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的使者?”沐啟元一愣,他從普洱出兵的時候,就向大城派出使者,商量聯合出兵、催要糧草的事,但明軍在阿瓦城中得到大量的軍糧,戰事上也是順風順水,已經將大城給忘了,他隆早就從大城撤兵了,不知道大城的使者為什麽現在才到,“讓他進來吧!”

“是,司令。”親兵隨即出去了。

不一會兒,一位短頭發、身著灰色長袍的中年人,跟在親兵的後麵,進了大帳,他主動向沐啟元深深鞠躬抱拳:“見過上國的司令!”,又向林呈祥、陳子壯行禮。

很顯然,親兵已經告訴過他,大帳中三人的身份。

“不用客氣,看座,”沐啟元還了一禮,卻是端坐在椅子上沒有起身相迎,“貴使來得好快呀!”

“司令,”使者看著沐啟元親兵端過來的椅子,卻不敢就坐,“他隆撤軍的時候,那空沙旺城的大城士兵,已經傷亡殆盡,根本沒有反擊的力量,又擔心是他隆的詭計,等到他隆走遠了,城內才派人報告我王,我王立即就派來了下官。”

沐啟元還是不滿,“我從普洱出兵的時候,不是給大城派出使者了嗎?難到你們不信任明軍?”

“司令,”這次使者的臉上倒是現出驚異之色,“雖然貴使來到大城,但我們不知道上國的軍隊,在東籲境內勢如破竹,想不到,真是想不到。”使者搖頭歎息,似乎到現在他還不相信明軍已經占據了大半個東籲。

沐啟元不願與使者口舌之爭,他隻是使者,真正掌管大城王朝的,是他們的國王帕拉塞和國師普蒂,“貴使有什麽訊息需要傳達?”

“根據大城與大明達成的協議,我們運來了糧食,這一次運過來五萬石,敢問司令,糧食要放到何處?”使者又向沐啟元行了一禮,他在心中感歎,東籲軍打得大城潰不成軍,而這位司令,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已經殺向東籲國都白古,還在彬馬那全殲了他隆的十萬精銳,真是不可思議。

“五萬石?那就先放到東籲城吧,那兒有我們的駐軍!”沐啟元現在不缺糧食,他雖然沒有提“以戰養戰”的征糧措施,但明軍在阿瓦城中得到的二十萬石糧食,足夠明軍吃上半年,有了大城的糧食,那阿瓦的糧食就不用南運了,他的臉色稍稍好轉些。

“下官知道了,下官會將糧食運往東籲城。”使者這才在椅子上落座。

“其餘的糧食呢?”沐啟元記得,好像大明與大城的協議中,大城需要支付三十萬石糧食,這五萬石糧食,應該是第一批。

“其餘的糧食,我們會分成兩批,大概一個月之後,我們會開始運送第二批十萬石糧食,請問司令,還是要送到東籲城嗎?”使者心說,大城與大明的協議,是永遠解決東籲的外患,現在他隆未滅,外患沒用永遠解除,大城怎麽會一次性運送三十萬石糧食?再說,大城就是想支付三十萬石,也沒有那麽多的人力。

“奧,那還是運送到東籲吧,至於第三批糧食,等候明軍通知吧!”沐啟元希望,第三批糧食,最好放到白古城,將來這裏肯定會有大明的駐軍。

“是,司令,下官明白,下官回去後,就會催討糧食,爭取早日運送過來。”

“請問貴使,根據大明與大城達成的協議,雙方從南北兩個方向同事夾擊東籲,現在大城的軍隊在哪裏?”沐啟元並不認為打敗他隆,需要大城的軍隊,關鍵是態度,大城到底願不願意履行他們與大明簽訂的秘密合約。

“回司令,大城的軍隊,現在就在東部邊境,如果明軍需要,他們馬上就可以進入東籲境內。”使者倒沒有什麽羞愧之心,他又向沐啟元行了一禮,似乎吃透了漢人的“禮多人不怪”。

“現在才到邊境?”沐啟元的臉上再次變色,大城的軍隊明顯是在觀望。

“司令,我大城本是小國,軍隊人數不多,前番與東籲血戰,北方的軍隊傷亡過半,東籲從南北兩路撤軍後,我們整頓了全國的軍隊,挑選出三萬精銳,這才影響了行程,司令勿怪!”使者掃了沐啟元一眼,咧嘴一笑:“天朝上國的軍隊行軍太快了,這才顯得我大城的軍隊來得慢。”

沐啟元不吃這一套,不過人家好歹送來了五萬石糧食,也不算違背合約,再說,軍隊也不算太遲,應該趕得上與他隆的決戰,“貴使立即回去,命令駐紮在邊界的軍隊,快速西行,三天內越過錫當河,在白古河東岸設伏,一旦東籲軍敗退,千萬要堵住東籲的敗兵,活捉他隆。”

“他隆這就要敗退了?”使者用驚異的眼神,再次打量沐啟元,又向林呈祥、陳子壯兩人看了看,白古是東籲的國都,集中了東籲全國最後的十萬精兵,一旦他隆戰敗,東籲恐怕就要滅國了。

