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文章要練“童子功”。我女兒上小學時文章寫得就很好,語言生動流暢,感情也很豐富,大學讀的是北京大學中文係。所以,常常有朋友問我是如何指導女兒寫作文的,下麵跟大家分享幾點。
第一,豐富孩子的生活體驗。
女兒上小學二年級時,老師就要求學生寫簡單的看圖作文了。在家裏,我也試著讓她寫日記。學校的作文由老師來管,有硬性要求。至於家裏的日記,就隨著她。我給她買了一個漂亮的小日記本,告訴她有感覺的時候一定要趕緊寫下來,不然美好的感覺很快就會忘掉,要是沒有感覺,也不用強求。
小學階段,我其實並沒有刻意指導過女兒寫作文,我做得更多的是“用心而無痕”的事情。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孩子沒有豐富的生活體驗,是寫不出好文章的。所以,要想讓孩子寫出好文章來,得先讓孩子的生活豐富多彩。如果把孩子寫作文叫作“創作”的話,那麽創作的靈感一定來源於生活。我女兒小時候,我們總是在課餘時間帶她出去玩,也允許她在家裏飼養各種小動物,所以她的觀察日記寫得非常生動。
因為是她親身經曆的事情,體驗非常深切,這些都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有時候,女兒還會發明新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比如“香息”——她在一篇文章中寫道:“空氣中彌漫著秋的香息。”因為她覺得,其他詞語都不如“香息”更能準確地描述她所體驗到的感覺。
第二,讓孩子多讀書。
讀書,通過別人的文字來打開認識世界的大門,不僅擴大了知識麵,還積累了詞匯量。“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這個意思。讀書多的孩子,就算照貓畫虎也會寫文章了。我這裏說的讀書,指的是大量的課外閱讀。如果隻注重每個學期語文課中的那些課文,就太有限了,遠遠不能滿足孩子對閱讀的渴望,更無助於寫作能力的提升。孩子小的時候,家長不要限製孩子的讀書範圍,地理、曆史、經典的文學作品都要讀。通俗一點說,讀書就是讓孩子肚子裏的“墨水”多一點,這樣好文章才能從指間自然流淌出來。而且,這樣的功夫在童年培養才是最有效的。
第三,不要給孩子的寫作設限。
先讓孩子寫,哪怕是記流水賬也可以,重要的是讓孩子用文章來講故事,在文章中表達自己的情感。我在指導女兒寫文章時,就告訴她:“心裏想什麽就寫什麽,發生了什麽就寫什麽,不要被文法限製。”有一次她記錄自己做的一個夢,洋洋灑灑寫了一千多字。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先有表達的欲望,然後再慢慢學習寫作的技巧。
第四,家長也可以寫“下水作文”,親自給孩子做示範。
女兒上二年級的時候,書麵表達能力非常有限,即使她想在日記裏寫下某天的遊玩經曆,把那股高興勁兒記錄下來,也常常會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每當女兒寫不下去的時候,我便會自告奮勇地幫她完成日記。有的時候,她很努力地寫了一半,卡住了,我就接著寫,幫她補充完整;有的時候,我先寫,讓她讀我的日記尋找靈感,再組織自己的文字。
在她二年級的日記本裏,有一篇就是我和她合寫的,記錄的是我倆周末在頤和園劃船的經曆。日記的前半部分是她寫的,後半部分則是我寫的。我的文字就直接寫在她的文字後麵,而不是寫在別的地方再讓她抄。因為日記是要交給老師看的,為避免老師產生誤會,我在文後附上一段文字,告訴老師有一部分文字是我寫的,並解釋了原因。由於我和女兒的語文老師平時就有很好的溝通,老師不但沒有因為我代寫日記而批評女兒,還在女兒寫的部分畫了許多曲線,摘出她的好詞好句予以表揚,最後還給了一個“優”的評價。
在這樣的鼓舞下,女兒開始喜歡寫日記了。遇到實在寫不下去的時候,她也敢於向我求助,我也樂意幫忙,於是,她的日記本上偶爾會有我的筆跡。我的文字並不見得多麽優美,但比一個二、三年級的孩子還是要強得多,孩子可以看到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在媽媽的筆下是如何自如呈現的,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如今看來,這有些類似文字接龍的遊戲,對保持孩子寫作的興趣非常有幫助。
有時候,老師布置的作文女兒寫不出來,我就試著從我的角度寫一篇,給她做參考。有一次,老師布置的作文是讓孩子寫自己的媽媽,女兒找不到頭緒,有點兒發愁,回來就問我應該怎麽寫。我並沒有直接告訴她如何寫,而是親自寫了一篇題為《媽媽,請換個姿勢睡》的文章給她看。那篇文章寫的是我的媽媽,為了顧全我們六個兄弟姐妹,很多年來她都用一種非常難受的姿勢睡覺,後來我們長大了,媽媽卻改不回舒適的睡覺姿勢了。
女兒看了我寫的文章後,便依葫蘆畫瓢地寫了一篇,但是她的角度和我的完全不同。她寫的是媽媽為她洗衣服的時候,一綹頭發遮住了麵孔,看上去非常憔悴,她很心疼媽媽。這篇文章寫得很感人,情真意切,我讀後差點兒掉眼淚。
現在想想,我和女兒一起寫的那些文章,就是學校語文老師們經常寫的示範文章,老師們把這樣的示範文章叫作“下水作文”。家長指導孩子學寫作文,就好比遊泳教練教孩子學遊泳一樣,如果教練隻站在岸上給孩子講動作要領的話,孩子不見得能學會。要是教練能親自下水,在水裏把動作展示給孩子,孩子就能模仿教練的動作,很快學會遊泳。
第五,讓孩子寫“口頭作文”,先明白說話和寫作是不同的,再逐步學習寫作技巧。
孫瑞雪老師是“中國蒙台梭利教育第一人”,在她創辦的學校裏,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都是在家長的幫助下寫作文的。
他們的做法是“孩子講、家長寫”——孩子給家長講一件事情,或者口頭描述一個人,家長要一字不差地把孩子講的東西寫下來;等孩子講完、家長也寫完以後,家長再給孩子朗讀剛才兩個人共同完成的作文,讓孩子自己感覺一下是否需要修改;如果需要,就讓孩子自己在原文的基礎上修改。
之所以先讓家長寫,是因為一、二年級的孩子還有許多字不會寫,文字表達能力也不夠強。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隻是助手,不給孩子任何建議,而是充分調動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寫”出完全屬於孩子自己的真實的作文。這樣“寫”一段時間後,孩子再脫離家長,自己去寫作文。
孫老師說,學校裏的孩子寫出來的作文都情真意切,生動感人。“口頭作文”是幫助孩子學習寫作的極好方法,家長們不妨一試。
總的來說,幫助孩子學習寫作文的功夫要下在“寫”之外。家長需要從生活、讀書、示範等各個方麵下功夫,幫助孩子提高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