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王秀蓮一家人搬到安城糧食基地的第七個月。作為梁家村在地震裏受災最嚴重的幾戶人家之一,他們幸運的得到了入駐糧食基地的名額。
她家裏有五口人,來到這裏以後,就被安排進了一套兩居室,說是兩居室,其實每個房間的麵積都不大,加在一起不過四十多平方,因為屋裏沒有廚房,倒是節省了一部分空間。
整個宿舍樓的人口過密,消防其實是不合格的,所以在糧食基地是不能自己做飯的,所有人都要到基地的食堂吃飯。
王秀蓮一家人來了以後,兒子被分配到地裏秋收,秋收以後又被留下來建造大棚、種植糧食,倒是一直都有活做。不過他一個人工作並不能賺到足夠全家人吃飯的工分。基地裏常有零工發布,兒媳婦和他們老兩口每天都要輪流去發零活的大廳搶活做。那裏都是些幹不長的工作,和水泥、收拾建築垃圾、搬運物資,能搶到活做,他們的生活壓力就沒那麽大。
如果不能每天都接到零活,那就隻能少吃幾次食堂,每天吃點自己從村裏帶過來的食物。他們帶的東西可不算少,一麻袋的土豆,好幾個十多斤的大南瓜,還有大半袋米。
不能自己做飯,但可以花很少的工分讓食堂幫忙做。不過也做不了多麽精細的吃法,一般都是蒸。聽基地裏有文化的人說,他們這是用基地熱水房引來的蒸汽做飯,節約能源,所以食物最常見的做法就是蒸。
兒子掙的公分不夠全家吃飯的時候,王秀蓮就把家裏的食物送到食堂,蒸土豆、蒸南瓜、蒸米飯,老三樣吃得都膩了。
食堂裏出售的食物也沒見得多好吃,為了不浪費糧食所以磨的很粗的玉米餅子、各種做法的土豆餅、還有摻了很少白麵的雜糧饅頭,這些占據了食堂主食的大部分。蔬菜種類也不多,聽說都是蔬菜基地那邊種的高產作物,絲瓜、茄子、白菜、蘿卜,油水也不夠多,王秀蓮一家來了糧食基地,吃的沒還沒有在家的時候好。
可是她依然是高興的,來了這裏不用擔心柴不夠燒,不用爬幾個小時的山去砍樹,再千辛萬苦的拖回來。他們還用上了電燈,雖然晚上八點鍾就熄燈,可也不像在農村時候天一黑就必須躺在炕上,睡不著也得幹瞪著眼睛。尤其是他們來的時候趕上沙塵暴,基地裏發了口罩和護目鏡,熬了清肺的湯給他們喝,更讓王秀蓮覺得這種有人管的滋味真好。
可是冬去春來,沒有等到萬物萌發,春暖花開,卻等來了天邊可怕的雲彩,緊接著就是更加駭人的酸雨。盡管基地反複廣播,這隻是一種自然現象,基地準備給大家發放雨衣和口罩,希望所有人不要驚慌,共同努力度過災害。可王秀蓮忍不住擔心,這不會對他們好不容易安穩下來的生活造成什麽影響吧?
擔驚受怕了好幾天,壞消息還是來了。糧食基地剛播下的作物種子在酸雨中全部失活,造成了嚴重的損失。當時糧食基地之所以選在這個山坳坳裏,就是因為這裏的村子人都跑光了,但還有大片的土地。糧食基地建成以後,圈起了大片的試驗田。去年建起了十幾個大棚,但是還有大片**的田地。
人們念叨著土地酸化、空氣汙染,王秀蓮就知道,日子要不好過起來了。果然,幾個工廠都傳來了裁員的消息,理由是工廠能源不夠。曾經是王秀蓮在梁家村時候的鄰居,現在也是宿舍樓裏鄰居的老趙一家,他們在罐頭廠工作的兒子趙波就灰頭土臉的回了家。現在一家人都每天守在基地大廳裏搶零活。
王秀蓮的兒子在農業部門下屬工作,叫什麽初級農業技術員,其實隻是聽起來好聽,幹的活和在梁家村差不多,就是種地。他雖然沒徹底下崗,但是人家說酸雨期間停工,讓他回家等重新開工的消息。
不幹活就沒有工分,沒工分就吃不了飯,這不還是和下崗差不多?
