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樣看待開盤放量上衝的細節

開盤放量上衝,這裏是指平開後放量上衝,往往半個小時甚至15分鍾的成交量就超過平常一天的成交量。由於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所以很有必要進行分析。

如果大盤非常平靜,甚至開盤後還在下跌,那麽出現這種現象就顯得格格不入了。

也許當天該公司公布了一個利好消息?如果確實是這樣而且市場也認為是利好消息的話就應該高開,絕對沒有平開再放量上衝的道理。

在排除了大盤的因素和個股本身的消息麵因素以後,這種現象就屬於非正常**易了。大量湧進來的買盤隻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有潛在的公司利好即將發布,另外一種就是有主力參與的買單。

在證券市場上永遠會有少數人提前知道一些上市公司的內幕消息,但這些單子的量不會很大,對股價在排除了基本會有利好發布的可能性之後,我們就隻有一個結論,主力在刻意的進行運作。

我在前麵分析過主力的一些特征,其中有一條主力必備的基本常識就是“了解市場的習慣性思維”,而市場上最流行一種思維就是“放量要漲”。所以如果我們放棄其他任何思路,單單按照這一習慣性的思維模式,那麽得到的信息就是該股要漲了。而這正是盤中主力通過交易形態要告訴我們的信息。

現在我們不會根據一些簡單的習慣性思維來進行決策,因為我們還有一項工作要做,就是識別主力要告訴我們的信息是真的還是假的。

我們暫時將“放量要漲”的習慣性思維放一放,從另外一個思路來考慮這個問題。

既然已經知道了這種現象是有主力在刻意運作,那麽我們就來分析一下主力到底要幹什麽。

把股價一路往上打,表麵上看是有做一波行情的可能,但往上虛晃一槍後一路出貨的現象也是經常發生的,因此單從這一個現象來看並沒有明確的結論,主力往上做或者出貨的可能性都存在。

盡管直接的結論很模糊,但是有一個細節是不容忽視的,那就是主力將“放量”的力度加大了很多倍。

根據交易的實際情況,除非在大盤大漲的牛市期間或者個股處於主力強力運作期間,否則一般的股票成交量都比較小,特別是在開盤以後的一段時間內交易更是清淡。

為了讓股價上漲幾個百分點而一路往上買進的話本身也會放量,也會給人“放量上漲”的感覺,但主力現在通過對倒將放量的力度盡量加大,目的很明顯,就是希望買盤更快速的進入。

主力為什麽這麽希望市場買單跟進?

第一,主力不願意增加籌碼。

這個細節的判斷告訴我們一個確定的結論:主力並不在建倉期,也不屬於建倉後拉升階段的初期。

第二,主力的成本區不在這裏。

也許我們會發現該股的股價目前還躺在地板上,怎麽不是主力的成本區域呢?這是一種被主觀意識左右的思維:因為主力有可能往上做,所以現在應該是主力的成本區。

如果一直是以這種思維方式來分析市場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我們還沒有最後確定主力是否往上做呢。事實一再教育我們,主力失敗的案例真是太多了。

主力的成本區認定是一項非常艱苦的工作,而且準確性也很難把握。所以說主力想拉升股價與主力的成本區不一定有直接關係。

既然主力的成本區不在這裏,主力也不願意增加籌碼,那麽僅僅憑借“放量上衝”這一走勢我們隻能得出這樣的答案:主力有可能一路往上做,但確認這一點還需要其他的理由。也許有了答案,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但如果對同一個問題我們能夠多問幾個為什麽,那麽至少我們會進步得更快。

如果主力這樣做隻是虛晃一槍,並非真正往上做,那麽我們是否可以問這樣一個問題:主力的最終目的是什麽?

