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朱由校與朱由檢觀摩徐光啟練新兵,對其中的新式“火器”很感興趣,即“線膛槍”與“滑膛炮”。
“哈哈,徐大尚書,你搗鼓出的‘線膛槍’看起來確實不錯,不妨向遠處靶標進行試射一下?”朱由校道。
“嘿嘿,王爺瞧好了,保證讓你滿意!”話音一落,徐光啟便從手下手中接過兩杆紅色三角令旗,上下左右揮舞了一下,隻見有三排士兵依次持槍而出,對著遠處分別為600步、700步、800步靶標開始射擊。
隻聽到“嘭嘭嘭”一連串的震耳欲聾的聲響過後,前排一陣硝煙暴起,並且就在前排蹲下拉動“槍栓”給子彈上膛的瞬間,第二排士兵手中平舉的槍口繼續放出震耳欲聾的聲音和一團團刺鼻的硝煙。這時,那第二排士兵也如第一排士兵那一蹲下來給子彈上膛,讓第三排士兵抬舉槍口繼續射擊,打完後蹲下來裝子彈。
待第三排士兵蹲下來拉動“槍栓”給子彈上膛時,第一排士兵又站起來舉槍射擊,周而複始,還連續不斷。待三排士兵連續輪流三次射擊完畢後,徐光啟便揮動兩杆紅色小旗,下令停止射擊並把靶標抬過來。
由於靶標是由三寸厚木板並排鑲嵌後所畫成的人形,並且後麵用黑墨寫上射擊距離,因此隻要看到靶標上是否有孔洞以及孔洞多少,便知道射程與準性。三排士兵共60名,每人射擊三次,總共打了180槍。
有效射擊一數便知,因為第一排十個靶標每個都中彈,共有彈孔123個,且全部打穿。第二排十個靶標有7個中彈,共有彈孔34個,也全部打穿。第三排十個靶標有5個中彈,共有13個彈孔,4個孔打穿,9個孔深鑲入其中。經過初步統計,“線膛槍”在800步之內的命中率可達九成四,殺傷率接近九成,堪稱恐怖!
待統計結果出來後,無論是崇禎帝朱由檢,還是他的兄長朱由校都大為吃驚,畢竟這麽高的殺傷力簡直難以想象,除非是傳說中宋朝的“神臂弩”、“床子弩”和“弗朗機”列陣才能有此效果,冠甲“神機營”火器!
“徐愛卿的‘線膛槍’果然厲害,竟能在八百步之內還能造成如此大的殺傷力,若像你剛才所說的那樣,將槍管再延長一尺,豈不是射程可達到1000步了?”崇禎帝滿臉興奮到,心想如此一來,便能將“女真鐵騎”和“北元蠻子”輕易射殺,完全可做到“以步克騎”之效果了,實在不行就在槍口安裝一把矛頭,也可做槍矛。
“嗬嗬,皇上過獎了。”徐光啟趕緊躬身施禮道:“若槍管再加長一尺,則槍身會比人還高,重量加重,瞄準起來恐怕就不方便了。不過,若讓後排士兵將火槍搭在前排士兵肩頭上瞄準射擊,或許可行,嘿嘿。”
“哈哈,既然如此,那就試試唄。”崇禎帝笑道:“不過,朕覺得既然這加長後的槍杆子可達六尺,那不如在槍口上再加一把矛頭銜接起來,也可當作‘槍矛’來用,萬一在敵騎衝到近前時,還可用來做白刃戰!”
