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節 人才最寶貴(1)

通過向南京申請撥款、向列強貸款、搞垮吳常等東北的大官僚大地主以及盜墓、販毒等見不得光的手段,張學良總算勉強湊齊了東北的建設啟動資金。手裏有了錢,財大氣粗的張學良才算是真正地開始大展手腳了。此時他的事情浩如煙海,但他把全部的重點都放在了一件事上,那就是搜羅人才,並且是不擇手段、一擲千金地搜羅。在張學良的再三命令和調撥的上千萬大洋的資金下,農統局從1929年初開始便開始鼓足馬力地在全國範圍內大肆給張學良搜羅各方麵的人才。數以千計的農統局特工和東北政務委員會下轄的各個部局級單位派出的人手在國內踏破鐵鞋外加磨破嘴皮,用各種方法將國內各地的一批又一批的學者、科學家、工程師等科研文藝兩方麵的人才給源源不斷地弄到了東北境內。張學良指示農統局:“對於那些人才,特別是一些國寶級的人才,無論如何都要弄到東北來,哪怕用麻繩捆也要把他們捆來。”而且張學良還下令:“請到的人才將按照人數和名氣大小對執行任務的人員進行相關的嘉獎”。在金錢的刺激下,農統局的特工人員們幹起來極為賣力,幾乎堪稱“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東北特工們在全國範圍內給張學良搜刮人才的方法無非四個:三顧茅廬,以誠意打動之;重金誠聘,以金錢引誘之;連哄帶騙,以詭計欺瞞之;強行帶走,以武力逼迫之。結果短短的幾個月內,東北便人才濟濟,各方麵的人才數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鼎盛狀況,東北的科教事業也如同坐火箭般水漲船高。別的不說,光是東北境內的那6座重點大學:東北大學、遼寧大學、吉林大學、黑龍江大學、熱河大學,齊齊在半年內便躋身全國一流高等學府行列,而另外那十多座張學良新建的東北高等學府:東北科技大學、東北理工大學、東北藝術大學、東北工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東北商貿財經大學、東北政法大學、東北信息大學、東北師範大學、東北體育大學、東北醫科大學、東北工程大學,也迅速擺脫了師資力量一窮二白的現狀,搖身一變,盡皆成為全國前列的高等學府。就用東北的頭號高等學府東北大學做例子,1929年初的東北大學隻有教授講師五十多人,在校學生一千多人,而到了1930年初的時候,東北大學已經成了全國高等學府裏的頭號“巨無霸”,全校的占地總麵積從開始的900多畝暴增到4000多畝,是清華大學的四倍;校內建築麵積達50多萬平方米,是清華大學的六倍;東北大學的在校大學生和外國留學生達到20000多人,國內外在此任教的講師、教授、學者、文藝學家、科學家共有1500多人,使得此時的東北大學無論是規模還是學術貢獻力、學界影響力、科研設備的數量以及齊備性和先進性,都以半道黑馬般的勢頭迅速超過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燕京大學、南開大學、複旦大學、中央大學(南京大學)、交通大學等一係列中國傳統的頂級高等學府,位居全國第一、國際前三十強,甚至能與日本的帝國大學並駕齊驅。之所以東北大學會在這麽短的時間內發生這種猶如井噴式的暴增進步,一來是張學良“不惜血本”的教育投資,在他的命令下,東北的教育經費和東北軍的軍費不相上下;二來就是張學良不擇手段搞來的那些數量眾多的精英人才。1930年的東北大學,師資力量幾乎是令人望而生畏,從以下名單可見一斑:

東北大學校長:黃炎培;副校長:陶行知、蔣夢麟;

圖書館主任:袁同禮;副主任:梁思莊;

院長:章太炎;副院長:章士釗、陳寅恪;

