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眾人到軍營視察,崇禎帝從徐光啟處得知打造新軍和凝聚國力還需解決戰馬問題,要錢啊!

“噢?你認為朕在開玩笑麽?”崇禎帝朱由檢被徐光啟老頭兒的表情逗樂了,於是笑道:“小意思。你隻管問‘戶部’要就行。還有戰馬、銅鐵、錫鉛、硫磺、硝石等軍需之物,朕會讓‘兵部’給你大量供應,嗬嗬。”

“啊?這……真的假的?皇上英明啊!老臣跪謝皇恩!”徐光啟聽罷後激動溢於言表,老淚縱橫地倒頭便拜,卻讓一旁的不少副手將官和西洋人顧問們感覺莫名其妙,也趕緊紛紛下拜施禮,覺得皇帝也不容易!

眾人憑借騰雲駕霧之便利,不需一日便見京師周邊各個營地、軍屯、逛了個遍,也根據眼前所見得出一個結論,那便是隻要錢給到位,就沒有辦不成事的,包括去向部分漠西蒙古部落和西域諸藩購買軍馬。

想當初,明太祖朱元璋也是仿效了曆朝曆代開國之君,是從馬上打的天下,故對軍隊建製極其重視,因為明朝在元末天下割據的情況下被朱元璋建立起來的,而且明朝初期的正規軍隊人數也達到了100萬。

到燕王時,明朝軍隊數量達到150萬人,若包括各地衛所的軍戶屯兵業所在內,此時明軍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達到了巔峰,可隨時動員的總兵力遠遠超過200萬人。盡管騎兵少而步兵多,但戰鬥力仍很強大。

明朝中前期,國家強盛,沒有敵國敢來進犯,於是為了減少財政壓力,官府開始削減軍隊人員數量。

至“土木堡之變”時,明朝全國正規軍隊數量不過70萬人左右,而且絕大部分布放在“兩京”和“邊牆”(長城)一線,剩下的軍隊分散安置在各地“都司”、“衛所”。明朝後期軍隊建設有所加強,萬曆時達到90萬。

經過“萬曆三大征”後,明朝官府財政日益緊張,又不得不開始削減軍隊,至崇禎年間,軍隊有80萬。

在當時世界上,明朝的武器裝備還算比較先進,大量使用火器,但也配有長柄大刀、長矛、腰刀、盾牌等。火器有三眼銃、迅雷銃、鳥槍、五雷神機、一窩蜂、古式後堂榴彈炮、將軍炮、水雷、震天雷等。

明朝陸上戰爭發生很多次,“萬曆朝鮮戰爭”是一次較大規模的對外戰爭。那時,日本攻打朝鮮,以壓倒性優勢一個月內就攻占了朝鮮京城,而朝鮮作為明朝的藩屬國之一,不得不向宗主國大明王朝求援了。

於是,萬曆皇帝一揮手,大明軍隊就去支援朝鮮了,前後經過七年苦戰,最終徹底擊敗日本而獲勝。因此,“萬曆援朝戰爭”的勝利,奠定了之後三百年的東亞格局,讓日本擔心被報複而不得不閉關鎖國!

明朝水師曾是當時世界的第一流海軍,在明成祖永樂帝促成“鄭和下西洋”時達到了鼎盛。當時,大明水師有3800艘海船,其中“巡船”和“戰船”皆1350艘。此外,在南京基地,還有大船和運糧漕船各400艘呢。

至於威名遠揚的鄭和船隊也隻是大明朝海軍的一支遠洋艦隊而已,因為明朝海岸線很長,沿海各港口也多多少少有水師駐紮,就是為了防止日本海盜前來中國搗亂。明朝立國近三百年,大明水師沒有一敗!

明朝著名的海戰很多,比如發生在廣州灣海域的“屯門海戰”就是其一,海戰發生在1521年,由廣東海道副使指揮,在屯門地區大戰葡萄牙艦隊,最終大明獲得勝利,說明當時明朝海軍實力並不比西洋人差。

可惜,到了明朝後期,時運不濟,趕上“小冰河時期”,北方氣候大變,華北幹旱少雨、草原上更加寒冷,使遊牧民族為了生存而不斷南下劫掠明朝北境。同時,內有饑荒導致的農民起義,使大明走向衰亡。

明朝水師作為將來東征日本和重啟“下西洋”的主角,也是這次軍事改革的重點方向,還須重現輝煌。

成化至正德年間(西元1465年——西元1521年),廣州“市舶貿易”的演變使得明初的“朝貢貿易製度”,經過一百多年緩慢而穩定的發展之後,到了“成化皇帝”明憲宗朱見深在位時,“貢獻至者日夥”,貿易很繁榮。

