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朱由檢與九位嬪妃和九位“未婚妻小妹妹”一起去拜訪“武當山”,看看當年老祖宗朱棣的傑作。

“武當山”乃中國的“道教聖地”,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等,古時有“太嶽”、“玄嶽”、“大嶽”之稱。“武當山”位於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的丹江口,東接襄陽市,西靠十堰市 ,南望神農架,北臨“南水北調”中線源頭的丹江口水庫。不過此乃“南武當”。另有“北武當”在山西呂梁,亦真武修煉之地。

明朝時期,“武當山”被皇帝封為“大嶽”、“治世玄嶽”,同時也被尊為“皇室家廟”,隻因“武當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嶽共朝宗”的“五嶽之冠”地位聞名於世 。當然了,這也是朱棣有意抬高武當地位而已。

“武當山”是“道教名山”和“武當武術”的發源地,故被稱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而“武當武術”更是中華武術的重要流派,與“少林功夫”齊名,故在當時武林中,還有“北崇少林,南尊武當”之說法。

元末明初,小和尚張君寶因與師父覺遠大師追趕偷書賊,學了追回的《九陽真經》後被逐出少林。師父死後,身受重傷的他偶遇“射雕大俠”之女郭襄並受其救助與指點,功力大增,道法大成,開創武當派。

小和尚“張君寶”得到了“郭襄”的幫助與激勵後,決定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定要成就一番大事業!

於是,張君寶來到了“武當山”潛心修道,並在《九陽真經》基礎上悟出了“九陽神功”。後來,張君寶修煉了郭襄傳給自己的道家武學後就開始創建“武當派”,並先後招收七名門徒來傳授武功,繼續行俠仗義。

憑借著極高的“武學天賦”,張君寶在一日三次達到“物我兩忘”境界後,終於創造出極品武學“太極拳”,並自我調侃地改名為“張三豐”,諧音為“張三瘋”,意思是紀念自己練武練到物我兩忘以致於日瘋三次境界!

作為“武當派”創始人的“張三豐”,一生鍾情一個女人,因此一輩子沒有娶妻。不過,從他所招收七個徒弟的名字當中,便能夠窺見“張三豐”的用情至深。而這個讓“張三豐”牽掛了一輩子的女人又會是誰呢?

當時,“張君寶”的師父覺遠大師正在追殺兩個偷經書的賊,一路追到了華山。兩個偷書賊的武功倒也不低,任憑覺遠大師有再高的本事,但也是雙拳難敵四手,於是漸漸地有點體力不支,眼看要敗下陣來。

此時,才跟隨師父修煉不久的小和尚“張君寶”還沒有足夠的本事出招解圍,於是隻能在一旁幹著急。

正當小和尚“張君寶”以為自己就要眼睜睜看著師父死去時,旁邊卻來了一男一女兩名陌生人,而男的正是江湖上有名的“獨臂大俠”楊過,那女的則是“射雕大俠”郭靖與“桃花島主”愛女黃蓉所生的小女兒郭襄。

楊過見此情況,不忍心看著悲劇發生,便隨口提點了小和尚張君寶幾句。沒想到這小和尚竟然也是個天賦極高的武學奇才,當即便運用楊過教導的招式打敗了敵人,並成功救下了身受重傷的師父覺遠大師。

不過,小和尚張君寶本人武功底子畢竟還是太淺了些,貿然出手雖然打退了敵人,但自己也是受到了替你透支的嚴重反噬,於是倒在一旁氣喘籲籲,甚至都來不及道謝一聲,也顧不上查看師父的傷勢如何?

郭襄看到這個勇敢又聰明的光頭小弟弟躺倒在地上,便走上前蹲下來,細心地為他擦拭和包紮傷口。

看著眼前美貌靈動的郭襄,小和尚張君寶竟然犯了“色戒”,畢竟在情竇初開的年紀裏,這還是第一次感受到心動的異樣滋味。於是,他猛然意識到,她將是自己終其一生追隨的女子,哪怕破戒也在所不惜!

