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朱由檢從師父“催沒弟”處得到了如何大規模製作“火棉炸藥”之法,正要道謝,卻又被弄暈了。

“嗚嗚,皇上醒了,終於醒過來了,嗚嗚……”、“呃……朕沒事兒……多謝師父賜法!”、“小子,繼續。”

就在殿中眾人亂作一團之際,隻見“巨女”催沒弟再次屈指一彈,又將一道白光射出,準確無誤地擊中了朱由檢的腦袋,便讓他在誠惶誠恐中,再次兩眼一瞪就暈了過去。這次,並未把眾女嚇傻,反而鎮定。

此乃“催沒弟”借用其本尊“女家樂”那超越天道的無限精神力,將再次陷入昏迷中的朱由檢的意識強行拽住穿越時空,去到另一個未來世界並附在一個西洋人身上。而這個西洋人便是後世大名鼎鼎的“諾貝爾”。

今天,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諾貝爾”(Nobel)這個姓氏,每年都有幾位卓越的科學家、數學家、經濟學家、文學家、和平人士等,被評定獲得以這個姓氏命名的巨額獎金和崇高和榮譽,並通過各種報紙、期刊、電台和電視、互聯網等媒介向世界各地傳播,各種各樣的書籍中記述著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各種事跡。

“諾貝爾”全名是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瑞典人,西元1833年10月21日生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在他父母幸存的4個兒子中排行第三。在“諾貝爾”出生後不久的西元1837年,其父親因破產而出走芬蘭謀生。幾年後,“諾貝爾”父親移居沙皇俄國,並在聖彼得堡從事製造機器、鐵件和軍工設備等工作謀生。

西元1842年10月,“諾貝爾”的母親攜帶著孩子們從瑞典來到俄國和父親共同生活。在“諾貝爾”到俄國前,因體弱多病而隻接受了1年時間的正規教育。到俄國後,他和他的兄弟們接受瑞典和俄國私人教師的教育,其中就有俄國化學家齊寧(H.H.Зинин,1812~1880)。這讓“諾貝爾”從小就對化學反應產生興趣。

西元1850年,“諾貝爾”年滿16歲後,先後到過德國、法國、意大利和北美學習了兩年,成為了一位通曉多國語言和愛好化學的青年人。待“諾貝爾”回到俄國後,發現這個國家正卷入對抗英、法兩大老牌“殖民帝國”的克裏米亞(C

ia)戰爭(1853~1856),因為奧斯曼土耳其打不過沙俄,就請英、法來助拳。

當時,“諾貝爾”的父親忙於製造大量的軍用物資,包括水雷等爆炸物。而此時,“諾貝爾”和他的兩個哥哥也在工廠裏工作,並獲得了不少實踐經驗。當時使用的炸藥仍是黑火藥,齊寧提出改用三硝酸甘油酯。

這是西元18由年意大利化學家索布雷羅(A.Sob

e

o,1812~1888)首先用硝酸和硫酸作用於甘油而製得的一種易爆物質,受到震動、發熱、摩擦、敲打、碰撞或機械作用都可能發生爆炸,卻很有潛力。

於是,諾貝爾一家開始了三硝酸甘油酯的研究和製造。不過,由於沙皇俄國在克裏米亞戰爭中敗給了英、法、奧斯曼土耳其三國聯軍,導致戰後的俄國政府取消了和工廠簽訂的合同,使父親再次宣告破產。

西元1859年,“諾貝爾”父親回到了瑞典,正如他年輕時離開瑞典去芬蘭時一樣窮困潦倒。不過,“諾貝爾”和他的兩個哥哥卻堅持留在俄國以挽救他們家自己的企業。在這期間,“諾貝爾”獲得了關於“氣量計”、“水表”和“氣壓計”的發明專利,頓時激發了他作為一個發明家的濃厚興趣,於是決定放手一搏,大幹一場。

西元1863年,“諾貝爾”回到瑞典。他和他父親獲得一筆貸款,於是重新開始研究製造三硝酸甘油酯。

同年,“諾貝爾”發明了他的第一件劃時代的發明——“諾貝爾專利發火件”。這種“發火件”的初始構造是將**的三硝酸甘油酯裝在一個金屬管或其它密封的管中,再在其中放入一個裝有普通火藥的小木管,從小木管的蓋子上引進一根導火線,使三硝酸甘油酯的爆炸由小木管中火藥爆炸的衝擊波引起,而非點燃。