王秀蓮的兒子梁大誌也加入了搶零活的隊伍。他麵前的辦公室大門打開,走出了個拿著單子的工作人員。梁大誌一躍而起,正準備擠到這個工作人員麵前,誰知旁邊的人比他動作還要快,把工作人員團團圍住,他已經擠不到最裏麵了。
“給建築物加裝防酸塗層,招二十個人,工期一個星期,有安全防護措施,但是恐高的不要!”工作人員吆喝著,“別擠,別擠!想做的到這裏報名。”
梁大誌奮力地向前擠,麵前的幾個大漢身軀不動如山,像一堵牆一樣堵死了他向前的步伐,梁大誌隻能轉向側邊,浪費了太多時間,等他好不容易擠到工作人員麵前時,她已經在單子上畫下了最後一筆,把筆扣上。
又沒搶到活。
要是一直這樣下去,家裏剩的那點存糧就快被折騰沒了。將來可怎麽辦,全家人一起挨餓嗎?
他垂頭喪氣的坐了回去,把頭深深地埋在膝蓋間,過了一會,他似乎感覺到有人在拍他的肩膀,於是抬起頭望去。
“大誌,你也沒搶到零活嗎?”說話的是趙波,鄰居趙為民趙大叔的兒子,他家的情況也沒比自己家好到哪兒去。自己好歹是有一個因為酸雨停工的由頭,還有機會回去接著幹,趙波是徹底沒了工作。趙波家的人口也不少,趙為民本來不願意到基地來,怕趙波養活不起他,拖累了趙波。後來被趙波連哄帶騙,說是自己和妻子都有了工作,家裏兩個孩子沒人看管,才把他勸到了基地來。
“嗯,”梁大誌苦笑了一下,“活太搶手了。這兩天隻有我爸搶到了一個搬運的零活。”
趙波在他身邊坐下:“你知道最近基地有一個新的政策嗎?讓我們到市裏搜索物資,拿回來的東西可以自己留下,也可以交給基地,會折成公分給我們。”
梁大誌並不知道這事,他一琢磨,與其守在這裏也搶不到活做,還不如到外麵搜索物資。搜索物資這件事,他以前也聽人提起過,但是好像被基地否決了,一個是基地已經派人把市裏很多有資源的地方掃過一遍,再一個是基地的進出管理比較嚴,個人想去市裏不是很方便。
趙波既然來特意告訴他這件事,是不是想搭個伴一起去?梁大誌剛抬頭看向趙波,趙波就說:“咱們兩家人組個伴去吧!”
那當然好,梁大誌在這基地裏也沒什麽別的熟人,能和趙波一起最好。他站起身來:“我回家收拾收拾東西,咱們越早出發越好!”糧食基地選址偏僻,離市裏特別遠,要是走路半天才能走到,再加上搜索物資,說不定還要在市裏過夜,得帶上點行李才行。
趙波趕緊伸手攔住他:“你別急啊,出發時間不是我們說了算,基地派車送我們到市裏,也負責把我們接回去,隻要記住集合點,時間也掐好了,來回都不用走的。”
梁大誌喜出望外:“這麽好?”
“對,我們要想出去搜索物資,也得去報名,報上名以後會發放工牌,有了工牌才能進基地。搜索隊沒有名額限製,就是先報名的能早點出發而已。”
“那還等什麽,我們趕緊去報名,還得叫上我老婆和我爸。”梁大誌興衝衝的走出了大廳。
————
基地的普通人奮力求生,梁家村的村民也是一樣。意識到酸雨隔三差五就會來上一陣,短期內都不會消失的現實後,他們琢磨起了各種繼續種地方法。
除了種菜種糧,也沒有別的辦法,雖然知道希望不大,但村民們也還沒放棄。
很多人家支上一個擋雨的棚子,有用鐵皮的,有用塑料布的,把棚子下浸潤過酸雨的土壤鏟起來,在更底層的土地播撒種子,鏟下來的土圍在旁邊做壩子,阻隔雨水淌進來。
梁銜月、季明岑、黃一峰三家人商量了一下,決定在家裏收拾出一間空屋子用來種菜。季明岑指出來:“隻在地上鋪一層土種菜,空間利用率很低。黃大叔有很多空置的貨架,可以改造成立體的菜園。”
梁銜月立馬接口:“地麵表層的土壤都被酸雨澆過,土壤酸堿度一定有變化,很可能影響產量,我和我爸去挖一些深處的土來。”
黃一峰點頭:“我那裏有很多貨架,足夠咱們三家人用的,但是貨架得改裝一下,不然沒法盛土。”他拉著季明岑討論,要用幾家人能湊出的材料把每一層貨架底板加上一層格擋,裏麵盛上土,就是個完美的苗圃。
這下分工也很明確了,黃一峰和季明岑改裝貨架,梁銜月給他們拿了一些自己家的木板和鐵板,兩個人立刻取出鋸子和螺釘開工了。
梁銜月和梁康時去取土,季明岑叮囑她:“小心天氣。”隻要人在室外,就得時刻留意著天氣,看到雲團有聚攏的趨勢,趕緊放下手裏的活,萬一雨來得快,劈裏啪啦的雨點砸下來,就算躲得快,身上也會發紅發癢。
“放心吧,我們都穿著雨衣去。”
其實她不準備去挖土。眾所周知,越往下挖土壤越貧瘠,鏟去上麵一層土,下麵的土層好多石頭和土疙瘩,就算沒受到酸雨的影響,種菜的產量也上不去。
