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們,我這裏有一卷《般若心經》的樣本,我四歲就會背《般若心經》。

我很喜歡《般若心經》。

今天是最後一天,你們認為這幾天來,我講《般若心經》有一句是迷信的話嗎?

講經要頭尾圓滿,我前四天都講得好慢,這是一個禮拜的教材,不過沒有那麽多時間。為了要圓滿不可以遺漏,我特地叫他們把一卷經印起來,讓大家每一個字都能念到。

現在我用極短的時間,用白話文把它翻譯成好懂的話,從頭到尾翻譯以後,我再來發揮它的義理。

各位可以對照著我說的一起看。

有一位能觀照自他的菩薩,叫觀自在菩薩,當他觀照到五蘊皆空的時候,因為是行深般若波羅蜜,所以他就能度一切苦厄。

這是摘錄《大般若經》的片段,所以接下來釋迦牟尼佛對舍利弗說,舍利子,舍利子就是舍利弗。我們中國這個“子”是對男人的美稱,如孔子、孟子、老子、荀子。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也是這樣,是有無不二。

佛陀又再說:“舍利弗啊,諸法空的真理,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在量上、在質上、在境位的上麵,都不加以分別。”

所以空中沒有色這個名稱,也沒有受想行識這許多分別。

下麵就是今天要講的無眼、耳、鼻、舌、身、意,也無色、聲、香、味、觸、法,也無眼界,乃至於無意識界,十八界都沒有。

前麵已跟各位稍微提到,眼、耳、鼻、舌、身、意叫做六根,色、聲、香、味、觸、法叫做六塵,就是現象界的世界。我們的神經係統六根接觸到外境就產生了六種認識,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心識,六識。

六根是生理的,指我這個身體,六塵是外麵的世界。我們這個身體和這個世界接觸了以後,有六種認識,就是眼、耳、鼻、舌、身、心的認識。

生理的六根,認識了物理的六塵,產生了心理的六識,這叫十八界。它每一個法都有一個界限,這生理的、物理的、心理的,三六有十八個不同的界限。

下麵說到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這是講佛教的十二因緣。人生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到未來,有十二個關係連續的階段。

常有人問,人是從哪裏來?

《般若心經》解釋得很明白,從無明來的。

不明白人怎麽樣來?

有時候你很無明,無明就你不明白。實際上,整個人生、宇宙,我們的過去,甚至未來,我們哪裏明白呢?

無明究竟是一個什麽東西?可以說就是我們不明不白的一個生死,一個源流、一個根本,在《般若心經》裏麵說沒有人是從無明來的,無無明也沒有無無明盡,無老死也沒有老死盡,這個十二因緣的名相就不細說了。看起來人生有過去、現在、未來,有階段性,實際上它是不可如此說的。

根本的佛教有四聖諦,苦、集、滅、道。這個四個綱目展開,就是佛教的一切。

我們人生是苦和集相互的關係,集就是業力積集,我們有過去煩惱的業集,就有現生的苦難。

現生的苦難容易解決,隻要是一種因果關係,就可以消滅掉。隻要你學習、修道,進入到不生不滅的涅槃,那就完成了般若的功用。

但是在般若裏,無苦集滅道,這種階段性的、分別性的都不可以說。

無智亦無得。

不能說我有般若的智慧,我有得到菩提,得到佛果,這是不能說的。為什麽呢?要無所得,才叫菩提薩埵,才叫做完成。

《心經》這一部經,才兩百六十個字的經文,都在講“無”,無六根、無六識、無六塵,無十二因緣,無苦集滅道四聖諦,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所以我們要修無修的修行,要證無證的佛果,這才是超越。

同樣的,《金剛經》裏麵也說布施要無相,度眾生要無我,《金剛經》的主體就是無我度生、無相布施。無相布施就是布施了,不要著相,度生了,也不要執著我。所以《金剛經》裏麵說:若卵生、若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我皆令入無餘涅槃,卻也無得滅度者。實在說人人都是佛,哪裏要我去度他呢?

