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戲劇的起源與古希臘人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慶典禮儀和歌舞表演活動有關。狄俄尼索斯是古希臘神話傳說中象征五穀豐收和畜牧興旺的神,同時他也是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技術的發明者和傳播者。因此,古希臘人每年春秋季節都會舉行大型的酒神祭祀活動,祈求農牧業的繁榮和豐收。古希臘悲劇起源於春季的酒神祭祀儀式活動。人們以山羊來祭奠酒神,裝扮成半人半羊模樣,模擬酒神侍從,頌唱酒神狄俄尼索斯曾經遭遇的坎坷磨難、死而複活的經曆,以及發明葡萄種植、釀酒技術的豐功偉績。因此,悲劇又被稱作“山羊之歌”。古希臘喜劇則起源於酒神祭祀中的狂歡歌舞和民間滑稽戲。每到秋天豐收季節,古希臘人就化裝成鳥獸在村莊和田野間舉行狂歡活動,通過歌舞和滑稽戲謔表演來讚頌酒神,表達豐收的喜悅,因此古希臘喜劇又稱“狂歡歌舞劇”。

古希臘戲劇在其發展過程中得到當時統治者的大力支持。古希臘統治者出於民主政治的需要,修建劇場,組織戲劇競賽,同時還發放觀劇津貼,鼓勵公民觀看戲劇表演,從而促進了古希臘戲劇的成熟和繁榮。

一、古希臘悲劇

古希臘悲劇內容上一般取材於神話傳說,主題嚴肅,風格莊嚴,描寫神與神、人與神、人與命運之間的矛盾衝突。悲劇主人公出身高貴、勇敢堅毅,常受到不可知命運的作弄而勇敢抗爭,釀成悲劇。古希臘悲劇由此而被稱作“命運悲劇”,並與莎士比亞的“性格悲劇”、易卜生的“社會悲劇”並稱為西方戲劇的三大悲劇類型。

古希臘人所謂的“命運”實質上不過是當時人們以神話思維的方式,對主宰人的生死禍福、難以認識駕馭的自然、社會現象及其規律的闡釋。古希臘人認為命運是不可違背、無法抗拒的;而古希臘悲劇正是通過描寫悲劇英雄在明知命運不可抗拒,仍抱以必死決心與之抗爭,由此體現出人生存的價值意義。命運悲劇實質上是古希臘人與自然、社會鬥爭的特殊審美表現形式,其所表現的是古希臘人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矛盾和鬥爭。

古希臘悲劇藝術形式上采用傳統史詩和抒情詩的語言形式,演員朗誦對白,合唱隊歌唱抒情詩的唱段。程式上一般包括:開場白、入場歌、三至五個戲劇場麵、場與場間的唱段、退場五個部分。由於古希臘演出條件的限製,演出時間一般都不太長,演出地點比較固定,故事情節都較為簡單。據說在古希臘悲劇形成過程中,忒斯庇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是第一個對酒神祭祀的歌詞進行規範化的人,他把歌隊組織成由歌隊長率領的50人的歌隊,並確定舞蹈程式。他還增加一個應和人,即後來的演員,進而出現了台詞。由此,古希臘悲劇正式誕生,忒斯庇斯也被尊稱為古希臘第一個悲劇詩人。

古希臘悲劇作品很多,流傳下來的隻有三大悲劇詩人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裏庇得斯的部分作品。

埃斯庫羅斯(前525?—前456)生於貴族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曾參加過衛國戰爭。他生活的時期正是氏族貴族奴隸主專政向奴隸主民主製過渡的時期,埃斯庫羅斯擁護民主製,反對獨斷專政,但他又對僭主抱有幻想。埃斯庫羅斯一生創作70部悲劇。半數以上都在生前的戲劇比賽中得獎。現存世的比較完整的悲劇有《乞援人》《波斯人》《七將攻忒拜》《普羅米修斯》《阿伽門農》《奠酒人》《報仇神》七部。其中後三部又合稱為《俄瑞斯忒亞》三部曲。

