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東北軍2之龍戰於野 第128節 全球的謀略(2)
經過上麵的分析,我認為,德聯盟雖然對我國的軍事、工業、科技等多方麵的建設及發展大有裨益,但對接下來的戰爭則是弊大於利。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體和全球頭號工業大國。國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要竭盡全力避免與美國的正麵交戰。如果我國放棄德國,轉而和美國聯盟,則戰爭前景便柳暗花明。但美國在本土沒有威脅的情況下是很難與他國簽署軍事聯盟協議的,因此我國現在舍棄德國而去和美國締結聯盟也是緣木求魚。而最為棘手的是,美國和英法是傳統的盟友關係,而德國和英法則關係惡劣,極其容易爆發戰爭,一旦德國對英法宣戰,我國出於維護德聯盟的穩定性和對英法作戰能得到的國家利益,也必須對英法宣戰,但美國屆時不會置身事外。因此我國和德國結盟,就很難再同美國保持非戰爭關係。德國對我國的意義,僅僅是此時的合作朋友,以及對付蘇聯的盟友。我在此設想,倘若德國與美英法宣戰之際,我國迅速與德國斷交,並對德國宣戰,加入美英法陣營,屆時,蘇聯必然見風使舵,也對德國宣戰,德國必敗,接下來,我國請求美英法幫助我國消滅日本則希望很大(原因在上麵已經分析)。從美國的角度出發,美國在歐洲支援英法去遏製蘇聯,在東亞扶植日去遏製蘇聯,是最符合美國的利益的。接下來我國進攻蘇聯,也能得到美英法的支持,但美英法立刻參戰的概率不大,而我國也就徹底失去了德國這個強有力的對蘇作戰的盟友,我國在戰爭的前期和期很容易是單獨與蘇聯作戰,以我國的力量能否擊敗蘇聯,存在很大疑問,雖然有著美英法的支持,但我國即便戰勝蘇聯也必然會付出極其巨大的代價,美英法還能趁機瓜分我國對蘇作戰的勝利成果。這條道路最終會使得美英法會成為最大的獲利者,我國對德和對蘇作戰都為美英法火取栗,雖然避免了戰敗的命運和能徹底消滅日本,但也要付出更高的代價,獲得的利益也會大打折扣。
簡而概之:我國和蘇聯結盟幾乎是得不到實質性的利益,既會與德國交惡,也會與美英法交惡;我國和美英法結盟則需要付出巨大代價才能打敗日本和蘇聯;我國和德國結盟並同美英法搞好關係然後再進攻蘇聯,最好的結局是獲得比較理想的戰果,能徹底消滅掉日本,但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最壞的結局則是德要與美英法蘇日五國開戰,充滿不確定性以及很大的風險性;我國和德國結盟並同時對美英法蘇開戰,不但無法消滅日本,還會讓自身陷入極大的危險,甚至最後毫無收獲;還有一條道路:國舍棄德國,迫使德國與日本結盟,德日和美英法都有極大的利益矛盾,因此國可以借助美英法的力量消滅日本,但蘇聯在這場戰爭期間的態度則充滿不確定性,如果蘇聯與德日結盟,則我國會陷入巨大的危險境地裏,會遭到蘇日聯手的南北兩線進攻,如果蘇聯加入美英法聯盟,蘇聯在歐洲戰場可以幫助美英法打擊德國,但對我國消滅日本是毫無作用,並且我國也無法收複被蘇聯霸占的北方領土以及被英法霸占的南方傳統附屬國。
綜合概述:國如果想要借助他國海軍去消滅日本,隻有舍棄德國轉而與美英法結盟;而至於接下來進攻不進攻蘇聯,則是另一個研究課題了。
拋開諸多複雜詭譎的國際環境不談,國想要徹底滅亡日本,必須要著手完成兩件事。第一件事,占領朝鮮半島;第二件事,擴建海軍。