“這是軍事上的機密,貴使隻管向軍隊傳達命令即可。”沐啟元也不客氣,既然雙方聯合對東籲作戰,軍隊當然要要統一領導,這個最高指揮,隻能屬於大明,屬於自己這個大明的第三集團軍司令。

“下官明白了,下官這就去傳達司令的軍令。”使者再次行禮,他絲毫沒有懷疑沐啟元要擊敗東籲軍的言論,才兩個月的時間,東籲已經丟掉了大半國土,隻剩下國都白古了,而且還被明軍困在城內。

如果他隆有作戰的能力,應該與明軍在城外對峙才對,顯然,他隆的日子不長了,而大城,即將迎來安寧的日子,想到這,使者急急忙忙就要回去。

但沐啟元不確定大城的軍隊能否按時抵達預定的位置,他派出十名遊騎,隨使者一同回去,隨時保持聯係。

沐起元沒想到的是,使者來到東籲與大城的邊境,極言明軍戰鬥力之強大,行軍速度之快,他代表大城王命令大城的軍隊,立即動身西行,按照沐起元的要求,必須在三天內趕到指定的地點。

使者不會擔心大城軍隊的傷亡問題,參與決戰的是明軍,大城的軍隊隻是打個伏擊而已,雖然大城軍隊的戰鬥力遠遠不如明軍,甚至還不如東籲的軍隊,但麵對東籲的潰兵,大城沒有理由不勝。

送走大城的使者,沐啟元立即增派遊騎,更加細致地查探坦道基的情況。

遊騎回報,坦道基堡內隻有五百守軍。

沐啟元定下心來,除了少數遊騎繼續盯著坦

道基,監視堡內軍隊的調動,其餘的遊騎都撤回來,以麻痹白古城內的他隆。

而在白古城的東麵,明軍派出的遊騎,一日多似一日,甚至還有小股軍隊在傍晚的暮色中,或是淩晨的霧靄中偷窺對岸。

白古城西岸的東籲軍十分緊張,他們拆除了河麵上所有的浮橋,讓兩岸的聯絡完全中斷,為了防備明軍趁夜渡河,搶奪西岸的渡船,他們幹脆將聚攏在西岸的渡船,集中起來,一把火燒了。

坦道基。

子夜,十名水性極佳的明軍士兵,悄悄從白古河東岸入水。

士兵們每人攜帶一根去掉節的竹竿,和一塊二十斤重的石頭,入水後,他們懷抱石頭,免得在水中沉浮不定,然後將竹竿銜在口中。

竹竿入水的時候,裏麵灌滿水,士兵們必須將這些水喝掉,才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

現在還不是洪水泛濫的季節,白古河寬不到三十丈,水深不過一丈,十名士兵,盡管小心翼翼,速度很慢,不過一盞茶的時間,他們就渡過了白古河,從河底走到對岸。

士兵們不敢急著上岸,因為西岸有東籲的哨兵,他們渡河以後,從水底沿著緩坡慢慢上浮,盡量不發出一點響聲,等到腦袋露微微探出水麵之後,他們才扔掉竹竿和懷中的石頭,悄無聲息地趴在堤岸的外側,一動不敢動。

不一會兒,堤岸內傳來了腳步聲,雖然人數不多,但在這寂靜的夜晚,腳步聲還是特別驚心。

來的是東籲換崗的哨兵。

明軍士兵伏在堤岸外側的土窩中,一隻耳朵貼在草地山,將東籲士兵的腳步聲盡收耳朵:隻有五名士兵。

東籲哨兵稍稍寒暄幾句,原來的哨兵回去了,從腳步聲判斷,也是五人。

但他們剛才的說話聲和腳步聲,暴露了他們的位置,十名明軍士兵,緩緩向岸頭爬去,他們兩人一組,目標是五名東籲的哨兵。

他們穿著濕漉漉的衣服,一直趴在堤岸外,等的就是東籲哨兵換崗,這樣才能確定哨兵的確切位置。

夜色中,明軍士兵接近了東籲哨兵,他們迅速起身,迅雷不及掩耳,以二敵一,鋒利的匕首劃過東旭哨兵的氣管,都是一招斃命。

東籲哨兵看到人影時,已經太遲了,他們來不及發出叫喊,隻是用血管中溫熱的血漿做武器,噴了明軍一頭一臉。

明軍士兵輕輕放下東籲士兵還有些溫熱的屍體,然後其中的五人,脫下自己的衣服,換上東籲哨兵幹爽的服裝,代替他們在夜色中放哨。

但他們的身子,卻是轉了過來,他們不是盯著河麵,而是盯著西麵,坦道基的方向。

一名明軍士兵,大約是他們的頭領,撕下綁在胸前的牛皮紙,一個人來到堤岸的外側,他從牛皮紙中掏出一小段蠟燭,握在手心,又找出火折子,點燃了這段蠟燭。

蠟燭的光亮迅速傳到對岸。

這名士兵又用雙手捂住蠟燭的火光,反複三次。

不久,對岸出現相同的火光,也是三次,隨即火光熄滅,夜又恢複了他慣常的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