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崇禎帝在“官僚體係”內招攬“科技人才”時,發現“宋應星”的與眾不同,打算給予重點培養。
“宋應星”尤其是在《機械》篇中,詳細記述了包括立軸式風車、糖車、牛轉繩輪汲鹵等常見農業機械工具,具有極高的科學使用價值。“宋應星”還是世界上第一個科學論述鋅和銅鋅合金(黃銅)的科學家。
他明確指出,鋅是一種新金屬,並且首次記載了它的冶煉方法。這是中國古代金屬冶煉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使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大規模冶煉金屬鋅的國家。
“宋應星”記載的用金屬鋅代替鋅的化合物(爐甘石)來煉製黃銅的方法,是人類曆史上用銅和鋅兩種金屬直接熔融後,而得黃銅的最早記錄。
“宋應星”很注意從一般現象中發現本質,並在自然科學理論上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分別體現在生物學、化學和物理學方麵。在生物學方麵,“宋應星”在他自己所寫的《天工開物》中記錄了農業生產的事。
他指出,當農民在培育水稻、大麥等新品種時,應當研究土壤、氣候、栽培方法等,會對作物品種的變化產生什麽影響?他還注意到,不同品種蠶蛾雜交引起變異的情況,說明通過人為的主動幹預,可以改變動、植物的品種特性,並得出了“土脈曆時代而異,種性隨水土而分”的科學見解。
“宋應星”的這種見解,把中國古代科學家關於“生態變異”的認識向前推進了一步,為“人工培育新品種”提出了理論根據。
生命運動以極其紛繁的形式呈現在人類麵前,眾多物種是怎樣產生的,曾長期困繞著人們的思緒。“宋應星”在這個問題的認識上向科學邁出了一大步。
他在談到土坡、氣候、栽培方法對農作物品種變化的影響時說:“凡稻旬日失水,則死期至,幻出早稻一種,筱而不粘者,即高山可插,又一異也。”
在述及蠶種的培育時,他指出:“若將白雄配黃雌,則其用變成揭繭。”他還說:“今寒家有將早雄配晚雌者,幻出嘉種,一異也”。在這裏,“宋應星”提出了物種變異的重要科學思想。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宋應星”所記載的物種變異,有的起因於壞境的變化;有的起因於不同品種的雜交,涉及到了對物種變異的更深刻的理解。
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宋應星”是當之無愧的“生物進化論”的先驅者之一。無怪乎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進化論思想的集大成者達爾文,把《天工開物》中的有關論述作為他論證物種變異、進化的重要例證 。
在物理學方麵,其新發現的佚著《論氣?氣聲》篇是論述聲學的傑出篇章。“宋應星”通過對各種聲音的具體分析,研究了聲音的發生和傳播規律,並提出了“聲是氣傳播”的概念。
在化學方麵,“宋應星”分析了金、銀、銅、錫、鉛和鋅等多種有色金屬的化學性質,比較它們的活潑程度,提出了利用它們之間的差異分離或檢驗有關金屬的方法。
在論及分離金、銀時,他指出:“凡足色金參和偽售者,唯銀可入,餘物無望焉。欲去銀存金,則將其金打成薄片剪碎,每塊以土泥裹塗,入堵渦中鵝砂熔化,其銀即吸入土內,讓金流出,以成足色。然後入鉛少許,另入琳渦內,勾出土內銀,亦毫厘具在也。”這是用高溫加熱的物理方法分離合金成分並提純之。
在談到水銀和硫磺升煉朱砂(即硫化汞)時,“宋應星”指出:“每升水銀一斤,得朱十四兩,次朱三兩五錢”,這增多部分是“借硫質而生”。
對這些金屬和化合物進行分離和化合方法的分析,說“明宋應星”對大量的化學反應已十分關注,並認識到化學反應中各種物質成份相互作用的關係,以及化學反應前後各種物質成份之間的關係,具有“質量守恒”的思想。“質量守恒”是指在任何孤立係統中,不論發生何種變化或過程,其物質總質量始終保持不變。
在“化學”這一學科的曆史發展中,人們對“質量守恒”的認識經曆了很長的時間,最後才由法國著名化學家拉瓦錫,在研究燃燒過程中確立下來。但是,這已經是西元18世紀下半葉的事情了。
然而,“宋應星”最早在對金、銀進行分離的方法分析中,在硫化汞的製取過程中,早就窺測到了這種物質運動的深邃奧秘,雖認識程度不及後者能提出完整的“質量守恒定律”,但畢竟比後者早了一百多年!