埃斯庫羅斯的悲劇作品人物形象高大,但性格單一,缺少發展變化。作品情節簡單,語言莊重、嚴肅而誇張,擅長通過歌隊抒情作用,營造整體悲壯的悲劇氛圍。埃斯庫羅斯對悲劇的貢獻在於,他在悲劇中增加了第二位演員,使對白成為戲劇的主要表現方式,並且他縮減歌隊人數,使用舞台道具,使戲劇演出的程式基本固定下來。因此,埃斯庫羅斯被恩格斯尊為“悲劇之父”。

《俄瑞斯忒亞》三部曲是埃斯庫羅斯的重要作品,也是流傳至今的唯一一部完整的古希臘悲劇三部曲。作品取材於阿伽門農在特洛伊戰爭結束後還鄉的神話傳說,並以阿特柔斯家族的世代罪惡血仇為背景,反映出進步的民主法製對氏族奴隸主專製的勝利。其中,《阿伽門農》敘述阿特柔斯王子阿伽門農戰勝歸來,被妻子克呂泰墨涅斯特拉設計殺死;《奠酒人》講述阿伽門農的兒子俄瑞斯忒亞回國祭奠父親,在姐姐唆使下,殺死母親替父報仇;《報仇神》講述的是俄瑞斯忒亞被三位複仇女神追逐,在雅典娜女神幫助下受到審判,最終被赦免無罪。

《普羅米修斯》本也是一個三部曲中的一部,又稱《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但另兩部已失傳。作品取材於普羅米修斯盜取天火受到宙斯懲罰的神話傳說。宙斯在普羅米修斯和眾神幫助下推翻父親克洛諾斯的統治,把天上人間的種種權力分配給眾神,但卻對凡人棄之不顧,甚至企圖徹底消滅人類,重新創造新的種族。普羅米修斯幫助人類,盜天火贈予人類,並傳授人類很多技能,因此而受到宙斯的懲罰。戲劇開場,宙斯派威力神、暴力神和鐵匠神將普羅米修斯釘在懸崖峭壁上遭受懲罰。普羅米修斯婉言謝絕了河神俄刻阿諾斯讓他向“災難屈服”的勸告;向因宙斯引誘而受到赫拉迫害的伊俄預言她以後的經曆和自己的結局;嚴詞痛斥威脅自己講出秘密的宙斯使者赫耳墨斯;最後,在雷電轟鳴中,普羅米修斯被打進了塔耳塔洛斯深坑。

悲劇衝突的中心,是以普羅米修斯為代表的文明、進步、民主勢力與眾神之王宙斯代表的愚昧、落後、專製勢力之間的衝突。悲劇中神明之間的鬥爭,實際上是當時雅典城邦民主派與寡頭派之間政治鬥爭的藝術反映。悲劇的主題是通過普羅米修斯與宙斯之間文明與落後、民主與專製的激烈鬥爭,宣揚民主思想,批判專製主義,歌頌為正義事業而鬥爭獻身的崇高精神。

普羅米修斯是提坦族(巨人族)後裔,在希臘神話中本是小神,但作者匠心獨運,把他刻畫成一個從外形到性格和諧統一的“巨人”,一個愛護人類、同情人類、敢於反抗的偉大天神。

