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獨立性不夠,總是依賴大人,生活自理能力欠缺,自我管理能力需要提高等問題,雖然可能跟孩子的性格特點有關,但主要還是跟我們的教養方式密切相關。下麵列出的這些原因,很可能就是導致孩子在獨立性方麵出現這麽多問題的因素之一。
(1)孩子性格偏內向和膽小,做事情總是畏手畏腳,對很多新東西、新事物不敢獨自嚐試,更不願意主動接觸陌生人和陌生環境。
(2)孩子先天的氣質類型屬於難養型或慢熱型,他們對日常生活中的變化常常反應過度,對陌生人或環境的適應很慢。
(3)父母對自己的孩子不夠信任,不願意放手讓孩子獨立成長。很多家長因為不信任孩子能夠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往往就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更令人擔憂的是,這樣做,同時給孩子傳遞了一個信息,他是有靠山的,一切都可以由家長來幫他搞定。長此以往,孩子怎能學會自立,又何談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4)孩子沒有學會為自己負責,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一旦父母成為孩子的靠山,孩子自然不願意主動承擔自己的責任,導致他們心理上無法斷奶、精神上不能獨立,甚至缺失基本的生存能力。一個總是依附於父母生長的人,永遠都無法學會獨立麵對社會,更無法自己獨立生活,最終失去作為一個人的意義。而在孩子心裏,隻要任何事情都能尋找到靠山,孩子就容易養成一種依賴心理,在心理上難以跟父母“斷奶”。
(5)父母擔心孩子犯錯,害怕給自己增加麻煩。很多父母不願意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認為“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如果太小,既不能把事情做好,還有可能把事情做錯,給大人增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6)孩子的選擇權被忽視和剝奪,父母代替孩子做主。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關鍵階段,有些父母很樂意替孩子的人生做主。把孩子人生的每一步都安排好,無論是孩子的生活,還是孩子的學習,都要去摻和。殊不知,所有這些行為可能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自己想要的,大部分選擇其實都是父母在為自己考慮。因為他們始終把孩子看成自己的附屬品,希望能夠永遠擁有屬於自己的孩子。
(7)父母以“愛孩子”的名義剝奪孩子的獨立人格,大多數時候都會被父母冠以“愛孩子”的美名。然而,這些看似對孩子的“愛”,卻顯得有些變態和扭曲,最後甚至會演變成一種傷害。孩子和我們一樣也是人,而人是社會性動物,隻有融入社會才會體現價值。每個人都是社會最小的單元,他們有獨立的思考能力,有獨立的人格。
(8)父母通過對孩子的控製來實現自己的占有欲,不願跟孩子一起“斷奶”。導致父母不願對孩子放手的因素,有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這個社會背景的因素,深入分析,還有很多父母自己壓根不願跟孩子一起“斷奶”的原因,希望通過對孩子的控製來實現自己的占有欲,通過對孩子的依賴來獲得自身的安全感,通過對孩子的嗬護來尋找成就感。
(9)父母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當作自己生命的延續。很多父母常常把孩子當成私有財產,把孩子當成是生命的下一段延續,孩子是要繼承我們的意願,彌補我們生命中的遺憾的。於是,我們對孩子有非常多不合理的期望,於是我們管得太多,安排太多,甚至安排他的全部人生。
(10)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孩子的內心不夠強大,抗挫折能力缺失。由於父母害怕孩子吃苦受累,所以事事都要大包大攬,對孩子無微不至,怕他經曆父母的曲折,怕他吃了父母的苦,怕他承受不起風雨。最後,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不能擔負責任,事事依靠父母,無法自己解決問題、難以應對困難和挫折的“稻草人”。
關於獨立性,你認為自己的孩子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包括但不限於上述原因),請及時記錄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