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節 東北講武堂
除兵工廠和軍工業,張學良沒有忘了對東北軍來說同樣重要的另一個機構:東北講武堂。東北講武堂全名東北陸軍講武堂,是徐世昌當初在1909年創建於東北的,建校時間比鼎鼎大名的黃埔軍校還要早十五年。東北講武堂素來是奉係軍閥軍官的培養搖籃,曾受到張作霖的高度重視並被擴建。而眼下張學良則要進一步地將東北講武堂發揚光大,將其建設為全國一流乃至世界先列的軍校。根據張學良的計劃和命令,東北講武堂的總部仍然在沈陽大東區珠林路二十五號,再在東北其他重要城鎮設立分校,並按照現代軍校的方式,將原先下轄的部門重組規劃為:步兵學院、炮兵學院、工兵學院、騎兵學院、水兵學院、航空兵學院、裝甲兵學院、艦艇兵學院等,實行現代化軍校管理,全麵擴大講武堂的規模,同時再成立講武堂士官學院和講武堂軍官學院,以培養高素質的基層軍官和中層軍官,並向東北軍各部發行《講武軍報》,開闊官兵視野,提高官兵文化水平,介紹世界列強軍隊知識以促進部隊自我勉勵。根據張學良的命令,講武堂每年招收一期學生,既接受現役軍人報名入校深造,也接受投筆從戎的中學生、大學生、社會普通青年,軍校再根據能力進行錄用和分配。張學良規定講武堂必須定期委派軍校的畢業生前往東北軍的基層部隊擔任“文化教導員”,讓東北軍的士兵們在戰事訓練之餘學習知識、掃除文盲、提高素質,並增強政治思想覺悟,灌輸“忠於領袖、忠於民族”的愛國思想,從而逐步地讓東北軍徹底完成脫胎換骨,成長為一支現代化的軍隊。為了提高講武堂的教學水平,張學良煞費苦心,一方麵準備花重金招募國外退役軍人(主要是德國的,日本的一律不要)前來講武堂擔任學科教官,另一方麵繼續在國內“求賢若渴”地搜羅人才。經過張學良的不懈努力,幾位中國此時最傑出的軍事學家陸續前來東北講武堂。首先就是曾擔任過著名的保定軍校的校長、同蔡鍔和張孝淮齊名的中國此時最傑出的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蔣百裏(蔣方震)。蔣百裏是中國當前的軍事學巨擘,也是北洋出身。北伐戰爭時,蔣百裏曾先後擔任吳佩孚的參謀長和孫傳芳的高級幕僚,和楊宇霆也頗有交情。北洋軍閥覆滅後,吳佩孚和孫傳芳都投靠張學良寄身,蔣百裏原打算去投靠湘軍將領唐生智,但張學良親自登門拜訪,以三顧茅廬的精神打動了蔣百裏。隨後,蔣百裏在張學良的安排下,前往東北講武堂,擔任講武堂的第四任校長(也叫正監督,俗稱“堂主”)。講武堂的前三任校長分別是張作相、張作霖、張學良。張學良知道自己沒什麽軍事教育才能,因此暫時代理,在邀請了蔣百裏後,張學良立馬退位讓賢。第二位被張學良挖到東北講武堂的,也是著名的軍事學家,孫子兵法研究第一人李浴日。李浴日原來的職務是黃埔軍校的教官,蔣介石和李宗仁爆發蔣桂戰爭的時候,張學良用贈送二十船的軍火以及租借二十架飛機給蔣介石為交換條件,從蔣介石的手裏撬來了這位軍事學家。這位被張學良“用二十船軍火和二十架飛機換來的”軍事學家隨後就任講武堂的副校長。第三位來到東北的,是此時同蔣百裏、李浴日並稱為“中國三大軍事學家”的楊傑(之前的“中國三大軍事學家”分別是蔡鍔、張孝淮、蔣百裏),楊傑同時還和蔣百裏、白崇禧、劉伯承被日本人稱為“中國的三個半參謀長”,他排行第二。楊傑自然也是難得的軍事學家,張學良招攬他倒沒費什麽太大的力氣。因為楊傑的性格頗為恃才傲物,在之前北伐戰爭期間,他是蔣介石的重要將領,在江蘇戰役中戰功赫赫,擊潰了孫傳芳的主力大軍,但卻和蔣介石的頭號心腹何應欽發生了矛盾,並且經常嗬斥陳誠等蔣介石的心腹,使得蔣介石很不喜歡楊傑的狂傲性格。北伐戰爭結束後,楊傑隻擔任北平行營主任和北平憲兵學校校長這兩個虛職,實權全部被架空了。楊傑看蔣介石如此公私不分,一怒之下,早就想撂挑子不幹了。正好張學良在全國範圍內大肆招攬各方麵人才,因此他便毛遂自薦地跑了過來。張學良也喜不自禁,隆重地接待了楊傑,也委任他為東北講武堂的副校長,同時擔任講武堂現代戰爭學首席教官。楊傑對此並不滿足,主動開口跟張學良要實權官職,張學良於是又讓楊傑擔任東北軍副總參謀長兼東北陸軍副總參謀長。另一方麵,蔣百裏和李浴日也擔任東北邊防公署的高級顧問和軍事參謀官。戰事爆發後,這三位軍事學家都有權參加戰爭計劃的製定,給張學良出謀劃策。蔣百裏、李浴日、楊傑,這三位頂級軍事學家的到來,使得東北講武堂的教學水平得到了迅猛提升。東北軍在“張學良時代”期間崛起的後起之秀們,將近一半都是這三人的學生。除此之外,張學良也繼續重用東北講武堂原先的高級教員們和東北軍的優秀將領。東北軍的陸軍炮兵總監鄒作華、副總監吳克仁、東北軍炮兵總指揮劉多荃在講武堂內擔任炮兵科教官,騎兵總監吳泰來、副總監何柱國在講武堂內擔任騎兵科教官,工兵總監李桂林、副總監柏桂林在講武堂內擔任工兵科教官,裝甲兵副總監李振遠擔任裝甲兵科教官,航空兵副總監兼東北空軍副司令馮庸擔任航空兵科教官,周濂擔任講武堂教育長,這使得講武堂麵目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