這一段的主要意思,就是舍棄了世間的、分別的、有形相的一切,所謂無所得,然後有個有所得的菩提薩埵。

無了以後還是可以依般若波羅蜜多的緣故,心無掛礙。因為無掛礙,就沒有恐怖,就能遠離顛倒夢想,可以獲得究竟的安樂,這叫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他也是依般若波羅蜜多,才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到無上正等正覺。

因為這樣的緣故,我們知道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咒就是佛語。大悲咒、楞嚴咒是什麽語言呢?不是英文、也不是葡萄牙文、西班牙文,那是佛與佛之間的語言,佛與佛的密語。

般若就好像這種咒語一樣,可以除一切苦,真實不虛,絕對不假,所以說是般若波羅蜜多咒。下麵就說般若波羅蜜多的咒語。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這是什麽意思呢?把它翻譯成中國話就是說:去喔,去喔,大家一起去喔,趕快藉由這個般若正覺的得度的方法,一起去到究竟的涅槃。

把《般若心經》講完,現在再回頭,講一點裏麵衍生的意思,然後再加以說明。

有個小沙彌在念《般若心經》的時候,念到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時,嗯,好奇怪喔。他疑惑就找師父,“師父,這是什麽?”“眼睛。”“這是什麽?”“耳朵。”“你怎麽什麽都不知道?”這鼻子呢?鼻子是什麽都不知道?“我知道明明有眼睛、耳朵、鼻子,怎麽經文裏麵說無眼耳鼻舌身意呢?”

我們眼睛看到的就是對的嗎?我們親眼見到的錯誤可多呢。

現代人盥洗多用浴盆,躺在浴盆裏麵盥洗,看到自己的腿,“我的腿隻剩這麽短啊?”

腿在水裏變形了。

實際是沒有變,是我們的眼睛看錯了。

一個玻璃杯,我們放一支筷子進去,筷子是直直的,不過這水一動,筷子變得彎彎曲曲的。有彎彎曲曲嗎?拿出來它還是直的,眼睛看錯了。

所以眼睛看到的,由於是認識,常常會有認識錯誤。

我們看到天上的月亮,雲在飄,月亮走得那麽快,其實月亮沒有動,是雲在飄。

我不太了解人家一些私人的事情,不可以隨便說我親眼看到的,因為實際不是那麽一回事。

我親耳聽到的,也不對。

抗戰期間,日本人常常用飛機到中國大陸轟炸,一拉警報,有人問:“多少飛機來轟炸?”

“是一架飛機。”

各位聽是一架飛機。

再一個人問:“究竟是多少飛機來轟炸?”

“就是十一架飛機啊。”

講起來是十一架就是十一架。到後來有多少飛機來轟炸?九十一架飛機啊!

你看三個人這樣一傳,從一架就變成九十一架了。

因此,眼耳鼻舌身,都是憑感覺、感受的東西,會變化,不實在。

如果有般若,我們就不會憑眼耳鼻舌身意去分別,而用一種無分別智。這個無分別智就是般若,無智亦無得的無分別。它好像鏡子一樣,你是什麽人,長短方圓,鏡子是不分別的,它把你的原形還給你,照給你看。

我們大多處在虛妄的意識,虛妄的六塵的人間,過著虛妄不實在的生活,因為般若沒有現前。

必須有般若,才能遠離顛倒夢想,才能沒有恐怖、沒有掛礙。

有了般若智慧,人生就有快樂。

有一位金代禪師非常喜歡蘭花,他養了好多名種的蘭花。

有一次他要出門辦事,就招呼徒弟:“沙彌啊,替我好好地保護蘭花,記得澆水、照顧喔!”

