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生長發育是先天因素與後天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中,遺傳因素決定機體發育的可能性,決定了生長發育的潛力;而環境、教育等因素則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遺傳潛力的發揮,決定發育的速度和程度。
一、影響學前兒童生長發育的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主要指個體的生物因素,與後天因素相對,包括遺傳因素和非遺傳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遺傳因素。
(一)遺傳因素
遺傳是指子代和親代之間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學前兒童生長發育的特征、潛力、趨向、限度等都受父母雙方遺傳因素的影響。早在胚胎期,受精卵中來自父母雙方各種基因的不同組合,決定了個體出生後的各種遺傳性狀。通過各種方式的基因傳遞,子代可以顯現親代的各種形態、功能、性狀和心理素質等方麵的特征。
遺傳因素為兒童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前提(生理和心理的基礎)。例如一個孩子的身高是由三個人決定的,爸爸占35%,媽媽占35%,孩子自己占30%,孩子自己的30%取決於三個因素:睡眠、營養、運動。[1]在良好生活環境影響下的兒童,其成年身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遺傳。一般父母高的子女也高;父母矮的子女也矮。這就為身高預測創造了條件。以下是利用父母身高進行身高預測的公式[2]。
(二)非遺傳因素
非遺傳因素是指兒童出生以前在母體內所稟受除遺傳因素以外的一切特征,主要包括兒童在母體內發育過程中的營養狀態,以及母體在此期間所給予的種種影響。例如,孕婦年齡過高(患唐氏綜合征概率增加)或過低,過胖或過瘦,身高過矮和骨架太小等都會導致自然流產率增加或低體重兒。如呆小症,表現為正常智力發展水平以下,身材短小,突出的腹部以及粗糙的皮膚,這可能與母親體內甲狀腺功能出現故障或者母親的飲食中缺乏碘有關。如母親患有糖尿病,胎兒出現缺陷的比率高出2到4倍,又如大部分受到艾滋病感染的嬰兒通過子宮中或者在出生之時的血液交換直接從母親那裏獲得病毒。
孕婦營養不良可造成胎兒先天性腦細胞減少;孕婦注射鏈黴素、卡那黴素等,有可能引起胎兒先天性耳聾;孕婦服用四環素能使孩子乳牙變黃、牙齒變脆,骨髓發育受到影響;孕婦若大量飲酒,可使胎兒患“酒精中毒綜合征”,表現為身材矮小、麵貌醜陋,智力低下;若大量吸煙,則會減慢胎兒的新陳代謝、正常發育,孩子在早期可能發生行為和認知困難。懷孕母親的精神壓力和一些意外事件也會影響到胎兒良好的生長發育。
二、影響學前兒童生長發育的後天因素
(一)膳食營養
學前期同化過程占優勢,所以對各種營養的需要量很大。如果學前期營養不良,對學前兒童的生長、智力以及行為都有不良的影響。學前兒童必須不斷由外界攝取各種營養素,尤其是優質的蛋白質、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幼兒園要合理安排學前兒童的膳食,營養豐富且平衡的膳食能促進其良好的生長發育。
(二)鍛煉與活動
學前兒童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和適當的勞動,可以加快機體的新陳代謝,使人的全身各個器官和係統充分發揮作用並更好地相互協調,提高各係統功能,促進骨骼鈣化,增強骨骼硬度,使肌肉生長得粗壯。此外,還可調節精神壓力,增強學前兒童體質,促進其生長發育,提高健康水平。
(三)生活製度
在合理的生活製度下,學前兒童的生活有規律、有節奏,有利於形成良好的動力定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身體各部分包括大腦皮質在內,活動與休息都能得到適宜的交替,營養消耗也能得到及時的補充,這將有利於促進他們的生長發育。
(四)疾病
學前兒童生長發育可受各種疾病的直接影響。疾病可以幹擾正常的能量代謝,尤其體溫過高時,可使酶係統正常功能受到影響,代謝率升高,增加各種營養物質的消耗。有些疾病還能嚴重影響器官和係統的正常功能,如急性胃腸道疾病對消化吸收能力有明顯的幹擾。營養不良不僅使體重減輕,而且可推遲語言和動作的發展。因此,積極防治學前兒童常見病,對保證其正常發育十分重要。
(五)其他因素
社會發展狀況特別是經濟狀況、社會製度等因素也影響著學前兒童的生長發育;季節對生長發育也有一定的影響,一般來說,春季(3~5月)學前兒童身高增長較快,秋季(9~11月)體重增長較快;各種環境汙染,例如鉛汙染對學前兒童的生長發育有不利的影響;藥物及性別也對學前兒童的生長發育產生影響。
此外,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活動,它影響著人的發展方向;教育給人的影響比較全麵、係統和深刻;學校有專門負責教育工作的教師,提供引導。環境和教育的缺失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關於學前兒童生長發育的影響因素,我們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不能孤立地強調某一因素的作用。
學前兒童的發展不是某一因素單獨影響的結果,而是全部因素綜合係統影響的結果,是生物因素和社會因素互相結合、互相作用的過程。這些因素構成一個複雜的綜合體,總體對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起作用。此外,這個綜合體各因素之間的關係與組合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學前兒童主體的發展而不斷變化。
第二,不能抹殺學前兒童主動活動。
在發展過程中,學前兒童不是消極被動地接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而是在主動地發展。學前兒童是獨立的生命實體,有自己的身體和心理結構,有自己的內部動力,有自己的需要和興趣,接受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拒絕不需要的東西。學前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學前兒童是在內部動力、能動性與生物因素、社會因素的多層次相互作用中獲得發展的。
第三,各影響因素必須方向一致才能產生合力。
影響學前兒童發展的諸多因素如果方向一致,就會產生合力,使兒童身心發展的可能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實現;如果方向不一致,就會產生分力,使這種發展可能得不到充分實現,甚至變成阻力,妨礙這種可能性的實現。
[1] 張欣,龐淑蘭:《兒童少年衛生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41頁。
[2] 盧樂山,林崇德,王德勝:《中國學前教育百科全書》.沈陽:沈陽出版社1994年版,第1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