根據市場的習慣性思維,如果股價上漲,那麽原先準備拋出的籌碼會等一等,特別是當股價長期下跌後幾乎所有的籌碼都是被套盤,因此一旦股價上漲就會嚇退拋盤。減少了拋盤,股價就減輕了下跌的壓力。

所以主力要把股價打高的目的是為了減輕拋盤的壓力,給拋盤增加一些持籌的信心,說到底是為了不讓股價繼續下跌。

但主力又害怕增加籌碼,所以會選擇在一開盤的時候進行運作,那時候市場都在觀望,拋盤還不會立刻壓出來,主力趁此機會將股價快速打高而又不用增加太多的籌碼。

這樣做的結果股價確實高了,但如果主力放棄運作則股價依然難免回落的窘境,所以如何讓股價在主力放手以後仍然不回落,這才是更難的事。

2.怎麽看待底部放量

底部永遠是投資者最關注的,因為從底部開始股價將上漲,我們可以從中獲取利潤。而市場的習慣性思維邏輯告訴我們“放量會漲”,這樣每當股價在一定的低位出現放量時就會引起一些市場的眼球,這部分眼球包括老股東即原來就持有籌碼的投資者、每天在尋找機會的短線投資者、原先已經賣出的投資者和被老股東熱心推薦的其他投資者。

既然“底部放量”如此重要,那麽現在不妨來分析一下底部放量以後股價的態勢。

從邏輯的角度講底部放量以後股價的態勢隻有三種走勢:上漲、下跌和盤整。

有一個基礎是必須知道的,就是說既然股價是“底部放量”,那麽形態上股價應該是從高處回落。所以至少從中期來說現有的籌碼都是被套的,除了部分長線籌碼以外沒有獲利籌碼,這是分析的一個前提。

我們在每次分析前都應該將一些前提羅列出來。

除非是股價達到相當高的位置,一般來說在進行行情分析時是不考慮普通投資者持有的長線籌碼。

作為一個大的分析前提,我們可以認定普通投資者的長線籌碼絕不會聚集在一起出來,所以對股價不會形成爆發性的衝擊,對股價的運作基本不會產生大的影響。

現在的機構實力發展很快,而且機構中的很多都持有長線單子,一旦其中的某一張單子要出來那對股價的影響還是相當大的。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種奇怪的走勢:某股某天明顯有大單子在出貨,這是指幾十萬股以上的單子,股價被明顯打下,當天的成交量也明顯放大,日K線圖上是一條很難看的放量陰線。或許這種情況還會持續一天,但接下來的交易日就恢複了平靜,成交量恢複到原先的樣子,股價則慢慢回升,但由於盤中根本就沒有大的買賣單子,所以回升的力度也很小。

這是一種典型的大單出貨所造成的形態。

有一點應該明確:底部放量一定受到非市場性因素的幹擾。底部是沒有量的。

一旦所有的籌碼都高高地套在上麵的時候我們很難想象當股價在低位盤整時會有大量的深度套牢盤放血。所以除非個股有基本麵上的巨大變化或者大盤暴跌,否則放量是不可能出現的。但事實上的確會出現放量這種現象,因此這是一種非正常狀態,股價的運行受到了非市場因素的幹擾,比如盤中主力的對倒。

下麵分析幾種狀態。

(1)底部放量後上漲

主力在底部對倒放量的意圖是非常明顯的,就是希望營造“有量會漲”的氛圍。現在剛剛進入拉升就放量吸引買單,表明主力已經希望市場買單跟進。

假如市場買單進去了,那麽接掉的就是主力在底部買進的籌碼。

在剛剛上漲的時候市場就可以買到很多籌碼。

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細節。

這個細節表明主力的建倉區肯定不是在這裏,也就是說主力早已經完成建倉,現在甚至有可能深度被套。

既然主力開始拉升,底部也不是主力的建倉區,那麽底部到底有多少籌碼被市場接走成了關鍵,因為這批獲利盤會影響到股價的演變。但我們一般是無法知道這一點的,不過我們可以仔細觀察股價上漲時的成交量。

如果量能不是放得很大,那麽市場的壓力還不是太大,對股價上漲的預期可以提高一些。如果量能放得非常大,則主力的目的可能就是出貨,股價可能會返回原地。

(2)底部放量後下跌

市場上對於下跌談論的比較少,比如媒體更多的是關心哪一隻股票會漲,但從不關心哪一隻股票會跌。當然,上漲能給我們帶來利潤,所以我們關心會漲的股票。但下跌卻會讓我們虧的更多,而且會使我們的資金失去流動性。因此我們同樣有必要關心下跌。

