷的蒙驁、蒙武父子,戰功煊赫的蒙氏家族,他呂不韋也對付不了。

2.公開謀反政變,要混戰,要爭奪,要打鬥,要流血,而呂不韋當時尚無兵權。所以,他來了個神不知、鬼不覺的偷梁換柱、曲線盜國。這樣,江山表麵上姓羸,而實際上卻姓呂,因為秦王嬴政是他呂不韋和趙姬合夥炮製出來的怪胎、變種!何況,呂不韋看重的是實際,而不是形式,注重的是內容,而不是表麵。

3.秦王政年少,國事皆由呂不韋決斷。凡事呂不韋或先斬後奏,或斬而不奏,所以,實際上,秦王政與莊襄王一樣隻是個木偶、傀儡。

呂不韋為了爬到權力的頂峰可以說是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他扶立了異人登基為莊襄王,使自己權傾朝野。普通人達到這一步,應該已經完全滿足了,但是呂不韋沒有。因為當年他在鋪就異人為王這條路之時早就已經鋪下了一條後路的後路,使自己將來長期掌權能有一個強大的基礎。他移花接木,使自己的兒子登上了秦王的寶座,這時他才真正做到了權傾天下,這一點應該是他當年立下曲線入仕之誌時所始料不及的。將自己的愛妾及其腹中之子拱手送與他人,呂不韋心不可謂不黑,臉皮不可謂不厚。但從另一個方麵說,這正是其成功的真正原因。

一個不善於審時度勢的人,一定是缺乏機靈的頭腦、敏銳的眼光。這一點是許多人一事無成之本。對於呂不韋來說,卻不是這樣,他一邊想自己如何做成事,一邊想自己如何做大事?他思前想後,終於悟出了一條“審時度勢”的人生策略,並且一步一步地隱身而行。

【談古論今】

對於駕馭者來說,如何控製烈馬的速度,則是非常有學問的。如果是平坦大道,也能收一收韁繩,等到下一個平坦大道時再加勁,一下超過他人,此為勝術。再者及時收住韁繩的好處是——避免冒險。呂不韋的精明之處正在於收住韁繩之功,不過分把自己放開,讓自己在劃定的一個圈子裏,求穩求進,即為一種隱身術。你別小看這種“收線法”,它在關鍵時刻是相當起作用的,否則越過了紅線,就會出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