朝鮮半島是日之間最重要的戰略要地,它既是日本向大陸擴張、侵略國的軍事橋頭堡和後方轉站,同時也是國進攻日本的跳板和基地。擁有朝鮮半島,我國可以在朝鮮半島境內修建海空軍基地,集結陸軍部隊,一方麵為進攻日本做準備,一方麵使得朝鮮半島成為國抵禦日本的屏障,從而保護國本土的絕對安全。得到朝鮮半島,我國就大大縮短了同日本本土之間的距離,讓我國攻擊日本本土事半功倍,我國的空軍飛機從朝鮮半島出發後可以迅速抵達日本本土上空,我國陸海軍想要登陸日本本土,最短的距離隻需要跨過狹窄的朝鮮海峽即可;另外,奪取現在被日本控製的朝鮮海峽,還可以在朝鮮半島上摧毀日本陸軍的主力,使日本本土陷入防禦空虛。換而言之,我國可以用朝鮮半島作為誘餌,誘使日本國內把訓練有素的正規軍源源不斷送到朝鮮半島與我國交戰,從而消滅日本陸軍。
占領朝鮮半島和擴建海軍這兩個措施是相輔相成的。在準備奪取朝鮮半島之前,擴建海軍就必須要開始了。海軍是耗資巨大、周期漫長的軍種,因此發展海軍的過程既不能操之過急,同時要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進行。我國發展海軍的第一步不是建造戰列艦、巡洋艦、航空母艦等水麵主力艦,而是要大力建造潛艇。
潛艇,是海軍各種艦艇裏噸位及戰鬥力很弱小的一種軍艦,甚至它都無法跟驅逐艦正麵交火,並且它的攻擊方式隻有偷襲這一種。但潛艇,恰恰是日本這樣的島國的克星。我國可以參考上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對付英國的戰略。日德蘭大海戰後,德國海軍挑戰英國海軍以失敗而告終,德國海軍那龐大的水麵艦隊隻能蜷縮在本土軍港裏,一直到戰爭結束都沒有發揮再大的作用,最終迎來了集體自沉的命運。因此,我國現在急於求成地建設大規模的水麵艦隊,無疑是極其不明智的。日德蘭大海戰後,德國海軍被迫改變了策略,全力建造潛艇部隊,對作為島國的英國展開無限製潛艇戰。事實證明,這個策略非常有效,德國的潛艇部隊對英國本土經濟和英國的國力造成了遠比水麵艦隊更嚴重的打擊。但由於戰爭很快就結束了,因此德國的無限製潛艇戰才沒有顯示出更大的效果和威力。我國既可以吸取德國的教訓,也可以學習德國人從實戰獲得的寶貴經驗:不優先建設水麵艦隊,而是優先建設潛艇部隊。這樣,我國的潛艇部隊就能獲得更多的時間,在實戰產生更大的戰果,我國的策略也能搶占了先機。英國是島國,是海軍大國,日本也是島國,也是海軍大國。德國拿英國沒有辦法,我國也拿日本沒有辦法。所以,德國對付英國的無限製潛艇戰才是我國對付日本的最佳利器。打敗日本,不一定是要把國的國旗飄揚在東京上空,也可以是讓整個日本在彈盡糧絕慢慢地困死、餓死。日本和英國都是島國,甚至日本列島的自然條件都不如英倫三島。英國的強大,靠的就是遼闊的海外殖民地給它本土提供了源源不絕的農業產品和工業原料。日本也是一樣的,日本的國家生命線幾乎就是它的海上貿易航線。由於日本列島資源匱乏、土地貧瘠的程度遠遠超過英國,因此日本對海上貿易航線的依賴性也遠遠超過英國。我國暫時無法擴建強大的海軍消滅日本海軍並運輸陸軍在日本列島登陸,那我國可以轉而另辟蹊徑並對症下藥,建造大量的潛艇,包圍日本列島,把日本的貨船和商船接連不斷地送進海底,徹底掐斷日本的海上貿易航線,割斷日本的血管,讓耗盡本土囤積的戰略物資卻得不到外界提供的日本慢慢地走向衰亡。因此,對日本本土進行無限製潛艇戰,是我國摧毀日本的最重要手段。
另一方麵,潛艇製造過程遠遠簡單於製造水麵艦艇,並且潛艇成本低廉。一艘潛艇的排水量為500噸至800噸,一艘戰列艦的排水量為20000噸至40000噸,因此建造一艘戰列艦的資金和材料差不多可以建造30至50艘潛艇。從實戰效果可以確定,同樣的材料用來製造潛艇會比製造水麵軍艦對日本本土經濟的打擊程度更大。
其次,建立大規模的潛艇部隊不但能在對日本本土作戰的過程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還能協助陸空軍奪取朝鮮。朝鮮是個半島,朝鮮和國大陸隻隔著鴨綠江,和日本本土之間卻隔著朝鮮海峽,我國的軍隊和物資可以很方麵地渡過鴨綠江運入朝鮮境內,而日本的軍隊和物資則要通過船隊穿過朝鮮海峽送入朝鮮境內。一旦我國和日本交戰於朝鮮,那我國的潛艇部隊可以封鎖朝鮮半島和日本本土之間的海上通道,把從日本本土運送軍隊和物資去朝鮮的日本船隻不停地擊沉送入海底,這必然會在客觀上對陸空軍的攻擊起到極大的協助作用。