實際上下跌對於手中的籌碼來說確實是災難,但如果有資金的話或許是一次機會,所以我們更要關心下跌。

由於底部放大的成交量一定是受到了非正常因素的幹擾,因此其接下來的下跌是有預謀的,絕對不是市場自己的選擇。

主力在底部以不惜增加成本的方式進行對倒,其目的就是吸引市場的買單,達到減倉或者出逃的目的。有時候為了將假戲做得更加真實一點,主力還會在向下破位出貨前往上做一下,即所謂的“試盤”。如果市場買盤進來比較多就往上做一段時間,然後再進行殺跌出貨。如果“試盤”的結果不好就會幹脆一路向下砸去。

股價跌到底部一定是有原因的,比如大盤不好,比如公司業績下降等等,因此在這些因素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之前主力是很難退出的,即使通過底部放量這些小動作也很難會帶來什麽新的買單,向下破位其實是主力的非理性或者無奈之舉,最終的結果是股價下一個台階而主力手中的籌碼還是原來那麽多,賬麵虧損隻會繼續增加。

當然,也有通過底部殺跌出逃成功的主力甚至強莊,隻是股價最後已經跌得麵目全非,也不知道主力最後到底能夠拿回多少錢,這種退出是算出貨還是認輸呢?

不過有一種情況是我們應該關注的,那就是換主力。

有時候主力也知道即使自己願意割肉也無法在市場上退出,因此積極尋找新的主力。有時候是能夠找到新主力的,於是約定在盤中交換籌碼。

一般來說新主力會要求一個比市場更低的價格,所以在底部將部分籌碼換過手以後老主力將股價砸下來,通過更低的價格與新主力交換大部分剩餘的籌碼。

這種情況的特點就是股價不會出現連續的暴跌,一般下跌幅度應該在一個跌停板之內,否則老主力的籌碼有可能被市場接掉一部分。

(3)底部放量後盤整

既然底部放量是非正常的市場性行為,那麽放量以後繼續盤整就不太容易理解了。可能有幾種可能性。

可能性一:護盤。

如果同期大盤一路下跌而該股基本上以盤整為主,那麽必定有主力在其中維護股價,而且必定會有更多的拋盤出來,因此這種盤整走勢出現放量是正常的,它的特點是量能不會放得很大,主力護盤會增加籌碼,但這與後市主力會不會拉升股價沒有必然的聯係。

可能性二:分倉。

所謂分倉是一個更廣義上的概念,並不是說做莊的主力將一部分籌碼買進後鎖定在某個營業部。

有時候另外一個買家需要一大把籌碼,而市場上的成交量又很小,因此與主力協商在某個區域接主力的籌碼,這樣就出現了放量,實際上隻是一次大單交易而已,一旦接盤結束股價自然不會受到任何影響而繼續盤整。

注意,分倉的特點是盤中多次出現大單成交且沒有明確的上推或下壓股價的意圖,股價震**的幅度也不會大。

可能性三:換主力。

如果成交量放得非常大那麽存在換主力的可能,這是雙方談好的價格區域。

它的特點是盤中無明顯目的的巨大單子換手經常出現,股價的震**幅度不大。

這種情況的出現預示著該股以後在主力認為適當的時機會有拉升行情,但並不表明目前就是最低價。很多新主力還會在市場上繼續收集籌碼或進行打壓震倉。

注意:換主力時股價的振**幅度不會大。

3.怎樣看待底部無量漲停

底部永遠是市場關心的重點,因為一旦底部被確認,那麽也就意味著利潤的出現。然而市場的習慣性思維方式都是觀察有沒有放量,似乎沒有量就不可能構築底部。

實際情況正好相反,真正的底部是沒有成交量的。

底部放量的結果是凶多吉少,除了兩種特定的情況。

一種情況是當盤中主力對倒做量完成以後大盤恰好走強。但由於主力首要任務是減倉,所以上升幅度一般來說不可能很強,絕對不會進入強勢股行列。

另一種情況是底部換主力。但新主力不一定立刻啟動行情,多數情況下還會把股價往下砸一下。

真正的底部是沒有量的,我們必須牢記這一點。我們絕不能通過觀察是否放量來確定底部的成立,但也不能說沒有量的盤整一定是底部。

真正的底部不是量堆出來的。

底部是自己走出來的。

漲停對於市場同樣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因為漲停意味著股價有可能會出現大的波動,其中也就醞釀著較大的獲利機會。那麽當股價在底部出現無量漲停時是否意味著機會呢?