沒想到沙彌不小心把蘭花架碰倒了,許多蘭花“砰砰砰”摔得粉碎。

沙彌心裏想:這不得了,我把師父心愛的蘭花都打壞了,他回來不知道要如何生氣。

師父回來了,他趕快跪下來說:“師父慈悲,我把蘭花都打碎了,求你老人家不要生氣。”

師父反過來對徒弟說:“徒弟,我種蘭花不是為了生氣才種的。”

這一句話很有般若,你們夫妻偶爾有誤會要吵架,要想我們結婚不是為了吵架的。

為兒女受氣,養兒養女不是為了生氣的。

交朋友也不是為了生氣的。

到世界上來做人不是為了生氣的。

為什麽不快快樂樂地過般若生活,要生氣做什麽呢?

一個信徒到寺廟拜訪住持大和尚,一個老和尚先出來接待,他說大和尚等一下就來。

大和尚到了,大和尚就是校長,就是住持,就是親教師,寺廟裏隻有住持可以稱大和尚。

大和尚本人一到,當然就和客人講話,老和尚站在旁邊。

年輕的住持對年老的老和尚說:“去倒杯茶給客人。”

老和尚奉命去倒杯茶來。

再去切一盤水果來。

老和尚又去切水果來請客人。

談過以後,年輕的住持留客人吃飯,“我先去辦事,你陪這位客人。”

年輕的住持走了以後,客人心裏想:這個住持年紀輕輕的,在老和尚前麵賣老、擺架子,實在不應該。

他等住持走遠了,問老和尚,“剛才這個住持跟你是什麽關係?”

“他是我的徒弟。”

“徒弟怎麽對你那麽不客氣?”

“不能這樣說,我的徒弟對我好得很!”

“怎麽好?他叫你倒茶。”

“是啊!他隻叫我倒茶。他沒叫我燒茶,燒茶就比較辛苦。”

“他命令你切水果來給我吃。”

“他隻是指示我切水果給你,他沒有叫我去種水果,種水果就很辛苦。”

客人一聽,“究竟是師父大還是徒弟大呀?”

“出家人還分什麽大小,他年紀輕,體力好,能做大事。我年老啦,沒有用,隻能倒倒茶、切切水果,大家分工合作嘛!”

這個老和尚很有般若。

假如各位家裏的兒女或者媳婦,尤其媳婦,他跟你們說:“爸爸、媽媽,倒茶來給客人喝。”

“爸爸、媽媽,趕快去煮飯!”

你們作何想法呢?

所以,有般若跟沒有般若,苦樂就不一樣。

般若究竟是怎樣才有呢?怎麽發生呢?

有時候學都學不來。

我記得錢穆博士四十年前在台北講禪時講過一個公案,他說一個老賊要退休了,想把技術通通傳給小徒弟。偷的技術怎麽傳?

這個老賊相約一起去偷東西。

“這一家好像睡覺了,燈火暗下來,徒弟,可以下手了。”

徒弟當然翻牆、開窗進到房子裏麵,正要下手找東西的時候,這個老賊師傅在外麵大叫:“有小偷!有小偷!”

夫妻兩個趕快起來叫:“抓小偷!抓小偷!”

那個小偷來不及逃,怎麽辦?情急智生,他就打開壁櫥躲到裏麵去了。

夫妻兩個人起來看看,沒什麽小偷,東西也沒有少。

這時候這個小偷想,我要出去,得要他們不要再找小偷,他就在裏麵學老鼠叫。

夫妻兩個人說道:“是老鼠啦,沒有什麽小偷啦。”

趁他們精神鬆懈的時候,小偷從壁櫥裏一衝而出,飛奔而逃。

夫妻兩個一驚慌,再回過神來,趕快追小偷。

小偷心想,這夫妻兩個家夥追來,怎麽脫身呢?

剛好路邊有一口井,他跑到井旁,拿顆大石頭朝井裏“砰”地一丟,走了。那個聲音好響啊!夫妻兩人說:“不得了!小偷跳井自殺了!”

小偷回到家裏,向師父生氣地說:“師父,豈有此理,你說要把你做賊的傳家本領傳授給我,你沒教我反而害我!當我要下手,你竟在那裏喊有小偷有小偷!”