悲劇中的普羅米修斯首先是一個人類的良師益友、保護神和文明進步的化身。在宙斯想毀滅人類時,他挺身而出,袒護人類。他把天神特有的火盜給人類,使人類脫離了愚昧狀態,又教給人類建築向陽的木頂磚屋,使人類告別穴居生活;教給人類根據星象辨別時令,駕馭牲畜勞動,發明數學文字,使人類社會更加文明進步;發明了航行,打開了人們通向世界的大門,還發明醫藥、占卜等等。總之一句話,“人類的一切技藝都是普羅米修斯傳授的”。他是人類社會前進的導師、文明進步幸福的賜予者。其次,普羅米修斯還是一個信念堅定、勇敢頑強的民主戰士和抗暴英雄。他不但敢於藐視宙斯的**威,保護人類,幫助人類,而且被釘在高加索懸崖上後,寧願遭受萬年苦難也絕不向宙斯屈服,說出那個秘密;他謝絕了懦弱河神的勸告,不在暴君麵前奴顏婢膝地求生存;對神使赫耳墨斯的奴才行徑,他十分鄙夷,罵他是“宙斯的走狗”,新王的小廝;對萬物的主宰宙斯,他斥責其忘恩負義、恩將仇報以及企圖滅絕人類的殘暴行為,咒罵他“在天上為王的日子不會長久”,“很快就會不體麵的被推翻”。這些都表現出普羅米修斯堅強的鬥爭意誌和抗暴精神。

馬克思在《〈博士論文〉序》裏曾精辟地指出,“普羅米修斯是哲學的日曆中最高尚的聖者和殉道者。”這正是對普羅米修斯所從事的神聖事業以及進行這個事業時所表現出來的自由意誌、民主精神和勇於鬥爭、勇於獻身精神的高度評價。別林斯基、高爾基、魯迅等文學大師也對普羅米修斯予以熱情讚揚和肯定。

宙斯是專製暴君的形象,他身上有著現實生活中“僭主”的影子。他是個新得勢的神,唯恐其統治不穩,因此殘酷地使用暴力手段實行專製獨裁統治。宙斯身上的忘恩負義、惡行敗跡、專製殘暴,正是當時現實生活中僭主暴君的典型特征,從對這個人物的暴露和批判上可以看到作者強烈的民主反抗以及對宗教的叛逆精神。

作為一個“潛台人物”,宙斯在劇中始終沒有出場,但劇中的每個角色都和他發生某種聯係,他是普羅米修斯的直接迫害者,威力、暴力二神執行的是他的意誌,伊俄的苦難也是由他造成的,神使赫耳墨斯傳達的是他的命令。整個劇中他的影響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這種“潛台人物”的塑造是詩人的創舉,對後世戲劇創作具有一定影響和借鑒作用。

索福克勒斯(前496?—前406)生於雅典附近的奴隸主家庭,受過音樂、舞蹈、體育、詩歌等方麵的良好教育。27歲時索福克勒斯在戲劇比賽中擊敗比他年長且久負盛名的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是一個溫和的民主派,曾與進步民主派領袖伯裏克利有過很深交情。他重視人的自由和才智力量,但又主張中庸。他的悲劇多表現人的意誌與命運的矛盾、現實與傳統習俗的對立,反映了奴隸主民主製逐漸走向衰亡時期的現實生活。索福克勒斯共寫過123部悲劇和羊人劇,流傳至今的有《埃阿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厄勒克特拉》《特剌喀斯少女》《菲羅克忒忒斯》《俄狄浦斯在克洛諾斯》。其中《俄狄浦斯王》和《安提戈涅》最為著名。

索福克勒斯的悲劇作品同埃斯庫羅斯一樣,一般取材於神話傳說,但他的作品中很少描寫神和英雄人物,也不借助神力反抗命運的安排,而是依靠人物性格推進悲劇發展。其作品中的英雄人物意誌堅定、敢於反抗命運,但又常常成為命運的犧牲品。埃斯庫羅斯的悲劇情節簡單、出場人物不多,語言莊嚴誇張。索福克勒斯則擅長通過嚴謹複雜的戲劇結構敘述故事,使戲劇衝突更加強烈,劇情發展更曲折生動。埃斯庫羅斯的三部曲是內容相關的三部作品,而索福克勒斯的三部曲則是內容各自獨立,合起來又結構完整的三部悲劇。索福克勒斯的悲劇語言更質樸自然,擅長運用雙關語、比喻、排比等。悲劇人物個性鮮明,且能言善辯。索福克勒斯還為悲劇增添了第三位演員,加強對話和人物動作,進一步削弱合唱隊的作用。他在舞台布景、演出道具等方麵也有創新。索福克勒斯的悲劇受到亞裏士多德、維吉爾、萊辛、歌德等人的推崇。索福克勒斯的悲劇標誌著古希臘悲劇的成熟,因而又被稱為“戲劇藝術的荷馬”。