教授和講師:錢鍾書、錢玄同、季羨林、劉文典、沈從文、朱自清、林語堂、周樹人(魯迅)、舒慶春(老舍)、沈雁冰(茅盾)、李堯棠(巴金)、萬家寶(曹禺)、郭沫若、徐誌摩、胡適、聞一多、馬敘倫、陳望道、馮雪峰、胡也頻、胡風、柳亞子、錢玄同、劉半農、吳宓、趙樹理、周作人、梁實秋、聶紺弩、戴望舒、艾青、王力、呂叔湘、丁聲樹、羅常培、高亨、李方桂、黃侃、詹安泰、夏承燾、唐圭璋、龍榆生、錢基博、楊蔭杭、林損、田漢、趙元任、黎錦熙、劉盼遂、黎錦熙、毛子水、臧克家、張恨水、楊絳(女,錢鍾書的妻子)、丁玲(女)、馮鏘(女)、馮沅君(女)、蘇雪林(女)、廬隱(女)、謝冰瑩(女)等;

【數學院】院長:馮祖荀;副院長:陳建功、胡敦複;

教授和講師:華羅庚、蘇步青、陳省身、關肇直、李文清、楊宗磐、何魯、楊武之、範會國等:

【物理學院】院長:葉企孫;副院長:李書華、饒毓泰;

教授和講師:吳有訓、胡剛複、王竹溪、周培源、孟昭英、吳學周、趙九章、吳大猷、丁西林、蔡昌年、畢德顯、嚴濟慈、鄭大章等;

【化學院】院長:張子高;副院長:陳裕光、王星拱;

教授和講師:侯德榜、孫國封、莊長恭、柳大綱、黃鳴龍、吳蘊初、錢思亮、曾昭掄等;

【地理學院】院長袁複禮;副院長:李四光、馮景蘭;

教授和講師:楊鍾健、侯德封、竺可楨、孫越崎、翁文灝、李憲之、張莘夫等;

【生物學院】院長:周太玄;副院長:童第周、周建人;

教授和講師:楊惟義、胡先驌、錢崇澍、嚴楚江、陳煥鏞、張景鉞、陳封懷等;

【曆史學院】院長:陳垣;副院長:董作賓、吳金鼎;

教授和講師:朱希祖、顧頡剛、陶希聖、馬衡、關百益、劉燿、韓維周、石璋如、趙青芳、裴文中等;

【外語學院】院長:鬱達夫;副院長:李劼人、周有光;

教授和講師:傅雷、朱生豪、劉仁航、宋清如(女)、袁昌英(女)等;

【農學院】院長:金善寶;副院長:張心一、董時進;

教授和講師:鄧叔群、汪國輿、崔步瀛、張贄、李競雄、盛家廉、陳鳳桐、黃異生、程紹迥、熊大壯、曹誠英(女)等;

【政法學院】院長:蕭公權;副院長:王世傑、許壽裳;

教授和講師:潘光旦、錢端升、張奚若、皮宗石、周鯁生、張佛泉、曾同春、何廉等;

【經濟學院】院長:馬寅初;副院長:陳岱孫、劉大鈞;

教授和講師:何廉、方顯廷、楊杏佛等;

【哲學院】院長:熊十力;副院長馮友蘭、梁漱溟;

教授和講師:馬一浮、朱光潛、宗白華、湯用彤、金嶽霖、英千裏等;

【心理學院】院長:吳南軒;副院長唐鉞;

【醫學院】院長:伍連德;副院長:張錫純、林巧稚(女);

教授和講師:金顯宅、魏曦、李柳溪、蔡時椿、曲煥章(雲南白藥發明者)等;

【建築學院】院長:朱啟鈐;副院長:梁思成、林徽因(女);教授和講師:劉如鬆等;

【新聞學院】院長:成舍我;副院長:陶菊隱、張季鸞;

【美術學院】院長:齊白石;副院長:張大千、徐悲鴻;

教授和講師:林風眠、劉海粟、烏始光、張津光、丁健行、陳抱一、張善子、黃賓虹、潘天壽、傅抱石、豐子愷、江小鶴、王臨乙、滕白也、張書旗、柳子穀等;

【音樂學院】院長:蕭友梅;副院長:李叔同、劉天華;

教授和講師:聶耳、王光祈、楊蔭瀏、莫桂新、張權(女)、華彥鈞(阿炳)、黎錦輝等;