從此以後,郭襄就在小和尚張君寶的心裏紮了根,在尚且還沒有完全明白情愛是什麽的年紀裏,張三豐就已經知道了隻此一人是什麽滋味兒?但小和尚張君寶知道自己畢竟是出家人,必須遵守“佛門戒律”。

因此,在華山救命之恩後,兩人又分別了。在分開的年紀裏,少年和少女都各自好好地成長著,當他們再相遇時,彼此都呈現出了更美好的成熟模樣。因此,再相見對於張三豐而言,那就是上天的恩賜了。

說來也許是緣分吧,小和尚張君寶本以為這一輩子都沒有辦法再見到郭襄時,卻沒想到在少林寺中,無意間會遇到前來少林寺訪問的郭襄和楊過。那種刻骨銘心的記憶再次將這位“破了色戒”的小和尚驚呆!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小和尚張君寶都借著切磋的理由,主動與郭襄套近乎,因為這段時日令他感到無比滿足,畢竟少男少女待在一起會出事。後來,武林中爆發了一場浩劫,他們幾人也被迫離開少林寺。

在行走途中,小和尚張君寶用“佛門大智匯”逼著自己跳出這個“局”,用旁觀者的眼光來看待郭襄,這才看明白郭襄眼裏的情愫。原來,後世傳言的“一見楊過誤終身”不是玩笑,在郭襄的眼裏,全部都是楊過。

但是,愛情這東西,不是你喜歡誰,誰就同樣一定得喜歡你,就好比郭襄滿眼都是楊過,而楊過心心念念都是小龍女。就如郭襄付出了愛而不得一般,張三豐的心心念念,也注定是得不到郭襄的正麵回應。

因為,在郭襄的心中,楊過才是那個頂天立地、可以帶給她無盡遐想的**,而小和尚張君寶,隻是她在少女時代救下來的需要被她照顧的光頭小弟弟罷了,更何況佛門戒律森嚴,有哪個和尚敢談情說愛?

“襄王有夢,神女無意”。張三豐自己也知道,這一輩子都不可能與自己的所愛之人相守了。於是,漸漸地,他也就不再執著於非要如何了。而郭襄也在襄陽城被攻破後,大徹大悟,出家為尼創立了峨眉派。

張三豐便也跟隨郭襄的腳步,在“武當山”創立了“武當派”。成為了“武當派”領頭人的張三豐,一生未娶,也從不提起情愛之事。之後,他收了七個徒弟,倒是很鼓勵自己的徒弟們去追求真愛,以彌補遺憾。

看著徒弟們各自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後,張三豐也逐漸老去,其愈發孤寂的心也算是得到了一點安慰。但孤身一人的張三豐慢慢就忘記了郭襄?不,他從未忘記過郭襄,從未忘記過自己年少的那份悸動!

隻是,他把自己的這份暗戀情意深深埋藏在了心底,那些無法言說的話就借用徒弟的名字來表達了。

張三豐這七個徒弟名字分別是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岩、張鬆溪、張翠山、殷梨亭、莫聲穀,這七個名字的意思,就是張三豐對郭襄的告白:“遠橋清淺泛蓮舟,岱岩難阻溪鬆流。翠山遠看梨亭立,尚有聲穀空悠悠。”七個徒弟名字可連成一首詩“七言絕句”,可見張三豐對郭襄用情至深,即便百年後也無法忘懷。

遠橋清淺,巒青翠,梨亭屹立,空山遠穀,聲響悠悠。而這首詩,寫盡了華山之巔的壯闊美景和嵩山少林的遼闊悠遠,正反映不同時期的心境。

華山,是張三豐與郭襄初見的地方,代表了一見鍾情的少年心意。嵩山少林,是張三豐和郭襄再次相逢的地方,代表了明確心意之後的堅定不移。但自古以來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守望而不可得也!

張三豐雖然最終沒能和郭襄相守,也沒能成全自己那份從少年時就一直堅守的情意,但這七個徒弟的名字,也道盡了當初還是“小和尚”而如今成為“一代宗師”的張三豐那“天地英雄”一般藏於心中的繞指柔情。

彼此追求“極限真愛”的過程也是一種“修真法門”,但愛情的世界裏,多是愛而不得,難的是長相廝守。

十六年的分別之後,楊過終於找回了他的小龍女,但陪在他身邊的郭襄卻失去了自己最好的大哥哥,而默默在一旁仰望郭襄的張三豐,也失去了長相廝守的希望。此乃“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麵不相逢”!

對比郭襄與楊過,張三豐與郭襄之間的關係,也是“有緣無分空餘恨,此恨綿綿無絕期。”如之奈何?

但七個徒弟的名字,還是昭示了張三豐心中的情意,無論他是武藝高強的俠客,還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大丈夫,但他也堅守著心中一方純淨的土壤,隻留給一個心愛的女子,任由自己對她的思念生根發芽,最終長成參天大樹。但也正因如此,張三豐才未修成仙道,即便冠以“真人”名號,也不過堪堪築基而已!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願《天地任我行之“係列”》小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與感悟!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讚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歡迎閱讀我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