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旬,翟哲尚未從才上任攝政王後繁忙的公務中解脫出來,江北給他送來了第一份大禮。

李來亨利用朝廷大義兼並朱守巢等兩隻義軍,糾集六七萬眾由無為州北上,再次攻破廬江縣城,兵鋒直指廬州城下。

江北地形在廬州城是個交接點,廬州處於南北交接之地,坐江望淮,廬州城以北多是平原,廬州城以南多丘陵。

李來亨再次攻下廬江後,立刻在險要處設立關隘,不敢輕舉妄動,派人來南京報捷賀喜,並請兵支援攻打廬州府

江南兵馬捉襟見肘,哪裏還有兵馬派往江北。

袁宗第死後,他麾下兵馬原本就是忠貞營中人,現暫歸李來亨帳下,廬江縣已有正兵約一萬五千人,作為一個牽製性戰場已經足夠了。

翟哲回書,朝廷無一兵一卒馳援李來亨,但準許李來亨整編英霍山區的義軍。無兵無錢,隻能放權。

處理完李來亨軍中事,攝政王下令,召蘇州書院方以智和黃宗羲入京。

半個月來,攝政王替代了皇帝,南京城的朝廷已經正常運轉起來。有關攝政王的茶餘飯後的談資也不再顯得那麽新奇。

各地的士子都在準備馬上要進行的科考,除了鄭芝龍問題還在懸而未決中,大明各地一如從前。

信使把命令送到蘇州,方以智接令苦笑。

這一個月來,江南隻有一個地方對翟哲登攝政王反響最大,就是蘇州書院。方以智在蘇州書院中說一不二,把學生和士子們的咆哮聲全都壓製下去了。他昨日才和黃宗羲吵了一架。黃宗羲要返回餘姚,但被他阻止。

一份公文,還有一份私信。晉王登攝政王了,對他還是很親切。

方以智突然有些想念翟天健,攝政王世子是他精心雕琢的樣品,那幾年,他沒什麽事,把平生感悟教授給了一個孩子。現在想想,如果世子有一天會登上皇位,他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書信字跡潦草,應該是一氣嗬成。公文上則全是端正的小楷,右下側蓋有攝政王的印信。

方以智先看書信,再看公文,臉色漸漸變得非常嚴肅。

思考了片刻之後,他把書信收好,手裏拿著公文往黃宗羲的住處走去。

門外無人。

他輕輕推開門往裏看,黃宗羲正盤膝坐在屋子朝遠處的太湖方向發呆。書院前方是農田,再往前便是碧波**漾的太湖。

稻田裏一片翠綠,江南的晚稻才剛剛抽穗。

黃宗羲知道有人進來了,他沒有回頭。蘇州書院中,敢不敲門就走進他的房屋的隻有一個人。

他身軀未動,背身說:“密之兄,我會留在這裏,完全是看你的情麵”

方以智手裏捧著敕令,道:“我當然知道。”

“翟哲狼子野心,我原以為他是大明的周公,沒想到是操莽一般的人物。”黃宗羲猶然憤憤不平,“清虜未滅,他火急火燎從江北回到南京原隻是為了奪權。”

方以智道:“太衝,你我既然下定決心,做這傳道解惑之人,何必再揪心於朝中事再說,你也曾說過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

“密之兄,此言差矣,”黃宗羲雙手按住竹床轉過身來,見方以智手手裏拿著一份公文,後麵半句話縮回去,一臉防備的模樣,問:“你找我有什麽事?”

方以智把公文遞過去,笑道:“如果你願意,你可以得到一個當麵責問攝政王的機會。”

黃宗羲接過來,草草看了一遍,扔到身邊,道:“此乃亂命,我不會從,你也不許去,否則你我隔袍絕交。”

方以智走過去把公文收好,問:“太衝,你不想知道攝政王召我們去南京於什麽嗎?”

黃宗羲非常倔強,道:“不論做什麽,你我既然決意隻做傳道解惑的人物,不必再去朝堂。”他用方以智剛才說過的話來反駁。

方以智笑道:“此行正是攝政王要我們去解惑。”

黃宗羲冷笑道:“他還有什麽需要我們去解惑?”

“攝政王要發行寶鈔,專門請我們二人前去問計”方以智透露實情。

“什麽,發行寶鈔?”黃宗羲突然放聲大笑,笑的眼淚都快要掉下來了,問:“你是看我痛苦,特意來讓我開心的嗎?”

方以智神情嚴肅,道:“真真確確。”

黃宗羲突然變得很開心,道:“好,好,他要發行寶鈔,就讓他自取滅亡吧”

他二人不是隻通八股的書呆子,對大明現存問題的弊端都很清楚。方以智問:“商號可用銀票,朝廷為何不能用寶鈔?”

黃宗羲轉過身去,麵朝窗外,不再說話。

“我決定往南京一行,你真的不去嗎?”方以智於心不甘。

“你真的要去?”黃宗羲又掉過頭來。

方以智一副理所當然的模樣,道:“我受王爺大恩,王爺有召,當然要從。”

黃宗羲怒斥道:“你隻記得翟哲救你,卻不知道大義之所在。救你的人在朝廷,要殺你的人難道不在朝堂?”

方以智總算明白過來,黃宗羲真正痛恨的人是馬士英。他父親黃尊素是當年東林六君子之一,死在閹黨之手,馬士英是閹黨。

“大義?”方以智哼了一聲,道:“我要說我曾經投靠了順賊,你相信嗎?”

黃宗羲忍不住道:“那是馬士英對你的陷害”

“朝廷連順賊都能諒解,我那點冤仇算得了什麽?”方以智不想重提往事,再勸道:“王爺尚未決定何時推行寶鈔,召你我去正是垂詢此事,以保萬無一失。”

翟哲也正是看了黃宗羲寫的有關稅賦和田畝方麵的書稿,知道他是有才之人,才請他前去。

黃宗羲長歎一聲,道:“寶鈔,是翟哲無法控製的魔鬼如今朝廷兵事頻繁,翟哲動了發行寶鈔的念頭,隻怕是軍中缺少銀子和賞賜,長久以往,寶鈔濫發不可避免,此乃飲鴆止矣。”他近年來編寫稅費改製書籍,看過不少前人總結的寶鈔發行的利弊。