【戲劇學院】院長:餘叔岩;副院長:馬連良、周信芳;

教授和講師:趙太侔、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苟慧生等;

【教育學院】院長:陳鶴琴;副院長:郭秉文、羅家倫;

教授和講師:傅斯年、何思源、葉聖陶、晏陽初、馮祖荀、李公樸等;

【工程學院】院長:茅以升;副院長:蔡方蔭、劉恢先;

教授和講師:原素欣、沈怡、李鍾美、吳仰曾等;

【機械學院】院長:靳樹梁;副院長:賓步程、胡庶華;

【體育學院】院長郝更生;教員:宋君複、王文林、吳蘊瑞、申國權等;

正因為東北大學的師資力量雄踞全國第一,各方麵科研文藝大師群星璀璨,因此東北大學後來也被稱為“銀河大學”。從1929年初開始,張學良一直都在不停地通過各種方式和各種渠道從全國各地搜羅人才,甚至是明火執仗地去挖其他大學的牆角。光1929年這一年間,便有超過五千名國內各方麵科研專家、學者、工程師、文學家、藝術家、文藝工作者以及上萬名其他各方麵的技術人才來到東北,其中的上千名科研專家、國學大師、藝術巨匠都成為了東北各大學的教授講師或東北科學院的院士,不少人還在東北政府內擔任官職。張學良用人並不怎麽在乎資曆,而是把才幹和品德作為第一錄用原因。比如,著名教育家傅斯年和何思源一方麵既擔任東北大學教育學院的教授講師,一方麵也是東北教育部的正副部長;著名醫學家伍連德和張錫純既是東北大學醫學院的正副院長,同時也是東北衛生局的正副部長;著名農學家張心一、董時進既是東北農業局的正副部長,也擔任著東北大學農學院的副院長;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位居東北交通部長和東北大學工程學院院長;著名能源專家孫越崎博士和著名地質資源專家翁文灝一方麵分別擔任東北的能源部長和資源部長,同時也是東北大學地理學院的教授講師,等等。張學良每年給東北大學調撥的教育經費就足足達到800萬大洋,是清華大學的六倍多。

剛開始,其中半數以上的科研文藝工作者們都對張學良這種所謂“求賢若渴、招聘人才”的粗暴方式很是不滿,有人諷刺張學良簡直就是梁山水泊的草寇作風,把人逼上梁山。他們中很多人都是被農統局的特工架上就走,連同親屬家眷,一骨碌莫名其妙就到了東北。但此時的東北確實不是混亂不堪的關內地區可以比的,東北社會環境穩定,經濟繁榮,思想民主,而關內地區則戰亂連連,國民黨內部的實力派高層互相黨同伐異,地方派係之間也不停征戰,而東北四省則是遠離戰火,成了此時全國動**不堪局勢中的一塊“世外桃源”。而一些遭到國民黨當局通緝迫害的異見人士在這裏還得到了安全保護(比如魯迅先生,他一直都在國民黨當局的黑名單上),他們的科研文藝事業在這裏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鼓勵。張學良給他們提供了安定的學習研究環境和極其優厚的待遇,以及充足的研究資金,加上張學良本人也不止一次親自前往看望和道歉,才慢慢地平息了這些科研文藝大家們的怒火。別的不說,光是東北大學教師們的工資,就令關內地區的同僚們羨慕不已。東北大學內,普通講師每個月的工資是300大洋,高級教授每個月的工資是500大洋,如果是東北科學院的院士,這個數字則增加到800大洋,比東北軍政官員工資還要多,搞得很多東北的官員將領都十分眼紅。部分東北軍的軍官抱怨道:“咱們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拿的軍餉還沒有那些酸秀才的零頭多”。這種優厚待遇在全國範圍內絕對是獨一無二,是關內地區其他大學職工的數倍乃至十倍(曆史上毛主席在北京大學擔任圖書館管理員時,每個月的工資是八塊大洋,進行對比可想而知;另外特,民國時期一塊大洋的價值差不多相當於後世的500人民幣,但實際購買力更加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