封鎖日本本土是潛艇部隊的重要職責,摧毀日本本土則是空軍的使命。如果我國奪取了朝鮮半島,不但可以在朝鮮半島修建潛艇基地,還可以修建空軍基地,使用大規模的轟炸機群連續不斷地轟炸日本本土的重工業設備和重大城市。空軍的轟炸機群和海軍的潛艇部隊互相配合,就會非常有效且非常迅速地扼殺日本本土的生命線,同時也摧毀日本的國力根基。在這個戰略過程,保持我國潛艇部隊和轟炸機部隊的數量及質量上的領先也是要點之一
認真閱讀完這篇長達五萬多字的論後,張學良此時的心裏隻有用震驚二字來形容了。在恢複平靜後,他急忙看這篇論的作者:東北講武堂參謀學院學員蕭浩然。本由”””””,”””””””
“蕭浩然”張學良念叨著這個名字,隱隱覺得有點熟悉。他想起來,這個蕭浩然是東北講武堂全麵擴建後招收的第一批學員、也就是講武堂第七期學員裏報考成績以全校第一名入學的那個學員。張學良曾在講武堂內給新入學的學員們訓話,見過這個被選為全校幾大學院的幾個代表之一的蕭浩然。當時張學良感覺這個蕭浩然渾身冷冰冰、麵無表情、漠然寡言,是那種類似於思考機器、輪椅偵探式的怪人。張學良覺得此人有點古怪,但也沒有太多在意。而此時,在看完了他的這篇堪稱是驚世駭俗的論後,張學良不得不徹底記住了這個蕭浩然。
厲害!太厲害了!真是個難得的人才!張學良暗暗讚歎且震驚不已。即便張學良用後世的目光來評論蕭浩然在這篇論裏對世界各大列強之間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以及國際上詭譎多變的風雲局勢所進行的種種巨細無遺、鞭辟入裏的分析,也不得不深感佩服。實際上,此時的世界格局因為張學良的改變以及受到隨之產生的“蝴蝶效應”的影響,已經開始逐步地偏離了原先曆史上的軌跡,一八事變沒有發生,一二八淞滬抗戰沒有發生,東北軍不但沒有放棄東北,甚至還趕走了關東軍,自然而然,這對東亞的局勢乃至全世界的局勢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東亞的前景和全世界的前景也會因此而發生越來越大的變化。日本在沒有得到東北的情況下會不會發動全麵侵華已經很難說了,而德國和日本締結軍事聯盟並聯合發動二戰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了。但正因為如此,張學良也很煩惱,他的“高瞻遠矚、超越時代”的預測目光現在已經徹底不靈了。德結盟了,日本跟誰結盟?蘇聯呢?美英法呢?世界大戰如果爆發,會怎麽爆發?會是哪兩大陣營之間展開全球性對決?還是同盟國對軸心國嗎?世界格局已經麵目全非,那國怎麽辦?選擇哪一條道路才能獲得最大的利益?對於這些紛亂如麻的問題,張學良焦頭爛額、絞盡腦汁。但此時看到蕭浩然如此深刻而犀利的詳細分析,張學良不得不承認,此人的戰略目光當真是敏銳異常,而此人的戰略分析能力也是高明至極。蕭浩然作為一個三十年代的人,竟然能夠把國際局勢分析得讓擁有二十一世紀思想的張學良感到心服口服,證明此人堪稱是天才戰略家,並且他還根據他的分析而下達了很多精確而獨到的論斷,不少地方讓張學良這個思想超越當前時代八十多年的人都自歎不如。比如,蕭浩然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國和德國結盟的長期弊端及潛在危害,讓張學良感到了振聾發聵般的震撼。張學良忍不住感歎:江山如畫,俊傑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