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作為大昌防護京城最後的屏障,這裏注定是一場血戰。
大同總兵趙文登是一員儒將,初從文十五歲便中舉,一時間傳為神童。
後天下大亂,趙文登發現文不能救國救民,於是憤然投筆從戎。
數年征戰下來,趙文登治軍嚴整,對待百姓秋毫無犯,深受百姓們愛戴。可以說,趙文登乃是不可多得的忠臣良將。
或許趙文登的軍事天才不怎麽樣,可文人出身的他一身鐵骨。昌帝正是看中了他的忠心,這才讓他來鎮守大同。
然大同兵力有限,僅有七千餘人。而北涼和西川的兵力,號稱五十萬。
五十萬不太可能,預計在二十萬左右的兵力還是應該有的。二十萬兵力放到現在或許沒有什麽概念,一場大戰動輒幾十萬。
可是在古代,二十萬的兵力,若是後勤補給跟得上,幾乎可以橫掃一切。
再加上,北涼和西川是以騎兵為主力的。戰鬥力極其的恐怖,這也是北涼國王烏飛,和西川國王慕雲天底氣所在。他們二人傾巢而出,為的就是想攻占大昌的都城永壽城。
永壽城的百姓人口達百萬之巨,作為大昌的國都。乃是全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僅僅是永壽城一座城池,就蘊藏著無數的財富。
這對於窮的一幹二淨的西川還有同樣貧窮的北涼來說,無疑是巨大的**。
而且,還有就是中原遍地的美人兒,個個賽過天仙,一掐都能掐出水來。這與他們戈壁灘的西川和草原的北涼不能想的,北涼和西川聯軍士氣高漲。
單單淪陷的山西,已經使得這些人見識到了大昌的興盛繁華。尤其是西川,慕雲天的軍隊是沒有軍餉的,這也是他們的可怕之處。
不同於大昌的師出有名,仁義之師做的是秋毫無犯。尤其是對待百姓,有著嚴苛的軍紀約束。這樣雖然能夠得到百姓的愛戴,可是後勤補給是個巨大的問題。
西川就不一樣了,打仗憑本事,將士們是沒有軍餉的。靠的就是打仗時候的勇敢,隻要敢拚敢殺,搶到的東西都是你的。
這無形中,給予了部將強悍的戰鬥力,所到之處百姓們苦不堪言。
永壽城的兵力正在集結,各地的勤王師正在往京城趕來的路上。可是,這一切都需要時間。
龐衝作為馳援山西的一支部隊,和北涼西川聯軍正麵交手了三次,三次皆以敗北而告終。最後一次幾乎是全軍盡沒,龐衝也差點被俘。
昌帝氣的當場摔了杯子,他讓龐衝領兵出征不是和敵人正麵決戰。而是以遊擊戰術,牽製住敵人的主力。隻要給京城軍隊集結的時間,這樣才能守住永壽城。
可龐衝上去就是一觸即潰,還沒等怎麽交手,還不等想去滋擾一下敵軍,敵人就一下子蓋過來了。
其實這也怨不得龐衝,主要是北涼和西川軍隊的機動性太強了。騎兵,在冷兵器時代幾乎是個無解的難題。
可能會有人反駁這個問題,南宋嶽家軍不是大破金人的鐵浮屠拐子馬麽。其實這樣的戰例少之又少,可以說是鳳毛麟角。而且當時金人侵占江北日久,早已沒了昔日的雄風。
還有就是,如嶽飛這樣的勇將,曆史上又有幾個。
趙文登其實知道大同守不住,可他毅然決然做好了赴死的準備。他在與妻子的書信中,寫下了自己的絕筆:誓與此城共存亡。
信是家裏多年的老仆,星夜兼程的從大同府送回來的。在永壽城趙文登的妻子捧著丈夫的這封訣別信,登時泣不成聲。
書信中,趙文登告誡自己的兒女,將來一定要忠君報國。不要丟了你爹的臉,而今蠻夷犯我大昌,我誓與大同共存亡。我死之後,朝廷自會照顧你們。
訣別信輾轉送到了昌帝那裏,昌帝看到後,也忍不住雙目含淚。大昌若是多一些這樣的忠臣良將,這些螢燭之光的蠻夷何懼之有。
北涼國王烏飛,和西川國王慕雲天貌似合作的不錯。二人齊頭並進,一起縱馬來到了大同城下。
城牆上,趙文登手持丈二長矛,看著城下黑壓壓的敵軍,一臉的正義凜然。
烏飛卻和慕雲天互相對望一眼,在他們眼裏,小小的大同城不過是頃刻間就能拿下的事。
烏飛令旗一指,黑壓壓的北涼鐵騎登時躁動起來。緊接著,軍中號角聲起,讓人聞之色變。
“嗬嗬嗬!...”北涼鐵騎邁著整齊的步伐,他們高舉著彎刀拍打著胸脯。這是他們在炫耀武力的象征,十餘萬鐵騎聲勢震天。
“嗚嗚嗚~!”犀牛號角聲聲,西川這邊也不甘示弱,西川人喜歡剃光頭頂的頭發,僅留著兩側的長辮子。看起來凶神惡煞,戰鬥力不凡。
勸降的敵人縱馬來到城下,對著城牆上的趙文登喊道:“趙將軍,識時務者為俊傑。隻要你開城投降,我們必會重賞!”