“宋應星”對於那些鬼怪、迷信之說給予堅決駁斥, 主張對事物的考察要用“試見”和“試驗”的方法。
如他對麥子的開花就進行過仔細觀察,作出了“江南麥花夜發,江北麥花晝發’的科學結論。而對未經自己親自檢驗的事物和現象,“宋應星”往往持謹慎保留的態度。
值得稱道的是,“宋應星”在學術上對自己要求極嚴,有著高尚的科學美德。其在《天工開物》的初稿中,包含有“觀象”和“樂律”二卷,是作者“宋應星”專門論述天象觀測和音樂韻律的。
可是,在《天工開物》正式刊行時,作者卻將上述兩卷抽了出來。“宋應星”自認為這兩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臨梓刪去”了。這說明“宋應星”追求實際例證,也就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的科學精神。
“宋應星”在闡明其“形氣”論、“二氣五行說”及萬物“生化之理”的自然觀時,已經把中國傳統“唯物主義哲學”關於物質的構成及其發展的學說推向一個新的境界,樹立了一個新的裏程碑,使古代樸素的自然觀具有更多哲理性和自然科學內容。運用他的這些理論思想,就能夠比較容易的去解釋更加廣泛的自然現象了。
“宋應星”的“唯物主義自然觀”的觀點,是在與當時占統治地位的“唯心主義自然觀”的鬥爭中成長起來的。“宋應星”為自己的著作冠以“天工開物”之名,就是這一思想的生動體現。
“天”即自然界;“工”指人的技巧;“開”是開發利用之意;“物”亦物質財富。“天工開物”的意思就是“在自然界中被人工技巧開發出來的物質財富”。在“宋應星”看來,自然界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而人為萬物之靈長,能夠用自己的智慧開發利用自然,並創造生活需要的各種物質財富,以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
在《天工開物》的序中,宋應星開宗明義地說:“天授地載,物數號萬,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遺,豈人力也哉了?”這種強調自然界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誌而客觀存在、強調人對自然界的能動作用,正是唯物論的基本觀點。“宋應星”還有著樸素辯證法的思想,他認為“土脈曆時代而異,種性隨水土而分。”
這”說明土壤的性質隨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異,物種及其性狀隨水土的不同而有所區分”。在另一部著作《談天》中,“宋應星”把自己的觀點表述得更加明白,他說“以今日之日為昨日之日,無異於刻舟求劍”。
“宋應星”在這裏強調的是“變”,即萬事萬物都處在不斷的運動變化中,不變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逐步形成了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的思想,而這一思想一旦形成,又指導著他在科學技術的研究中奮力向前,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為我國乃至世界曆史上傑出的學者。
後世的“華東師範大學”曆史學教授李以章說過:“宋應星在總結農業和手工業經驗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樸素的‘唯物淪’和‘辯證法’的思想,而這一思想一旦形成,又指導著他在科學技術的研究中奮力向前,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為我國乃至世界曆史上傑出的學者。”
後世的“吉林大學”曆史學教授龍欣宇也說:“宋應星在各個領域中體現的倫理思想,筆者的認識是,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小官吏,宋應星忠君、盡職、關注民生、反對不正之風等想法和行為,是在認同並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的基礎上求善求真,追求士大夫的完美的人格,由此對社會、對人生都有積極地貢獻;
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科學家,宋應星博學、勤奮,有著濃厚的探索自然奧秘和用先進科技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願望,有著豐碩的成果。雖然他的倫理思想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但更多的是閃耀著理性的光輝,引領著他積極的人生。”