老賊問他:“你怎麽回來的呢?”

徒弟得意地描述他是多麽的有智慧,是用什麽方法回來的。

老賊就說:“那我的方法都傳授給你啦!”

做小偷哪裏用什麽一定的方法,要靠智慧,看什麽情況和怎麽應變的啊!

世間,無論什麽事業、職業,你們看到人家發財,他一定有另外的一種般若智慧。

我常對一些年輕人說現代這個社會找工作比較容易,我記得三十年前找個工作好困難。

有個青年信徒跑來,“師父,請替我介紹個工作吧。”

好不容易替他找到一個工作,叫他去上班,他說我已經有了另外的工作了,我不來了。

我心裏真懊惱,白白地用心為他找工作,他也不稀罕。

後來我的般若也升華了。

你要找我找工作嗎?靠人情介紹,人家老板不放心。

你去看報紙上的小廣告,看哪一個職業適合你,自己打電話,我某某人有什麽長處,我給你試用三個月,不要錢的。這樣又沒有人介紹,試用三個月不好就不要,老板通常會比較願意錄用,所以大部分都能成功。

隻要你經得起考驗,還怕人家不要你嗎?除非你自己經不起考驗。你自己本身不具備條件,沒有般若,那當然就要落第。

我們如果能依般若波羅蜜多,就可以心無掛礙。不過我想每一個人心裏的掛礙很多。

兒童的時候,很掛念爸爸媽媽不回家。

到了做學生的時代,掛礙自己學業成績不好,不會讀書,再掛礙交不到女朋友,再掛礙結了婚怎麽能養得起妻子兒女?

這個社會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各種的是是非非總是給自己好多壓力,心中有這許多壓力、掛礙,怎麽能快樂呢?

所以我說人生要做一個皮箱,這個皮箱用的時候,把它提起,不用的時候就把它放下。

當提起的時候你不提起,沒有東西用,當放下的時候你不放下,走路背那麽重的一個皮箱,多辛苦!

心容易掛礙的人,每天不快樂,無掛礙就無有恐怖,世上沒有什麽可怕的,所謂平常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有了般若以後,就能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有的時候我們的煩惱來自別人,有的時候是自己庸人自擾,自己找自己麻煩。

有兩個人小聲地在那裏講話、商量事情,我心裏可能會想:哼,那兩個家夥一定是在講我的壞話,那麽小的聲音。

這個人走路走那麽快,剛才是不是在我家裏偷了什麽東西?

我們每天的疑慮、掛念、得失搞得我們顛倒妄想,不能安樂。

假如有般若慧眼,就能清清楚楚這許多事情,然後就會究竟涅槃。夢窗國師有四句話說得好,他說人生無病第一利,健康是最好、最大的利益。知足第一富,你不知足,萬貫家財不滿足也還是貧窮;我隻有幾百塊錢,不夠我一個月過生活,不過我很滿足,我就富有。接下來是善友第一親,涅槃第一樂。

什麽是究竟涅槃?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道,在拘屍那伽羅城涅槃,一般人都以為人死的時候叫做涅槃。

過去我們都聽到人家說什麽人死了,升天了。

現在在台灣,大家都用一句佛語,“死亡就是往生。”這個蠻好的。

往生就是沒有死,他是到那邊去生,他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

釋迦牟尼佛不隻是在拘屍那伽羅城涅槃,他在菩提樹下成道時也是涅槃,叫做證悟涅槃。

世界上有很多的佛教國家,每年會慶祝佛陀的誕生成道、涅槃。但每年不能老是都在慶祝佛陀的生日。因此,它們訂五月十六號,叫做慶祝衛塞節,所謂衛塞節,就是把出生、成道、涅槃合在一起。

何謂涅槃?我們時時刻刻沒有得失的心,沒有有無的念頭,沒有掛礙,沒有生滅,沒有生死的掛礙,那就是涅槃。

我覺得人生到了六十歲或者七十歲以後,尤其要學習般若,學習涅槃。

般若怎麽學習?不是靠學習。不論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般若是要靠修行修來的。

我們的心是千年暗室,是黑暗的房子,一燈就明,有一盞般若燈光,佛光就亮起來了。

每一個人在生活裏,都很容易體會出自己本具的般若自性。

幾年不見的朋友一見麵,你就知道是誰,那不就是般若的回光返照嗎?