“呃……這個……哈哈,多謝皇上提醒,老臣這就著手改進,還請皇上放心!哈哈。”徐光啟眉飛色舞。
其實,明初的火器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用手持點放的各類“火銃”和“鳥銃”、“倭銃”,其形體和口徑較小,一般都是用鐵筒內裝填鉛彈、鐵彈、黑火藥等物,其射程僅數十步至二百步,屬於近程輕便火器。
第二類是安裝在架座上發射的口徑和形體都很大的火炮,也包括一些大型的火銃。多數鐵筒內裝填石、鉛、鐵等物,俗稱\"實心彈\",少數則裝填爆炸性的球丸,射程一般在數百步至二三裏距離,主要用於守寨和攻城,也用於野戰、水戰和海戰。這是源自宋朝的火藥武器,在元朝時期得到發展,沿用到明朝。
從秦漢到宋元,海船製造技術越來越先進,尤其是到了明朝就已相當發達。“鄭和下西洋”的海船上就裝備了這些火器。到明末年間,抗清名將鄭成功率水師海船收複台灣,就用這些武器痛擊了荷蘭殖民者。
明朝末年,在“寧遠之戰”中,一戰成名的袁崇煥在痛擊後金軍時,還使用了兩種赫赫有名的火器,一種是“紅夷大炮”,另一種是“萬人敵”炸彈。前者是徐光啟派人去澳門葡萄牙商人手中購買,後者本土生產。
“紅夷大炮”中的“紅夷”指的是“紅毛鬼”、“紅毛夷”。此炮是英國人最先發明,但作為“海上馬車夫”的“荷蘭商船”卻最先大規模裝備用。而澳門葡萄牙人所獲的“紅夷大炮”卻又是英國與西班牙交戰時的沉船艦炮。
此大威力火炮在明朝中後期傳入中國,其原型是歐洲在西元1600年造艦用長炮,最突出的優點是射程遠,而且還不容易炸膛。對於重型火炮而言,射程是衡量其性能的最重要環節,其次就是安全性了。
依據當時西方同類型火炮數據,“寧遠之戰”所用的這一批紅夷大炮,有效射程都為一裏路以上,最大射程不到三裏路。後來,“紅夷大炮”又經過不斷改進,使平均有效射程達到三裏,最大射程到了五裏多。
其中,多數的紅夷大炮的炮身長度在一丈左右,口徑為三、四寸,但重量卻在2000斤以上,為鐵鑄。
而“萬人敵”則是一種大型爆炸和燃燒式武器,重約80斤。按《天工開物》的記載,“萬人敵”出現時間應當在“天啟”末至“崇禎”初。為了安全搬運,此物一般為木框內裝“泥殼炸彈”,可以算是早期的“燒夷彈”。
所謂“泥殼炸彈”就是將黑火藥與石塊、瓦片等裝進陶罐中,點燃“導火線”後用投石機遠遠拋出傷敵。另外,有用棉被內卷或稻草包裹的大型陶罐、壇子、瓦缸等塞滿黑火藥和石塊、石灰、瓦片,名“萬人敵”。
也有說法認為這種火器是用泥製成的周圍留有小孔的空心圓球,晾幹後裝填火藥,並摻入有毒物質。當敵人攻城時,點燃引信,拋到城下,火焰會四麵噴射,並不斷旋轉,燒灼敵軍,但威力遠不如爆炸了。
因為“萬人敵”製作簡單,取材又方便,因此很有殺傷力。當這些燃燒性武器被明軍投擲下去,沾滿了火藥的棉被劇烈燃燒,“萬人敵”燃燒罐劇烈爆炸,開始四處飄散,殺傷力非常強,讓後金大軍屢屢吃癟!
“紅夷大炮”和“萬人敵”都在“寧遠之戰”中有過恐怖的殺傷力,就連後金大汗皇太極親率大軍也刹羽而歸。其實,在明朝初年,每百人的步兵中,就有十名“火銃手”,明朝在開國之初,就很重視火器的使用。
《太祖實錄》記載,朱元璋專門成立了“軍器局”用來生產“火藥武器”,簡稱“火器”,而且規定“凡軍一百戶,銃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槍四十。”當時在明軍的步兵隊伍裏,每百人中就有十名“火銃手”。
洪武時期的大型火銃分兩種,一種為大型碗口銃,其銃身短粗,銃筒為碗狀,藥室鼓起,多用於近戰之前拋射,射程大概二百步左右;另一種為大型的直筒狀火銃,銃身為直筒狀,射程最遠可達到五百步。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讚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