《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悲劇取材於一個古老的傳說。神示忒拜王拉伊俄斯的兒子會弑父娶母,兒子俄狄浦斯出世不久就被拋棄,由科任托斯王波呂玻斯收為養子。俄狄浦斯成人後獲悉自己可怕的命運,便逃離科任托斯。在一個三岔路口因爭路發生爭執,不慎打死一個老人,正巧是自己的生父。此後,他為忒拜人除掉了女妖斯芬克斯,被擁戴為王,按習俗娶了忒拜王後,即自己的生母。悲劇開場時,忒拜城瘟疫蔓延,神示必須找到殺死先王的凶手,才能平息瘟疫。俄狄浦斯設法追查凶手,幾經周折,結果發現自己不僅是殺死先王的凶手,而且是弑父娶母的罪人。他悲憤欲狂,刺瞎雙眼,自願放逐。

《俄狄浦斯王》是希臘悲劇中典型的命運悲劇。劇本通過這場驚心動魄的人與命運的衝突,突出表現了主人公的堅強意誌和高度責任感。俄狄浦斯並不是一個屈從於命運的弱者,而是一位敢於反抗命運、努力把握自己命運的英雄。當他獲知自己將會弑父娶母的命運時,就開始了與這可怕命運的鬥爭。他又是一位具有高度責任感的開明君主。當忒拜瘟疫蔓延時,他不遺餘力,為民除害,決心找出那殺死先王的凶手。當他預感到追查的凶手可能就是自己時,毫不躲避,不顧一切追究到底。當真相大白時,他敢於麵對現實,承擔責任。這充分表現了他驚人的意誌力和堅強不屈的鬥爭精神。俄狄浦斯的悲劇命運在於他清白無辜,卻要遭受命運的捉弄。他愈是竭力逃避,愈是陷入命運的羅網;愈是竭力反抗,愈是臨近自己的毀滅。他雖是個意誌頑強的英雄,但仍逃不脫命運安排的悲慘下場。這又表現了詩人的宿命論觀點。索福克勒斯雖還擺脫不掉命運觀念的束縛,但他對命運的合理性提出了懷疑,認為命運是可以抗拒的,表現出個人反抗命運的思想。

該劇在藝術上具有以下突出特色:

雙線倒敘結構。索福克勒斯是第一位運用倒敘手法敘述故事的悲劇家。《俄狄浦斯王》分雙線倒敘展開故事。忒拜城出現瘟疫,神諭要追查早年殺死先王的凶手才能解決危機,這是一條主要線索。而追查到先王被一夥強盜在三岔路口殺害時,遇到困難,於是暫時擱置,造成懸念。第二條線索是俄狄浦斯的身世之謎。報信人對俄狄浦斯身世的新揭露,使俄狄浦斯的身世成為追凶的關鍵。當報信人與仆人見麵揭露俄狄浦斯身世後,雙線交叉,悲劇達到**,所有疑問得到集中解決,殺父凶手也就水落石出。

發現、突轉戲劇表現手法。發現是通過特殊標記、他人追憶、線索推斷等方式發現劇中人的親人或者仇敵的身份。突轉是劇中情境朝人們期待的反方向逆轉或順轉,即突轉要出人意料。俄狄浦斯王竟是忒拜城王後的親子,既是發現,同時完全出人意料,也是突轉。俄狄浦斯在追查凶手的過程中,從一個受人愛戴的英雄和君主變為殺父娶母的罪人,而他身世的發現過程恰是劇情突轉的過程。《俄狄浦斯王》運用發現、突轉的戲劇表現手法,使劇情大起大落,強化了俄狄浦斯命運的極度悲情色彩,引起人們強烈的憐憫和同情。

