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遺漏

“那兩年前呢?你們公司裏是不是曾經陷入了危機?那又是怎麽走出困局的?”我繼續追問道,或許這能證實向怡是不是真的對我說了實話。

聽我這麽問,向怡瞪大了驚奇的眼睛望著我,一字一句道:“你想說什麽?為什麽這麽問?兩年前……的確是,我們公司的資金有些運轉不靈,而且正好我們接到了一筆特別合適的生意,隻是條件十分苛刻,而且在沒有得到對方全部的付款之前,我們必須得出部分成本。孝穀他為了這件事情很是發愁,最後還是他找來了一筆錢,也就是那一次,我們的公司才算是完全站穩了腳跟,有了固定的客戶。”

我點了下頭,認真地用筆記了下來,卻並不打算對向怡解釋我為什麽會那麽說。其實對於丁玉琴在那一行業的所作所為,我也略有耳聞,借助於她家族的勢力,所以前些年她的生意開展得很順利,也正是因為如此,她才會特別在意那些想要進入這一行業的新人,借著各種手段進行打壓,好做到一家獨大,以爭取更大的利益。尤其是對曾孝穀,丁玉琴似乎更為忌憚。這可能是因為曾孝穀曾經在她的手下工作,她更清楚曾孝穀的實力吧?所以曾孝穀悄無聲息地出來之後,丁玉琴就處處針對曾孝穀,采取了不少行動圍追堵截。可惜的是,每次曾孝穀都能化險為夷,最終走出了困境,兩年前那次的困境,根據他們的猜測,就是丁玉琴故意使的絆子,為的就是想要整垮他們公司。

“如果丁玉琴再年輕二十歲,我都在懷疑她是不是看上了曾孝穀,所以才會這麽為難他。”向怡苦笑著望著我道,臉上同時還多了幾分無奈。這句完全是在開玩笑的話,卻不經意之間觸動了我的神經,不過我卻一時間想不出來這其中到底有什麽聯係。我淡定地搖了搖頭道:“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他們和陵霜的死有沒有關係。就像是我們之前提到的那樣,就我們調查到的情況來看,李典、曾孝穀和陵霜之間的關係很是微妙,中間又加了一個丁玉琴。很顯然,丁玉琴是真的不希望陵霜成為她的兒媳,而陵霜似乎也完全無意嫁給李典。我不太明白曾孝穀,作為他的女朋友。你知道他為什麽會對陵霜那麽放縱嗎?”

向怡也低著頭,過了一會兒才很認真地開口道:“事實上……你說的也不錯。我的心裏一直跟你有著同樣的疑問,孝穀他好像能隱藏起來自己所有的秘密,而且他……從來都不願意在我的麵前提起他的過去,就算真的跟他生活在一起,可我們也是分房睡的,就像是……合住的男女一樣,沒有他的允許,我不能輕易進他的房間。就算是事情到現在,我也不太明白。你能告訴我是為什麽嗎?像他那樣有能力的男人,不應該喜歡上陵霜那樣的人。”

除非是他還有別的目的!就像是李典說的一樣,曾孝穀和陵霜並不僅僅隻是情感上的糾葛那麽簡單,更重要的是,他們之間還有經濟上的往來。解開問題的關鍵也在這裏,我繼續道:“那好吧,我們還是把話題轉到陵霜的身上。你既然跟蹤過她,就應該知道她的身邊有多少個人,有沒有留意到兩個人的關係不太尋常的?那個時候她和李典之間的關係到底怎麽樣?”

“陵霜?哼……她才真的是一個……讓人不知道該怎麽形容的女人。”向怡的臉上多了一抹冷笑,“反正我是瞧不起那樣的女人,明明是她自己喜歡在男人的麵前賣弄風情,可又總是擺出很無辜的樣子。好像別人都是閑著沒事幹,故意去招惹他一樣。她身邊的男人可真是不少,我跟蹤她的那段時間,最起碼見過十幾個不同麵孔的男人。”

根據向怡的描述,她差不多跟蹤了陵霜一年的時間,也就是在陵霜死亡前的一年。當她無意之中看見心愛的曾孝穀居然和陵霜在一起的時候,她就開始對陵霜的背景進行了調查。可是她萬萬沒想到,陵霜會是一個網絡紅人,兩個人還曾經在網絡上討論過愛情。雖然向怡在言談之中對陵霜頗為不屑,可是對陵霜的見地,她還是頗有幾分敬佩的,在她看來,陵霜是一個很清醒的人,她比男人還要懂得男人,所以她才能玩得那麽高明。陵霜還曾經傳授給向怡一些打動男人的小手段。陵霜也正是利用自己的聰明與美貌,再加上這些小手段,所以才會在跟那些男人的交往之中如魚得水。

但向怡沒想到,自己在網絡上認識的人,會在現實生活中跟自己有了交往,而那個對陵霜死心塌地的男人,居然還是自己心愛的男人,當時她也頗為擔心,因為有過那麽一段時間的交往,所以她才擔心曾孝穀會被陵霜騙了,更擔心曾孝穀會和別的男人一樣,在陵霜利用之後,就會甩到一旁。

“也就是那個時候,我親眼看到了陵霜和李典兩個人不止一次地去了市中心的那家高檔酒店。當時我是有自己的私心的,當時我特意把這件事情告訴曾孝穀,為的就是讓他知道,陵霜完全配不上他。可他當時的表現很是奇怪,他說他跟陵霜隻是普通朋友……照你們之前說的那些,他們兩個已經是未婚夫妻了,為什麽連這樣的事情都會不在意呢?你不覺得這太過奇怪了嗎?這是我完全沒有辦法理解的。”向怡一臉古怪地望著我們道。

根據向怡給出的時間,那也差不多正好是丁玉琴和陵霜達成協議的前後。曾孝穀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我感覺自己已經失去了判斷能力。從前我一直堅持認為,曾孝穀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可沒想到後來的調查卻讓我頗為意外,他是個很小心謹慎的人,而且一直都在小心地算計著什麽話該說,什麽話不該說。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