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節 全麵大發展(3)
為了推動東北金融機構和經濟體係的全麵完善,從根本上徹底消除東北遭到國內外金融危機和經濟封鎖等危機,張學良命令全麵整頓東北官方的銀號銀行,統一建立五家政府直屬的金融機構:中國東北銀行、東北工商銀行、東北農業銀行、東北建設銀行、東北交通銀行。這五家“國有銀行”擔負著東北境內金融改革、貨幣流通、穩定物價等各種經濟方麵的重任,同時東北政府允許私人開設銀號、錢莊等類似於銀行的金融機構,保持官方機構和民間企業的互相競爭、互相合作、互相促進的良好平衡。此時,中華民國的法定貨幣是銀圓,但銀圓是用白銀鑄造的,在和外幣進行兌換的過程中會導致中國白銀外流(老外用紙做的鈔票兌換中國用白銀做的貨幣,當然是中國人吃虧,而中國的紙質鈔票法幣在1935年底才正式發行),東北政府是地方政府,自然無權發行國家法定貨幣。此時,東北也沒有統一的貨幣,也沒有形成統一的金融秩序,因此東北境內的貨幣種類繁多,有銅本位的紙幣和硬幣,也有銀本位的紙幣和硬幣,還有各種各樣的外國貨幣在市場上流通,僅“四行號”就發行了15個幣種、136個券種,東北境內的各個銀號、錢莊、商號也自行發放私貼,致使東北的貨幣流通區域互相割據,阻礙了商品貿易,嚴重影響了經濟發展。張學良與邀請到東北來的馬寅初、何廉、劉大鈞、方顯廷等幾位經濟學巨擘以及東北本地十多名金融家、銀行家在經過反複的研究後,決定從外國進口印鈔機,發行僅限於東北四省境內使用的“東北元”紙幣,單位元、角、分,進率為十,暫定為一分、五分、一角、五角、一元、五元、十元,規定一東北元兌換一銀圓,廢除除銀圓和外國法定貨幣之外的任何幣種券種。東北政府不強行讓民眾用手裏的銀圓兌換成東北元,但規定東北的五大官方銀行隻接收東北元紙幣,民眾存入東北官方銀行裏的銀圓在取出來時隻會用東北元支付,同時規勸和鼓勵東北境內的各家私人銀號錢莊也盡量使用東北元紙幣。這樣的話,東北境內和外地流入東北的銀圓都會被東北政府所擁有,同時也能保證東北境內的商業交易以及東北同外地的商務貿易都不受影響,從而有效地杜絕了東北的銀圓外流。實際上,紙幣比銀圓更加便於攜帶,再加上東北政府不濫發鈔票來掠奪民間的財富,保證東北元在東北境內的穩定價值,老百姓自然會選擇使用東北元,而外界的商賈在進入東北境內後,也會迫於東北政府的政策而同樣使用東北元。東北元紙幣的正麵為中國曆史上偉大人物的頭像,背麵是珠穆朗瑪峰、昆侖龍脈、滔滔長江、滾滾黃河、蒙古草原、西南的高山流水、東北的冰川雪原、西北的沙漠戈壁、中原的平原丘陵等中國自然景色圖案。東北元在東北境內正式發行和全麵普及使用後,再加上東北當局嚴格控製金銀,這樣,關內地區和國外的金銀硬通貨就會不斷流入,而東北的財富則不會外流(曆史上在一戰結束後金幣才停止流通;二戰結束後銀幣才停止流通)。
民族前進的動力在科教。科學和教育也是東北政府的頭等發展大事,人才是一切的根本。張學良仿造後世新中國的教學製度,再結合眼下時代的現狀,製定出了一套科學而嚴密的“東北四省教育大綱”。這套東北教育大綱嚴格設定教育分為幼學教育(一年)、小學教育(五年)、中學教育(五年)、大學教育(四年),規定東北四省境內年滿六歲的兒童必須上學接受正規教育,政府免除全部的學雜費,學校向學生提供一頓午飯,費用由政府承擔,嚴格禁止學校通過任何手段向學生收取費用,另外設立獎學金製度,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可獲得政府獎金。
張學良和東北教育局規定的東北四省新式教育課程如下:
幼學教育(一年),設立《國文》、《數學》這兩門必修科目;
小學教育(五年),設立《國文》、《數學》、《曆史》、《體育》這四門必修科目;
中學教育(五年),五年期間設立《國文》、《數學》、《曆史》、《體育》這四門必修科目,在第一年期間再設立《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天文》、《文學》、《音樂》、《美術》、《哲學》、《宗教》這十門選修科目和《古典漢語》、《英語》、《德語》、《日語》、《俄語》、《法語》這六門選修語言科目。完成中學一年級學科的學生必須在這十六門選修科目中選修至少兩科作為接下來中學四年和大學四年的必修科目。在大學裏,會增加更多科目,學生屆時可以再選擇其他必修科目。體育課程分為騎馬、長跑、短跑、跳高、跳遠、足球、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棒球、武術、遊泳、射擊等選修項目,這樣從小便增強東北孩子們的體質。