強烈的悲劇氣氛。亞裏士多德特別讚賞《俄狄浦斯王》強烈的悲劇氣氛。俄狄浦斯是光明磊落、敢做敢當的英雄,在忒拜城有危難時,俄狄浦斯勇敢承擔責任,化解危機,從而成為忒拜城的新王,並娶了先王的王後。當忒拜城再次麵臨威脅時,俄狄浦斯挺身而出堅決追查殺人凶手,卻一步步將自己推向絕境。俄狄浦斯反抗殺父娶母的命運,卻在命運捉弄下,最終成為罪人。這種在命運的作弄下,英雄無辜被毀,能夠激起人們極度的憐憫和悲憤情緒,悲劇效果更為驚心動魄,悲劇氣氛更為濃鬱。

《安提戈涅》寫忒拜王子兄弟倆爭奪王位,弟弟波呂涅克斯被逐後,借外國軍隊攻打忒拜,在交戰中與哥哥厄忒俄克勒斯相殘而死。新王克瑞翁為厄忒俄克勒斯舉行隆重葬禮,卻下令禁止埋葬波呂涅克斯的屍體,安提戈涅根據傳統習俗,違抗禁令,埋葬了哥哥。她的未婚夫海蒙苦勸父王順從民意,寬大為懷。而克瑞翁一意孤行,將安提戈涅囚禁在石牢中。安提戈涅懸梁自盡,海蒙殉情自殺,克瑞翁的妻子也因兒子的死而身亡。

悲劇通過安提戈涅和克瑞翁之間的衝突,表現了民族傳統習俗和現行殘酷法律之間的矛盾,說明要維護社會秩序,必須順從民意,遵守自古沿襲下來的一些觀念和習俗。詩人的用意在於提倡民主精神,反對獨裁專製。安提戈涅是正義的代表。她雖是個弱女子,卻敢於違抗國王的禁令,遵守神聖的天條,履行埋葬親人的義務,雖遭到毀滅,但卻取得了道義上的勝利。克瑞翁是個專橫的暴君,他以自己的意誌為法律,無視民意,踐踏“神律”,最後落得眾叛親離的可悲下場。

歐裏庇得斯(約前480—約前406)生於貴族家庭,是三大悲劇家中最富於民主傾向劇作家。歐裏庇得斯熱愛哲學,不愛參加政治活動,但他常在作品中鮮明表現出自己對現實生活中重大問題的觀點和態度。歐裏庇得斯生活在民主製即將崩潰的時代,連年戰亂,經濟頹廢,各種社會矛盾比較尖銳。歐裏庇得斯一生創作92部戲劇作品,流傳至今的有18部。反對戰爭,同情和關心婦女、下層平民和奴隸的命運,質疑諸神的公平正義是其創作的基本主題。重要作品有《美狄亞》《希波呂托斯》《特洛伊婦女》等。

歐裏庇得斯的悲劇作品盡管也取材於神話傳說,但主題基本是讚揚民主製,反對戰爭、反對侵略、同情女性和奴隸的命運、譴責現實社會中的罪惡和不公平,具有明顯的現實性和批判性。作品人物多是普通人,且擅長描寫人物心理活動,人物語言具有生活氣息。他的悲劇為後世作家的人物性格分析描寫、性格悲劇描寫開了先河,因此,他常被後人稱為“心理戲劇的鼻祖”。歐裏庇得斯是最早為婦女低下地位鳴不平的悲劇家,是在文學領域第一個“發現”婦女,把婦女引入文學,作為主人公加以描寫的作家。他流傳下來的悲劇大部分涉及婦女和兩性關係問題,在這些作品中歐裏庇得斯支持婦女反抗,批判男性的卑劣和不道德行為。歐裏庇得斯的悲劇結構有些鬆散,劇尾有時不得不借助神力來解決戲劇情節上遇到的困難。歌隊的作用更加不明顯,甚至幾乎成了裝飾品。

