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素辯證法(naive dialecticism)是理解自我的文化差別的新途徑,它不同於從價值觀念的角度(個人主義——集體主義),或從自我結構的角度(獨立型自我——互倚型自我)來理解自我的文化差別。(Triandis,1995;Markus & Kitayama,1991)。例如,自我結構的角度把自我與他人的關係作為區分獨立型自我與互倚型自我的標準,但樸素辯證法把自我關聯於天地萬物。在回答“我是誰”時,東南人常常說,“我是人”。這樣的回答反應了東南人具有的樸素辯證法的思想——整體論的思想:在天地萬物中我是人。而用自我與他人的關係作為標準,就不好解釋“我是人”這種回答的意義。
斯賓塞-羅傑斯等人(Spencer-Rodgers et al,2009)對中國人自我的辯證性質進行了一係列的研究。在這裏介紹其中的三個實驗。
(1)中國人自我概念中矛盾的思想
斯賓塞-羅傑斯等人假定,由於中國人具有樸素辯證法思想(道家的陰陽;“塞翁失馬”的故事等),中國人會有較西方人更多的關於自我的矛盾說法,更多的關於自我動態變化的說法,以及更多的從整體上敘述自我的說法。實驗1對這種假定進行了檢驗。參加實驗的有北京大學的學生95名,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歐美學生97名。實驗是這樣進行的:對“我是誰”這個問題,每個學生寫出20句話作回答。然後將回答分成三類:矛盾的、變化的和整體的(見表6.2)
表6.2 辯證底編碼方式
對表6.2有一些說明。對自我作動態變化的描述如“我盡量不說謊”,不同於靜態的描述“我是老實人”。整體型的自我描述是指把自我與萬事萬物聯係起來,或將人類與整個生物界聯係起來,如“最重要的是我是一個生物體”。變化的觀念反映在自我描述中,表現為自我在時間、地點、場合或程度上的變化。如“在老同學麵前我是友好的”,“我多少有些害羞”,“我現在胖些”。
實驗1的結果表明,中國學生比美國學生在自我描述中有更多的矛盾說法,有更多的動態變化的說法,有更多的整體性的說法。例如,美國學生更傾向於直接或肯定地說“我是友好的”;但中國學生常常通過否定的方式來表達我不害羞。這種通過否定定義(definition by negation)的方式表明,中國人頭腦裏有很多關於自己的矛盾說法會自動地從記憶中提取出來。
(2)自我概念的內隱測量。
在實驗1中,中國和美國學生對“我是誰”這個問題做出回答,有人會懷疑這種實驗方式不能真實地反映中美學生的差別,所得結果可能反映了中美學生談論自己時的表述風格上的差別。為了排除這種懷疑,斯賓塞-羅傑斯等人在實驗3采用一種內隱的(implicit)即無意識的方式來進行測量。實驗3的被試包括47名北京大學的學生和42名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力分校的歐美學生。學習的單詞包括14對矛盾的人格形容詞(28個)以及32個填充詞(不是兩兩相互矛盾的)。矛盾的人格形容詞如:智慧的—愚蠢的,努力工作的—懶惰的,可靠的—不能依靠的,熱情的—拘謹的,活躍的—被動的,愛說話的—沉默的。填充詞如,浪漫的,揮霍的。
實驗是這樣進行的:被試對每個呈現的單詞作出反應,即回憶一段與單詞有關的自己的經曆。如:在美國進修期間,我努力工作……我的初戀……算不上是浪漫的。見到呈現的單詞,被試必須在60秒之內回憶一段自己的經曆,不然,下一個單詞就接著呈現了。對60個單詞作記憶之後,接著對被試幹擾5分鍾(做4分鍾算術題,或在打滿數字的A4紙上對0和3打√),幹擾就是指幹擾被試對剛才見過的單詞的回憶。之後,要求被試在15分鍾內盡量回憶剛才見過的60個單詞,並用幾句話描述一下與該單詞相關的記憶。
實驗結果如下:①中國學生比歐美學生記住更多的矛盾人格形容詞。②歐美學生比中國學生記住更多的填充詞。③歐美學生記住的矛盾人格形容詞同填充詞一樣多。④中國學生記住的矛盾人格形容詞多於填充詞。總之,中國學生記住更多的關於自己的矛盾的信息表明,中國學生比歐美學生具有更多的關於自己的矛盾信息。而且這樣的結果是在回憶單詞及有關記憶的任務中得到的,並不涉及用言語表述,因而,用這樣的方式得到關於自我的信息是內隱的,無意識的。
(3)辯證法思想與自我概念矛盾性的關係。
上述實驗1與實驗3表明,中國人比歐美人有更多的關於自我的矛盾敘述。實驗5的目的是直接測量辯證法思想與自我概念矛盾性的關係。被試包括157名中國學生(北京大學),78名亞洲留美學生及53名歐美學生(美國加州伯克力分校)。首先對被試的辯證法思想進行測量。對32個項目做1(非常不同意)到7(非常同意)的評定。項目的例子如:“我聽著雙方辯論,常常覺得雙方都有理”;“我有時相信兩個事物是相互矛盾的”;“我通常發現我的信念和態度在不同場合發生變化”。其次對被試的人格特點作評定:對49個單詞,包括矛盾的人格形容詞以及不矛盾的人格形容詞是否適合自己做判定,評定等級從1(完全不適合)到9(非常適合)。矛盾的人格形容詞舉例如下:愛說話的—沉默的,富有想象力的—沒想象力的,現代的—傳統的,邏輯的—情緒的,好交際的—害羞的,現實的—理想的,愚蠢的—聰明的,決意的—隨意的,以及有組織的—無組織的。
實驗結果表明,①在辯證法思想測量上,中國學生和亞洲留美學生高於歐美學生。②在人格特點評定上,中國學生和亞洲留美學生更多認同對自己的矛盾的敘述。綜合①與②的結果,我們可以說,具有更多辯證法思想的中國學生與亞洲留美學生更多地認同自己是一個矛盾的結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