在中學五年教育結束後,東北教育部在每年6月10日這天舉行東北四省聯合同卷高考。張學良所設計的高考製度解決了後世中國高考的那種“一紙定江山”的缺陷。辦法也很簡單:東北每個參考學生在高考時都要考六門或六門以上的必修文化科目和體育,每門必修文化科目都由教育局的專家出三份試卷。這樣,每個考生的每一門必修文化科目就會考三份,每門科目自然會有三個得分,考生這一門必修文化科目的單科成績在這三個得分中選出最高分來計算。這樣就能大大減少了考生因為高考失常或其他原因而考不出正常水平結果遺憾終身的情況。考生在考上大學後,能夠合格畢業的學生即為大學生,繼續專研學問並有建樹且通過進一步的考核者,逐步成為學士、碩士、博士。但不管是學士、碩士、博士還是教授、專家、院士、學者、科學家、文學家等各榮譽頭銜,都必須要得到教育局的批準。私人不允許自封,以防招搖撞騙和沽名釣譽。總體而言,東北的教育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培育出各方麵人才,《國文》也就是後世《語文》。在東北教育體係內,東北的學生們從小學到大學,《國文》、《數學》、《曆史》、《體育》這四門一直為必修課,原因無需多言。作為中國的學生,自然要精通中國的文字語言;《數學》則是學習其他各科的必需工具;《曆史》則教導學生牢記過去,牢記中國古代的燦爛文明和近代的國恥,以史為鏡、奮發圖強;《體育》則是為了從小就培養東北學生們的體質。另外,《國文》這一科也承擔起向東北的學子們教導傳承中國傳統思想美德、社會公德、個人道德修養等道德教育,以及忠於國家、忠於民族、服務人民的各種愛國思想。
另外,為了加速科學的發展,東北教育部在張學良的命令下,全麵推廣西式的計量單位。比如長度單位使用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裏);麵積單位使用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平方公裏);體積單位使用立方厘米、立方米、立方千米;容積單位則使用毫升、升等;質量單位使用毫克、克、千克、噸等;等等。除此之外,東北全境推廣西式的時間單位和溫度單位,全麵采取西式的二十四小時製度,以秒、分鍾、小時、日、周(星期)、月、年為時間單位;溫度單位則采取攝氏度。東北教育局在推廣西式計量單位的同時不完全廢除傳統的中式計量法,保留華裏(裏)、方(立方)、擔、鬥、兩、斤等單位,但逐步以西式計量法全麵取代。同時為了促進文化交流和文字使用,方便全麵掃盲,東北政府和東北教育部正式宣布全麵推廣簡體漢字、簡體漢字偏旁名稱表、白話文、現代漢語拚音方案、標點符號、阿拉伯數字等學術工具的使用(這簡體漢字自然又是張學良通宵N個晚上熬出的心血成果,全是他根據後世新中國的簡體漢字進行默寫出來的。實際上他這麽做也是為了他自己,來到這個時空後,他看那些繁體字看得頭痛不已,很多字都不認識,在很多公眾場合險些鬧出“張少帥竟然不識字”的笑話,同時保留繁體字和文言文的繼續使用,以維護中國傳統古典文化的精髓得以繼承,原則是“鼓勵使用簡體字,但盡量也認得繁體字”。
製定好東北的教學製度後,張學良又讓財政局撥款給教育局,在東北各地興建各級學校。東北共有170多個縣、3100多萬人口,每個縣(市)鎮的幼兒園、小學、中學的數量都有司法部定下的相關法令進行硬性規定,同時規定,東北四省每年投入的教育經費不得低於財政支出的25%。整個計劃爭取在三年內完成,目標是使得東北四省適齡兒童的就學率在三年後能超過山西省,達到90%以上。(此時的山西省在閻錫山的治理下頗為發達興旺,山西適齡兒童就學率達80%以上。這個數字不但在全國是名列前茅,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