這是因為隨同各國使者前來貿易的外國人太多了,以致於明朝的廣州官員不得不尋求限製措施,比如隻允許“番使入見,餘皆留停於驛。”因明朝的“朝貢貿易”與西方人的“強盜邏輯”式的“商業思維”完全不同。

西洋人喜歡一手拿聖經,一手拔刀劍,將自己“商人”、“傳教士”兼“強盜”三位一體的身份表現得淋漓盡致,喜歡強買強賣。這一點可以從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等老牌殖民者的所作所為看出來。

但現在的問題是,朝貢使者北上覲見,往來須時數月,而留在廣州等候的超額隨同人員及商人,由於“衣服詭異”,竟引起廣州城百姓“老稚鹹競觀之。”這當然就威脅到了地方上的秩序及管理,不得不麵對之。

這些來自西洋的外國商人以“朝貢”之名前來中國廣州貿易,同時也增加明朝在廣州地方的收入。以及繁榮了民間的貿易,使地方很經濟明顯的有所改善。而所謂“椒木、銅鼓、戒指、寶石溢於庫,市番貨甚賤,貧民承令博買,多致富。“這就是最好的說明,因為連平民百姓都敢於囤積居奇並轉手倒賣以獲利了。

由於到廣州城的外國船越來越多,使得管理及秩序不可避免的出現問題,比如西洋人中的水手們長期航行在海上被“性壓抑”折磨,除了用“綿羊的屁股”來代替“女人的臀部”以釋放性欲之外,每到一個地方靠岸後,除了公開叫自己的賣商品便是組隊嫖娼,而且出手闊綽,讓青樓老鴇愛不釋手,卻苦了各位“姑娘”。

於是,除了快速傳播“楊梅大瘡”和“花柳病”(梅毒)之外,很多“性暴力案件”和綁架當地民間女子案件頻發,並進一步引發了西洋番鬼和當地民眾隻見的矛盾,結果影響到廣州城防務,給官府治理帶來壓力。

於是,為了安全上的考量,明朝官府規定外國船隻必須安排在珠江口沿岸進行貿易,也就是“泊六灣”“貿貨海口”的現象,未經明朝當地官府允許,外國貨船不得沿著珠江逆流而上隨意登岸與當地百姓買賣。

當時,占城古來國王率船隊企圖闖入廣州上京投訴,更加強了廣州當局對珠江河口的管理,相信此時不是正常的朝貢使團已不被允許進入廣州。於是,很多外國客商甚至使者們覺得明朝官府越來越霸道了。

到了弘治時期(西元1488年——西元1505年),外國船隻在珠江沿海灣停泊的範圍一直在擴大,從珠江西海岸的“新寧”到東海岸的“雞棲”,都是夷船停泊的灣澳。這使得“貿貨海口”的活動持續地快速發展著。

不過,“屯門澳”的海域應是最熱鬧的灣泊地點,因為在海灣裏貿易的外國人,大多”先年率無定居“。

貿易完成後,這些外國商人便得坐船離開,等待下次貿易季節再來。但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貿易形態應是“船船貿易”,即當外國船抵達拋錨後,由明朝的中國官員隨即登船檢查並進行抽稅,此乃“慣例”。

之後,則是由中國商人與外國商人再進行船對船的貿易,也就是雙方“以貨易貨”的所謂“公平買賣”了。

因此,在外國船灣泊的海澳並無碼頭或倉庫等設施,而外國商人也不必上岸便可滿足貿易所需。這是廣東地方官員規定的,且對外國貿易船進行抽稅已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初期的抽稅可能由官僚隨意決定。

這些收入將成為地方官府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而地方官僚也會利用職權收受利益或中飽私囊。不過,這種未經明朝中央朝廷認可的行為,必然會惹來關注,畢竟東、西二廠的“錦衣衛”們眼睛雪亮著呢。

到了正德年間,外貿抽分製日趨規範化,可以說是明朝中央與地方共同瓜分了海上貿易利益的結果。而關於“抽分製度化”疑似與大太監劉瑾當權頗有關係,畢竟作為明朝的“大內總管”,掌控著東、西二廠。

到了正德二年(西元1507年)十月,“大內總管”劉瑾差遣“司禮少監”常彬同“科道官員”到廣東查帳。當時,梧州鹽糧、軍賞值白銀407000兩,“廣東布政司”庫貯白銀3704000兩,即共有銀7801000兩。而總督兩廣軍務的“右都禦使”陳金奏請量留以備急用。“正德三年(西元1508年),武宗有旨:“止解五十萬兩入京”。

但是,當“太監”常彬將糧銀二十八萬兩押解運抵北京時,竟奏說“廣東庫貯銀,視前多二十七萬。”因此,劉瑾再度命常彬“於已解之外,仍解五十萬兩。”也就是說,大太監把廣東全部的糧銀儲備全數上繳!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願《天地任我行之“係列”》小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與感悟!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讚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歡迎閱讀我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