如之前舉的例子,睡覺的時候枕頭掉到地上了,不用睜開眼睛,手一拿把它撿起來,還能繼續睡覺,沒有看你怎麽知道的,我有般若啊。

說話,說當說的話有般若;做事,做當做的事那是有般若;該笑的時候,那個笑也是有般若。該笑,他卻在哭,不當啊。

說了不該說的話,做了不該做的事,當然沒有般若,也不會讓人喜歡。

並不是大徹大悟以後,才有般若。平常能在觀念上修養,慢慢的,比方說能人我一體,物我無間,憂愁煩惱,我有力量排除,這都是般若功用。

《般若心經》說,不單我們人要去學般若的智慧,三世諸佛,要成佛,要被人尊為佛,也要依般若波羅蜜多,才可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才能圓滿自己。

所以才說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

現代有些人把佛法看得玄秘、怪異。他不老老實實的在生活裏麵學般若,而想要修神通。

神通和般若不同,有了般若,人生很快樂,有了神通,人生就很痛苦。

什麽叫做神通?

我有天眼通,隔個牆壁你看不到,我可以看得好遠喔!

我有天耳通,你在多遠講話我都聽得到。

我有他心通,你動什麽念頭我都知道。

還有神足通、宿命通、漏盡通,能知道過去、現在、未來。

你們想要神通嗎?如果現在有一個上師替你加持,替你灌頂。喔,你有神通了。

你有天眼通,你現在看到有人在其他地方做壞事,或者你家人有一些什麽不好的事,你看到了能安心在這裏聽經嗎?你不安心的。

聽到隔壁有人批評你,你要去跟他打架嗎?你能安心坐在這裏嗎?

別人的心裏對你做什麽有些不滿,你知道,你能安住嗎?

有神通痛苦不堪,我自己常安慰自己,還好,我沒有神通。

即使我明天會死也不要緊,我不知道,我今天還是很歡喜地在這裏跟你們講經。

到死的時候才死,其他的時間還是很快樂。

所以我們念咒,也不一定是大神咒,其實世間上很神的東西多的是,比方說我很渴,喝一杯水,不渴了,很神耶!很餓,吃一碗飯不餓了,這也很神耶!

你不會騎腳踏車,人家扶你,還會跌倒。

我會騎腳踏車,不用人扶,放開雙手也能騎,滿自在的。

這不神奇嗎?

你不會遊泳,進到遊泳池裏就沉下去了。

用力劃用力劃,越劃越往下沉。

我會遊泳,我在遊泳池裏動都不動,身體浮在上麵也不沉。

這不是神奇嗎?

所以這些神奇都是我們平時所練的,練習純熟,就神乎其技了。

並不是要有另外什麽神通來幫助你,你自己有所謂的能,發揮你的潛能、能量,發揮你般若的觀照,你就能了。

般若波羅蜜多的咒語是: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剛剛已經翻譯過了。釋迦牟尼佛講經,怕一般人覺得太長、太困難,他就給了我們簡單的偈誦或短的咒語讓我們念。

你們學佛、誦經,也不要顧忌怕經文念錯了,或者經沒有念完。隻要心裏恭敬才是最重要。

像般若,般若這兩個字實際上不是念般若(banruo),梵語叫Prajā,英語是Prajna,是直接采用梵文的發音,我們應該念般若(bore)。

我想什麽音不重要,佛教有四依止,大家應該知道的。

第一,依法不依人。因為說法的人很多,你說他說,眾說紛紜,所以依法依智最安全。

第二,依義不依語。依它的意義就好了,語言不重要。

第三,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佛經又叫了義經,它是究竟的,最圓滿的;有的不了義隻是方便,為大家說的。

假如有人問我:“星雲法師,我可以吃肉嗎?”