首先有一個概念必須清楚,即“底部”是有相對性的。

股價從8元跌到5元,然後進入整理,那麽5元是一個底部,但不能說以後就不會下跌。也許過了一段時間會跌到4元甚至3元。相對於4元來說,目前的5元仍然是非常高的價位。所以我們說的所謂“底部”隻是一個相對的“底部”。

假設大盤並沒有大的波動並且個股方麵也沒有新的消息公布,而股價在底部整理一段時間後突然漲停,那麽其中有主力在運作是必然的。

下麵我們分析幾種漲停無量的現象。

一是下跌放量底部有量而漲停無量。

股價必然是從高處跌落到目前底部的,而在前期的跌落過程中放出了很大的量就表明有主力出逃,或者是主力的資金鏈出了問題,被主力抵押在外的籌碼和老鼠倉大量出逃。

在到達底部以後又出現了放量。一般來說類似這種主力出問題的股票在暴跌以後會吸引大量的短線客,因此在底部出現放量是非常正常的,但如果底部出現持續的放量就不能單純地解釋為短線客的因素了,應該是新主力的介入。但新主力不一定是強莊,也不一定是長莊,絕大多數是打一槍就跑的超級短莊。當然主力畢竟是主力,再怎麽短也不可能像普通的投資者那樣今天買進明天就賣出,所以這裏所謂的短莊其實真正的意思是隻做一把行情,做完就走。當然一旦陷進去以後是不是能夠真正出來那是另外一回事了,好多短莊最後做成了長莊。

當新的主力在底部拿到一定的浮動籌碼以後即開始拉升。由於新主力的成本就在這裏,所以內心十分希望能夠將股價拉得高一些,更何況初生牛犢不怕虎,新主力目前手中還握有相當的資金,還沒有被套,所以一旦拉升就拉出漲停,而且覺得現在還沒有到出貨的階段,有沒有市場買單也無所謂,因此沒有對倒。而市場上在底部的普通短線客已經將籌碼交給了新主力,其他買進的投資者又並非短線資金,股價上漲後絕不會立刻賣出。這樣的現狀就決定了漲停是無量的。

二是下跌無量、底部無量、漲停也無量。

這種三無狀況也經常會出現,它的特點是無聲無息,似乎是來無影。

既然下跌無量底部也無量,那麽在這兩個階段都沒有主力參與,但無法斷定是否有主力隱藏在其中。接下來出現了無量漲停,說明有主力參與,但一般來說既然漲停沒有量就表明主力沒有減倉意願,而且願意再增加倉位,說明即使是老主力也還有一定的實力。

不論何種情況,後市是可以看高一線的。

從邏輯上說,因為沒有看到建倉的過程,所以即使是新的主力也應該沒有完成建倉。

從主力建倉的途徑來說,有被動式的逢低吸納,也有主動性的拉高建倉,更有震**式的強勢拉票。但從三無量的情況看這三個過程都沒有出現,所以可以先將它看成是盤中老主力所為,在漲停以後可以進一步觀察是否會出現這三種建倉的狀況。

4.怎麽看待放量漲停

經常會有個股走出漲停行情,但股價漲停的過程卻各有不同。

所謂放量漲停就是在股價漲停的過程中出現了巨量換手。

成交量是由買賣雙方的交易結果產生的,因此分析要從兩個方麵結合起來,不能單單從拋盤大還是買盤大來考慮。

股價漲停了,表明市場上出現了獲利籌碼,所以起碼會有相當一部分獲利籌碼兌現,因此僅以市場本身而言,在排除了大盤超級強勢和個股基本麵的變化以外,股價是不可能漲停的,因為我們找不到理由來解釋追高買單的行為。所以漲停的股票一定有或大或小的主力在背後進行運作,我們的任務就是分析主力的情況以便於我們采取相應的投資策略。

