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異時空日本為了實現“征服世界”,嚴格執行“大陸政策”,處心積慮挑起了與清朝的甲午戰爭。

在西元19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中、日衝突中,中國清朝在硬實力上一直占有優勢,但在朝鮮“甲申政變”後的十年時間,情況就開始發生了變化。在這段時間裏,日本一直關注著中國,並且日本的“軍界要人”山縣有朋指出:“鄰邦之兵備愈強,則本邦之兵備亦更不可懈”。說明日本正單方麵與清朝開始了“軍備競賽”。

自西元1890年起,日本以國家財政收入的60%來發展海軍、陸軍,例如從西元1893年起,“倭王”(明治天皇)決定每年從自己的宮廷經費中撥出三十萬日元(銀元),再從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俸祿,補充造船費用。舉國上下士氣高昂,以趕超中國為奮鬥目標,準備發動一場“國運相賭”的侵略戰爭!

還在西元1890年時,北洋海軍二千噸位以上的戰艦就有7艘,總噸位27000多噸;而日本海軍二千噸位以上的戰艦僅有5艘,總噸位約17000多噸。

到了西元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西元1885年起的“十年擴軍計劃”,到“甲午戰爭”前夕,日本已建立了一支擁有63000名常備兵和23萬預備兵的陸軍,包括6個野戰師團和1個近衛師團。

開戰前,日本海軍有軍艦32艘、魚雷艇24艘,總排水量72000噸,超過了“北洋海軍”。日本還出動了“樂善堂”、“玄洋社”等間諜組織和人員潛入中國,加緊對中國各方麵的情報搜集和滲透。

在此期間的中國,經過數十年的洋務運動,已經初見成效,開始得意輕敵。在與西方各國打交道的過程中,清朝認為西方人“並不利我土地、人民”,隻是想在貿易上占些便宜而已,於是放鬆了“軍備意識”。

“北洋海軍”自西元1888年正式建軍後,就再沒有增添任何艦隻,使得其艦齡也漸漸老化,與日本新添的戰艦相比之下,不僅火力弱,射速慢,而且航速遲緩,假如兩國海軍交戰,定會被人家追著往死裏打。

“北洋水師”有軍艦25艘,官兵4000人。到“甲午戰爭”前夕,“北洋艦隊”的大沽口、威海衛和旅順三大基地建成。但清朝的軍事變革基本上仍停留在改良武器裝備的低級階段,陸海軍總兵力雖多達80餘萬人,但編製落後,管理混亂,訓練廢弛,戰力低下。西元1891年後,“北洋水師”甚至連槍炮彈藥都停止購買了。

而“朝鮮問題”正好是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突破口”。西元1890年,日本爆發經濟危機,對開戰的要求更加迫切。同年,時任日本首相山縣有朋在第一次“帝國議會”的“施政演說”中拋出了所謂“主權線”和“利益線”的理論,將日本本土作為“主權線”,把中國和朝鮮半島視為日本的“利益線”。

他聲稱日本“人口不足”,必須武力“保衛”利益線,因此必須加緊擴軍備戰。於是,到了西元1894年,朝鮮爆發了“東學黨起義”,打得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被迫向清朝乞援。

日本認為其發動戰爭的時機已至,於是向清廷表示“貴政府何不速代韓戡?……我政府必無他意。”就這樣,日本通過“空口說白話”,成功誘使清朝出兵朝鮮。於是,清朝派“直隸提督”葉誌超和太原鎮總兵聶士成率淮軍2000人,同年於6月6日後數日,分兩批在朝鮮牙山登陸,準備鎮壓起義。

同時,根據西元1885年《中日天津條約》通知了日本。同年6月10日,朝鮮政府和起義軍達成了全州和議,清軍未經戰鬥,那起義就平息下去。

同年的6月25日,原定計劃的第三批清軍在牙山登陸,駐朝清軍總數達到2465人。

當時的伊藤博文內閣正麵臨議會的不信任案彈劾,在朝鮮向清朝乞援的同時,日本通過其駐朝公使館探知清廷將要出兵朝鮮的消息後,便他如同抓住了”命稻草”,全力著手挑起這場侵略戰爭。

西元1894年6月2日,伊藤內閣決議出兵朝鮮。到了6月5日,日本立即設立有參謀總長、參謀次長、陸軍大臣、海軍軍令部長等參加的“大本營”,作為指揮此次“侵略戰爭”的“最高領導機關。

同年6月9日,日本派先遣隊400多人,在駐朝公使大鳥圭介的率領下,以《濟物浦條約》規定之日本有權保護使館和僑民為借口,進入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同時根據《中日天津條約》知照中方,其後又在6月12日派兵800人進駐漢城。

在日軍先遣隊出發前,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訓令駐朝公使大鳥圭介“得施行認為適當之“臨機處分”。“全州和議”達成以後,朝鮮政府要求中日兩國撤兵,大鳥圭介開始和清廷駐朝大臣袁世凱進行撤兵談判。

大鳥雖口頭上答應撤兵,甚至就要達成書麵協議,但日本政府一方麵電令大鳥拒絕達成共同撤兵協議,另一方麵則在6月15日拋出“中日兩國共同協助朝鮮改革內政”的方案,從而使共同撤兵協議一筆勾銷。

此後,日本開始不斷增兵,6月16日大島義昌少將率領混成旅團第一批部隊在仁川登陸,到了6月28日混成旅團第二批部隊登陸時,使侵朝日軍達到了8000餘人,比駐朝清軍總數還占了占絕對優勢。

而清廷決策者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則希望中日共同撤兵,既未向朝鮮增援軍隊,又未按袁世凱、聶士成等人的建議由清軍先撤兵,最終給了日本人以“可乘之機”。