殊不知,“宋應星”在他十五歲那年,聽說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是一部價值很高的科學著作,於是就渴望著能讀一讀。每當見到能讀書和識字的親友或鄰居,他都急切地詢問人家是否有這本書。
有一天,他聽說鎮上的“文寶齋”書鋪剛購進一批新書,就急匆匆趕去買書,可是書架上擺的都是“四書五經”卻無《夢溪筆談》。店老板見這位少年在書架旁找來找去,心中暗暗納悶:“這麽多經書他不買,這是要找什麽呢?”店老板疑惑之餘,遂上前詢問後才得知,“宋應星”要買的書竟會是“野書”《夢溪筆談》。
於是,店老板告訴他:“現在的人都讀‘四書五經’,學‘孔孟之道’,研究‘宋明理學’,為的就是考取功名後有機會能升官發財,而格物致知類的‘野書’書即使進貨也沒人買。”宋應星隻好懊喪地離開了“文寶齋”。
“宋應星”在往回走的路上,腦子裏全是那本“野書”,到哪去找呢?找本書真難呀!他長歎一口氣,無奈地搖著頭,一邊走一邊想,隻聽“哎喲”一聲,竟撞到前麵一個行人的身上,再看地上,已撒了許多“米裸”。
這時,“宋應星”的心思才從《夢溪筆談》回到眼前。他連聲道歉,並急忙彎下腰去幫那位行人撿“米裸”(江西油炸甜味小米餅)。檢著檢著,眼前一亮,發現包“米裸”的廢紙上竟有“夢溪筆談”的字樣?天呐!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他連忙向那人詢問“米裸”是從哪兒買的?自己好去尋找這本書。
“宋應星”一口氣跑出好幾裏路,才氣喘籲籲,滿頭大汗地追上了前麵賣“米裸”的老漢,要出高價買老漢包“米裸”的廢紙。老人見他愛書心切,就找出一本舊書給了他,原來竟是部殘本的《夢溪筆談》,而書中還少了後半部。老漢告訴他,這書是清早路過南村紙漿店時,順便向店老板討來將就包一下“米裸”用的。
“宋應星”又一路跑著,終於趕到了紙漿店,可發現那後半部書已經和別的舊書一起被拆散後泡入了水池中,正準備打成紙漿來重新造紙呢!
少年“宋應星”急得搓著手,在水池邊轉來轉去,心痛地望著水池裏的書,難受得眼淚都要掉下來了。
他拉住店老板的手,急切地說:“求求您,幫忙把《夢溪筆談》那本書從水池中撈上來吧。”說著,他摸出了身上所有的錢,擺在老板麵前,又脫下衣服抵作酬金。
那店很老板不解地說:“孩子,這一池廢書也不值這些錢啊!”但“宋應星”向老板講述了自己找這本書的經過。店老板被這種求學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於是趕忙讓工匠下水池從散亂的濕紙堆中找齊了那半部書。
就這樣,“宋應星”捧著濕淋淋的書回到了家,小心翼翼地一頁頁分開,晾幹,裝訂好。這讓他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寶書”——《夢溪筆談》。隻可惜,在封建科舉時代,做官才是普世價值,搞科研丟人!
而在異時空,“宋應星”的作品可分為以下四大類:屬於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方麵的有《天工開物》、《觀象》、《樂律》等,其中《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被後世科學界稱作“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隻可惜在清朝不受待見,隻能漂洋過海去日本發光發熱了。
屬於人文科學方麵的有《野議》、《畫音歸正》、《雜色文》、《春秋戎狄解》等;介於前者兩大領域之間的有《原耗》、《卮言十種》等;而屬於文學創作的有《思憐詩》、《美利箋》等。
“宋應星”的作品多因強烈的反清思想而被清統治者所不容,故大部分作品已散失。後世所保留下來的有《天工開物》、《野議》、《思憐詩》、《論氣》 和《談天》。不過,在這一時空,他將如魚得水了。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願《天地任我行之“係列”》小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與感悟!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讚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歡迎閱讀我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