所以梁銜月隻是推著推車走到遠處轉了一會兒,讓梁康時留意著四周,趁著沒人的時候把海島裏的土取出來了。當時挖海島小院附近的魚塘的時候,挖出來好多泥土,現在取出來正好。
梁康時一邊眼觀六路防著其他村民突然出現,一邊和梁銜月說話:“在家裏弄個專門種菜的房間也不錯,吃飯的時候不怕鄰居來串門,冬天的時候咱們就解釋不了吃的青菜是哪來的。上次正吃著晚飯,忘了把大門鎖上,張大嫂突然來借鉗子,嚇得我直接把炒青菜整個盤子塞到抽屜裏去了。”
海島裏有的是地方卻還要在家裏折騰,梁康時怕梁銜月覺得多此一舉,才有這麽一說。
“我不嫌麻煩。”梁銜月表示其實這樣還挺有意思的,“要是連這種事都覺得多餘,那我們一家人幹脆搬到人跡罕至的地方去算了,也不怕被人看到從空間裏拿東西出來。在村裏住就是得想辦法做些掩飾。要是我們這個方法成果不錯,也可以教給村裏其他人。”
梁銜月把從空間取出來的泥土弄散,又混了點從旁邊的地裏取的土,放下鐵鍬。“好了,回去吧。”
他們回到黃一峰家的時候,季明岑和他已經改裝好了第一個貨架。單獨一個貨架尺寸是200cm*60cm*200cm,共有四層。兩個貨架一前一後錯開擺在靠窗的地方,剛好能把陽光最足的地方占據,也有空間供人來回走動。
這兩個貨架在窗前一放,其他地方的陽光就不太足了。黃一峰和季明岑正商量著呢,梁銜月父女兩個就回來了。
季明岑說自己家還養著兔子,隻需要兩個貨架種菜,其他的地方種草就行,野草見風就長,無所謂有沒有陽光。
“兩個貨架哪夠用呢?”黃一峰在心裏算著,“一個貨架四層,就是4.8平方米,兩個還不到十平方,就這麽點地方種的菜哪夠吃的。你別不好意思,反正我這貨架夠用了,分給你四個。剩下的地方你再種點別的。”貨架層高有限,種點青菜正合適,像是大白菜或者是需要更大空間的西紅柿茄子什麽的都種不了。
梁銜月聽到了就說:“我們家要三個貨架就夠了。屋裏後麵的地方我想種點紅薯。”
“巧了,我也打算種紅薯。”黃一峰和梁銜月想到一塊去了,紅薯全身都是寶,紅薯嫩葉能當青菜吃,收了紅薯以後的秧子還能給季明岑家的兔子吃。
梁銜月回憶起季明岑家的結構,幫他規劃道:“你多拿幾個貨架,小超市原來打通的正屋好幾個窗口,你把貨架放在那裏,菜一定會長得好的。”
見他們兩家人是真的不需要很多貨架,季明岑這才點頭:“等這一批小兔子長起來了,大家都到我家來吃兔肉。”
光是黃一峰自己家需要的土就得好幾車,梁銜月和梁康時把推來的這一車土卸在黃一峰家院子裏,又準備再去推一車來。
反正她不用真的費力挖土,幾家人需要的泥土梁銜月都承包了。有幾次他聽到黃一峰和季明岑的討論,說要在貨架的最底層種一些絲瓜和黃瓜,讓藤蔓順著貨架爬上去,連架子都省了搭。
梁銜月一走出黃一峰家大門就拉住梁康時,壓低了聲音:“你看黃叔現在精氣神是不是足多了,不像前幾天見他,垂頭喪氣的。”
梁康時也笑:“他這是找到事做了,心裏就不慌張。峰子這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從酸雨開始那會就表現出來了,連小季都看出來了,你沒看剛才小季哄著他,峰子說什麽他都捧場。不知道的聽了還以為峰子是什麽種地奇才,金點子一個接一個。”
兩個人哈哈大笑。
笑夠了,梁康時催促道:“咱們快點把土運過去,別等到他倆改裝好了架子過來幫忙,可就真的得一鏟子一鏟子地挖土了。”
————
除了著手搭建室內小菜園以外,去市裏搜索物資也被提上了日程。不隻是梁銜月他們幾家人,梁家村的村民這些天竟然也互相招呼著準備到市裏碰碰運氣。
這種想法的出現來自於幾戶從糧食基地返回梁家村的人家。他們就是前幾天和萬翠一批出發去糧食基地的人,萬翠一家人留在了那裏,卻也沒有得到進入基地的機會,隻是在附近住了下來。回來的這家人就是覺得進入基地無望,才果斷原路返回,他們回來以後和大家講。糧食基地現在人滿為患,想要進去的人要滿足條件才行。
“什麽條件啊?”幾個村民圍攏在返回的這戶人家外麵,急衝衝地問道。
“第一,有特殊技能。”男人話音剛落,旁邊的村民就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
“啥叫特殊技能?我會種地算不算?”