日本之所以提出“共同改革朝鮮案”,其目的是一方麵使自己的軍隊以“協助朝鮮改革內政”為名賴在朝鮮不走,令一麵又拖住了“駐朝清軍”,完全是為發動戰爭而采取的“挑釁手段”。

清政府拒絕了“共同改革朝鮮案”,並強調日本必須撤兵。於是,日本在6月22日向清政府發出了“第一次絕交書”。此後,李鴻章寄希望於美、英、俄等歐美列強調停,讓日本撤兵。

可由於歐美各國深知其中的利害關係,使得美、英、俄等列強們隻是對日本的咄咄逼人表示所謂的“譴責”而已,並未采取強硬措施。加之日本靈活的外交策略,使列強最後都采取了觀望態度,調停均告失敗。

7月14日,日本向清政府發出了“第二次絕交書”拒不撤兵,並反誣中國“有意滋事”,揚言“將來若發生意外事件,日本政府不負其責”。至此,中、日談判破裂,而西方列強們卻扮演“吃瓜群眾”看熱鬧不嫌事大!

日本向清廷發出“第一次絕交書”以後,就開始了改革朝鮮內政的策略。與朝鮮交涉期間,大鳥圭介一方麵逼迫朝鮮否認自己是中國的“屬國”,另一方麵還提出了“五項二十七條改革方案”,強迫朝鮮限期接受。

但朝鮮政府當時很親華,因為有“清朝全權代表”袁世凱及其手中的“北洋軍”精銳部隊在朝鮮“鎮場子”。提起袁世凱,後人耳熟能詳的,就是他在“辛亥革命”成功之後,竊取了“革命果實”,不顧全國上下人民的反對,轟然推翻“共和”,複辟“帝製”,建立“中華帝國”,自稱“洪憲皇帝”,在83天後又灰溜溜的走下了帝位。

但是,袁世凱還有一件更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那就是他曾經在朝鮮當了整整12年的“太上皇”。而這樣的經曆,也為他後來在“中華民國”成功當上“大總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那麽,老猿又是怎樣做到的呢?

袁世凱的成就與他獨特的成長背景和當時環境有關。袁世凱所在的袁家,是清朝晚年時期河南項城的第一名門望族,其生父袁保中是地方“豪紳”(土豪劣紳),其叔父袁保慶曾任清朝的“江南鹽巡道”的官職。

袁世凱的生父有四個兒子,叔父袁保慶卻沒兒子。因此,袁保中便把袁世凱過繼給了自己的弟弟袁保慶做“兒子”以“續香火”。袁保慶非常注重對袁世凱的家庭教育,對袁世凱這個侄子兼“兒子”可謂傾囊相授。

他將自己在官場中與人打交道的學問全都記錄了下來,並將其傳授給了袁世凱。此外,他還給袁世凱請了名師王誌清,保證他文武兼修。之後,在袁保慶去濟南、南京等地巡訪(出差)的時候,他也會帶著袁世凱,言傳身教地教他如何做事。這樣獨特的身世與曆練,幫助袁世凱掌握了很多“為人處事”的技巧。

西元1874年,袁保慶去世。到了西元1881年,袁保慶的好兄弟吳長慶恰好來山東登州訓練海軍,見自己好兄弟唯一的後代尚且沒有一官半職,而吳長慶又心疼袁世凱,於是便利用自己的職權,讓袁世凱到軍中來學習當差,並讓其擔任了海軍作戰處參謀一職。這樣的機會可遇而不可求,讓袁世凱不敬連忙道謝。

這就給這位擁有豪情壯誌和胸懷大略的年輕後輩提供了一個“從政的平台,幫助他切實的曆練為官技巧,實實在在的與官場中人溝通接觸,積累了很多寶貴的交流技巧和從政經驗,為他以後高升做好準備。

而朝鮮這時候的動亂,更是為袁世凱的成功提供了契機,助他從一個小小的海軍作戰處參謀搖身一變,成為了為朝鮮的“太上皇”,在朝鮮享有著極高的地位,憑借實力足足拔持了朝鮮政局1長達2年之久!

由於朝鮮國王李熙剛登基時的年紀尚小,被其父親操縱,出現在台麵上也隻是個“傀儡”而已。“小國王”結婚後,卻又被“明成皇後閔氏”所架空,閔氏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大量任用自己的親信,打敗對他們的貪私枉法視而不見。尤其是在西元1882年,朝鮮大旱,閔氏親信們卻依舊不管底層百姓生命與士兵死活。

於是,早已不堪忍受的士兵們紛紛起兵造反,殺了大量的閔氏親信與日本駐朝官員,迫使日本駐朝大使連夜逃亡,僥幸逃脫後,回國搬救兵。接著,朝鮮就發生了“壬午兵變”,背後遙控的乃“東學黨起義”者。

因為朝鮮是中國的“藩屬國”,所以,此次朝鮮發生了動亂,大清朝廷也有義務去幫助他們平定“內亂”。

於是,清政府便派吳長慶和袁世凱代表朝廷去朝鮮幫助平叛。憑借著獨特且高超的政治和軍事才能,這對“叔侄倆”很快就平定了朝鮮的“叛亂”。開始,到了西元1884年4月,吳長慶卻因病去世了。同年,朝鮮國內再度發生了內亂。這時,袁世凱不僅親自帶兵平息了內亂並打敗了日本軍隊,還幫助朝鮮訓練新兵。

由於在朝鮮平定內亂上有功,袁世凱在李鴻章的保薦下,於西元1885年被清廷(慈禧太後)任命為“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全權代表,一舉成為了清廷在朝鮮的“監國”大員,也就是成了朝鮮的“太上皇”。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願《天地任我行之“係列”》小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與感悟!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讚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歡迎閱讀我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