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時空原則是指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教學不僅要在課堂上、學校內進行,而且要拓展到學生生活的所有時空,以使學生具備在各種時空條件下都能自主學習的能力。作為完整的生命體的成長,學生的學習是綿延在他生命的每一瞬間的。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就是要學生在學習中學會獲得自己生活意義的來源,學會在學習中獲得完整生命的和諧成長。因此,我們不能把學生的學習人為地割裂,把學生在學校內的學習和它的日常生活相分離,要引導學生形成在各種時空學習的能力並學會在各種時空中進行新的學習。尤其在當今信息時代,人們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時空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現代教學必須突破傳統的“三中心”觀念的束縛,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對於學生學會學習發揮作用。
一、引導學生讀無字之書
這一原則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不僅要在課堂上學會學習,而且要在課堂之外,在學校生活實踐中,在家庭生活中,在社會實踐中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學習並不僅是學校場域中的人的局部的特殊的現象和行為,它本身就是人類存在的一種方式,它以多種多樣的日益趨向複雜的形態滲透於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麵。從最初的依靠本能而發生的個體學習,到日常生活情境中的學習、學校情境中的學習、工作場域情境中的學習、網絡情境中的學習,作為人的本體存在方式,學習是人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活動。隻要用心去探索感悟,時時處處都能學習。毛澤東說,青年人既要善於讀有字之書,又要善於讀無字之書,實際上就表達了這樣的思想。莊子認為道無處不在,即使在最平凡普通甚至是卑下的事物中,也蘊涵著人間大道[1],關鍵是自己體悟。正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如果我們能在一花一葉上有所徹悟,那麽我們就洞悉了萬物之理。一個人如果善於從天地萬物中學習,學習就可以在任何時空中進行,整個外在的世界都是最好的老師。
傳統的教學把課堂作為主要的學習場所,以課堂上傳授書本知識為主,很少考慮課堂之外的學習情境對學生的影響,也常常忽略學生真實的生命體驗和感受。傳統的教學常常無視學生完整的生活不止局限於課堂,忽略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忽略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對學生成長的意義,導致學生“會講道理而不會行動”“理智有餘而情感匱乏”,導致學生“高分低能”,隻能“紙上談兵”,導致學生成為“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成為麵對現實手足無措的“書呆子”等。事實上,學生的學習是在整個人類生活的背景中進行的。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教學有必要突破學校圍牆的限製,突破課堂時空的局限,還學生學習以完整生活的本來意義。隻要有利於學生以學習知識為基礎健康成長,教學就可以在任意開放的多樣化的情境中以靈活多樣的組織形式、方式、方法和手段進行。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具有廣闊的建構空間,建立在整體生命參與的主動探求、內化、體驗的基礎之上,真正促進學生作為完整生命的健康成長。
二、創設或選擇特定時空教學
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靈活地根據學習內容人為創設或人為選擇特定的情境來引導學生學會在不同的時空學習。
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有意識的運用多種方法,尤其是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創設與生活、學習內容及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密切相關聯的多樣化的逼真的情境,使學習在與現實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使學生全身心“進入”情境中獲得個性化的體驗,從而在具有一定複雜性的問題情景中,對知識形成多角度的理解,或結合自己原有的經驗來學習探究新知識,建構起自己對各種問題的觀點和見解,建構起自己的判斷和信念,創造性地把外在的知識內化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以及情意和人格結構中,為作為完整的人的成長奠定基礎。
其次,教師可以引領學生超越課堂的界限,深入到無限廣闊的學校、社會、大自然以及網絡世界中選擇與設定學習情境並在其中學習成長。例如,為了感受春天的特征,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到郊外踏青尋春;為了體會某些曆史事件及其曆史意義,可以組織學生觀看相關電影、閱讀相關曆史資料與文獻甚至走訪某些相關人物;為了分析、思考某些問題(如空氣汙染),學生可以做現場測查和實驗,可以到有關部門去訪談,或者到圖書館去查閱有關資料,查閱各種多媒體百科全書光盤,也可以通過電話,國際互聯網等直接訪問有關專家或實際工作者。這樣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在對問題的思考與探究中獲得具有無限可能性的整體的成長,而不是僅僅背會一些詞句或者記憶一些現成的對他們來說是僵死的結論。
三、充分利用虛擬時空
還需要特別提及的是,隨著科技進步,“未來的教學將不再是人—人或人—機對話的單一模式,而將是人與人和人—機—人對話並行整合的立體複合結構模式,也不再是師—學校—生的狹窄、封閉模式,而是將是師—學校—生與師—網絡—生並行整合的寬闊、開放模式”[2]。教學的這種發展趨勢也要求我們對學習情境的認識必須突破課堂的局限,突破現實的現存的真實情境的局限,關注以真實為基礎的虛擬情境。對創設學習情境的手段的認識,必須突破粉筆、黑板加課本,除了充分利用錄音、投影、錄像、電視等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外,更要充分利用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技術及互聯網為學習者創造促進知識整合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仿真的學習情境中,充分感受、體驗、理解和探索,獲得成長的快樂,並學會運用現代科技成果輔助自身成長。
[1] 莊子·外篇·知北遊
[2] 張傳燧.行走於傳統與現代之間.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