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節 各方的反應(2)
裕仁天皇和張學良一樣年齡,都是三十歲整,兩人繼承大位也都在1928年,也同樣都懷著深長的抱負和勃勃的野心。裕仁天皇在骨子裏是希望日本對外擴張領土的,但在這之前,他最首要的當務之急則是把日本軍隊真正地控製在自己的手裏。因為經過日清戰爭和日俄戰爭後,日本軍方的勢力已經非常膨脹了,再加上裕仁天皇的父親、明治天皇的兒子大正天皇神智昏聵,在位期間無力集權,因此日本眼下的軍隊大權在很大的一部分上是控製在軍隊的元老重臣們的手裏,此時的裕仁天皇還沒有達到大權獨攬的地步;另一方麵,裕仁天皇在登基前曾多次訪問西方歐美列強,考察了英法等歐洲傳統強國,見識過西方列強在軍事武力上的強大,因此他在內心裏對西方列強是懷有畏懼心理的。此時的裕仁天皇,既沒有完全奪權,也沒有底氣敢和西方列強交惡開戰。因此關東軍的做法固然符合裕仁天皇渴望日本對外擴張的念頭,但關東軍再次擅自行動、目無統帥的做法則是他不能容忍的。裕仁天皇容不下日本軍隊藐視他、忽略他的行為。在聽完若槻禮次郎和南次郎的報告後,裕仁天皇冷冷地道:“從上次的皇姑屯事件到現在的滿洲事變,關東軍的哪一次重要行動征詢過朕的允許?關東軍究竟是不是朕的軍隊?如果是,為何他們在展開行動前,朕這個帝國皇軍的最高統帥卻是一無所知?展開一場戰爭是非常重大的事情,必須經過深思熟慮、充分準備,豈能這樣胡亂魯莽?這樣的蠻幹對國家究竟有什麽好處?帝國國法軍規已經明文規定,在沒有得到身為最高統帥的朕的批準而私自同外國軍隊開戰,是死罪!關東軍眼裏究竟還有沒有朕?”
若槻禮次郎和南次郎都在天皇的憤怒前戰戰栗栗。
裕仁天皇當然不是因為愛好和平而表達這樣的態度,他隻是不想讓軍隊內的激進勢力再繼續肆無忌憚下去,從而威脅到他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和絕對的統治權。就在皇姑屯事件爆發同一年,裕仁天皇在一次出巡中曾遭遇激進分子的一場未遂刺殺。那件事讓他從此十分厭惡那些隻知道盲目蠻幹的激進分子,為此還公開斥責當時的田中義一內閣和軍方,並要求陸軍方麵嚴厲整頓關東軍的軍紀。另一方麵,曾留學西方的裕仁天皇在心裏很畏懼西方列強的實力,因此在對外擴張這件事上,他是十分謹小慎微的。而關東軍既不聽號令,又盲目蠻幹,即便他們是一群忠誠的爪牙,也自然讓裕仁天皇產生了惡感。簡單地說,裕仁天皇以日本軍隊的最高統帥而自居,但手下卻有這麽一支軍隊幹什麽大事都不通知他這個最高統帥,即便這支軍隊幹的是有利於日本的好事,也必然會讓裕仁天皇這個最高統帥感到自己受到了蔑視和侮辱。
得到了裕仁天皇的明確表態,日本內閣和日本軍方急忙根據裕仁天皇的態度而緊急研究如何善後的方案,最後雙方達成共識,得出了如下結論:如果這場戰端是東北方麵主動挑起的,那日本軍方就有權采取武力手段恢複日本在滿洲的利益,並對東北方麵展開有限度的報複,內閣必須支持軍方;但如果這場戰端又是關東軍擅作主張挑起的,那內閣不支持日本軍方出兵,並會竭力通過談判的方式結束戰端,重新恢複日本在滿洲的利益,軍方也要配合。
這樣的結論讓內閣和軍方特別是統製派都感到滿意,但皇道派則極度不滿意,認為“這明明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卻偏偏不加以利用,簡直辜負了前線關東軍將士的鮮血”。
日本方麵最終采取了“願意以和談方式解決滿洲戰端”的態度同國民政府進行了接洽。