這個原理是“爆炸科學”的一大進展,並創造了控製三硝酸甘油酯起爆的方法。於是,在西元1865年“諾貝爾”將裝有黑火藥的小木管改換成了裝“雷酸汞”[Hg(O)2]的金屬管。這就變成了一個金屬炸彈。

因此,“諾貝爾專利發火件”又被稱為“諾貝爾雷管”,簡稱“雷管”。而“雷酸汞”是一種三硝酸甘油酯,西元1799年首先由英國化學家霍華德(E.C.Howa

d,1774~1816)將硝酸、乙醇(酒精)和汞共熱而製得。

西元1864年,“諾貝爾”和父親在斯德哥爾摩郊區赫倫內堡(Hele

ebo

g)建立了一座製造三硝酸甘油酯的實驗室。但這年9月3日,實驗室發生了爆炸,死5人,其中有他的弟弟。他當時不在場,得以幸免。

實驗室爆炸和弟弟被炸身亡沒有嚇倒“諾貝爾”。他把實驗儀器設備搬到一艘遠離城市、停泊在湖心的駁船上進行實驗。到了西元1865年,世界上第一座生產三硝酸甘油酯的工廠在斯德哥爾摩附近的一個隔離區溫特維肯(Vi

te

vike

)建成投產,而“諾貝爾”同時身兼廠長、工程師、會計員、推銷員,熱情高漲!

接下來,“諾貝爾”利用有限資金在德國漢堡(Habu

g)附近的克魯梅爾(K

ül)建成另一座生產硝化炸藥的工廠。一般情況下,三硝酸甘油酯作為易爆品,被裝在錫製罐或玻璃壇中,再用木條板包裝後才能正常運輸。但是,三硝酸甘油酯在貯存和運輸過程中,由於顛簸和震動還是存在容易爆炸的危險。

比如,一艘裝運三硝酸甘油酯的輪船,在從漢堡駛往智利的途中,在大西洋遇到大風浪,由於顛簸發生爆炸而沉沒;在德國,一家工廠的工人們在搬運貨物時,因不小心發生運輸物件之間的碰撞而導致了爆炸,使整個工廠和附近民房變成一片廢墟;在美國,曾有一列裝載了三硝酸甘油酯的火車也被意外炸毀。

針對這些事件,搬運工人拒絕搬運,而瑞典政府和其他一些國家政府也下令禁止生產和運輸“諾貝爾”的炸藥。但困難和挫折沒有使“諾貝爾”屈服,因為他仍在頑強地進行著試驗,並努力去克服遇到的障礙。

西元1867年的一天,諾貝爾注意到一個裝有三硝酸甘油酯的罐子在卸貨時破裂,漏出的三硝酸甘油酯被矽藻土吸收,形成固體物,爆炸威力也比純三硝酸甘油酯低,但是更安全。這個發現給了他很大啟發。

矽藻土是微小海洋生物遺體的多孔含矽骨骼,有點類似“珊瑚石”。當時,這玩意兒也僅用作裝運三硝酸甘油酯壇罐的襯墊,以防止劇烈震動。而“諾貝爾”幾經試驗後,確定采用3份三硝酸甘油酯和1份矽藻土混合後,製成的粉末狀固體,依然具有純三硝酸甘油酯75%的爆炸力,卻能輕易免除了可怕的易爆危險。

於是,諾貝爾借用希臘文dy

ais(力量)一詞命名它為代拿買(dy

aite)炸藥,又稱“黃色炸藥”。

“代拿買炸藥”於西元1867年,在瑞典和英國取得專利,並於西元1868年在美國取得專利。它被用在築路、開鑿運河、開掘油井和礦山時做常規爆破炸藥使用,後發現威力與效果比使用“黑火藥”性價比要高。

“黃色炸藥”在開挖希臘科林斯(Co

i

th)運河中,在清理流經羅馬尼亞與南斯拉夫之間多瑙河的鐵門(I

o

Gate)峽穀中,在修築瑞士聖哥達(St.Gottha

d)的鐵路線中,都顯示出強大威力和極高性價比!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願《天地任我行之“係列”》小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與感悟!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讚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歡迎閱讀我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