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勞倫斯•費林蓋蒂在1958年寫出詩集《心靈的科尼島》時,他已經和彼得•馬丁認識五年了,而借助卓別林著名電影命名的書店“城市之光”也已經從和其他店共用商鋪擴張到占據了位於哥倫布大道261號的整幢建築。

共同經營“城市之光”兩年後,彼得•馬丁因為身體狀況回到紐約,在將自己所擁有的書店股份以一千美元賣給費林蓋蒂後就去世了。

如今的“城市之光”並沒有在互聯網大潮中失去地位,隻是她對麵的老劇院已經變成了粵菜館。因此,如果不是哥倫布大道西南角的路口站著無數舉著相機的匆匆遊客,大多數人都會錯過這個文藝家們的朝聖地。

“城市之光書店是美國‘垮掉一代’的大本營,是反叛文化的路標,現在,她也將成為我奔向新生活的開端。”韓夕文像是說給自己聽一樣,也不管祝曉楠,麻利地穿過人群,擠進貼著“261”牌號、隻能容納兩個人側身而過的木門。

“托尼!”他大喊道。

坐在收銀台後埋頭看書的男子一激靈:“誰?”

這個男人滿臉雀斑,一副厚鏡片後的眼睛小得隻剩下一道縫兒。

“韓?”托尼摘下眼鏡,用手帕擦了擦重新戴上,確定站在自己麵前的就是韓夕文,“見到你真是太好了,你什麽時候回來的?”

“昨天。”

“我們好久沒見了。”托尼急忙從收銀台後走出來,“我們得好好喝一杯。”

韓夕文指了指掛鍾:“但現在是中午十一點。”

“我的意思是,喝咖啡。”托尼從抽屜裏拿出幾包咖啡粉。

韓夕文轉過身看了看祝曉楠:“可以嗎?”

“我就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