獲悉日本方麵的態度後,張學良倒有些吃驚了,他原以為日本方麵會惱羞成怒地大規模增兵東北,從而挑起全麵的侵華戰爭。但實際上,此時的日本軍政界還不是軍國主義分子所把持,日本政府也沒有被日本軍部給掌控,日本政府的內閣文官集團和日本軍方、日本軍方統製派和日本皇道派之間都存在著很大的分歧及矛盾,再加上日本裕仁天皇不滿關東軍獨斷獨行的作風以及他試圖掌控軍隊絕對統治權的打算,都使得此時日本國內的反戰派和主和派勢力還是能壓製住那些激進派勢力的。當然了,日本國內的這些反戰派和主和派並不是“愛好和平的人士”,這些反戰主和的日本高層絕大部分也希望日本對外開戰和擴張,他們隻是覺得現在就全麵展開戰爭還沒有做好準備,不符合日本的利益,並不是真的不打算展開戰爭。這是有本質區別的。東北戰事爆發後,日本政府采取這個態度和對策,也是張學良堅定抵抗的結果。值得一提的是,在曆史上,即便關東軍製造“九一八事變”並節節獲勝,日本高層仍然存在著大量的反對聲音,裕仁天皇也是不支持的,甚至很擔憂。在九一八前夕,裕仁天皇接到“關東軍可能又要在滿洲製造事端”的秘密報告後,還勒令日本軍部和總參謀部製止關東軍。日本陸軍大臣南次郎迫於日本內閣和裕仁天皇的壓力,特地派參謀本部作戰部長建川美次郎到東北,傳達東京旨意,阻止關東軍的擅自行動。但建川美次與參謀本部許多人本就是讚成關東軍發動陰謀的,派建川去東北的消息還被參謀本部情報課俄國班班長橋本欣五郎密電告知關東軍高級參謀、九一八事變的主要策化者板垣征四郎,暗示他們提前展開行動。建川美次等人來到關東軍司令部後被板垣征四郎等人派人故意請他吃飯喝酒以拖延時間,而建川美次也故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給關東軍提供時間,執行如此重要任務的他甚至不是坐飛機來的,而是坐船來的,以此為關東軍爭取時間。另外,獲知九一八事變後,駐朝鮮的日軍高層非常驚慌,深怕關東軍會完蛋,聲稱“不能不救關東軍”,言下之意是關東軍根本不是東北軍對手,主動挑釁純粹就是自尋死路。可以說,關東軍策劃和實施九一八事變,是沒有得到包括裕仁天皇在內的日本高層的允許的,甚至還被大批日本高層所反對。日本外相幣原喜重郎在九一八事變後對中國政府駐日公使蔣作賓說“關東軍吞下了東三省,,我認為他們是吞下了一顆炸彈”。日本內閣政府在對外發表的聲明中雖然將事變的責任推給中方,但也表示會把關東軍“大體上撤回並集結於鐵路附屬地內”。盡管這些聲明或多或少有一些虛假,但日本政府既然會在國際上公開對外宣布撤軍,確實說明當時日本高層內不讚成關東軍的聲音是主流的。
另外還值得說一下的是,曆史上的“不抵抗命令”並不是蔣介石和國民政府下達的,“不抵抗政策”完全是張學良自己決定的,張學良要對東北軍不戰而棄東北負起絕大部分的責任。當東北軍敗退到錦州的時候,蔣介石曾命令張學良在當地組織反抗,卻被張學良給拒絕執行,同時蔣介石還命令山東、淞滬等地的中央軍做好戰鬥準備。客觀上講,蔣介石在九一八事變後的態度雖然也有幻想通過外交政治手段和平解決的,但他還是做好了“實在不行隻有抵抗”的打算。東北軍的敗退純粹是張學良自己的責任。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的成功率不足5%,但張學良的懦弱無能則給關東軍增加了足足95%的成功率。
但此時的張學良可不知道這些,他隻看到,日本人居然表現得很“軟弱”。既然軟弱了,那自己肯定要“趁其病,要其命”,一舉驅逐掉在東北的所有日本勢力。畢竟,東北既是中國國土,也是張學良自己的地盤,讓外國勢力盤踞在中國國土上是中國的國恥,讓外國勢力在自己的地盤裏盤根錯節對張學良來說也是忍受不了的。既然要發展東北,那肯定是要一個絕對幹淨的東北,而不是龍蛇混雜的東北。因此在9月4日這天,南京特使吳鐵城急匆匆來到沈陽,向張學良傳達了南京和東京的態度,雙方都希望能和談解決事端,也要求東北軍“適可而止”停止進攻。張學良滿口答應,並派楊宇霆前去談判,當時等吳鐵城一走,立刻轉身打電話給王以哲和齊恩銘,要求第1軍和第2軍迅速端了遼陽的關東軍總司令部和旅順要塞。