“種地算什麽技能?你可別做夢了,我是木匠,行不行?”
“你這就叫特殊技能了?招你去給基地領導打家具嗎?”剛才被他狠狠反駁的村民嘲笑道。
返程的那戶人家表情平靜:“那上麵也沒寫什麽叫特殊技能,反正你要是覺得你自己有人家能看得上的本事,就去報名唄,看能不能通過。”
幾個村民都不說話了。糧食基地是那麽好去的?先別說他們沒去過,能不能光聽別人講的路線找到糧食基地,就是走著去也得花上兩三天,路上要是遇到一場酸雨耽擱,那時間就更長了。他們要是真有什麽特殊技能,還用窩在梁家村?
大家催著男人說其他條件:“有沒有別的?不能就這一個吧。”
“要不是第二個條件不滿足,還可以看看別的,第二個條件,有錢有糧。一個人五百斤糧食,或者100g金子。”
100g金子在場的人可付不起,可是五百斤糧放在以前也不是個難事。
一個年輕的村民小聲嘀咕道:“這要是在兩年前,五千斤糧我家也拿得出來。”那時候誰家沒個幾千斤糧,就算放到去年冬天,也有不少人家能拿出一千斤糧。可那時也沒聽說過糧食能換進基地資格的事。
旁邊的人瞥了他一眼:“兩年前還沒有糧食基地呢。”
“現在進基地都不分配工作,就算拿了糧食進去,最多安排個住處,吃飯還得自己解決。”從基地回來的男人說道。
“所以你們就回來了。”旁邊的人了然點頭。
一個大娘的聲音中飽含怒氣:“這不是欺負人嗎?當時糧食基地招人,根本就沒有知會咱們!淨挑了些城裏人,現在想進去比登天還難,是從頭到尾都沒想過我們這些人要怎麽活嗎?”
他這話一出,旁邊的人也憤慨起來。“就是,我們為什麽不能進基地住,天天下這個酸雨,我們守著幾畝地還有什麽用?!”
他們和從基地回來的那戶人家說:“我要是你們,就硬闖進去,實在進不去,你就躺在他們的門口,就沒這個道理不讓我們進。”
男人苦笑一聲:“有幾戶人家沒跟我一起回來,就是這樣想的。鬧是不敢鬧的,那門口的人都配著槍,怎麽敢亂衝進去。他們賴在那不走,基地裏的人就給他們發了帳篷和雨衣,還登記了他們的信息,說一旦基地裏空出來位置,就把他們安排進去。有了這個盼頭,他們才願意留在那裏等。”
“那你也該在那裏等著,怎麽回來了呢?說不定就真等到位置了。”一個年紀大的長輩勸到。
“住帳篷又不是什麽舒服的事,地震那時候我就住過。現在的天氣不但沒有暖和,反而比開春的時候還冷上幾度,還要時刻提防酸雨灌進帳篷,本來就是沒多大指望的事,再把全家人拖病了,現在缺醫少藥的多麻煩。”
他歎了口氣,“再說了,進了基地又比現在好上多少呢,我遇到咱們村的梁大誌,他現在也沒了工作,得自己想辦法糊口。好些個工廠都不要那麽多工人,大裁員。咱們進了基地,也就是多了個住的地方,還不如村裏寬敞。”
“那肯定還是基地好。”旁邊一個村民篤定的說道,他也說不出具體怎麽好,反正比現在又沒人管、地裏又種不出來東西的情況好。
“那你這次回來?就不再去基地那邊碰運氣了?白白折騰一趟,”說話的這個村民歎了口氣,“我還好意思說你呢,我前兩天還撒了批種子下去,想看看能不能種出東西來,說不定也是白折騰。”
這話一出,男人清了清喉嚨,挺直了腰板說道:“我在基地看到很多人組成了搜索隊,到市裏尋找物資。他們能去,我們也能去!有沒有想跟著我一起的,家裏不管是缺生活用品,還是米麵糧油,隻要手腳勤快,我不信這麽多樓房就找不到能用的東西!”
很多人聽到這話眼睛就亮了:“對,我們也能去!”
人們興奮的討論著何時出發,怎樣去到市裏,又要和哪個交好的人家組成同一個隊伍,仿佛又找到了新的出路。
作者有話說:
扒拉一下大綱,下月初就要完結了,還真是六十萬字左右,開文那會估計得好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