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問:“世道日降,太古[1]時氣象如何複見得?”先生曰:“一日便是一元[2]。人平旦[3]時起坐,未與物接,此心清明景象,便如在伏羲[4]時遊一般。”(《傳習錄(上卷)·陸澄錄》)

【譯文】

有人問:“世道日下,太古時的好氣象如何才能重現呢?”陽明先生回答說:“一天就好像是一個天地輪回的過程一樣。人清晨剛蘇醒起床時,還沒有和事物接觸,自己心中的清明景象,就猶如在伏羲的時代暢遊一般。”

【解析】

“滴水藏海”,這節所要表達的意思用這四個字即可概括。提問者說的“世道日降”這個現象,也是古今人們的共同感受,一些稍有點年紀的人碰到看不慣的現象往往會憤憤不平地說:“世道日下,人心不古。”從這節對話我們可以得知,“人心不古”不是一天兩天了,從幾百年前的明朝開始,人心已經開始“日降”了。那些坐在夕陽下懷念過去“好日子”的“遺老”,所想象的“好日子”其實並不存在,因為他們所想念的那個時代的人們也是恨恨地罵著“世道日下”過日子,桃花源般的社會景象其實從來都沒有在人間出現過。

不過不用灰心,陽明先生天才地提出了“一日便是一元”這個創造性論斷,給予那些企圖回到過去美好時代的人以無限希冀。陽明告訴我們,一日就是一元,一天的時光就好似天地從生成到毀滅的一個輪回。現在請告訴我您打算生活在哪個年代吧!我都可以在二十四小時內為您找到對應的時間段,幫您圓了夢想。

到底是天才的創造還是詭辯?當年聽講的學生中有沒有人產生這樣的疑問我不知道,但是現在看到《傳習錄》上的這節話的讀者中,產生疑問的肯定大有人在。因為自明朝以後,世道已經“日降”好幾百年,如果以一座一百層高的樓房舉例,明朝的人們已經坐著電梯從第一百層降到了五十層,人心早已經變得極不單純了,想輕易弄個說法糊弄他們,難度太大。

陽明這句話,體現著佛家“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思維套路,陽明早年鑽研過佛家思想,所以在《傳習錄》中,總能嗅到某些佛門禪宗的氣息,這毫不奇怪。

將一日的時間說成一元,用《格言聯璧》中的一句話來注解一下:莫輕視此身,三才在此六尺;莫輕視此生,千古在此一日。請特別注意後半句中的“千古在此一日”,這儼然是陽明這句話的翻版,無非換了一種更簡潔明快的表達方式。

將一日說成一元,陽明當然不僅僅是為了表達“濃縮的總是精華”這個道理。他還是在強調心學的“即時性、當下性”,前麵的段落我們已經反複談到過,妨礙人心把握天理良知的最大障礙往往是兩種:一種是過去,一種是未來。無論是深陷在過往歲月的美好回憶不能自拔,還是沉浸在對未來天堂盛世般的幻想,都會讓你的心智偏離於對真實當下的確切把握。這對於心學的修習者來說,不是一個小問題,而是一個大問題!

陽明煞費苦心,將一日描述成一元,從學理上,可以講通,就像前麵說的“滴水藏海”一樣,大海雖然廣袤無邊,但是每一滴水從微觀的角度觀察,它就是一片大海。宇宙同樣無邊無際,但是每一個人身,也都可以看作一個個獨立運行的小宇宙,那麽陽明說一日就是一元又有什麽問題呢?

從對話的具體內容看,當陽明的學生劈頭就說“世道日降”時,陽明已經敏銳地察覺到,這個學生的心已經開始向別處跑了,“世道日降”這種話題,固然是聊天時的優良談資,但是,有誌於心學修行的人腦海中填滿這些東西,確實沒有多大意義,隻能表明你的心已經跑遠了。將一日當作一元來描述,用意是告誡人用恭敬端正的態度對待今天,對待當下。每一天都是一個天地輪回的過程,都是獨一無二的上蒼恩賜,那麽又有哪一天是可以不認真對待,得過且過的呢?

這裏通過對時空的壓縮來凸顯生命存在的莊嚴性,其良苦用心還在於儒家諄諄教誨的“誠”和“敬”這兩個字上。中國人提倡存誠、居敬,永遠不脫離人心,直接在心體上下功夫,表述更為直接明快。

[1]太古:指遠古;上古時代。

[2]一元:十二萬九千六百年。指代天地從生成到毀滅的過程。北宋邵雍《皇極經世》認為,天地的曆史,以世、運、會、元計算。一世為三十年,一運為十二世,一會為三十運,一元為十二會。

[3]平旦:天亮的時候。

[4]伏羲:古代神話中三皇之一。伏羲畫八卦,教人畜牧,被奉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地位十分顯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