張學良已經懂了這個時代的外交活動的遊戲規則:一邊打一邊談,拳頭越硬就越有理。戰場上打得越占上風的那一方在談判桌上也越能占上風。但眼下,東北戰事的情況比較特殊。東北軍不能打得太狠,因為打得太狠,容易刺激日本國內的主戰派壓倒主和派,必須要速戰速決,才能見好就收;另外,南京政府畢竟不是沈陽政府,南京政府在談判桌上肯定不會百分之百地為東北的利益考慮,肯定會打個折扣,甚至為了所謂的大局而犧牲東北來委曲求全。但南京政府是全國性政府,沈陽不得不聽命南京,一旦南京政府在談判桌上和日本人達成了協議,說不打了,那東北軍哪怕在戰場上占盡優勢,也要不得不戛然而止。因此張學良的對策是:抓緊時間,在南京政府和日本人達成停戰協議之前把日本人徹底趕出東北;不然的話,如果南京政府要求東北軍全麵停火,而東北的土地上還有日本人,那整個戰事就前功盡棄了。
東北戰事在進行中時,設在南京的中日兩國談判桌上也展開了一輪又一輪的唇槍舌戰。
代表東北乘坐飛機前往南京談判的是東北軍總參謀長楊宇霆。楊宇霆此時可謂是春風得意、意氣風發,以前他代表張作霖去跟日本人談判時,迫於形勢都是小心翼翼、忍氣吞聲,但此時代表張學良去跟日本人談判,則是容光煥發、精神抖擻。原因不用多說,弱國無外交,眼下東北軍在戰場上是即將勝利的一方,楊宇霆此時在談判桌上自然是底氣十足、盛氣淩人。
已經跟日方代表在談判桌上達成了一些共識草案的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王正廷親自到機場迎接了乘飛機趕來的楊宇霆。在一番簡單的客套寒暄後,王正廷急忙直奔主題:“楊將軍,蔣主席和中央國府對你們被迫自衛的行為是理解和支持的,但為了顧全大局,東北的戰事是不能繼續擴大的,否則會給全國帶來戰亂之災。日方那邊也表示,願以和平談判的方式來解決東北的爭端。隻要再得到張少帥和你們的同意,兩國達成共識,那事情就可以順利解決了。”
楊宇霆點點頭:“張少帥和我們也不想打仗,我們隻是被迫自衛的。既然戰事可以和平解決,那我們自當會竭盡全力地配合中央。”
王正廷鬆了一口氣:“那就好,那就好。楊將軍,你來看看,這是外交部和日方談判代表團剛剛達成的幾項共識。如果能得到張少帥和你們的同意,那東北的戰火就可以停止了。”
楊宇霆接過王正廷遞過來的一份文件仔細地瀏覽著,但剛剛一看,楊宇霆的臉色就猛地沉了下去,並且越往下看,他的臉色就越陰沉。到了最後,楊宇霆的臉色隻能用鐵青二字來形容了。國民政府外交部和日方談判代表達成的協議內容是:
一、關東軍在停戰後立刻全部退回關東州領地和滿鐵公司鐵路屬地內,東北軍也撤軍;
二、日本政府聯合國民政府一起全麵徹查事端,如若查明且確認是由關東軍主動挑起,日本政府向東北政府進行道歉並嚴厲懲辦挑起戰端的關東軍成員;
三、東北政府向日方立刻歸還包括滿鐵在內的日本官方及民間在東北的所有財產資產;
四、東北政府立刻釋放所有被逮捕的日本僑民並保證東北境內的日本僑民接下來仍然可以繼續擁有之前擁有的一切權益;
五、日本政府在東北擁有的所有特殊權益都恢複到戰事爆發前。
如果東北方麵也同意這五項條件,那麽東北軍和關東軍在二十四小時內實現全麵停火。
王正廷看楊宇霆的臉色越來越差,頓時心裏發虛,小心翼翼地問道:“楊將軍,你認為這五項條件有什麽地方需要修改嗎?”
“放屁!”楊宇霆看完後勃然大怒,情緒幾乎失控的他直接把這份文件摔在了地上,“你們究竟是什麽意思?蔣主席究竟是什麽意思?你們外交部究竟是什麽意思?”
“楊將軍,您這是...”王正廷瞠目結舌。
楊宇霆怒不可遏:“我們東北軍在前線浴血奮戰,已經傷亡了上萬將士,最後換來的卻是這個結果?僅僅是把局勢恢複到戰前?日本政府再向我們道個歉就沒事了?簡直是胡扯!王部長,你們究竟是什麽意思?我們東北軍在前線拚死血戰,你們卻在談判桌上出賣我們?”
王正廷被楊宇霆怒發衝冠的樣子嚇得噤若寒蟬:“楊將軍,把東北的局勢恢複到戰事之前是日方的底限,我方認為也是可以接受的,這難道有什麽不妥嗎?”
楊宇霆怒火萬丈:“何止不妥!簡直狗屁不通!我們東北軍流了那麽多血,最後卻什麽都沒有得到,簡直豈有此理!關東軍處心積慮想要挑起戰爭,吞並東北,最後日本政府向我們道個歉就完了?沒完!他們必須付出代價!我們必須要得到應得的!”他掏出隨身文件包裏的一份文件,冷冷地丟給王正廷,“這是少帥和我們東北方麵的和談條件!你們自己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