趙文登沒說話,他拿起手裏的彎弓。別看他是一員儒將,可武力值並不弱。隻見趙文登彎弓搭箭,對著城下那名勸降的敵人,‘嗖!’的就是一箭。
你讓我投降,那麽我回應你的隻有弓箭。這一箭正中敵人,那名勸降的北涼士兵,登時倒撞下馬來。
這一下激怒了城下的敵人,憤怒的敵人紛紛發出野獸般的怒吼。他們,要攻破這小小的大同府,將趙文登碎屍萬段。
趙文登也沒有跟他們廢話,城牆上的官兵,開始對著敵人發起攻擊。凡是近前的敵人,都被弓箭手無情的射殺。
這場戰役幾乎沒有過多的語言描述,北涼國王烏飛也相當幹脆,對於不肯臣服自己的人,那就沒有讓他存在的必要。
殺戮就此展開,在攻下了山西之後,北涼和西川聯軍不止是得到了大量的物資補充。而是,得到了許多的重型攻城器械。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當初金人在進宮北宋,直接打到了北宋都城開封,將徽欽二帝擄走。同時,將皇室無數的嬪妃宮女一並搶走,路上肆意糟蹋。
盛世王朝北宋就此落幕,這是何其的悲涼。當初金人之所以如此厲害,就是靠著強大的騎兵。所謂的金人滿萬不可敵,麵對這麽可怕的騎兵,羸弱的大宋幾乎是毫無還手之力。
長久的和平,使得北宋上上下下都忘記了隻有強大的軍事,才能保住繁榮的國家。僅僅隻顧著發展經濟,在麵對強敵入侵的時候,北宋才有能力保住自己的國家。
可宋徽宗似乎忘記了這些,隻顧著花鳥筆墨的皇帝,最終成了亡國之君。
而當初金人之所以能夠順利的攻占北宋的各處城池,除了強大的騎兵之外。就是在占領了城池之後,得到了大量的攻城利器。
這些攻城利器幫助金人在進攻大宋的時候,幫了大忙。
同樣,北涼和西川聯軍,在占領了山西之後,得到了大量的重型攻城武器。這使得他們進攻的步伐,愈發的快了。
所以當他們麵對小小的大同府,根本就沒有放在眼裏。二十萬聯軍,拿下大同幾乎是頃刻間的事。拿下了大同,就可以兵峰直指永壽城。
可是,事情似乎完全超出了他們的想象。從入侵大昌,到現在為之,他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瘋狂抵抗。
趙文登身先士卒,帶著手下將士在城上與敵人死戰。北涼和西川聯軍,數次登上城池之後,都被他們給擋了回去。
這讓烏飛和慕雲天大怒,二人再次發起猛烈地攻擊。
“殺!國王陛下說了,第一個登上城池的,就是此城城主!”
城主,就代表著這座城你說了算,這也是敵人鼓舞士氣的一種辦法。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敵人瘋了般如潮水般湧了上來。
“趙將軍,咱們頂不住了。退回城內吧,再打下去兄弟們都死光了!”一名渾身是血的部下,手持長劍晃晃悠悠的走了過來。
北涼和西川聯軍的攻勢實在是太猛了,猛烈到讓趙文登的這點軍隊,根本就招架不住。看著不斷攀岩上城牆的敵人,還有身邊不斷倒下的將士,趙文登一咬牙:“撤!”
不撤,就代表著全體陣亡。畢竟僅有七千餘人的他們,擋住了敵人一十四次進攻。每一次,都是屍山血海的慘烈。
烏飛和慕雲天氣急敗壞,他們本以為輕鬆拿下的大同府,卻使得他們傷亡慘重。一輪攻擊就能打下來的城池,愣是被趙文登死扛了一十四次。
一十四次的進攻,敵人死傷無數。換來的,同樣也是大昌將士的陣亡。趙文登很清楚,再守下去就是為死而死了。這樣戰死並不劃算,要死的有所值才不辜負朝廷不辜負天下百姓。
巷戰,將敵人拖進巷戰的泥潭。擊敗是敵人攻下了城門,趙文登完全可以借助巷戰的優勢,最大能力的殺傷敵人的有效戰鬥力。
原本,覺得拿下了城門的烏飛和慕雲天以為自己贏了。可是當他們挺進城內的時候,卻遭到了趙文登殘部的重創。殘陽下,到處都是血流成河的慘景。
戰爭是讓人看到如此的歇斯底裏,所有人都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