《美狄亞》是歐裏庇得斯的代表作。美狄亞本是科爾喀斯國王的女兒,地獄女神神廟的女祭司。她愛上了前來盜取金羊毛的英雄伊阿宋,於是背叛自己的祖國和親人,幫助伊阿宋戰勝種種困難,取得金羊毛。悲劇敘述的是伊阿宋為了得到科林斯王位的繼承權,將拋棄年老色衰的美狄亞,迎娶科林斯的公主。科林斯國王為了女兒的婚姻,又對美狄亞和她的兩個兒子下了驅逐令。美狄亞痛恨萬分,決心報複。最後美狄亞設計毒死了公主和國王,又親手殺死自己的兩個兒子以懲罰丈夫。悲劇的基本矛盾衝突是遭到遺棄迫害的婦女美狄亞與負心男子伊阿宋的矛盾。通過這一矛盾,作品反映了當時古希臘社會風氣的惡劣、婦女地位的低下,同情婦女的不幸處境,並批判貴族男子忘恩負義、隨意拋棄妻室的不道德行為。

美狄亞是一個聰明倔強、有智有謀、敢愛敢恨、敢於反抗的女性形象。她曾是一位多情的少女,不顧一切地愛著伊阿宋。後來她身處異邦,被丈夫遺棄,遭國王驅逐,孤立無援,無家可歸,但她毫不退縮,決定采取仇殺的手段報複。她麵對的不隻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伊阿宋,而且是以國王克瑞翁為首的整個社會勢力。她的複仇方式固然殘酷,但這是社會所逼的,有罪的是那個迫害她的社會。因此,這部悲劇已遠遠超出了複仇悲劇的狹隘範圍,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伊阿宋在作品中不再是神話傳說中高大勇敢的英雄形象,而是變成了一個忘恩負義、口是心非、不守信義、貪慕權力、喜新厭舊的男子形象。他不顧美狄亞對他的幫助和犧牲,認為美狄亞為他所做的一切是她自己愛情的代價,而且美狄亞因為追隨他才名揚四方。他為自己拋妻棄子狡辯,說是為了孩子們和美狄亞以後的生活,並要求美狄亞忍受和服從。伊阿宋的形象表現出悲劇家對當時社會男性道德淪喪的批判態度。

《美狄亞》是古希臘悲劇中心理描寫非常成功的作品。歐裏庇得斯在作品中詳細描繪出美狄亞在遭受背叛、將被驅逐以及複仇的過程中的種種心理變化,成功運用心理描寫刻畫出美狄亞複雜殘忍而又堅強的性格特點。

二、古希臘喜劇

古希臘喜劇產生於雅典奴隸主民主製繁榮時期,在民主製危機時期走向成熟。古希臘喜劇多是社會問題劇和政治諷刺劇,它直接取材於現實,批評議論時政,常把社會名流、當政者作為諷刺對象,劇中人多為普通百姓,上場人物也較多,具有強烈的批判性和諷刺性。希臘喜劇的主題十分嚴肅,表現形式卻很輕鬆活潑。它汲取了民間滑稽戲的特點,往往選取日常生活中滑稽、偶然的事件,經過誇張,構成離奇的情節、漫畫式的人物,由此進行諷刺嘲笑,達到揭示生活本質的目的。