大學是教育高等學府,綜合性地提供教學和研究條件和授權頒發學位的高等教育機關,它選拔具有中學以上學曆者進行深度教育和培訓深造,並以考試考核的方式檢驗其所學知識和技能,是給社會提供高素質人才的最主要來源。大學通常被人們比作知識殿堂上的象牙塔,可見它對教育和科研的重要性。張學良統計了一下東北此時的大學,眼下東北公立和私立的大學總共有二三十所,比較著名的有東北大學、吉林大學、奉天實業學堂、新民公學堂等等。張學良首先將包括馮庸大學在內的校內師生人數低於1000人的大學都合並入東北大學(該校位於沈陽。東北大學是東北的老牌高等學院,由東北文官元老王永江創辦於1924年4月。),其餘大學按照地域統一合並為遼寧大學、吉林大學、黑龍江大學、熱河大學四所,嚴格限製私人創辦大學,並規定私人所創辦的高等學府隻能叫“學院”,同時製定了代號“510”的東北大學建設計劃,要求“五年之內,東北要擁有五十所公立大學以及十所教學水平達到世界一流的著名大學”。張學良此時種下的種子使得一所所後來名譽世界的大學在東北拔地而起,比如東北科技大學、東北理工大學、東北藝術大學、東北工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東北商貿財經大學、東北政法大學、東北信息大學、東北師範大學、東北體育大學、東北醫科大學、東北工程大學等,這些逐漸成長起來的東北高等學府成為東北培育各型人才的搖籃,並吸引國內外大量教授和留學生來東北任教或留學。為促進東北科學水平的迅速發展,張學良隨後創建了“中國東北科學院”這個東北科研的最高殿堂,下轄“東北自然科學院”和“東北社會科學院”兩大院係,後來還陸續發展出包括東北生物醫療研究中心、東北核物理研究中心、東北分子化工研究中心、東北高能物理研究中心等世界一流的科研機構。東北科學院重金聘請國內外知名教授學者科學家前來任職或參與研究,每年做出突出貢獻的學者東北政府將向其頒發高額獎金。張學良規定,東北科學院隻設100名院士的名額,寧缺勿超,每五年進行全麵的院士重新評選以更新替換。
每個政府都會有自己的“喉舌”,即為政府本身進行專門宣傳政策方針的通訊媒體機構。在基於這種考慮,《東北民報》、《東北軍報》、《東北晨報》、《東北晚報》、《中國新聞報》、《世界新聞報》這六份東北政府的官方報紙隨之成立,同時東北政府也不限製私人創辦報紙雜誌,以此加大民眾的民智開啟速度,鼓舞民眾參與時政、抨擊政府的不對之處,刺激各學術界的思想活躍和蓬勃發展。但各家報紙雜刊和新聞媒體在進行報道宣傳時,不得有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危害國家安全、榮譽、利益,煽動民族分裂、侵犯少數民族利益、破壞民族團結、泄露國家機密、捕風捉影、憑空捏造、宣揚**、迷信、暴力,危害社會公德和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侮辱和誹謗他人…等違法內容。張學良親自邀請了遼寧省的商務總會會長、著名新聞家杜重遠先生、曾擔任南京政府外交署長但因為“濟南慘案”而被撤職的著名報業家黃郛先生、中國此時著名的新聞家、政論家張季鸞先生、著名的新聞工作者、民國三大報刊收藏家之一的馮翰飛先生擔任這幾大報社的社長,並向他們鄭重承諾“保證東北地區的新聞媒體和社會輿論的自由”,虛心請求他們以後用新聞媒體和社會輿論的力量來督促東北政府為民服務。四位新聞家也都欣然就任。值得一提的是,這幾家東北的官方報紙在成立之初,杜重遠、黃郛、張季鸞、馮翰飛都特地請張學良親自為各自報社的報紙題名,毛筆字寫得難登大雅之堂的張學良在萬般無奈下,隻得厚著臉皮、硬著頭皮地潑墨揮毫,但他寫出來的“狂草”卻讓他身邊無論是內行還是外行的人都驚人地一致叫好,讓張學良哭笑不得。後來由於張學良的威望及功業與日俱增,根本就沒人去詆毀他那小學生式的毛筆字,也沒人敢公開說出他那毛筆字純粹就是鬼畫符的真話。有時候嘛,“皇帝的新衣”並不隻是單純的童話故事。結果從1929年1月份開始,東北的百姓們天天都能在報紙上看到張學良那鬼畫符式的狂草,並且慢慢的,華北地區、全國範圍、亞洲範圍…乃至半個世界都能天天欣賞到張學良的墨寶。東北的媒體新聞機構在與報紙書刊建設的同時還有廣播收音機,隻有達到每家每戶都有收音機、每個城市街道都安裝廣播的地步,才能讓民眾聽到政府的聲音,才便於政府的宣傳工作。張學良打算在三年之內要讓全東北都能達到這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