你說我怎麽回答?

“不可以。”他回家桌上都是肉,那就不吃啦?

他在家裏麵不就鬧得不和嗎?

他說:“我可以吃肉嗎?”

“可以可以。”

“喔,星雲大師叫我吃肉耶!”

所以講話也真麻煩。

有一個老太太不認識字,她隻會念個咒;唵嘛呢叭咪吽。不過這個“吽”她不會念,中國字不會念就念半邊,吽這個字一邊是口,一邊是牛,她不會念吽,就念唵嘛呢叭咪牛。

有人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邊念一邊撥念珠來計數。老太太沒有念珠,她用豆子計數,一聲唵嘛呢叭咪牛,撿一粒豆子,她一天念一鬥的豆子。

念了二十年,她不用手去拿豆子,她隻要念唵嘛呢叭咪牛,一粒豆子“啵”,跳到另一個碗裏。也是所謂精誠所至吧,心神專一以後,她竟發揮心能轉物的作用!

有一天有位法師來弘法傳教,沒有地方住,聽說這個老太太是信佛教的,就到她家裏借住一宿。

老太太很精進,半夜還在念唵嘛呢叭咪牛,唵嘛呢叭咪牛,法師一聽,她念什麽東西啊?

佛教哪裏有什麽唵嘛呢叭咪牛?

老太太你念錯啦!是唵嘛呢叭咪吽!

老太太當然認為這個法師是專家,一聽,我念錯啦,就把它改過來,開始念唵嘛呢叭咪吽。但是,豆子不跳了。

我出家受我外祖母的影響很大。

她修行有些功夫,我們常常晚上睡覺睡到半夜醒來都看她坐在那裏,肚子裏麵翻江倒海,好響亮,像雷一樣。

我就問:“外婆,你肚子怎麽叫得那麽響?”

她不是說神通,她說這是功夫。

這讓我覺得宗教很不可思議,可以讓人肚子叫。

我出家以後當然遇到好多的老和尚、大法師,他們的肚子怎麽都不會叫呢?

他們都沒有功夫嗎?

後來慢慢我也懂了一些道理了。

我記得有一年抗戰勝利,那一年我見到我外婆,她很安詳地坐在樹下做針線。

我從小就很依賴她,她也很喜歡我。尤其我出家後,我們的信仰一樣,坐在她的旁邊,談得很愉快。

忽然有一架飛機從前麵飛過去,我說:“外婆,你現在肚子還叫不叫啊?”

她說:“這個功夫怎麽能丟了呢?”

我說:“你肚子叫,你的煩惱能減少嗎?你的歡喜、快樂能增加嗎?你的生死能了脫嗎?”

她給我這樣一問,很茫然。當然她回答不出我的問題。

那時候我洋洋得意,你看,你信佛信了幾十年還不如我出家才這麽短短的幾年時間。

後來我到了台灣,在台灣幾十年當中,最遺憾的、最不安心的就是我對外婆講了這種不當的話。

她擁有她的功夫,又不妨礙人,也不妨礙我,我幹嘛要破壞她呢?

破壞別人的擁有,實在是最沒有般若智慧的。

有人說般若如大火炬,可以燒毀一切的煩惱、汙穢、憂患、不當。大火炬的光明照耀,能開般若的慧眼,看清宇宙人生的何去何從。

我很喜歡《般若心經》,它很短,每一個人無論一天怎麽忙,都可以念一卷《般若心經》,兩分鍾,兩百六十個字,或許像那位老太太一樣,念個二十年,這豆子也會跳呢。

我們人生應該從般若而生,來自般若還是回歸到般若。

最後,引用《般若心經》的咒語: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去喔去喔,讓我們用正覺的般若到彼岸去喔,得到究竟快樂,究竟平安,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