公元前5世紀,雅典曾出現過克剌提諾斯、歐波利斯、阿裏斯托芬三大喜劇詩人,前兩位詩人的作品都已失傳,隻有“喜劇之父”阿裏斯托芬的部分作品流傳下來。

阿裏斯托芬(前446?—前385?)生於雅典小土地所有者家庭,熟悉雅典農村的生活,作品多代表自耕農的立場,反映當時社會的現實生活和政治鬥爭。作品涉及題材廣泛,因其生活的時代戰爭不斷,不少作品都涉及和平和戰爭題材。據說阿裏斯托芬一生寫過40多部喜劇,隻有11部喜劇完整保存下來。主要作品有《阿卡奈人》《鳥》《雲》《蛙》等。

《鳥》是阿裏斯托芬喜劇中唯一一部神話題材作品,也是西方文學史上最早描寫理想社會的作品。作品敘述兩個雅典人厭惡城市苛捐雜稅和訴訟風氣,在天地間建造了一個“雲中鵓鴣國”。鳥國內人人平等,生活幸福。鳥國的出現隔開了天地間的交通,天神們失去了對人類的統治,被迫將統治權交給鳥國。《鳥》反映出阿裏斯托芬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對人人勞動、人人平等、公平正義生活的向往。

《阿卡奈人》是一部反戰喜劇。描寫雅典和斯巴達之間戰爭不斷,而戰爭的起因不過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農民狄開俄波利斯向往沒有戰爭的田園生活,他派一個送信人和斯巴達人單獨議和,訂立為期30年的和約。阿卡奈人聽說消息,追打狄開俄波利斯。狄開俄波利斯從歐裏庇得斯那裏借來道具,化裝成乞丐向眾人說明戰爭的殘酷,揭露煽動戰爭的政治家們的自私自利和腐化。阿卡奈人一半人相信,一半人反對,產生爭執。支持戰爭的軍官拉馬科斯和狄開俄波利斯廝打起來,被狄開俄波利斯打敗。最後,主戰將軍拉馬科斯不得不前往前線,負傷後被兩名士兵扶著上場;主張和平的狄開俄波利斯盡享和平的歡樂,飲酒比賽獲勝之後,被兩個吹笛女攙扶上場,在拉馬科斯連連喊痛時,不斷高呼“勝利”,全劇結束。

喜劇通過反對內戰、熱愛和平的農民代表狄開俄波利斯與吹牛軍官拉馬科斯的衝突,譴責禍害人民的非正義內戰,主張各城邦國家和睦友好,共同防禦波斯帝國的侵略,反映了人民對和平安樂生活的期望。當時希臘民族內戰進行6年,給城市農村經濟帶來極大破壞,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該劇在期望罷戰和平的時候上演,具有重大社會政治意義。

狄開俄波利斯是一個積極反戰、勇敢執著地追求和平安樂生活的自由農民形象。他熱愛和平,反對戰爭,反對當權者不顧人民苦難,自私自利,腐化墮落,發戰爭財。他能夠看透戰爭真相,並采取措施維護自身利益。當遇到挫折時,化裝成乞丐,達到迂回說服眾人的目的。拉馬科斯是好戰的草包將軍、吹牛英雄的形象。這種有其名無其實、草包無能的軍人形象,是作者對現實中雅典腐敗無能軍官的有力諷刺。

阿裏斯托芬在劇中通過對比手法,刻畫狄開俄波利斯和拉馬科斯的不同形象,並通過對比諷刺好大喜功而外強中幹的拉馬科斯,抨擊腐化墮落的當權者。作品語言詼諧、俚俗,情節荒謬、誇張。

阿裏斯托芬的作品表現出對婦女和奴隸的強烈同情,對政治家的批判嘲諷。作品故事情節誇張抽象,甚至荒誕;語言詼諧粗俗,常常通過人物大段大段的議論來闡述自己對現實社會的看法。因此阿裏斯托芬被恩格斯稱為“喜劇之父”和“有強烈傾向的詩人”。

思考題

1.古希臘悲劇的特點是什麽?

2.為什麽說《俄狄浦斯王》是命運悲劇的典範?

3.比較三大悲劇家創作風格的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