單就放量漲停來說也有多種形態,這裏隻是討論其中的一種,即一路放量上衝漲停價。

開盤後一路挾巨量上衝至漲停價,然後或者在數分鍾後有一次短暫的打開或者幹脆一直將漲停的價位封到收盤,其中整個的上衝的過程在半小時以內,這種形態是比較常見的漲停形態。

如果股價剛剛從底部起來就出現這種走勢,毫無疑問是盤中的老主力。

當然,股價一路上衝肯定會出現獲利了結盤,畢竟剛剛離開底部,至少底部的籌碼是獲利的。主力的意思也是告訴市場,成交量很大,因為底部的獲利盤正在出來,但買盤更多,進來的買盤不但將獲利盤悉數消化掉還惟恐買不到而一路抬高買價,形成目前這種放巨量上衝的態勢。但同時問題也產生了,無論怎麽算,底部的獲利盤都不會有這麽多,而且現在有那麽多的追高買單也令人懷疑。

也許基本麵上會有好消息,而我們市場上還不知道,某些神秘資金卻已經提前知道,但這部分資金絕對不會有那麽多,而且也不會那麽集中的出現。

顯然,短時間內過大的成交量起到了一個完全相反的作用,反而露出了主力的一些底牌。

市場對主力並不反感,相反還是比較歡迎的,因為主力的存在畢竟起到了活躍股價的作用,但接受的程度還取決於主力的底牌。

現在股價挾巨量上衝,量能明顯超過市場自身的規模,顯示主力在運作的過程中還有對倒的動作。主力對倒的用意可能各有不同但最終目的隻有一個:就是吸引市場的注意,通俗地說就是讓市場跟進。

股價剛剛起步就讓市場跟進,其實是告訴我們一個主力並不想讓我們知道的內幕:主力不願意再增加籌碼,至少主力的成本區域並不在前麵的底部或者幹脆說主力也是被套的主力。

一個被套而且不願意再增加籌碼的主力,其市場吸引力自然會下降許多。

當然,我們隻是知道了主力的一些底牌,但並不是說我們就可以憑此斷定股價的趨勢。預測股價的走勢涉及到方方麵麵,這裏討論的隻是一個小小的環節。

下麵分析一個案例。

分析該股近期走勢,股價處於從3元破位後的連續下跌勢頭中,其中並沒有明顯的停頓,而且日成交量一直維持在50萬股左右。直到C點前兩個交易日才始出現異動,盤中出現兩筆大單子,一筆為20萬股另一筆則為30萬股,當天成交175萬股。前一個交易日成交則放大到356萬股,盤中出現較大的接拋單。

現在漲停的當天出現了793萬股的巨量,顯然我們應該注意到這一點。

這個巨量是該案例分析的關鍵細節。

就算前麵的底部籌碼全部跑出來也沒有這麽多,而基本麵上的因素也難以解釋會有這麽多套牢盤蜂擁出逃。難道有主力在此低價拋售?但也難以解釋哪裏來的這麽多的接盤。

結論幾乎是惟一的,那就是其中的一些買賣單子是屬於非市場性的,也就是主力的對倒盤。

該股一定有主力在其中運作。根據公司公告的推出時間,該主力對上市公司本身比較了解、對於公司何時推出預盈公告非常清楚,而且該主力願意讓市場在目前的價位跟進。

這是常見的現象。

主力為什麽願意而且很明顯是故意做出成交量來吸引市場跟進?前麵已經分析過,要麽就是主力不願意或無法再增加倉位,要麽就是主力被套。但具體到本案,由於股價的漲停並非屬於尾市的偷襲,因此主力在此曆史低價區企圖拉高出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結論就是本案例的主力不屬於能夠控盤的強主力而且已經被套,也已經失去了大量增加倉位的能力。

果然,在E點該股又開始連放5天的大量,其股價甚至還沒有能夠超過3元。

當然,基本麵對該股的長期走勢是有利的,隻是碰上這麽個弱主力,恐怕股價的走勢會相對弱一些。但從這次股價的異動中可以看出,該主力再弱也不願意讓股價長期停留在3元的下方,也許主力的成本在3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