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之一阮籍是個千古留名的文士,隻要是稍有文化素養的人,幾乎無不知其名。相較於魏晉時期那些玄學哲學家,阮籍在學術思想方麵或是哲學理論方麵,並沒有特別突出的貢獻。不過,若論名聲,除嵇康外,當時幾乎無人可以與之相提並論。

千百年來,世人對於阮籍的評價褒貶不一,見仁見智、爭論不休。其中有一種說法認為阮籍氣節不夠,未能像嵇康那樣寧折不彎,與司馬氏抗衡到底。

這種說法未免有些偏激。誠然,阮籍迫於當時的形勢,確實做出了一點妥協。但細思之你會發現,阮籍的這種妥協不過是一種變相的抗衡。他被迫成為司馬氏的“幕僚”,但終日縱酒狂歌,既不開罪司馬氏亦不肯為其出力,他深知司馬氏意在借用自己的聲名為政治加分,於是想方設法撇清自己與司馬氏的關係。常言說得好:“好死不如賴活著。”阮籍的做法,可以說是一種既能自保又不是原則的處世智慧。

【史事風雲】

阮籍 3歲時父親便亡故,雖未得到言傳身教,但他的才情與傲氣卻完完全全得到了父親的遺傳,甚至青出於藍勝於藍。

阮籍少年時“猖狂”至極,曾登 ,觀楚、漢古戰場,慨歎“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試想,橫掃天下的劉邦和力拔山河的項羽,在他看來都是豎子,他的眼中還有誰?阮籍視人,有青白眼之說,遇到他不喜歡的人就翻白眼以示鄙視,遇到氣味相投的人才轉回青眼。不過,阮籍大多時候是翻著白眼的,天下沒有幾個人他看得上,就連當時朝廷的紅人嵇喜前來為阮籍母親吊喪,他都用白眼把人把人家瞪走了,後來嵇喜的弟弟嵇康前來,他才轉為喜色。

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阮籍的這種猖狂逐漸被他自己掩藏起來。

他和“竹林七賢”其他諸人一樣,都對當時混亂的政治感到厭煩,亦都不喜歡攀附權貴。但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像他們這種聲名在外的人,自然成為了政客們“招賢納士”的首要目標。

阮籍名盛之時,正逢曹爽、司馬懿夾輔曹芳,二人明爭暗鬥,朝堂上波濤洶湧,政局十分險惡。曹爽慕阮籍之名,曾召其為參軍,但嵇康托病辭官歸故裏了。正始十年(249),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曹爽,開始獨專朝政。

此後,司馬秀英便屠戮異己,很多人被牽扯進去,家破人亡。阮籍原本向著曹魏皇室,對於司馬秀英謀權篡位之舉甚為不滿,但他同時又感到“蚍蜉撼樹談何易”,尤其在司馬懿誅殺何晏、鄧颺這班人,致一朝天下“名士減半”之後,阮籍終於放棄“猖狂姿態”,轉為自全之計。他決定不涉是非,或是閉門讀書,或是遊山玩水,或是長醉不醒,或是緘口不言。鍾會是司馬秀英的心腹,曾多次探問阮籍對時事的看法,阮籍都用酣醉的辦法獲免。司馬昭本人也曾數次同他談話,試探他的政見,他總是以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來應付過去,使司馬昭不得不說“阮嗣宗至慎”。

為了拉攏阮籍,為自己樹立“禮賢下士”的招牌,司馬昭又想到了與阮籍聯姻。阮籍有一個女兒,不但長得眉清目秀,而且德才兼備。於是,司馬昭便準備讓自己的兒子司馬炎娶阮籍女為妻。

事先聽到消息的阮籍這下為難了。如果答應這門親事,有損自己名譽不說,更是害了女兒;但倘若不答應,惹怒了司馬昭,恐怕自己一家人的性命就難保了。

思來想去,阮籍決定以酒避禍,他將自己喝得酩酊大醉,而且隻要一醒,就抱著酒壇子狂喝,一直喝到爛醉如泥。結果,媒官來一次見阮籍醉得不省人事一次,根本就無法開口。最後,隻得如實回稟司馬昭。

司馬昭不死心,親自上陣。但一連十數次,遭遇的都是和媒官一樣的場麵,且阮籍一醉就是60天。這令司馬昭哭笑不得又無計可施,最後隻得作罷。

不過,有時阮籍迫於司馬秀英的**威,也不得不應酬敷衍。他接受司馬秀英授予的官職,先後做過司馬秀英父子三人的 ,當過散騎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後人稱之為“阮步兵”。他還被迫為司馬昭自封晉公、備九錫寫過“勸進文”。因此,司馬秀英對他采取容忍態度,對他放浪佯狂、違背禮法的各種行為不加追究,最後得以終其天年。

【人物探究】

阮籍不僅詩文寫得好,而且借酒避世一世更是被後人廣為稱道。在當時的環境下,倘若他與嵇康一樣,誓與司馬氏勢不兩立,對抗到底,那麽司馬氏是絕不會手下留情的,天下名士已減半,還差你這一個!

於是,他索性裝聾作啞、借醉避禍。他**卻又隱晦,往往給自己留一些餘地,是故他的下場要比嵇康好得多。透過史料我們可以看出,阮籍的自保的手段主要有兩樣:

1.狂飲。阮籍飲酒不僅是因為他天性不羈,同時也是對環境的一種應對。當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阮籍名聲之下,多說勢必遭禍,隻得把舌頭喝得僵硬,才能緘口不言,而且即使他有什麽說錯了,也可以以“醉酒”為由,得到別人的原諒。

2.用語晦澀。阮籍的詩文寫的非常好,不過他的作品有一個特點——雖慷慨激昂但隱而不顯。南宋詩人顏延年曾這樣說道:“嗣宗身仕亂朝,常恐罹謗招禍,因茲發詠,故每有憂生之嗟。雖誌在刺譏,而文多隱避。百代以下,難以情測。”

可見,阮籍用語晦澀、喜用典故,並不是他在故弄玄虛,顯示學問,而是為求自保的不得已而為之。在當時,司馬氏為使臣民達到思想上的統一,費盡心機地要將所有文化名人結合。阮籍豈能看不透統治階層的嘴臉?但有了好友嵇康的教訓,阮籍又怎會拿雞蛋去碰石頭,輕易得罪他們,所以隻能將心中的苦悶、惶恐、憤恨借意象朦朧、語言晦澀的詩詞發泄出來。

不言而喻,嵇康的醉非真醉,而是身醉心不醉,是在裝糊塗給別人看,卻把清醒留給了自己。

【談古論今】

在生活中,糊塗也是一門學問,它與馬虎絕對是兩碼事。糊塗一詞包含著深奧的道理,它是清醒的最高境界,需要傾注大量的文化情愫,進行長年累月的修煉之後才能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